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MI测井资料在非均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非均质性较高的火山岩或碳酸盐岩储集层,利用传统的孔隙度测井方法求取的缝洞孔隙度误差较高.为此,借助FMI测井资料具有的连续性、方位性、直观性和高分辨率优势,结合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性储层评价.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将浅侧向刻度过的FMI电阻率数据转化为孔隙度频率分布曲线;然后选择某一孔隙度值作为基质与缝洞孔隙度的分界点,进而求出基质孔隙度及缝洞孔隙度.将实际资料处理结果与FMI图像及孔隙度数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解释精度较高,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基质孔隙度低、岩性复杂等特点,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划分储层类型、评价储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常规测井、成像测井以及丰富的岩心分析资料识别岩性,并利用FMI测井在评价裂缝孔洞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分析确定了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孔洞类型及裂缝产状,研究了酸化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综合评价了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并确定了各类储层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利用FMI成像测井资料综合评价川东北多相带碳酸盐岩储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强非均质性、基质孔隙度低、裂缝系统钻井液侵入深等特点,单纯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具有较大局限性。通过建模总结出了川东北地区海相沉积相带与FMI图像和常规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利用FMI测井在评价裂缝、孔洞方面的独特优势,分析出川东北地区具有3种储层类型,即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及裂缝型,其中以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为主。以3口井为例,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资料以及成像测井资料对3种储层类型进行了定量计算及对比分析。当储层与非储层具有相似的测井响应特征时参考成像测井资料,可以对储层有效性做出准确判别。成像技术的明显优势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解释提供了评价依据,同时提高了碳酸盐岩的测井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测井方法和信息:即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储集层总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并将这两种孔隙度用于储集层的评价;采用大量的试油井段数据作各种交会图,对储集层进行分类和分段,确定各类储集层参数值域范围;应用测井新技术,包括井壁成象(FMI)、方位电阻率测井(ARI)和偶极声波测井(DSI)确定储集空间类型、缝洞定量特征、储集层有效性和连通渗滤性;利用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定量地层对比和精细构造研究。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进行分析,阐明了储集层分布特征和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黄瓜峁地区储集层岩性混杂,既有碳酸盐岩、碎屑岩,又有砂、泥、碳酸盐矿物混积的岩性,储集层厚度小,利用常规测井曲线无法有效识别岩性。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测井和岩性扫描(LS)测井可以较好识别出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进而确定储集层岩石类型。利用钻井岩心、LS测井、FMI测井和常规测井综合刻度,识别出4种沉积微相类型,并总结了不同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藻席在LS测井上碳酸盐矿物含量一般大于80%,FMI测井具有高亮杂乱或絮状反射特征,常规测井表现为超低自然伽马和低自然电位;灰云坪在LS测井上碳酸盐矿物含量大于50%,FMI测井为弱—强层状,常规测井表现为低自然伽马、低自然电位和中—高电阻率;砂坪在LS测井上长英质矿物含量大于50%,FMI测井为块状结构,常规测井表现为低自然伽马和低—中电阻率;泥灰/云坪矿物成分复杂,砂、泥、碳酸盐矿物互层,LS测井曲线齿化严重,FMI测井为强层状,常规测井表现为中—高自然伽马,曲线呈齿状。基于测井相对黄瓜峁地区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开展刻画,其研究结果对明确该区有效储集层展布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舒 《石油物探》2005,44(5):509-516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强等特点,储层的储、渗机理十分复杂。微电阻率成像(FMI)测井资料能够描述地下岩层的沉积特征,因此,可以依据碳酸盐岩地层的FMI测井响应特征,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介绍了FMI测井解释结果的多种地质应用;给出了常规测井资料和FMI测井资料对岩心的深度归位和空间方位归位的方法原理和实现步骤;利用统计方法建立了裂缝参数的定量估算关系;通过与常规测井等资料的对比,建立了储层分级标准,并利用FMI测井资料对储层进行了分级。