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RFID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所有权转移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加密的轻量级RFID所有权转移协议(CELOTP)。采用实现代价低和随机性强的Arnold cat混沌映射产生密钥序列,提高加密的安全性。采用动态刷新随机函数来降低标签成本和保持通信过程的新鲜性。采用挑战响应机制,利用Flag标志位来表示所有权的归属,提高了协议通信的安全性。通过BAN逻辑形式化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分析表明该协议不仅满足标签所有权转移的安全需要,而且成本较低,适用于低成本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2.
张楠  张建华 《计算机应用》2013,33(1):131-134
针对射频识别(RFID)系统由于资源有限、广播传输等因素而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在开放环境中标签和阅读器之间进行双向认证的协议。采用对称加密结合随机数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协调安全、高效以及成本问题。同时协议不要求阅读器与数据库之间的通信必须是安全的,从而提高了阅读器的移动性和应用范围。通过BAN逻辑对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证明了所提协议是安全可达的,能够有效避免窃听、追踪和重放等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标签之间开放、不安全的无线信道易遭受恶意攻击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位重排变换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RRMAP。首先,位重排变换对两组二进制数组进行第一阶段逆序自组合变换达到自身位混淆效果;其次,将得到结果用于第二阶段奇偶相邻交叉异或操作,这样就完成了整个位重排变换;最后,通过新定义位重排变换操作,并结合左循环移位运算和模2的m次方加运算对认证过程中的秘密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有效解决目前RFID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BAN逻辑形式化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对比分析表明:RRMAP具有比较完备的安全和隐私保护属性,能够抵抗RFID系统所面临的典型恶意攻击方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安全认证协议存在安全缺陷、标签成本较高以及后台数据库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来搜索匹配符合要求的标签信息来进行认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abin算法和交叉位运算的可扩展RFID双向认证协议。并基于BAN逻辑形式化分析方法,证明了该协议的正确性与安全性。安全分析和性能评估表明该协议不仅具有防假冒、防重放、防跟踪、可扩展性等特点,而且减少了标签的计算花费和门电路数,使得其成本大大降低,适用于低成本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线射频识别(RFID)应用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数同步更新的RFID安全协议。利用RFID后端系统生成的随机数实现标签认证,每次认证完成后对标签和随机数做同步更新。从理论上分析协议的执行性能和安全性,并利用BAN逻辑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形式化证明。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实现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相互认证,同时可抵抗重放、位置跟踪、流量分析、伪装、拒绝服务、非法读取等攻击。在实现上该协议仅使用哈希和异或运算,降低了标签的计算复杂性,适合低成本标签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机制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一种新型抗恶意攻击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并基于GNY逻辑给出了协议的安全性证明。该协议将公钥加密算法和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相结合,采用阅读器双重认证及预认证阶段刷新密钥的方法,通过在标签中添加保护密钥同步的恶意攻击标记Tm,解决了当前协议中存在的认证效率较低,标签密钥更新失败导致位置跟踪和非法更新标签/服务器内部密钥造成拒绝服务(DoS)等问题,可抵抗重传,标签/阅读器假冒,通信量分析和去同步化等多种恶意攻击。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安全性好,效率高,计算复杂度低等特点,适合于标签的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些RFID认证协议存在的可扩展性和安全隐私保护的问题,提出一个基于椭圆曲线密码(ECC)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对该协议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分析其安全性。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可扩展性,能够抵抗跟踪、重放、假冒、中间人等攻击,具有良好的前向安全性和能够实现服务器和标签的双向认证。该协议成本低、安全、可扩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李红静  刘丹 《计算机应用》2013,33(7):1854-1857
针对目前提出的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大多不能抵抗重放攻击和数据篡改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抵抗这些攻击的低成本安全协议--基于矩阵的安全协议(MSP)。该协议基于矩阵理论的矩阵乘法和伪随机数生成器(PRNG),实现所需门电路不超过1000,满足低成本的要求。与基于同等算法的已有协议分析得出MSP大大降低了标签存储量和计算复杂度。最后,经BAN逻辑分析证明MSP实现了安全认证。因此,MSP非常适用于RFID环境。  相似文献   

9.
