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用水的消毒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莉 《广东化工》2003,30(5):53-54,35
本文论述了目前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技术及它们的特点,并讨论了消毒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预臭氧化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的预臭氧化技术近年来倍受关注,臭氧预氧化技术的功效有很多,但是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是其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笔者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总结了预臭氧化工艺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机理,也指出了目前预臭氧化技术存在的不足并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消毒净化过程产生的副产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诤  付学起 《净水技术》2000,18(3):13-16
本文在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及其与水及水中携带的有机物反庆反生成的主要有机和无机副产物作一分析介绍,并就这方面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典型的氯化、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等饮用水消毒方法进行优缺点的综合评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消毒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内外所采用的各种饮用水消毒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预测了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浣晓丹  罗岳平 《净水技术》1999,17(4):39-43,
自来水消毒对预防微生物疾病,确保饮用水安全卫生至关重要,但消毒过程中生成的各种副产物也威胁人体健康,目前,澳大利亚主要用氯和一氯胺消毒自来水。有些出厂水由于氯化而生成较高浓度的消毒副产物(DBPs),但除几家自来水公司并没有经常性地检测DBP浓度。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对澳大利亚饮用水的DBPs的性质、分布和含量等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8.
臭氧在生活饮用水处理工程上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叙述了臭氧的一些特性,并以北京通县西生活饮用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臭氧的产生及应用情况,并提供了处理前后水中各项指标的对照。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臭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机理的前提下,从原水预处理、溴酸盐形成过程控制、溴酸盐形成后消除3个阶段来分析研究控制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的方法。经过探讨和实践表明,采用膜分离技术(控制原水电导率和微生物含量)、加氨、采用新型消毒剂和多种消毒剂组合使用、优化臭氧消毒工艺和活性炭吸附技术等是较为可行的控制途径。饮用水生产企业根据水源特点,生产能力,企业规模、运行成本等条件进行选择尝试,从而实现臭氧、微生物和溴酸盐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针对饮用水源的严重污染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有机消毒副产物(DBPs)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这一问题,引用大量的文献,从DBPs形成的机理和成因,论述了控制这些副产物的各种方式和各自特点。并结合我国城市供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探讨了将二氧化氯替代液氯用于控制消毒副产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袁展  吉红军  余冉  朱光灿 《化工学报》2018,69(6):2697-2707
依托江苏某自来水厂预臭氧+常规处理+臭氧-BAC深度处理示范工程,在浑浊度、TOC、CODMn、UV254等常规评价指标监测基础上,重点探讨不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各处理单元对总三卤甲烷生成势(TTHMFP)与总卤乙酸生成势(THAAFP)各类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物质的去除规律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预臭氧最佳投加量为1.1 mg·L-1,后臭氧最佳投加量为1.8 mg·L-1时,预臭氧和臭氧-BAC深度处理单元对THMFP的去除以三氯甲烷生成势(TCMFP)为主,其去除量分别占TTHMFP去除量的86.8%和60.2%,对HAAFP的去除在预臭氧单元以三氯乙酸生成势(TCAAFP)为主,占THAAFP去除量的77.2%,在O3-BAC深度处理单元以氯代卤乙酸生成势(Cl-HAAFP)为主,占THAAFP去除量的70.2%。深度处理工艺不同工艺段在最佳臭氧投加剂量下对TTHMFP及THAAF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21.9%及63.2%,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总去除率达82.49%,说明该优化的深度处理工艺能够较有效地去除DBPFP,保障出水水质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刘长江  贾娜  韩梅 《广东化工》2014,41(23):110-111
本文论述了给水处理中溴酸根(Br O3-)的控制方法。Br O3-的生成与Br-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种类和浓度、有机碳浓度、以及水的p H值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研究较多的削减Br O3-生成势的方法包括降低原水溴离子浓度、改变氯氨工艺、p H值、加氨(NH3)、加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加过氧化氢(H2O2)以及多相催化臭氧氧化等多种方法。相比较而言,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方法克服了向水中投加化学试剂的主要缺点,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氯化消毒工艺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提出一种新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生活饮用水消毒和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胜 《山西化工》2003,23(1):66-67
介绍了生活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阐明消毒的必要性和方法。针对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提出了控制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赵媛  李子富  张扬  靳昕 《水处理技术》2012,38(12):108-110,114
为改善污水臭氧消毒过程中臭氧传质效率低的缺点,采用超声波来提高液相中臭氧浓度及其传质效率。通过改变超声波辐射时间、功率和频率3个参数,考察其对臭氧浓度及传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声波辐射75 s时,臭氧传质系数最大;超声波功率由0增加到110 W时,液相臭氧浓度和传质系数随功率升高而增大,当达到110W时,不再增长;传质系数和液相臭氧浓度随频率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无机化工信息》2004,(1):10-14
1886年,路易斯维尔市首次在实验基础上用氯直接消毒饮用水。北美将氯用于城市给水消毒始于1908年。在经过法庭辨论后,加氯消毒的安全卫生得到承认,从而为加氯消毒被北美和其他地区采用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类活动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源水质的污染日趋加剧。新的环境污染使传统的饮用水消毒技术难以满足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对此国内外不断研究开发出安全高效的饮用水消毒技术。从消毒灭菌机理、灭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消毒副产物安全性等方面对目前的饮用水消毒技术进行了综述和剖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了解国内外饮用水消毒技术的现状和不足,促进开发更安全有效的饮用水消毒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本文论述了目前用于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方法与它们的特点,并指出出今后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氯化消毒产生三氯甲烷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合成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使人类饮用水水源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在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普遍采用的是混凝、沉淀、过滤和氯化消毒工艺,其主要功能是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体以及杀灭菌类,但对水中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无明显去除效果,而且在氯化消毒过程中,由于水中有机物质的氯化而形成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有机氯化物.1974年美国发现饮用水氯化消毒造成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三卤甲烷(THM)类物质,并将THM 类物质列入水中优先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