多口井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FMI成像测井资料对缝洞型储层的评价结果与录井油气显示和测试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中东地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某油田属于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与中国常规的碳酸盐岩储层相比,该类储层具有高孔隙度、低基质渗透率、低电阻率、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类型多、非均质性强及测井响应复杂等特点,使得该类储层在裂缝识别、储层参数计算和流体性质判别等方面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针对该油田高孔隙度低渗透率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测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以及中国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通过岩心分析、薄片资料、岩石物理实验和现场应用等资料相结合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展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碳酸盐岩裂缝-孔隙性储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碳酸盐岩裂缝-孔隙型储层,在没有成像等测井资料的井中,裂缝的准确识别及裂缝孔隙度的计算主要应用常规测井资料。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深浅电阻率测井识别裂缝和进行裂缝孔隙度的计算。但是由于浅侧向测井响应受井径、泥浆及泥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得结果的不确定性较高,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电阻率方法,即用重构的基质地层电阻率曲线代替浅侧向电阻率曲线,与深侧向电阻率曲线一起进行裂缝识别及裂缝孔隙度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取心及试油资料符合较好,该方法在哈萨克斯坦碳酸盐岩地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四川盆地磨溪地区岩心、薄片、测井、地震、试井等资料,优选储集层分级评价参数,建立该区碳酸盐岩储集层多指标联合分级评价标准,明确优质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结合FMI成像测井缝洞识别技术和储集层地震波形分类技术,有效预测了各级储集层空间展布。压汞实验明确研究区发育4类储集空间,利用优选的中值孔喉半径、缝洞发育带的有效孔隙度和有效渗透率、裂缝-溶蚀孔洞发育组合关系4个评价参数建立储集层分级评价标准,将研究区储集层分为Ⅰ级缝洞型优质储集层、Ⅱ级缝孔型中等储集层、Ⅲ级晶间孔型差储集层;结合构造位置、沉积相、后生成岩作用3个优质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利用各级储集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和渗流特征,预测了各井区、各层段、各级别储集层展布。经钻井证实本次研究建立的分级评价标准和预测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0.
裂缝性储层电成像测井孔隙度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双孔介质孔隙解释模型概念,建立计算裂缝性储集层孔隙度参数(总孔隙度、基质孔隙度、孔洞孔隙度、裂缝孔隙度)的系统方法,为裂缝性储集层解释及储集类型的划分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双孔介质储层中,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定量分析储层孔隙度,确定储层孔隙类型;在利用电成像资料处理和评价裂缝性储层时,要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充分发挥常规测井探测深度深、电阻率成像测井分辨率高的特点来准确评价裂缝性储层.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储集层微裂缝的识别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孔隙几何形状与结构的岩石分类方法,利用碳酸盐岩储集层A和碳酸盐岩储集层B岩石样品的常规岩心、特殊岩心分析数据和薄片照片,对岩石样品进行分类,识别并表征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石样品中的微裂缝。碳酸盐岩储集层A的各类岩石中均发育微裂缝;而碳酸盐岩储集层B中,只有孔隙度为1%~11%、孔洞较少、硬度为中硬—硬的部分类型岩石样品中发育微裂缝。建立确定各类岩石截止孔隙度的方法,以区分发育导流型微裂缝与不发育导流型微裂缝的岩石样品,分析导流型微裂缝在提高渗透率方面的作用。基于渗透率和初始含水饱和度的关系,结合基于孔隙几何形状与结构的岩石分类方程,筛选出发育导流型微裂缝的特殊岩心分析数据建立渗透率预测方程,成功预测了含有导流型微裂缝的岩石样品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12.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井壁成像测井、方位电阻率测井和偶极声波测井等新技术,引进Elanplus测井评价系统,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进行评价。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主要储集层类型及其有效性进行了测井分析,讨论了沉积相、微相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确定了有效裂缝展布与区域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应用Elanplus测井评价系统,利用试油井段测井数据,作出总孔隙度与裂缝孔隙度交会图、总孔隙度与深电阻率交会图、裂缝孔隙度与深电阻率交会图,确定各类产能储集层的总孔隙度、裂缝孔隙度及电阻率的下限值,并以此对储集层进行分类。研究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孔隙类型多样是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的主要原因,储集层有效性难以评价。在岩心和薄片观察的基础上,依据成像测井资料,将碳酸盐岩孔洞分为溶蚀孔和洞穴;裂缝分为构造缝、溶蚀缝和压溶缝。根据孔洞和裂缝的组合形式,将研究区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划分为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综合导电效率、裂缝孔隙度和深侧向电阻率变化幅度,建立了储集层类型的定量划分标准,孔洞型储集层导电效率小于0.008,裂缝孔隙度小于0.13%;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导电效率为0.008~0.024,裂缝孔隙度为0.13%~0.60%;裂缝型储集层导电效率大于0.024,裂缝孔隙度大于0.60%。依据累计有效孔隙厚度、平均有效孔隙度以及产能,建立了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和孔洞型储集层分类判别图版。托甫台地区一间房组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和孔洞型储集层均主要为Ⅱ类储集层,测试日产液量分别超过55 t和50 t。  相似文献   

14.
