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热力学原理到系统生态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与能量相关概念的解析,指出当前建筑系统能量发展的局限性。基于系统生态学理论,通过生态圈尺度下建筑系统的能量分析,总结提出了建筑系统在能量发展中的最大功率、能量层级转换、物质浓度转换、信息反馈增强等原则,为整体高性能的能量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谢英俊 《建筑技艺》2013,(1):111-117,110
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由极端天气、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战争等由人类自身导致的灾难。非政府组织和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兼具快速搭建与长效机能的灾后生活和社会服务的避难所。这个问题涉及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和政治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为解决灾后住宅更为长效建筑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虽然现代建筑运动在建筑史中被看做是一个革命性的事件,但在这种爆发性的现象下潜藏着一个短暂而迅速的演化过程.以贝伦斯和格罗皮乌斯的建筑思想与作品为研究对象,旨在揭露从贝伦斯到格罗皮乌斯就是一个从工业新古典主义到对它的修正,再到理性主义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陈珏 《世界建筑》2020,(11):81-83+130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建筑空间从哲学讨论走向现实建造,当现象学被引入建筑学之后,对空间的认识从物理空间转向知觉空间,其所对应的建筑时间也从物理显现时间向知觉隐蔽时间进一步发展。由于空间与时间在哲学层面具有统一性,时间特征、模式成为一种表现的形式反向作用于空间。基于现象学视野,当代建筑空间的表达,正经历着从空间到时间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从1984年在北京香山参加中国现代建筑创作研究小组筹备会开始,直至今天整整十年,它是我们小组发展壮大的十年,也是我从支撑体住宅的研究走向开放建筑研究的十年,在85年武汉召开的第一次小组学术讨论会上,我介绍了支撑体住宅的思想和实践探索,在今年小组成立十周年之际的学术讨论会上,我提出了走向21世纪持续发展的开放建筑的新主张,它是我支撑体住宅思想的发展和延伸,各种类型的建筑都应该也可以按照支撑体住宅的哲学思想去认识和设计,这一年我正是坚持这样的思想去观察建筑现象,思考建筑问题,研究它的理论并努力去实践。 可喜的事,支撑体住宅理论产生于欧洲,但实践更多的却在我国,并已在国际上  相似文献   

6.
Renee Chow 《建筑技艺》2013,(1):90-91,79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促使超尺度街区的超大项目的开发。从介于建筑和城市之间的街区尺度来看.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怎样设计"大的建筑"。普通的开发趋向于关注内向,即根据一种内在逻辑来组织开发项目,例如安全性、销售以及结构效率等,结果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城市被分割成岛屿状——大尺度、内向的超级街区。随着超大尺度的城市化.当历史的形式概念不再适宜组织城市与建筑的协调性时,什么样的建筑理论、设计策略和方法可以保持城市各部分的联系,适于城市生长和发展的涵容量以及适宜性?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在OMA长期的基于建筑实践的研究型设计开始,分享思考、分析案例,再跨越到对这一方法论的反思,总结出该方法论目前面对的问题,一一罗列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作者的在高新科技圈的跨界探索,得出对前述问题的新解法。  相似文献   

8.
历史建筑深深扎根于前人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如何保护历史建筑,并使现代建筑与之协调发展,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昆明东寺街建筑的分析,从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和与现代建筑协调方法两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建筑》2015,(4)
建筑是由多个构件组合而成的系统,其构件在不同时代的生产方式下呈现出或封闭或开放的组合方式。从设计、生产、建造关系的转变着手,集中考察并阐述了工业革命以来建筑产品系统中开放性与封闭性的交织与变化,揭示其背后的社会需求和技术成因,并以轻型铝合金建造系统为例,详细分析了当代建筑产品系统的设计方法,亦以此回应当下在本土迅速展开的建筑产业化运动。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工业建筑》2000,30(9):15-18,32
论述了工业革命导致了建筑从传统手工业形式走向工业化 ,从而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建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在建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同时 ,以高技术为代表的第二代机器美学使建筑出现的工业化倾向 ,是对现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了作为掩土建筑之一的窑洞所体现的生态建筑特征,它所具有的生态优势对现代掩土建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然而,其局限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接着探讨了窑洞对现代城市掩土建筑设计的启示作用;最后列举了国内外掩土建筑的成功范例和研究它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程庆平 《华中建筑》1996,14(1):17-17
从现代主义到现代主义之后──现代建筑的部分质变程庆平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决定的。建筑的根本性质在于它为什么服务所决定。历史建筑——现代建筑之前的建筑是以宫殿、宗教建筑、陵墓等为代表,是为少数统治者服务。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几千年中,历史...  相似文献   

13.
孙澄 《建筑学报》2008,(2):96-99
维也纳城市图书馆新馆是奥地利建筑师恩斯特·迈尔(ErnstMayr)在国际设计竞赛中的中标实施作品,建成使用后成为维也纳的一个地标性建筑。本文介绍了图书馆的概况,并深入解析了其创作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勇 《建筑学报》2007,(8):78-82
纽约克罗埃斯特博物馆是一个收藏中世纪建筑与艺术品的博物馆。周围20英里的森林保证了它的永久环境与景观。建筑师查尔斯·科伦斯利用中世纪建筑构件的收藏品建成了这个举世瞩目的博物馆,并使之成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分馆。欧洲12-14世纪不同地区和不同风格的建筑样式得以再现,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收藏品,还把藏品还原到原有的建筑空间与环境当中,成为建筑史与博物馆历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学办学规模和开放性的不断扩大,校园使用者对环境舒适性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校园已渐渐成为能源消耗聚集区。同时,绿色能源技术从单项发展到系统集成;建筑实践也从单体转向整体群落。以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为例,优先考虑区域的气候特点,运用被动式设计与主动式技术相结合的节能策略。从体验低碳建筑开始,延伸至绿色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实践,并通过对近3年建筑能耗部分数据进行提取、统计、分析,提出校园绿色系统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惠丝思 《华中建筑》2009,27(8):27-29
建筑评论是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之间的纽带。该文通过对艾伦·科洪的建筑评论集《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历史嬗变》的阅读,探讨了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其实践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国内建筑师忽视历史文化背景、直接采取"拿来主义"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现象展开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风格派”(De Stijl)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活动。它对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在1917年到20世纪中叶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从“风格派”起源到包豪斯的发展,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有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吴蔚  郑珊珊 《建筑学报》2023,(11):67-73
通过比较历史上西方和中国文化中公共性的不同含义,引申出中西方体育建筑公共性不同的空间表征。文章基于gmp建筑师事务所的对话式设计观,介绍了gmp在西方和中国代表性的体育建筑项目,剖析了其中公共性截然不同的表达与诠释,并通过重点分析深圳大运中心、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苏州奥体中心、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等项目的设计思想与策略,投射出当代中国对公共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考察扬州时,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在全球化的今天,以大运河文化视野选择具有极强在地性的建筑文化来观察,具有特别意义。文章精准选择镇江沈括故居“梦溪园”和扬州周馥故居“小盘谷”为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及数字化模拟等方法,从时代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其建筑文化进行在地性研究,并探讨数字化传播的必要,从市场需求角度提出价值变现的多种可能,以期在数字化社会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为我国城市的建设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视野下建筑结构抗震微博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微博这一新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探讨教学新思路。文章首先分析了微博的教学优势,接着阐述了在建筑结构抗震教学中,利用微博进行的教学实践。最后,对基于微博的建筑结构抗震教学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基于微博的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