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是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内部断裂发育、油气分布极为复杂,仅在局部区块形成高产稳产井组,开展油气富集模式及其主控因素的研究对于该区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钻井、岩心、岩石薄片、生产实践等资料和走滑断裂构造分析、岩溶储层分析,探讨了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走滑断裂对储层发育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发育NE向和NW向“X”型共轭走滑断裂,其中,NE向走滑断裂在海西晚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继承性活动,分段性强,有利于多期油气运聚。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体储层是主要储层类型,发育断控、断裂-岩溶共控、岩溶作用控制形成的3类缝洞体储层,在断裂与岩溶作用叠加部位最为发育。受控于断裂的方位、期次与分段性,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油藏主要沿NE向走滑断裂带的局部区段分布,发育断裂-潜山型、断裂-岩溶共控型和断控型3类富油模式。基于断控油藏富油模式,2020年以来新钻井的效益井比例明显提高,勘探效率明显提升。研究认识揭示了超深层致密碳酸盐岩走滑断裂带发育规模成藏、差异富集机理,可以为超深层断控复杂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构造、断裂演化、岩心、测井、地震、钻录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塔河南岸地区跃满区块奥陶系断溶体油气藏的储集空间特征、展布形态、成因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开发实践,对断溶体油气藏的成藏与油气富集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断溶体油气藏以"体"的形式呈不连续、非均质、不规则性分布,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断裂的发育程度,建立沿主干深大通源断裂溶蚀、沿次级通源断裂溶蚀和沿次级内幕断裂溶蚀3种断溶体油气藏形成模式;断溶体油气富集受控于成藏期与断裂活动时空上的匹配关系、断裂的级别和断裂的分段性质。研究结果可有效指导哈拉哈塘油田塔河南岸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井位部署,实现断溶体油气藏高效开发。图9表2参25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区是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主要油气富集区及目标勘探区,其主要目的层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目的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这些碳酸盐岩经历多期构造运动与岩溶作用叠加,形成了沿溶蚀断裂带呈不规则分布的强非均质性储层。经过前人长期研究,在对塔北碳酸盐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断裂控储控藏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断溶体"理论为核心的碳酸盐岩储层描述及井位部署技术。本文针对塔北地区走滑断裂断距小、平面断裂样式组合难度大、断溶体平剖边界确定难等问题,综合利用GeoEast解释系统中的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和地震属性融合等技术对塔北地区某区块进行断溶体描述与精细刻画研究,形成了一套基于GeoEast平台的断溶体解释流程,对提取断溶体圈闭和井位部署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发现了10亿吨级的新类型油藏——顺北超深断溶体油藏。通过深化顺北地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认识,突破了构造低部位岩溶储层欠发育的限制,提出走滑断裂带构造破裂作用为主的叠加后期埋藏流体改造也可形成规模储层。走滑断裂带多期活动对储层改造、圈闭形成和油气运聚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建立了顺北超深断溶体油气藏“寒武纪多期供烃、深埋断溶成储、原地垂向输导、晚期成藏为主、走滑断裂控富”成藏模式,初步提出了顺北断溶体油藏富集的主控因素。顺北超深断溶体油藏作为一种新类型油藏,丰富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展现了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巨大的勘探潜力,是盆地未来油气增储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与断裂作用有关的圈闭类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断裂带集中发育了60%以上的油气圈闭,其形成大多与断裂关系密切。不同系统的断裂控制了油气圈闭样式类型,逆冲滑脱作用主要形成堆叠叠瓦、断弯、断展和断滑褶皱,背冲作用主要形成背冲断块、背冲背斜和牵引圈闭,走滑作用主要形成花状和雁列褶皱。它们已成为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顺北地区奥陶系目的层主要发育洞穴型、裂缝型和孔洞型3种类型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储集规模受多期活动走滑断裂体系控制。