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众所周知.汽车前照灯是保障汽车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照明光源技术的进步.汽车前照灯经历了一个从白炽灯到卤素灯再到高强度的气体放电灯(HID)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些传统光源均属于真空或充气的玻壳灯具。在亮度、寿命、体积、发热度、色温调整与坚固性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致命的弱点。随着LED照明技术以及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谢望 《汽车零部件》2012,(8):104-106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光源——D5S氙气灯泡,作为汽车前照灯光源的运用,该光源能够在保证高性能汽车照明的同时,又具有其他氙气灯泡所不具备的简易结构,成本低等优势,完美地实现了高性能低成本的汽车前照灯设计,给汽车制造商对于前照灯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1选择低功率氙光灯的原因 汽车前照灯照明光源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是55W卤素光源及最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的35WHID(HID是High IntensityDischarge的简称,也叫做氙气灯)光源.尽管35W HID较55W卤素光源具有更高性能和极大提高汽车安全行驶等优点,但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经分析汽车工业的当前趋势,认为未来光源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汽车灯具产品等11种机动车零部件产品实施强制性(3C)认证。产品检验是3C认证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而汽车前照灯又是汽车灯具中最复杂的产品,在前照灯检测项目中最重要的就是配光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检测站对汽车前照灯检测的合格率偏低的情况,从车辆技术状况、灯具、检测条件、检测仪器质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提出了提高前照灯检测合格率的若干方法,供有关检测站选用。  相似文献   

6.
汽车电子检测技术在汽车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汽车电子检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汽车电子检测在汽车尾气检测、汽车前照灯检测、汽车侧滑量检测、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以及汽车油样检测中的应用,指出汽车电子检测技术对汽车质量控制以及安全检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自动光学检查(AOI)系统的性能,对AOI光源进行了研究.介绍了AOI光源的结构设计方法.光源由红、绿、蓝3种不同颜色,不同照射角度的LED阵列组成.然后.建立了光源的照度模型以及焊点的反射模型.最后,根据简化的照度模型对光源的几何参数进行优化.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光源在检测无铅焊点时同样有效.并能使不同类焊点间的特征距离更大.最大为半球形光源照射下的11.88倍.从而提高了特征在无铅焊点缺陷检测的分辨能力.验证了光源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快速汽车前照灯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照灯是车辆必不可少的电气设备。对前照灯的评价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工作。介绍了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测试中的各测试点及区域的含义,在分析现有检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多探头测量的新的快速测试方法。整个系统通过软硬件相结合,形成一个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于一体的系统。该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速度。将详细介绍该测试系统的原理,各部分结构。  相似文献   

9.
汽车前照灯光形检测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车前照灯的光形检测是保证汽车夜间安全行使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嵌入式系统和CCD器件的广泛应用,采用嵌入式平台与CCD的搭配进行前照灯的检测就成了一个经济实用的好方法。将采集来的图像与标准进行对比,校验出两者之间的位置差异,从而调整待测灯光形位置与标准吻合。处理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满足汽车前照灯光形检测的性能要求。与传统方法相比,此种方法的集成化、智能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视觉检测系统中照明光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视觉检测系统中,照明光源的好坏对系统最终的测量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首先推导了视觉检测系统的光强传递函数,然后对照明光源的光强、光照稳定性和均匀性等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最后设计了能自适应调整光强的环形冷光源.为视觉检测系统的推广和使用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1.
汽车前照灯智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对汽车前照灯测试的国家标准,从汽车前照灯的配光特性出发,应用光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微机技术,设计了遥控汽车前照灯智能测试系统,完成了本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调试。  相似文献   

