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福州三坊七巷为调查对象,尝试研究基于网络评论的主观评价方法。结合实地调研、相关文献资料明确案例街区的特点、要素及历史文化街区建成环境使用后主观评价体系;选取国内知名旅游网站、消费点评网站的 2010-2019 年网络评论数据,以网络爬虫技术和计算机中文文本情感分析技术为工具,获取并量化使用者情感倾向,获得评价结果并逐年对比,分析使用者对三坊七巷满意度的年际变化和基于网络评论的主观评价方法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福州三坊七巷为调查对象,尝试研究基于网络评论的主观评价方法.结合实地调研、相关文献资料明确案例街区的特点、要素及历史文化街区建成环境使用后主观评价体系;选取国内知名旅游网站、消费点评网站的2010-2019年网络评论数据,以网络爬虫技术和计算机中文文本情感分析技术为工具,获取并量化使用者情感倾向,获得评价结果并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角度入手,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保护街区为例,通过分析南锣鼓巷现状自然、人文、人工色彩,找到街区色彩混乱的原因,并尝试对历史文化街区色彩保护与控制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笔者基于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等,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得出一个包含3个维度和12个详细指标的评价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应用于北京典型商业化历史街区——南锣鼓巷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商业化历史街区活力的优化策略.笔者试图通过构建商业化历史街区空间活力的评价体系,旨在对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和成都市提出建设小街区的背景下,文章在街区制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街区公共空间的物质和非物质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创新性地运用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ce,SD法)和访谈法等方法,以成都市武侯区大源国际中心片区为例,从构成要素出发研究使用者对经过改造后的小街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感受。本文的实证研究将有助于城市街区公共空间研究,从空间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得到区域新建或改造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方面,为突破城市街区公共空间缺乏活力的现状提供新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我国首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北京市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东四历史街区”)入选其中~1。相比于此次未能入选而同属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南锣鼓巷街区,东四历史街区属于典型的居住型历史街区,区域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四合院一胡同风貌(于文彦和戴俭,2014)。  相似文献   

7.
李雪林  陈金泉 《安徽建筑》2024,(3):18-19+22
文章以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D语义差别法,拟定评价因子,将街区使用者的主观感受进行定量分析,从视觉因子、环境因子、吸引力因子与体验因子四个角度进行现状解析。在此基础之上,尝试对研究对象进行更新策略研究,为该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8.
在各地旧城改造更新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以北京钟鼓楼广场周边地区为例,采用实地调研访谈与线上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线上点评数据对旧城更新改造使用后评估的意义。首先概述北京钟鼓楼地区的改造进程;划定旧城改造的研究范围,然后结合实地调研访谈,对线上点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通过两种分析方式的比较,检验点评数据评估的合理性,并就点评数据评估的方法进行总结,研究点评数据对于旧城改造更新使用后评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横道河子历史街区保护发展规划的基本概况,揭示不同属性使用者(居民与游客)对历史街区评价的差异性特征。借助使用后评价(POE)理论,采用深入访谈法、行为调查法及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居民与游客的空间感受差异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改造策略与建议,旨在为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点评数据,以大运河杭州段3个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小河直街、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探究街区评价与使用人群特征、评价时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街区的关注偏好与评价差异.研究发现:(1)街区的业态、特色、历史感、消费成本是影响评价的关键因素;(2)女性较男性更关注于环境的"文艺"氛围,且关注或参与的活...  相似文献   

11.
<正>1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发展概况1.1历史沿革南锣鼓巷历史地段是北京市第一批颁布的25片历史街区之一,承载着珍贵的北京城市记忆。南锣鼓巷于元大都时期建成,经历了700多年的数朝更替与城市发展,目前依然完整保存着元大都时期的"鱼骨式"街巷空间结构(图1)。南锣鼓巷的更新和发展一直是北京老城更新的焦点之一,原因有三:1)南锣鼓巷是北京市最古老的历史地段,也是重要的城市记忆组成部分;2)南锣鼓巷既是居住区,又是一条商业街,且内部游客流动性较大,主体构成比较复杂,具有主体认知研究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2.
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的重要环节是研究公众实际使用后的评价反馈.随着数据环境的逐渐形成、网络用户评价服务的逐步完善,网络点评数据成为获取使用者对建成环境评价意见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青岛纺织谷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案例,以网络点评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使用者的评价侧重点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构建城市规划的社会评估体系是实现完整的城市规划评估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开放式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构建了适于我国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规划绩效的社会评估体系。本文利用该评估体系,分析评估了主体在南锣鼓巷地区可持续再生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参与程度、对地方形象和城市设计定位的认可度及对城市设计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总结了城市设计实施的经验与问题,衡量了城市设计实施后地区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最后,对城市设计过程后期实施措施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北京市旧城改造与更新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南锣鼓巷地区为例.在北京数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接二连三遭受到严重破坏的同时.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街区格局和建筑历史风貌却始终保存完好.且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改造、更新和发展。本文结合调研工作,对南锣鼓巷地区的改造与更新实践的意义、立面改造与更新模式、对北京旧城改造的启发,进行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魏可欣  王豆豆  詹秦川 《园林》2023,(2):131-140
为客观全面地探索纪念性景区使用者的综合需求,提出优化措施以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选取陕西省黄帝陵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采集网络点评数据,借助内容分析法和IPA分析法,具体分析使用者属性特征并从景点建设、景区活动、公共服务、旅游设施、体验感受5个维度分析各项使用后评价要素的提及频率与情感倾向,探究使用者的使用后评价结果及其机理,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绘制IPA分析图,直观地表现网络评价所提及的景区建设现状。结合网络数据研究结果,使用传统问卷调查方式开展线下调研,对比与补充网络点评数据分析结果。基于此,综合分析景区现有不足及优势项目,并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景点串联、加深教育建设、增添活动模式、完善设施服务、加强宣传推广等策略,为黄帝陵景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严山艾 《华中建筑》2020,38(2):88-9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开展了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工作,该文以湖北省各地上报的《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数据为基础,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构建了全样本、小样本两类样本库,通过对各分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总体保存状况评估结论。基于评估结论,结合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住建部通过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方法流程和标准模板,结合历史街区的建筑特点及相关导则,建立了历史街区建筑更新改造使用后评估指标体系.进而以北京什刹海银锭桥胡同7号院为例,对后评估体系及方法进行验证,从场地、单体、专项、经济及社会五个维度进行评估,梳理现有更新成果存在的问题,总结改造经验,同时为日后同类更新改造...  相似文献   

18.
刘曼曼 《山西建筑》2012,38(26):7-8
结合有机更新、微循环式、小规模渐进式等理念,以北京南锣鼓巷商业街为例,阐释了商业街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思想和方法,以期对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选取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询,以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人居环境系统为切入点,分析了该历史街区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该街区人居环境系统改造的可行性建议,对旧城区改造工作的持续进行和构建科学的现代人居环境体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街区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旅游者作为历史街区的特殊介入者,对文化传承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走访、线上问卷和现场调研的方式,以北京市南锣鼓巷街区为蓝本,基于体验经济的视角,研究旅游者在历史街区中文化空间感知模型的重建与历史文化的传承该如何统一,探讨南锣鼓巷未来更新和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