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研究针对建筑的中介空间,通过对其被动式策略调节作用的整理和分析,从建筑学和建筑环境学的双重视角进行探讨,将影响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的因素归类为建筑空间信息参数、使用者满意度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物理环境的舒适度3个方面,并确立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框架。为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的综合判定提供理论依据,并给出设计阶段或改造阶段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2.
被动式设计理念下的建筑创作,室内热舒适的实现从人工环境控制设计转向了建筑本体设计,现行的"建筑技术增量"方法更是实现了设计目标由定性决策转向定量决策,但该"补贴式"的方法忽视了方案阶段设计的重要性,逐渐脱离了建筑的本源——空间.本文以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为例,通过梳理中介空间在被动式空间设计中的特点,论述中介空间...  相似文献   

3.
工业建筑原有的内部空间尺度较大、封闭性较强等因素致使室内环境较差,同时不具备被动式调节气候因素的条件,单一依靠制冷、制热和通风等设备调节室内环境气候消耗巨大的能源。针对该问题,结合工业建筑原有空间特点与构件空间形式,构建多种形式的中介空间,促进建筑内外环境物理因素交互,实现被动式节能改造。基于工业建筑原有空间,采取被动式设计思路构建中介空间,引入自然因素调节室内气候,有效地降低了工业建筑在使用周期中的能源消耗量,同时促进了其内部空间形式更新与部分原有构件空间的保留,对工业建筑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快速更新的语境下,旧工业建筑如何冲破局限高效地融入当前城市环境是一个问题。文章将以新空间"介入"的形式,将旧工业建筑整合成有机整体并与城市环境融合共生,引入"中介空间"的概念,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完成空间之间的过渡。以建筑群组为对象,从城市、建筑两个层面分析旧工业建筑中介空间的组织模式,分析各种组织方式的特点,以期为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许多区域存在商业建筑之间、商业建筑与城市之间在功能、空间与形态上的漠然对立,无法形成有机整体。本论文引入"中介空间"的概念,通过探讨商业建筑群组之间的中介空间——场街空间的组织模式,以期实现商业建筑在空间与形态上同城市整体环境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发展观"的宏观背景下,建筑在表达自身个性的同时,更要结合所处场地的资源环境条件,以全局的视角,构建系统、完整的建筑空间环境。中介空间作为介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多样性体验空间,在场所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建成案例,探讨不同层级的中介空间在建筑中的整合设计,以实现建筑、环境与人的交互。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深,设计师逐渐开始关注建筑的被动式设计。建筑剖面从传统方案呈现上是一种图式表达,可以清晰地了解建筑的内部结构,但如今已成为动式设计的实际应用中的重要设计策略。由此本文进一步分析被动式设计的概念、剖面和被动式设计之间的联系,提出基于建筑剖面视角下的被动式设计的策略,通过剖面设计让建筑与基地环境融合。基于建筑剖面的细部设计,更有效地完善被动式设计在建筑内部结构与做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大力推广和应用,钢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建筑或将成为未来建筑领域研究的重要体系和发展新方向之一.以"装配式"为手段,以"性能提升"为目标,可充分发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轻质、高强、大跨度、平面布置灵活等优势,实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有机融合,满足消费者对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跨专业视角基于复合设计原理探讨了会议中心中庭设计对建筑和暖通空调能耗的影响。采用CFD软件模拟了主、被动式节能设计的效果,结果表明建筑与暖通空调复合设计可以实现两个主要功能:建筑室内景观与暖通空调设计的有机结合、分层供冷与上部空间自然通风的有效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表明,采用复合设计方法,在实现中庭建筑节能的同时保持了夏季室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长期的物理环境监测,验证与检验以中庭空间为典型代表的中介空间在整个建筑中的被动式调节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介空间位于外部的自然环境与内部的人工环境之间,是一种重要的被动式设计策略,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占比重大。应更加关注在建筑设计阶段、运行阶段及改造阶段,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市某一老旧工业厂房为研究对象,从中介空间理念出发,通过将中介空间植入到功能空间中,优化了功能空间配置,实现对改造建筑自然光源、热源的综合利用,满足建筑空间环境被动式调节和绿色生态改造需求。针对该旧厂房的改造,通过在中庭、边庭处设置通风烟囱和热压通风实现自然通风;采用凸起采光天窗,利用中庭、边庭设置的反光内壁材质和透光外壁材质实现自然采光,通过在中庭、边庭布置隔热玻璃材质,设置吸热水池和绿色植被建立空间气候缓冲区,解决外部环境极端环境变化对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影响。采用本文提出的节能改造方案有效解决了改造空间的自然通风,采光效果,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重读简考布斯住宅——赖特的"被动式"有机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辉 《新建筑》2002,(6):27-29
通过对赖特设计的“被动式”有机建筑作品-简考布斯住宅Ⅱ的详细介绍,展示了建筑师对于利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进行节能、建筑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降低造价等各方面细致入微的思考,以及使建筑适应和利用环境,创造舒适的室内外居住空间的非凡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4.
