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供暖工况下辐射吊顶系统分别与混合通风系统和置换通风系统复合时办公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分布及新风系统的通风效率。结果表明:当辐射吊顶表面温度变化范围为25~29℃、送风温度变化范围为15~19℃及以换气次数表达的新风量等于4.2 h~(-1)时,辐射吊顶供暖与混合通风房间室内垂直温差较小(不超过1℃)、空气紊流强度较大及新风系统的通风效率大约为1.0,而辐射吊顶供暖与置换通风房间室内垂直温差较大(最大能达到4℃),空气紊流强度较小及新风系统的通风效率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2.
测试应用毛细管平面辐射系统供暖的单体别墅的室内温湿度、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热流以及整楼的耗电情况。结果表明,在冬季应用该技术时,室内温度均匀且控制精度较高,毛细管系统从启动到稳定所需时间较短,存在进一步降低电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地板辐射供冷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板辐射供暖和供冷系统的舒适性和节能效果,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同。采用精确的控制方法来保证室内的温度、地板表面温度并防止地板表面结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根据操纵变量将地板辐射控制系统分为四类,即供水温度控制、供水流量控制、供水温度与流量同时控制和热流量控制,系统阐述了各种控制方法并介绍了两种带除湿的地板辐射供冷控制逻辑。最后介绍了一种地板辐射供冷与置换通风相结合的控制实例。  相似文献   

4.
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具有舒适、节能等优点,备受国内外工程设计和研究者的关注。在此通过实验研究了顶棚辐射供冷房间在冷吊顶辐射作用下,室内空气温度、房间壁面温度、人体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体与环境的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辐射供冷系统开启后约60min内,辐射板表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有显著变化,人体服装外表面温度变化比较缓慢,人体和环境的对流及辐射换热量逐步增大,系统开启60min后,上述各项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基于热平衡原理,建立地板辐射供暖房间传热数学模型,并根据试算法原理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冷风渗透量和室外温度对辐射板表面温度影响较大,外围护保温性能对外围护内表面温度影响较大;无冷风渗透时,内围护表面温度几乎等于室内温度,冷风渗透量为0.5次/时,内围护表面温度比室内温度高1℃以上;在相同室内温度下,南向房间所需的地板温度比北向房间的低,而南向房间的外围护内表面温度比北向房间的高,南、北向房间内围护表面温度几乎相等;南、北向房间辐射供暖相对于散热器供暖的节能率均随着房间冷风渗透量的增大、室外温度的降低和室内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北向房间的节能率大于南向房间;在相同室内温度和冷风渗透量的条件下,从严寒地区到寒冷地区再到夏热冬冷地区,辐射供暖相对于散热器供暖的节能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宁波市东方明珠城高层住宅辐射空调系统的辐射地板结构与供冷量计算、系统设计等内容。该项目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双向辐射供冷及供暖设计,大大增加了供冷能力,同时也升高了地面温度,降低了结露的风险,提高了人体舒适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辐射供冷系统启动阶段辐射板表面温度变化及系统稳定阶段人体散湿的强度和人员散湿的位置对结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启动阶段单独运行辐射供冷系统6 min后就会发生结露现象,所以在系统启动阶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除湿措施,在此过程中,辐射板表面温度的降低比人体散湿强度的变化对结露的时间的影响更显著;在系统稳定阶段,每增加一个成年男子轻度劳动时的散湿量,结露提前12 min左右发生,人体所在位置的辐射板比其他位置处辐射板先发生结露,在防止结露时,应重点监测人体上方区域的辐射板的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8.
在对物理模型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对燃气辐射供暖空间温度场的分布进行了模拟,指出不同的围护结构内表面发射率对空间温度场及系统能耗的影响,得出降低围护结构内表面发射率可强化燃气辐射供暖技术。  相似文献   

9.
传统供暖方式的缺陷日益突出,新的供暖方式不断涌现,传统供暖方式与辐射供暖房间热状况有较大差异.对地板辐射供暖和散热器供暖的室内温度、速度、PMV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红外多谱段高温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辐射学原理的辐射高温计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非接触式表面温度测量仪器。但是,在许多的实际情况下,辐射测温的精度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被测试件表面发射率的不解定性、较强的环境辐射等。本在研究了复杂环境中的辐射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测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谱段红外辐射高温计系统。实验证明,在环境辐射较强时,这种新型高温计系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