12.
汽车灯具光源建模和照明仿真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了车灯设计中的光源建模的重要性,提出了灯丝发光能量分解的模型。通过分析局部灯丝发光强度的分布,运用光学理论和数学方法完成了灯丝的建模,并实现计算机的光源仿真。把光源模型应用到车灯设计的实时仿真,得到灯丝经过反射镜后的灯丝投影图和光斑等照度曲线图。最后分析了实验结果,验证了光源模型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UHP冷光源功率大和寿命长的优点,将传统投影设备的应用转移到舞台灯光领域,采用精确的反光碗设计,使多数光线传播方向上形成焦点,在焦点处采用光线均匀化技术形成镜面反射,生成多个次级光源像,从而使投射光斑变的均匀。关键部分的光斑切割成像系统与CMY染色混合系统形成独创特点,可以形成任意形状的光斑,CMY片能实现很好的渐变效果。并采用多重散热和隔热技术,使系统内部保持适当温度,开发出体积小、发光效率高电脑摇头灯产品,通过试验和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IRIS/AP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激发光源常见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平 《现代仪器》2004,10(1):47-49
本文介绍IRIS/AP型ICP的激发光源(炬管),并较为全面地阐述和分析其不能正常激发点燃的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前照灯的安全检测是保障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针对配光屏幕CCD成像测试系统,开发出一种软件标定方法。该方法利用边缘梯度算子找到目标图像的边缘来调整CCD摄像机与配光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利用系统成像放大率来标定符合国家标准的靶标空间。实验证明:该软件标定方法符合基于成像测量的摩托车前照灯配光性能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光子计数法测量类针孔成像光斑照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精确测量三代微光像增强器的信噪比,采用光子计数法研制了瞬态类针孔弱光照度计来实现微光像增强器阴极面上φ0.2 mm类针孔成像光斑的1.08×10-4 lx照度测量.首先,分析了色温为2 856 K的光源形成的类针孔弱光光斑的光子分布概率及光子数涨落偏差等光子统计特性,计算了平均光子通量.然后,针对类针孔弱光光斑的光子通量特点及成像特性,研究了光子计数法测量弱光照度原理.最后,介绍了瞬态类针孔弱光照度计的组成及测量方法.对三代微光像增强器的信噪比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显示:三代微光像增强器信噪比测量装置的照度测量偏差为0.4%,像增强器信噪比测量不确定度为5.0%,表明基于光子计数法研制的瞬态类针孔弱光照度计有效提高了类针孔光斑极弱照度测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光源的光谱分布可调谐光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定标光源和遥感器在轨探测目标的光谱非匹配对空间光学遥感器实验室辐射定标精度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LED)和基底光源的光谱分布可调谐光源。采用该光源模拟了典型地物目标光谱,用于遥感器的实验室绝对辐射定标,大幅降低了光谱非匹配带来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光谱非匹配影响遥感器绝对辐射定标精度的机理;然后,根据设计指标确定了光源的设计方案,解决了光源的选型与光谱匹配算法设计、光谱分布可调谐光源驱动和控制系统、目标光谱匹配与光谱反馈调整、光谱分布可调谐光源光机设计等四项关键技术问题;最后,对光源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等能光谱和6 000 K黑体光谱的光谱匹配误差分别为6.37%和8.76%,出光口的辐照度非均匀度为0.53%,30 min内的辐照度不稳定度为0.03%,水平方向±30°内的辐亮度角度非均匀度为0.80%,各波长处光谱辐亮度值均高于0.07 W/(m2·sr·nm),410~900 nm波段积分辐亮度为58.3 W/(m2·sr),均满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田凯  王照平  蔡晓艳 《光学仪器》2014,36(4):356-358,363
针对目前利用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的实验装置的不足,提出一种采用LED光源的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谐振腔发光二极管(RCLED)作为单色光源,该光源单色性好,波长稳定,寿命长,驱动简单,不需预热,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方式调节亮度准确方便,从而可以方便准确地验证光电效应实验规律及测定普朗克常数。测试结果表明:本实验装置测得数据比目前实验室采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的实验装置测得数据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点源透过率(PST)测试系统的杂散光测试能力及测试精度,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标准镜头,用于在大离轴角范围内对系统的杂散光测试范围及测试精度进行标定。利用简单的物理模型设计了一种在实验室内对点源透过率测试系统杂散光测试精度定标的标准镜头;测量了标准镜头的表面物理参数,并将其带入TracePro软件计算出了不同离轴角对应的PST。对设计分析的PST值与实测的PST值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得到了该测试系统的测量精度。验证实验表明,该标准镜头的PST分析值与实测值之差优于lg/0.5,满足实验室内对点源透过率测试系统杂散光测量精度进行标定的要求,是PST绝对测量的可靠方法。该项技术为国内PST测试系统的精度校准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