FMI成像测井技术在塔河碳酸盐岩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性储集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极强,因而仅利用常规测井手段受到了很大局限。针对近几年FMI全井眼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在塔河油田钻孔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认为该测井方法在储集层识别、常规测井缝洞型储集层测井响应标定、现今地应力分析及岩溶带划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发育火成岩油藏,但其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十分复杂。运用岩性鉴定、岩心实测、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和试油测试等资料,总结出该区石炭系火成岩孔隙-裂缝储集空间组合特点与规律,即总孔隙度为基质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之和,总渗透率为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之和,对于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总渗透率近似为基质渗透率。以岩心实测为约束,运用三孔隙度曲线多元回归和FMI成像测井识别有效裂缝等方法,分别建立了基质、裂缝和总体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与实测储层物性对比验证,模型合理,为车排子凸起火成岩储层物性评价提供新手段,对其它地区火成岩油藏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以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为基础,结合多项钻井、录井和试油资料,建立了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油藏油层判识标准。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平均埋深超过6 000 m,属于深层低孔特低渗砂岩储集层,储集层岩性变化对测井响应特征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存在较大影响。利用元素俘获能谱测井、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精细刻画岩性,建立能够反映矿物组分以及岩石颗粒分布的测井评价参数,并分粒径建立克深地区孔隙度、渗透率计算模型,提高储集层物性评价的精度。引入岩性岩相的概念,提取能够表征储集层岩石学特征的测井参数;同时以元素俘获能谱测井、成像测井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等因素,形成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岩性岩相划分的标准。该评价方法在克深地区储集层评价中应用效果显著,对低孔低渗且岩性变化大的储集层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测井储集层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大港油田在勘探中突破性地发现了千米桥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凝析气藏,储集空间具有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特征,此类油气藏既是当前勘探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测井解释的一大难题。本文系统阐述以成像测井为代表的特殊测井系列在该气藏储集层评价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利用FMI(全井眼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宏观拾取了储集层裂缝、溶孔;采取FMI与ARI(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相结合对裂缝延伸长度、溶孔有效性做了半定量一定量评价;应用DSI(偶极横波声波成像测井)判断了裂缝、溶孔的渗透性能;运用CMR(核磁共振测井)进行了储集层流体性质判别;以及采用Elanplus最优化模型组合技术求取了岩性剖面,并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制定了有效厚度划分标准。上述方法综合测试成果表明,特殊测井系列的应用对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储集层的成功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图5表1(李建国摘)  相似文献   

18.
王庆如  李敬功 《岩性油气藏》2013,(6):98-102,111
碳酸盐岩油气藏所蕴藏的油气储量和产量均超过油气总产量的一半,因此对其开展储量参数评价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次生孔隙变化明显和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导致在储量计算中难以评价孔隙度和渗透率.以某海上碳酸盐岩气田为例,基于常规测井资料,从岩性识别、储层孔渗参数计算和裂缝识别等方面对双重介质储层进行了测井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测井资料能有效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和裂缝,能定量计算双重介质储层原生(基质)孔隙、溶蚀收缩(次生)孔隙、裂缝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并且能建立裂缝定量判别标准.该项研究可在缺少钻井取心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的情况下为双重介质储层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储层具有的低孔、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常使得常规测井解释评价变得困难和不确定。应用MAXIS-500测井系列的成像测井(FMI)可以直观识别地层裂缝,确定裂缝发育状况,获取井旁地层构造等信息;核磁共振测井(CMR)可以提供精确的有效孔隙度、孔隙结构等信息。华北油田的应用实例表明,两种测井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确定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参数,为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提供更精确、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准确识别储集层岩性和计算孔隙度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鼻凸带风城组储集层测井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储集层岩性的复杂性,导致常规的岩性识别方法和孔隙度计算方法无效.文中以最优化测井解释方法为基础,利用组合求解的方式,采用岩石体积物理模型,识别出6种主要的岩石矿物类型,并计算出各种岩石矿物的相对体积分数和储集层孔隙度.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