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路径,也是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良好的街道环境对于改善街道空间舒适度、提升街道品质、增加户外公共空间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安城市生活性街道红专南路为调研对象,采取行为观测的方法,访问附近居民的使用感受,运用城市街道设计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街区制开放住区建设的背景下,文章针对当前街道生活消失的现象,调研分析了街道建设存在的现状问题,尝试提出重塑街道生活、激发街道活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而社区微更新是城市建设存量时代的重要课题,为城市空间改造提供了新的启示。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试点项目的推进,“微更新”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现有实践案例的解读,以大连市文萃轩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空间使用、景观设计、交通组织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区域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微更新背景下既有住区生活性街道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芳  张倩  惠劼 《华中建筑》2011,29(6):43-45
邻里生活院落是承载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该文以单位型住区的邻里生活院落为对象,通过对院落中居民生活行为的观察和记录,从户外活动的主体、场地的使用、院落空间与邻里关系、底层小院的复合性等四个方面剖析了邻里生活院落与居民户外生活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出居民的邻里生活行为需求体现在院落空间的归属性、居民的户...  相似文献   

5.
慢生活是人类从古至今发展中一直在追求的,也是理想的一种生活模式,在生活工作中能够快捷、高效地达成目的,满足不同程度的需求,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回归生活、感受生活,可有效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提高居民幸福度。而需求在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需求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行为,而城市住区作为人最基本的生活单元,是人们生活中最核心的部分。因此,本文结合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剖析慢生活理念,对城市住区设计原则进行分析讨论,简单阐述慢生活住区的意义及作用,以马斯洛八个需求层级为导向,叙述以需求为导向的慢生活住区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在居民行为需求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科学合理进行社区街道改造空间设计.本文以长春市的社区街道空间设计为切入点,结合居民行为需求分析,如何通过提升居民的步行体验,优化社区街道空间设计,分析和探讨在居民需求视角下,提升社区街道空间设计合理性的优势,希望为我国城市社区街道改造空间设计工作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梁盟  沈娜 《城市建筑》2022,(4):90-93
老旧住区的商业设施分布往往依附于其网络化街道系统,呈现出一定的自发性特征。本文选取大连市工人村为案例,通过对比发现,工人村商业具有业态类型多样和沿街网络化分布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街段为单元,通过数理模型分析街道可达性对老旧住区商业设施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活服务设施分布主要受300 m搜索半径下的街道可达性影响,购物服务设施分布主要受500 m搜索半径下的街道可达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健康步道是城市住区人居环境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健康社区”在高质量城市建设中的细胞工程。健康步道因其自身的复杂性、模糊性和差异性等属性,在城市住区整体化和系统性研究中缺乏足够关注。本文以“健康社区”理念为导向,阐述住区健康步道的发展机遇,通过对我国住区步道建设现状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在“住区生活圈”概念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住区—邻里”慢行生活圈网络的构建和四点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在住区建设层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创建儿童友好城市为背景,进行基于需求测量的儿童密集住区中生活类街道慢行空间的适幼化策略研究.文章结合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儿童密集住区的居民进行需求测量,构建适幼化街道的需求指标体系,然后结合需求指标体系提出慢行空间的优化策略.街道中适幼慢行空间的建立可以让儿童和家长在街道中和谐共处,让城市慢行交通空间最大限度地包容儿童的多样化慢行行为,让儿童在包容的慢行空间中逐步形成对城市空间的定位与认知,带动街道空间对其他所有人的友好与接纳,从而真正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10.
公共空间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 部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 居民提供的公共空间缺日渐匮乏,其中生 活性街道空间的消失最为典型。本文以兰 州市十二条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对象,从 居民使用视角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特色, 通过对城市街道生活空间景观的评析,概 括总结了当前兰州城市生活性街道存在的 主要问题。文章从可识别性、舒适感、安全 感与可及性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人性化 生活性街道景观的优化建议,力求通过增 加空间节点在居民生活中的互动特性,营 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1.
寒地城市冬季独特的气候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许多国家都针对寒地气候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以提高寒地城市的生活品质。本文以长春市生活性街道为例,从人的交往需求出发,通过实地踏勘调研,论述了营造寒地城市生活性街道交往空间的必要性,提出了寒地城市生活性街道交往空间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2.
街道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青  孙晓非 《华中建筑》2009,27(11):81-83
生活性街道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于城市活力的激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城市生活性街道的管理以及设计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文章论述了生活性街道的重要性,挖掘了我国生活性街道设计缺失的三点原因。最后,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2015年提出了"小街区规制"理念,并开展了示范点建设。小街区规制下大量街巷级道路面临改造。在对小街区研究基础上,结合街巷改造的复合功能要求,引入共享街道理论,提出了街道改造策略,关注街道活动的平等路权,以营造具有生活氛围的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14.
董晶晶  金广君 《华中建筑》2010,28(2):136-139
该文针对当前居民健康问题,分析了居民健康改善对住区外部空间的具体需求,阐明了健康导向下住区外部空间设计的三要素以及三者间的关系,形成了确定健康节点、搭建健康骨架、组织健康片区,三方互动的住区外部空间营建策略,目的是为建设健康住区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封闭式住区的弊端日益凸显,推广街区制、提倡已建设住区的开放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居住区内部生活性街道将对城市开放。文章以合肥市三条位于大型住区内部的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和行为观察的方式,通过对街道空间的现状分析,结合街道相关设计研究,对生活性街道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更新策略,以期在当前形势下引发更多对于生活性街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简要阐述了城市生活性街道的概念,从传统街区、居住小区、商业步行街区、滨水街道和水巷空间五个方面分析了生活性街道在城市空间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阐明了生活性街道和城市空间的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1引言:什么是亚洲城市主义,为什么它是必要的? 2000年,在对当前围绕亚洲城市的林林总总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的审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一种全新视角——重新评价在“活生生的城市生活空间”语境下的“高密度城市环境”。这一视野下,高密度城市环境可看做一种有益的东西:在琳琅满目的繁华商业区,它可以让不同背景、年龄、性别、社会阶层和利益的人们产生积极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亚洲文脉下的高密度城市环境,提出“亚洲城市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和设计模式,并提出“一席之地”的概念作为环境设计中的焦点。研究关注的是“街道社会生态”,特别是在某一时刻街道上循环的事物、活动和空间结构的一幕最小的互相依赖图景,称作“社会即景”,倡导为高密度城市环境作契合文化内涵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雨水管理是全面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归纳可持续雨水管理的目标与措施,分析其赋予住区设计的全新任务,总结澳大利亚新建住区整合设计的基本进程与具体做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场地条件下可持续雨水管理对于澳大利亚新建住区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