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8年第十六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以"自由空间"为主题,强调建筑中的慷慨精神和一种人性观.一方面延续了威尼斯双年展对于建筑的社会性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以一种理想化的愿景激发了参与者创造性的回应。文章试图通过展览主题的解读和部分代表性作品来解析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的演绎。此外,中国的参与也为双年展增色,为展览提供了新鲜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闻     
《城市建筑》2005,(9):90-90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试图“超越城市”威尼斯视觉艺术双年展一直为世界所瞩目,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在业内也有着广泛影响,其主题一直是建筑界的风向标。近日,组委会宣布,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于2006年9月至11月举行,主题为“超越城市”(meta-city),届时将对城市规划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上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是“蜕变”,主办方试图以此来呈现当代建筑的历史观。本届双年  相似文献   

3.
正纵观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早在1972年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已出现了建筑展的身影——"威尼斯的四个方案"展示了4位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路易·康(Louis Kahn)与野口勇(Isamu Noguchi)于1953-1970年间在威尼斯本岛上未建成项目,时过境迁,这组展品由建筑学者罗伯特·麦卡特(Robert McCarter)将其重新带回建筑双年展(图1),也似乎在暗示此届威尼斯建  相似文献   

4.
《广西城镇建设》2014,(6):106-106
正中国馆ZHONGGUOGUAN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主题"山外山"第14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于6月7日开幕,并将持续展至11月23日。作为双年展重要元素的国家馆此次在总策展人库哈斯提出的"吸收现代性"这一统一命题下,呈现了各自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对于现代性的吸收。中国馆则以"山外山"为主题呈现了100多年来中国建筑如何以东方格局吸收和化解现代化的冲击。事实上,这并非是中国馆首次在世界面前呈现中国建筑元素。自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设有中国馆以来,中国符号便一直是个永恒不变的展示主题。两年一届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经成为建筑界、艺术界的一大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16,(5)
正应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大学的前任院长马里诺·福林(Marino Folin)先生邀请,何镜堂院士在国外的首次作品展将于2016年10月10日-11月15日在威尼斯建筑大学CA'TRON校区展出。此次展览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为激变中的中国而设计"为主题,通过展示何院士主持的主要作品来深入诠释其建筑创作哲学。何镜堂院士作为植根于中国南方的建筑大师,面对30余年来中国巨大变革中层出不穷的挑战,跨越了众多城市的地理和习俗的鸿沟,创作出大量类型多元、风格多样的建筑作品。此次展览经过近  相似文献   

6.
《建筑技艺》2012,(6):55
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于2012年11月25日圆满落幕。作为世界建筑最高展示舞台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走过32个年头,而作为世界上建筑产量最高的中国,以"国家队"的形式(中国馆)进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还仅仅是从2006年的第10届开始。从最开始只能在门口展示到现在终于进库了(虽然还在遥远的尽端),这一路中国的建筑师走得可谓曲折而艰辛。本届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为"原初",策展人方振宁携魏春雨、王昀、邵韦平、许东亮、陶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说第14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试图让人们把注意力从建筑师及其作品身上移到“建筑学”与“建筑”本身上,侧重于通过策展拆解“建筑”,那么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一次同归,建筑师及其作品构成了几乎所有展览的主体,他们更明确地同应了策展人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提出的主题——“来自前线的报告”(Reporting from  相似文献   

8.
卡洛·斯卡帕的威尼斯情结——Castelvecchio博物馆改造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尼斯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建造发展历史,使其具有特殊的空间特征和浓厚的传统文化。而在这种独特传统文化艺术氛围下成长的建筑师卡洛·斯卡帕极具独特的个性。2005年,笔者非常幸运的参观了威尼斯,认识了卡洛·斯卡帕,同时还对其在维罗纳设计的Castelvecchio博物馆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Castelvecchio博物馆改造的解读来进一步分析和理解斯卡帕在建筑创作中的威尼斯情结。  相似文献   

9.
国内信息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4,(9):142-143
<正>《中国门》入选2014年第十四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将于2014年6月7日至11月23日举行。曾主持中央电视台大楼总建筑师的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担任201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本届展览的主题为"基本则"(Fundamentals),将有65个国家馆参加。本届建筑展从全球筛选了4件门题材的建筑作品,分别是南亚的印度门、欧洲的意大利门、北美洲的美国门,包括我们参展的《中国门》,并列冠以"世界四大门"集体亮相威尼斯绿园城  相似文献   