李斌  蒋卫寅  凌力 《微型电脑应用》2011,27(7):15-18,69,70
在一些经典的RFID安全协议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安全认证协议,能够防止假冒攻击、重放攻击、标签跟踪、前向安全性等,降低标签的硬件成本,缩短后台数据库的查询时间,减少数据库与标签之间的通信量,从而有效地增强了RFID系统的安全性。并且文章通过建立协议的理想化模型,运用BAN逻辑对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从理论上给予协议安全性证明。  相似文献   

10.
一种安全高效的RFID双边认证协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立斌  马昌社  王涛 《计算机应用》2008,28(9):2236-2238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开放系统环境下的对象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制造、零售等多种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设计适合于RFID系统的安全、高效的认证协议是RFID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提出一种新型RFID双边认证协议,给出了详细的协议描述。通过与相关协议的比较表明,该协议是一种安全高效、具有强隐私性的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11.
RFID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其安全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确保安全性能的前提下,节省系统成本、提高效率成为未来研究重点。在分析各种协议缺陷之后,借鉴滚动码技术的同步数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数的轻量级高效RFID身份认证协议。协议运用同步数以及双向认证机制保障系统安全性。对各种威胁进行分析,确保了协议的安全性。通过比较其他协议的效率与成本,可以看出该协议具有轻量级与高效性。最后运用BAN逻辑对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本协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双向Hash认证的RFID安全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识别(RFID)系统是使用无线射频技术在开放系统环境中进行对象识别,但由于RFID系统及其设备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分析了几种现有的典型RFID安全协议的特点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双向Hash认证的RFID安全协议,最后建立该协议的理想化模型,利用BAN逻辑对该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在理论上证明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王明辉  王建东 《计算机应用》2011,31(10):2694-2696
为了能有效保证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采用椭圆曲线和Weil对相结合的方法来设计RFID系统的认证协议,并提出一种新型RFID双向认证协议。该协议实现了双向认证和匿名认证,并能抵抗流量分析、伪装、重放等攻击。与随机Hash锁、Hash链、New-Gen2等进行比较,该协议能够抵抗大多数已发现的攻击形式,并给出针对这些攻击的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WPKI的移动通信端到端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在不同移动运营商中移动终端的相互认证协议.该协议利用WPKI机制,实现对双方公钥证书的认证.最后采用BAN逻辑,对协议的形式化分析表明协议达到了认证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RFID安全认证协议可移动性差,以及现有协议密钥更新失败导致的跟踪、数据不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密钥的移动RFID安全认证协议。采用随机数来动态选取认证密钥,既保证了密钥新鲜性,又避免跟踪与数据不同步问题,并且在服务器上对阅读器进行一个预处理操作,有效地阻止了外部非法阅读器对服务器发起的假冒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分析了协议的性能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达到了安全性要求且移动性强,计算复杂度低,适用于大规模移动RFID系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射频识别(RFID)三方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需求和资源开销的平衡问题,利用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半群性质以及混沌性质提出了一个基于切比雪夫混沌映射和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的RFID三方认证协议:使用切比雪夫混沌映射来实现标签、阅读器和服务器三方共享秘密;使用随机数实现协议每轮会话的新鲜性以抵抗重放攻击,同时也实现了阅读器与标签的匿名性;使用PUF函数实现标签本身的安全认证以及抵抗物理克隆攻击。安全分析表明,该协议能有效抵抗追踪、重放、物理克隆和去同步攻击等多种恶意攻击,使用BAN逻辑分析方法和Scyther工具验证了其安全性。与近期协议对比分析表明,该协议弥补了同类RFID协议的安全缺陷,在满足各种安全属性需求的同时尽量平衡硬件开销,契合了RFID硬件资源受限的处境,适用于RFID三方认证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