已钻井揭示的断溶体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多样,预测与描述难度大。断溶体圈闭是一种与喀斯特岩溶缝洞型圈闭有较大差异,在复杂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碳酸盐岩缝洞型圈闭,具有纵向跨越深度大、横向非均质性强、不受局部构造形态控制、无统一油水界面、上覆区域泥岩顶封、致密碳酸盐岩可侧封的特点。在前期研究认识基础上,通过模型正演,结合井震标定及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建立了走滑断裂、断控缝洞储集体地震识别模式,形成了梯度结构张量定断溶体轮廓,振幅变化率、杂乱相属性等分类预测断裂带内部储层,多属性融合雕刻描述断溶体的储层识别描述技术;建立了断溶体识别与圈闭描述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指导了顺北地区多口井部署并实现油气重大突破,储层钻遇率达84%,证实了技术的有效性及适用性,为顺北油气田和其他地区识别及描述断溶体提供了解决方法和技术参考,对顺北油田超深层领域断溶体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郯庐走滑断裂带消逝端断裂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郯庐断裂带发育郯庐走滑断裂,把渤南低凸起错断,并在渤中凹陷内消逝。 走滑断裂分为上下2套断裂系统。 走滑断裂平面上为雁列式排列的2支断裂,剖面上形成不同的构造样式。 走滑断裂带控制了渤南低凸起北侧构造格局及油气成藏。 断裂早期活动使该区形成2个古构造脊。 古近系及其下部圈闭在古构造脊上继承发育,以断背斜类型为主;新近系圈闭分为2类,郯庐断裂的晚期强烈活动促使了油气垂向运移及再分配,对晚期油气成藏有利。  相似文献   

8.
塔河地区深层碳酸盐岩断溶体圈闭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洪  汪彦  鲁新便 《石油学报》2020,41(3):301-309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深层碳酸盐岩断溶体圈闭作为一种新型的圈闭类型,在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已被业界广泛认可,但尚需细致划分。基于断溶体圈闭的形成条件,根据断裂的级别、构造样式、破碎程度和岩溶强度等控制因素分析,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断溶体的圈闭类型可划分为主干断溶带圈闭、分支断溶带圈闭和内幕断溶带圈闭3大类,以及纺锤状圈闭、板状圈闭、"X"或"Y"字形圈闭、"卜"字形圈闭、夹心饼状圈闭、菱格状圈闭和团块状圈闭7个亚类。圈闭的成因机制、发育特征以及相应的生产特征表明:主干断溶带圈闭受深大断裂控制,岩溶作用强,储集空间以溶洞为主,圈闭规模大;分支断溶带圈闭受分支断裂控制,岩溶相对较弱,储集空间以缝-洞为主,圈闭规模较大;内幕断溶带圈闭受内幕断裂控制,岩溶相对较弱,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圈闭规模较小。断溶体圈闭的细致划分可进一步丰富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圈闭理论,深化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岩溶圈闭及其他类型圈闭的研究,为油气圈闭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走滑断裂系统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发育的走滑断裂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研究系统中主要发育着花状构造、雁列构造、拉分地堑、辫状构造、剪切断裂带等多种构造样式。晚加里东–早海西运动期受阿尔金地区强烈的斜向碰撞挤压作用,在塔中地区形成一系列北东向的左旋走滑断裂;晚海西运动期受控南天山洋的斜向闭合拼贴作用,在塔北隆起轴部发育北东东向的压扭断裂,在塔北隆起南缘发育近南北向右旋走滑断裂;印支–燕山运动期受阿尔金走滑作用,在塔东发育左旋压扭断裂;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受西昆仑–帕米尔斜向挤压,在巴楚地区发育压扭–走滑断裂。走滑断裂形成演化具有多期性、断裂发育具有继承性与区段性。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走滑断裂破坏早期古油藏,是晚期油气运聚的主要通道,走滑断裂带造成油气分布的区段性。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义东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不明,制约着该区油气勘探。综合地震、测井、钻井等资料开展义东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义东断裂走滑特征明显,主断层(义东断层)及其伴生次级断层呈锐角或近直角斜交,平面上呈"入"字型,主断层与两侧的平行断层呈NEE—NE向雁行式展布;剖面上,主断层面陡峭,伴生的次级断层断至主断层面上,形成负花状构造,且具有窄而深的半地堑式构造。义东断裂带控制陡坡带发育多期次、多类型的砂砾岩扇体,断裂多期次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沿着断层分布的NE向雁列式断块、断鼻及断背斜圈闭,义东断裂主要对油气运移起侧向封堵和垂向输导作用,控制油气沿义东断裂带呈条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11.
