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于先前大多以“自上而下”视角开展海防研究的局限,以闽东海防典型聚落石兰村为例,通过“自下而上”的视角针对其“防御性”特征开展研究判读。借助古文献阅读、历史地图转译、田野调查等方法,在梳理闽东海防聚落历史背景和防御思想基础上,从“硬”性的空间防御特征和“软”性的精神防御构成两个方面进行层次化解析,揭示了闽东海防聚落营建中的防御智慧。力图通过整体性、层次化的研究路径构建基于“防御”视角下的海防聚落认知与研究方法。在解析其防御空间的深层内涵进而凝聚地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其“防御性”智慧中规划与营建理念对于启示当今安居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乡村住居环境景观空间的消解和认知表达途径缺失的困境,通过情景、逻辑和构造3种图式以及概念化表达,对景观空间的情景体验、空间感知、秩序构想进行辩证思考。构建景观空间多尺度辩证逻辑层级体系,于大小嵌套空间单元中进行"形势"转换和图式跃迁表达。以闽东地区庄寨为例,从十尺、百尺到千尺3个维度对庄寨多尺度景观空间营造进行图式与尺度规律解析。此外,动态身体时空位移的景观空间感知叠加和静态过白视口进行观景的历时性情景叠加,构成庄寨的2种观景路径。立足于地域,通过空间图式解析景观营建与人文内涵,为乡土建筑及多尺度人文空间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新的视角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4.
5.
6.
福建传统防御性民居以土堡,土楼和庄寨为代表,其中土堡与庄寨具有相似的平面空间构成,需要探析其平面构成与演变的异同。该文在梳理福建防御性建筑类型的基础上,以三明土堡和永泰庄寨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分析防御与居住两个部分的平面构成要素,根据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对二者平面分类。在区分土堡和庄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总结防御部分的空间类型,绘制居住部分合院的平面类型与演变路径,探析土堡和庄寨两者间演变的异同,总结福建传统防御性民居的空间构成原理,以找到福建传统防御性民居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豫北地处中原,建筑营造历史悠久,民居作为建筑营造的起源凝聚了豫北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聚焦于豫北民居的成熟定型期 - 明清时期研究,以寨卜昌为例,通过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等方法,从自然与人文角度分析总结得到营建特点,希望为今后整个豫北民居的研究、修复与重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风景营建传统的当代价值发掘为核心,从“人文—空间”一体化的视角阐述风景营建传统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人文”与“空间”互动的空间范围、功能区划和空间层级,并结合福建永泰县月洲村的风景实践特征解析,从保护、规划、研究等方面提出传承策略,旨在为当前乡村风景营建提供新视角。研究表明,古人在“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中,始终将聚落与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在遵从空间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构架“四望—生态”“近村—生产”“聚落—生活”的风景层级,实现人文与自然系统的融合。当代传承应跨越社会形态的认识束缚,从科学体系上弘扬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分析建筑对各种气候因素的控制手段,进一步总结了地区建筑在聚落形态、选址、形态布局与构造形态对气候的应对策略,提出遵循气候的设计原则,结合现代的环境技术作出理性选择,才是寻求地区文化根源与延续文脉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实地调研和地方志研究为基础,从防御性角度对屯堡聚落和民居进行了历时性分析与梳理,指出防御性是安顺屯堡最显著的地域特征,其发展始终伴随着自上而下的制度影响与自下而上的积极应答:屯堡聚落创立于明朝军屯制度,严密的军事编制和组织,使屯堡聚落网络状分布密集;清以后虽由军转为民,防御性仍然不断地强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宗祠作为传统聚落的宗法社会结构权利合法性的象征,其在色彩象征意义与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对应.本文选择的闽中地区(永泰同安镇同安村)民族迁徙的历史强化了上述宗祠在社区结构中的象征性意义,故以同安村传统建筑色彩要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以祠堂色彩要素为核心.在空间维度解析传统建筑色彩特征,其中具体分为自然色彩、建筑色彩、装饰色...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