10.
2012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于8月29日至11月25日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威尼斯双年展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其中,威尼斯艺术双年展逢奇数年举办,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偶数年举办。而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迎来了第13届。本届双年展主题为"Common Ground(共同点)",主策展人大卫·奇普菲尔德计划呈现一个包含58个项目的展览,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中心     
<正>来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约会"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于2010年8月29日至11月21日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2010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策展人确定为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她是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历史上的首位女性策展人。妹岛和世定下本届展览的主题为"相逢于建筑"(People Meet in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2.
当下国产的建筑作品(产品)往往因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影响其最终呈现效果,在此背景下的以人为本理念和人性化设计大多拘于形式而未能真正达到人文关怀的目的。真正落地的人性化设计不局限于空间的"宏大叙事"和操作的"多样复杂",局部、微小、简单、适宜等同样可以表征人性化设计,这与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相符,也正是文章所要探讨的主题。文章试图通过数个古今中外互无关联的实际案例分析,探讨片段局部的建筑空间中人性化设计的真实表达。  相似文献   

13.
布里昂家族墓园是一个建筑史上最为人称道的诗意作品,也是建筑诗人卡洛·斯卡帕的代表作。人们总是叹服其诗意弥漫却未能解其真意。诗意的不可读性困惑着学界,也令其在当代诗意建筑的构建中痛失有力参照。为此,文章力图对该作品的诗意来源进行解析,通过对建筑诗学和美学里诗意特点的追索,结合建筑现象学和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得出结论:斯卡帕是通过营造场所感、调动感官、运用多重隐喻和反差等手法构建了建筑的诗意。  相似文献   

14.
魏春雨  张光  沈昕 《建筑学报》2012,(10):110-115
为期3个月的第13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于2012年8月29日向公众开放。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是"共同基础"(Common Ground)。总策展人、英国著名建筑师戴维·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希望此次双年展能够展现出一种有生命力、相互关联的建筑文化,在建筑所涉及的精神与物质领域提出讨论。通过"共同基础"这一主题明确揭示建筑之间、建筑与土地及城市空间的关系,同时也在暗喻建  相似文献   

15.
王铠 《建筑师》2011,(3):33-41
本文针对柯布西耶的四个建筑案例:多米诺体系、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和威尼斯医院进行比较解析,试图展现柯布西耶作品从产品“模型——组合”到城市形态“类型——肌理”的概念演变,并籍此解读现代建筑工业化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国内信息     
,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11):142-144
香港“魅笔生城”入选2012威尼斯建筑双年展5强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为全球最著名的建筑界盛事之一,今届共有来自55个国家或城市的作品参展。以“启动九龙东”为题的香港展览“魅笔生城”入选第13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前5名。  相似文献   

17.
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于9月14日至11月23日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办,主题为"那儿,超越房屋的建筑"(Out there 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本届建筑双年展将汇聚来自65个国家的建筑师和建筑展览。作为"威尼斯双年展"重要内容的建筑双年展,是当代世界建筑界最重要的展事,也是全球建筑师、设计师、规划专家和评论家的盛会,其间包含国际展、各国国家馆展、外围主题展以及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夏意渐浓的水城威尼斯,在2016年5月底迎来了第15届建筑双年展的开幕。这座有安德烈亚·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rtiago Calatrava)、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等众多建筑巨匠留下过杰作的城市,每两年一次的建筑盛会吸引着全球的建筑师和爱好者前来相聚。本届双年展由总策展人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命  相似文献   

19.
张晓春 《时代建筑》2012,(6):138-143
文章在简要回顾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历史变迁及2012年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展概况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详细分析了部分参展作品及其对主题“共同基础”的诠释,并介绍了中国馆的展览。最后,提出了对“共同基础”作为展览主题的一些疑问。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主义承前启后的建筑大师,路易斯·康一直在持续地探索建筑的未知领域,其有大量具有创造性的建筑作品由于种种现实原因未能建成而鲜有人知。文章基于对路易斯·康未建成作品的研究,分析路易斯·康独特的设计手法及精神内涵,以期填补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形成对路易斯·康建筑思想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