沙垒田凸起地区是渤海海域西部新近系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域,为了明确新近系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依托连片高精度三维地震、钻井取心等资料,对走滑断裂类型及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并对走滑断裂与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断穿基底走滑断裂、盖层走滑断裂及伸展-走滑断裂三种不同类型走滑断裂;走滑断裂对圈闭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在不同类型走滑断裂控制下,断裂带内及断裂带间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其中大型披覆背斜圈闭、断鼻、断背斜圈闭为有利圈闭,小型断块圈闭为不利圈闭;走滑断裂对输导体系的控制作用体现在断裂活动控制了骨架砂体输导体系及断裂输导体系的形成发育,有利于周边凹陷成熟烃源岩排烃及运移输导;走滑断裂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走滑作用形成的高角度裂缝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物性。新近纪普遍发育的走滑断裂是研究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断裂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受多期构造活动、岩溶改造及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断裂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通过构造解析,厘清了该区断裂期次与断裂性质,查清了走滑断裂发育的多种典型构造,并通过物探技术开展断裂平面展布规律研究。以此为基础,明确了走滑断裂控制了裂缝发育区和储层的展布,认为线性构造带储层发育范围有限,花状构造及辫状构造带储层发育良好,羽状构造带储层发育范围及规模最大。断裂交会裂缝发育区对储层改造作用最为显著,是寻找高效井点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3.
青南洼陷东部地区发育一组雁列式排列右行走滑断层,受早期伸展和后期张扭作用的影响,表现为在拉张背景下叠加走滑的构造特征。分析认为,走滑断层右行位移量为650m,走滑作用较弱,剖面上"Y"字型花状构造欠发育。右行雁列式走滑断层因排列方式的不同,造成局部应力场不同。左阶右行排列形成挤压,形成聚敛区,油气易聚集;右阶右行排列形成拉张,形成伸展区输导油气;走滑断裂带内裂缝异常发育,改善了储层物性条件,储层更易成藏。青南洼陷走滑构造发育特征研究对研究该地区的有利圈闭预测和油气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走滑断裂带作为一个空间地质体,具备物理—化学机制下的增容作用,可以在断裂带内部形成独特的缝洞系统及伴生孔洞、孔隙空间,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超深碳酸盐岩断溶体相关的缝洞系统,其储集体与断裂带活动关系密切.以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为研究对象,综合近年来对走滑断裂带解析及勘探实践认识,分析走滑断裂带内部结构,探讨断溶体(储集体...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勘探前期以塔北隆起、塔中凸起、塔中凸起斜坡区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类型为主,并且发现了多个碳酸盐岩油气藏。但是塔北隆起与塔中凸起之间的北部坳陷却未获得油气发现,对储层发育机制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不足制约了其油气勘探进程。为此,通过对该盆地北部坳陷走滑断裂的解释攻关,在识别走滑断裂的基础上,开展了断裂分层、分段研究,明确了走滑断裂对储层和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坳陷走滑断裂活动较弱,双重滤波基础上提取振幅变化率属性,可以大幅度提高走滑断裂识别精度,并在北部坳陷识别出走滑断裂34条;(2)走滑断裂具有纵向分层的特征,形成寒武纪—奥陶纪以高角度线性走滑为主、志留纪—二叠纪以线性构造半花状构造为主、三叠纪—古近纪以雁列构造为主的3套断裂组合;(3)走滑断裂在平面上具有3分段特征,即形成于构造高点呈正花状的压扭段、明显地堑特征呈负花状的张扭段和断裂活动强度最弱的平移段;(4)走滑断裂控储控藏特征明显,平面上油气藏主要沿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纵向上油气沿断裂带呈多层段分布,形成了9种油气藏模式。结论认为,基于叠后地震资料解释性处理的走滑断裂综合刻画技术实现了对弱走滑断裂的精细解释;上述9种油气藏模式有效地指导了该盆地北部坳陷的油气勘探部署,实现了该区油气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辽东湾地区走滑断裂系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郯庐断裂带的影响,辽东湾地区发育多条大型走滑断裂,主断裂与伴生构造形成多种构造样式,已探明的油气藏大多沿着走滑断裂带分布。利用最新的地震剖面资料,分析辽东湾地区走滑断裂系统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走滑断裂不仅能直接形成断块、背斜、断背斜等圈闭,还能间接诱发泥底辟构造,影响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储层发育、油气运移及保存。  相似文献   

17.