《工业建筑》2021,51(7):177-184
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因具有低能耗、低成本、无污染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全球学者对"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部件、性能等开展了广泛的研究。通过对近20年来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整合设计的研究进展及态势的分析,发现目前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研究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地域分布与太阳能辐射具有显著的地理空间契合性特征;在研究技术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研究主要集中在严寒、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等。最后,对加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整合设计的研究、地区的拓展、建筑部件组合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6,(9)
实现人居环境与建筑环境质量、节能减排及地域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的应用能够以建筑所在地气候和资源环境条件为基础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这对于促进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本文从被动式设计概述入手,分析了被动式设计的原理和关键技术,并探讨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及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杨  林建群 《城市建筑》2013,(7):141-144
本文通过对德勒兹平滑空间论的核心内容"空间界域性"的研究,构建体现时代特点、适应建筑与空间环境关系发展需求的"界域"建筑思想。"界域"建筑思想是对建筑与环境的差异性元素之间各种力量的协调与重组,是赋予当代建筑与环境之间增值的创造性逻辑的思想体现。从界域的视角看待建筑,实际上就是将建筑放置在城市的整体大环境中,或者说是一个大的景观环境中,界域建筑通过与城市环境物质与非物质各要素的相互关联而生成。  相似文献   

17.
绿色建筑应是节能的。建筑的被动式系统与主动式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后者需要借助设备和技术来创造舒适的建筑环境,而被动式系统则是"顺势而为"地利用场地自然条件达到人们感到舒适的环境需求,天然地带有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建筑属性。本文试图借助笔者一些设计案例的被动式节能措施的分析设计过程,结合我国传统建筑低技节能措施提出对绿色建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含义,从建筑体形、建筑空间、围护结构三方面,分析了防风与保温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并阐述了被动式太阳能的利用技术,从而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绿色生态意识普及的今天,建筑和空间被赋予了更多的属性和内涵。从城市、建筑、技术三个层次的尺度,完成设计的绿色实现和客观量化,是未来建筑设计的趋势与主题。通过分析Revit杯设计竞赛获奖案例,以建筑与功能、场所与时空、技术与空间为主题,分别从场地逻辑和文化响应两方面进行方案场地应变的剖析,从风环境、光环境、被动式采暖三方面剖析方案的气候应变,并辅以客观环境模拟量化,进而尝试性地完成空间的应变表达。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地铁站口为核心,轨道交通综合体的近地面接驳空间人流量大、动态变化性强、空间相对封闭,往往存在着较低品质的建筑环境性能表现(尤其是在空气品质和热舒适度方面)等问题。而井道空间是轨道交通综合体常见的空间形态,利用井道空间传递空气与自然光,能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室内热环境、空气品质、光环境品质并降低能耗,具有重大的被动式利用潜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井道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论文基于井道空间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中的基本作用模式与被动式调节作用的相关变量展开关系分析,为进一步的性能监测与评价并反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