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板辐射与置换通风空调系统运行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EnergyPlus的地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空调系统模型,模拟得到的室内温度和辐射地板所承担冷量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小于±7%。在此模型基础上,改变送风参数和供水参数,得到置换通风供冷量、辐射地板供冷量、地板表面温度、室内空气平均温度、AUST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合热舒适性模型,得到满足室内热舒适性(-0.5≤PMV≤0.5)条件下,置换通风的送风参数和辐射地板的供水参数范围,为复合系统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系统室内新风气流组织的物理和数学模型,采用CFD软件对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室内气流组织的温度场和CO2浓度场进行了模拟,得出室内温度场最大垂直温度梯度为1.7℃/m,垂直高度为0.1 m的水平面上的最大水平温差约为1.1℃;新风送风口最佳位置应为距离地面0.1 m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设计了一种吊顶式新型冷辐射板。辐射板采用铝合金表面结构,辐射板内置13根U型换热铜管,铜管外表面与辐射板内表面形成沟槽式通道,通道内充注传热介质。在人工气候小室内开展了辐射板供冷性能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沟槽式结构及换热通道内充液可显著提高辐射板表面温度的均匀性,消除局部低温冷并可强化冷水与辐射板外表面间的换热能力。在小室温度为27~34℃,冷水供水温度为15~17℃,供水流量为0.1~0.2 L/s时,其单位面积制冷量可达260~720 W/m2。辐射板壁面各点间温度较为均匀,最大温差小于2.9℃。测试条件下,辐射板下方垂直方向上温度梯度小于3℃/m,采用此辐射板供冷可实现较好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干式地板辐射供冷结合置换通风复合式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干式地板辐射供冷结合置换通风复合式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从系统开启到关闭的室内温度、地板表面温度、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等参数,分析了系统运行过程中地板表面温度、距地面0.1 m处空气露点温度和湿度、系统换热量、温度场和湿度场以及热舒适性变化.结果表明:置换通风系统的引入可有效地避免地面结露;系统稳定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在竖直方向分布均匀;辐射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27.8%;水系统提供的辐射换热量有限,系统稳定时,热舒适性较差,这是由于系统供水温度偏高引起的,可通过降低供水温度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辐射供冷装置的供冷效果,从温度梯度,室内温度变化速率,以及热流密度三个方面,对毛细管、冷却吊顶、地板辐射三种供冷装置供冷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模拟室垂直方向上温度梯度低于1℃/m,符合人体热舒适性的要求。模拟室室温从30℃降到26℃时,冷却吊顶的温降速度最快。冷却吊顶的热流密度最大,毛细管次之,地板辐射最小。  相似文献   

6.
辐射供冷地面对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及室内热舒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对人体舒适性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围护结构的传热模型,分析计算了辐射供冷地面对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及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空调相比,地板辐射供冷一置换通风系统中的辐射供冷地面能使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降低约0.4~1.3℃,可进一步降低室内的平均辐射温度.在相同室内温度条件下,室内舒适性指标PMV值比传统空调要小,因此在同等舒适条件下可提高室内设计温度约2.5~3℃.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蒸发冷却在站房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并以温湿度独立控制为出发点,对高架候车厅空调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多级蒸发冷却空气处理机组、地面辐射供冷系统及全回风运行的常规空调机组共同承担室内热湿负荷,配合使用间接蒸发冷水机组加电动压缩冷水机组的复合冷源分别向其提供空调冷水。  相似文献   

8.
对基于蒸发冷却的辐射供冷/热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实验台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实验台的新风系统和水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分析了该实验台在中湿度地区不同季节的运行模式,指明了该实验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蒸发冷却与毛细管辐射供冷复合式空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蒸发冷却与毛细管辐射供冷的概况,并根据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了一种将两者相复合的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方案,阐述了该方案中蒸发冷却与毛细管辐射供冷相复合的特点,同时指出该空调系统在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毛细管辐射供冷与新风复合系统的热湿传递模型,对西安地区应用该复合系统的办公建筑在整个夏季的室内空气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整个供冷期系统连续运行的复合空调室内温度不保证率为12.4%,相对湿度不保证率为0,基本能够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另外,对该复合系统经济节能性与多联机系统进行对比,发现虽然其初投资费用较高,但其运行时较之节能25.3%,若与天然冷源相结合,经济节能性更加显著。因此,西安办公建筑应用毛细管辐射供冷与新风复合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郭晓燕 《山西建筑》2003,29(8):115-116
介绍了水冷却、汽化冷却和空气冷却的过程,指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汽化冷却同水冷却配合使用,空气冷却同水冷却配合使用,可取得良好的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冷却塔供冷技术的原理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介绍了冷却塔供冷的原理、系统形式和国外实例,分析供冷温度和系统设备的选择、不地地理气候条件、建筑负荷特点等影响塔供冷经济性的因素,展望了这一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被动冷却与混合冷却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介 《暖通空调》1998,28(6):31-33
建筑物采用自然方法冷却是应建筑节能、改善室内外环境质量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其总的思路是习量防止建筑得热和利用自然环境作为热汇进行散热。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简要综合地主人了生发于这一思路的种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良青 《山西建筑》2004,30(9):74-75
介绍了炼铁高炉的冷却方式,并对各方式的冷却原理、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着重论述了汽化冷却的过程,指出汽化冷却是大中型高炉炉体冷却方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一个濒海工程实例,具体地分析了常规冷却与海水冷却方案在设备投资,运行费用和占用面积等方面的差异,得出了就该工程而言,海水冷却方案明显优于常规冷地方案的结论,同时指出有前者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区域供冷系统最佳供冷面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敬三  付林  江亿 《暖通空调》2003,33(6):111-113
对于容量已确定的热电厂,为实现热电冷联供,可以根据集中供冷区域空调负荷的特点,利用总能耗最小的原则,确定区域供冷系统最佳供冷面积,以便充分利用区域供冷系统优势,实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大型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与除湿供冷联用的空调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沛霖  张旭 《暖通空调》2002,32(4):53-55
介绍了除湿供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探讨了大型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与除湿供冷联用的空调系统的组合形式和工作过程,根据国外资料分析了此项技术的技术经济性能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潘云钢 《暖通空调》2006,36(1):35-42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关于建筑热工的规定,以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模型为例,计算了冷负荷、新风负荷和耗冷量,分析了影响设计冷量的主要因素,给出冷指标的限制范围,并提出合理选择相关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of a study on a hybrid system of nocturnal radiative cooling, cooling coil, and 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in Tehran have been discussed. During a night, the nocturnal radiative cooling provides required chilled water for a cooling coil unit. The cold water is stored in a storage tank. During eight working hours of the next day, hot outdoor air is pre-cooled by means of the cooling coil unit and then it enters a 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unit. In this period,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the conditioned air is investigated. This hybrid system complements 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as if it consumes low energy to provide cold water and is able to fulfill the comfort condition whereas direct evaporative alone is not able to provide summer comfort condi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demonstrate that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hybrid system is more than 100%. Thus, this environmentally clean and energy efficient system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