利用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根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描述了该凹陷石港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研究了其构造演化规律,定量计算了石港断裂带的断层活动性,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阶段。结果表明,金湖凹陷石港断裂带地区主要发育北东走向和近东西走向的2组断层。石港主断裂沿走向呈3段,即北段、中段、南段,北段主要为雁列式断层、负花状构造,南段以帚状断裂、阶梯状断裂为主。石港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阜宁期走滑伸展主断层活动阶段、戴南三垛期强伸展走滑负花状构造发育阶段、新近纪第四纪构造稳定阶段。石港断裂带的油气藏主要受构造的控制,一系列次级断层与主干断层形成断鼻构造与复杂断块圈闭;戴南三垛期断层活动性强,有利于聚集来自三河次凹的油气,形成油气藏。结合断层封闭性及裂缝预测结果,认为石港断裂系的东侧断裂夹缝带、石港和桥河口地区是油气的主要富集区。  相似文献   

18.
以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实际钻井资料,对沙垒田凸起的断裂特征、沉积体系特征以及成藏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沙垒田凸起发育多组北东向走滑断裂,且呈“雁列式”展布。 在剖面上,“雁列式”断层向深部收拢,垂直断距较小,没有明显的水平位移,表现为“花状”构造,同时走滑断裂的位置对应着“沟谷”,可改变基底和盖层的高低格局。走滑断裂对凸起区构造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聚集以及凹陷内古近系扇体的沉积均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构造脊是油气长期聚集的有利区带,受走滑断裂活动强度差异的影响,沙垒田凸起东段和西段油气的运聚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在东段,走滑作用相对较弱,圈闭在走滑断裂之间发育,属于“构造脊-断层-砂体”油气运移模式;在西段,走滑作用强,圈闭依附于走滑断裂发育,属于“沟谷充填砂-走滑断裂系”油气侧向运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和岩溶作用,并沿溶蚀断裂带形成了各种不规则的断溶体。为了明确断溶体形成及发育特征,预测断溶体发育区,对断溶体类型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根据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资料,在川中地区识别出溶洞—裂缝型、裂缝型和裂缝—溶洞型3种类型的断溶体,断溶体类型受断裂和岩溶储层发育规模和期次控制。溶洞—裂缝型断溶体主要是同沉积断裂带叠加茅口组暴露剥蚀的岩溶洞而形成的;裂缝型断溶体是加里东期及海西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在后期复活后受到大气淡水溶蚀、热液溶蚀以及有机酸溶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裂缝—溶洞型断溶体是加里东期和海西运动产生的次生断裂在大气淡水和有机酸溶蚀中二叠统颗粒滩形成的断控复合面状溶蚀体。断溶体作为一个复合的储集体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其主要分布于深大断裂带及其伴生的次生断裂带溶蚀面,且叠加颗粒滩的裂缝—溶洞型断溶体为最有利的储集体。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受埋藏深度大、构造活动强的影响,其碳酸盐岩有利储层难以预测,严重制约富满油田的勘探开发。该文利用地震资料、测录井及试油资料,明确了走滑断裂纵向分层、平面分段的特征,结合走滑断裂破碎带的结构,探讨了不同特征走滑断裂带下有利储层的发育位置。研究表明:压扭段断裂有利储层发育在主干断裂中部;张扭段断裂有利储层位于两条主干断裂之间垂向断距较大一侧;走滑平移段断裂有利储层位于整个主干断裂带;复合段断裂有利储层为主干断裂附近垂向断距较大一侧。勘探结果证实,四种类型走滑断裂有利储层的发育位置与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对富满油田碳酸盐岩有利储层的预测和井位部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