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卷首语     
<正>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在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技术要素之间的关联,是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共同特征"。作为抵抗建筑全球化的策略之一,建筑地域性研究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世纪初期,伴随着经济、技术、文化的全球化,现代技术被广泛应用,基于现代工业文明的现代建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一种新的建筑观念与文化。与之相随的是当代城市与建筑的面貌趋同。人们在享受现代技术便利的同时,开始怀念那些日渐消逝的乡土风貌与农业景观。1924年,在"湾区建筑"的总结过程中,Mumford就试图将"地域主义"  相似文献   

2.
张胜松  陈蓓 《世界建筑》2023,(1):110-113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地域文化和建筑逐渐被吞噬。本文以批判的态度,从现代的普适性和传统的地域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在地域性建筑设计实践中验证地域建筑现代化设计策略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中外建筑史教学研讨会于2015年5月在同济大学召开。会议以"挑战与机遇——探索网络时代的建筑历史教学之路"为题,探讨在全球化网络时代,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流的方式发生质的改变背景下建筑历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文章以当代建筑史研究动态与建筑史教学、网络时代与建筑史教学和建筑史教学在建筑学教育中的地位为三条主要线索,根据会议发言、论文和相关背景文献,整理了与会者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4.
张萱  周诣 《云南建筑》2008,(3):44-45
当今建筑设计在“全球化”的影响之下,越来越趋向于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分离,忽略了建筑的本体属性——地域性。通过自然、人文、技术三方面分析福建土围楼的地域性,通过分析探求现代建筑地域性设计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恰逢现代建筑百年,回顾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以启发当下。首先对近现代中国建筑史中的民族内容和现代内容进行梳理,认为中国建筑现代化迄今经历了"调和—异化—回归—再调和"的4个阶段,然后发掘4个阶段分别反映的建筑现代性发展内容,据此归纳出中国建筑现代化的螺旋演变过程,最后拓展论述建筑理论的普适演化路径和对当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弗莱彻建筑史>出版百年、"建筑之树"百年和中国现代建筑百年说起,作者介绍和评述了"三个百年"的有关内容,指出了<弗莱彻建筑史>在介绍中国现代建筑方面的得失和"建筑之树"的科学认识价值,强调加强建筑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李灵 《重庆建筑》2014,(11):23-26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建筑与传统地域建筑之间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而现代地域性建筑作为解决建筑的地域性和全球化之间矛盾的一种策略,起到了协调这种矛盾的纽带作用。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建筑实践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现代地域建筑的表达方法和设计手法,对现代地域性建筑的设计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文章认为,在中国现代建筑的创作中,地域性建筑是成就最高、最具独立精神的创作倾向。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间的三次浪潮,反映出地域性建筑的进步历程,1980年代以来,地域性建筑逐渐形成多元多价的繁荣景象。目前,我国地域性建筑的局限在于“形式本位”,同时缺乏技术因素的支持。中国地域性建筑有着广阔的未来,关键在于树立全球化和地域性共处、技术性与地域性并进、经济性服从综合效益、解开形式情结的创新等一系列新观念。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城市建设在取得不菲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钢筋混凝土林立,空间混乱无序,社区缺乏生气和地域性同质化的城市弊病。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梳理了《20世纪西方建筑史》中易被忽略和遗忘的重要规律,反思并提出了有助中国城市建筑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建筑理论的概念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一门学科,而这门学科认为,中国古代也有建筑理论的出现和存在,其中,宋《营造法式》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语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营造法式》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遗存的文献,为什么会被现代建筑理论的学人们认为是"建筑学著作"?这无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所应明确的历史问题,也是现代建筑理论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为参考系,探讨梁思成早期中国建筑史研究,指出:伊东忠太的建筑史观起于对法古孙、弗莱彻等的批判,但并没有摆脱他所批判的西方学者著作的影响;史学方法上,缺少史料的考订,多凭主观臆测;其"以今日之建筑律三千年前之建筑",存在重大缺陷。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是建立在近代实证史学基础上,他的木构本体论,缘于对中国营造演进过程中自身内在理路的观察,并非来自法国结构理性主义;其建筑史观,在历史发展动力上,受进化史观的影响,与温克尔曼的艺术发展观无关;在中国建筑认识上,与物质史观暗合。  相似文献   

12.
张复合 《华中建筑》2002,20(3):81-84
该文从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基本认识入手,结合此项研究工作开展的三个时期,与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现代建筑创作中的“现代和传统”问题的关系以及中国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中国近代建筑中教学,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问题简要论述,展望进入21世纪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图书推荐     
《建筑》2006,(15)
概括介绍中国建筑史学研究者——《建筑史解码人》杨永生王莉慧编,征订号:14245,定价:56元中国建筑史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几代建筑史学人近百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建筑史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如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国园林史、中国城市史和中国民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几代建筑史学人  相似文献   

14.
读书     
书名: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作者:﹝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译者:张钦楠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12年05月文字:中文600千字开本:880mm×1230mm1/32页数:523页定价:$48.00元一部批判的历史读《现代建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4版)》是对世界现代建筑的一次全面审视,是国际著名建筑师、建筑史家及评论家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成名作。1980年问世以来即获极高赞誉,被称为现代建筑发展史的经典之作,且多次再版。2004年,三联书店曾出  相似文献   

15.
正零·共看明月皆如此一道门槛,把绝大多数建筑师隔绝在建筑史之外。建筑是宽容的,而建筑史是苛刻的。现代建筑甚至简易到只需为功能提供遮蔽,而建筑史却必须淘洗出与文明发展最为匹配的经典形式:建筑史无视平庸、忽略极端、更不屑于机巧,只关注"幸存"——在文明演替的宏大区间中经历重重时空淘洗仍得以持存的思想、形式、人物、与事件——唯有历史的幸存者才有资格定义文明的价值观。文明的网眼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重庆某医院综合楼建筑创作为例,阐述了全球化与地域性之间应建立沟通和互补的平衡关系,指出设计者应依循"此时、此地、此人、此事"的创作原则设计新地域性建筑,同时还提倡将新地域性建筑作为当今中国的一种创作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1999年国际建协指导21世纪建筑发展的纲领文件《北京宪章》指出:"全球化和多元化是一体至两面","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这为地域性建筑或地域性建筑创作,指明了发展之路。地域性建筑的生成与发展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如气候、地形、地貌、材料、技术、经济、地方民族文化等。  相似文献   

18.
发展——地域性建筑的生命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宝 《安徽建筑》2007,14(4):30-30,33
文章通过引入地域性建筑保持建筑多样化的论点,呼吁现代建筑要重视发挥地域特征,同时批判了为强调建筑的地域性而过分仿古与模仿,提出了发展才是地域性建筑的生命线。只有发展和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具生命力的地域性建筑。  相似文献   

19.
书讯     
正《中国近代建筑史》主编赖德霖、伍江、徐苏斌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中国近代建筑史》(五卷本)于2016年6月正式出版。该书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三位学者主编,近80位中青年专家参与编写,历时4年终于付梓。全书共420万字,分为《门户开放——中国城市和建筑的西化与现代化》《多元探索——民国早期各地的现代化及中国建筑科学的发展》《民族国家——中国城市建筑的现代化与历史遗产》《摩登  相似文献   

20.
远离中原的地理位置以及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环境使河州彩画形成了极具地域性的鲜明特色,作者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其艺术特点、类型、绘制工序、绘制技艺以及技艺的现代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一方面补充、深化了建筑史中建筑彩画的研究,另一方面对河州传统建筑彩画绘制技艺的抢救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