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由于行人图像受到光照、视角、遮挡和行人姿态等变化的影响,在视觉上容易形成很大的外观差异,对行人再识别造成干扰。为了提高行人再识别的准确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与独立测度学习的行人再识别算法。方法 首先通过图像增强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减少因光照变化产生的影响,然后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非均匀分割,同时提取行人图像的HSV、RGS、LAB和YCbCr 4种颜色特征和SILTP(scale invariant local ternary pattern)纹理特征,在基于独立距离测度学习方法下,融合行人的多种特征,学习得到行人图像对的相似度度量函数,最后将行人图像对的相似度进行加权匹配,实现行人再识别。结果 在VIPeR、iLIDS和CUHK01这3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其中Rank1(排名第1的搜索结果即为待查询人的比率)分别达到42.7%、43.6%和43.7%,Rank5(排名前5的搜索结果中包含待查询人的比率)均超过70%,识别率有了显著提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结论 提出的多特征融合与独立测度学习的行人再识别算法,能够有效表达行人图像信息,且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有效提高了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目前目标检测算法在微小行人的识别与定位过程中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高微小行人检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融合与特征细化的微小行人检测算法AF-RetinaNet.首先,将特征增强模块与ResNet相结合构建特征提取网络,采用并行结构获得增强特征;其次,使用上下文自适应学习模块,通过获得目标上下文的特征信息,从而关注相似特征的差异性,缓解误检问题;最后,构造具有图像超分思想的特征细化模块,对目标特征信息进行放大重构,优化小目标的特征表达能力,缓解漏检问题.在TinyPerson数据集上,AF-RetinaNet算法的检测精度达到56.78%,漏检率达到85.38%.与基于RetinaNet算法的研究基准相比,检测精度提高5.57%,漏检率降低3.67%.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提高对微小行人的检测和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3.
刘保成  朴燕  唐悦 《计算机应用》2019,39(11):3216-3220
由于现实复杂情况中各种因素的干扰,行人再识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识别错误等问题。为了提高行人再识别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正则化的行人再识别算法。首先,利用ResNet-50网络对输入的视频序列逐帧进行特征提取,将一系列帧级特征输入到时空正则化网络并产生对应的权重分数;然后,对帧级特征使用加权平均得到视频序列级特征,为避免权重分数聚集在一帧,使用帧级正则化来限制帧间差异;最后,通过最小化损失得到最优结果。在DukeMTMC-ReID和MARS数据集中做了大量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Triplet算法相比能够有效提高行人再识别的平均精度(mAP)和准确率,并且对于人体姿势变化、视角变化和相似外观目标的干扰具有出色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4.
跨摄像机行人因光照、视角、姿态的差异,会使其外观变化显著,给行人再识别的研究带来严峻挑战。基于多特征融合和距离度量学习技术,提出辨识特征后融合的算法,并将其应用于行人再识别中。首先,对跨摄像机行人样本图像分别提取局部最大出现频次(LOMO)特征和基于显著颜色名称的颜色描述子(SCNCD)特征,表示跨摄像机行人的外观;然后,基于所提取的LOMO和SCNCD特征,分别去训练跨视图二次判别分析(XQDA)距离度量学习模型,分别获取跨摄像机每对行人每个特征优化的距离。最后,应用最小最大标准化距离融合的算法,获取跨摄像机行人最终的距离,用于跨摄像机行人的匹配。在具有挑战的VIPeR和PRID450S两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行人再识别算法有效地提高了行人再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找到能减小类内距离、增大类间距离的特征表示方法是行人识别的一个挑战。提出一种基于行人验证和识别相融合的深度网络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识别监督学习网络模型增加不同个人的类间间距,验证监督学习网络模型减少同一个行人的类内间距;然后,将行人验证和识别的深度网络融合,提取到更有分辨能力的行人特征向量;最后,采用了联合贝叶斯的行人比对方法,通过监督学习排名的方式,提高行人比对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VIPeR库上同其他深度网络相比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融合网络与单独的识别和验证网络相比有更高的收敛速度和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井下光照不均匀、行人特征与背景的相似度高等导致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技术在井下应用面临很大挑战的问题,提出采用Faster区域卷积神经网络(RCNN)进行煤矿井下行人检测。Faster RCNN行人检测算法采用区域建议网络(RPN)生成候选区域,RPN与Fast RCNN共享卷积层,以提高网络训练和检测速度;在图像特征提取过程中采用动态自适应池化方法对不同池化域进行自适应池化操作,提高了检测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不同环境下图像中的行人均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锴  冯瑞 《计算机工程》2012,38(24):141-145
针对车载视频行人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滤波框架下的多特征融合跟踪算法。为克服车载视频中行人运动与摄像机运动产生的非线性和非高斯性,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抽样的粒子滤波跟踪算法,使用一阶自回归动态模型预测目标状态,观测模型自适应加权融合的4种互补性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与没有粒子滤波和多特征融合的跟踪算法相比,在相同精确率水平上,该算法的召回率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8.
汪荣贵  李懂  杨娟  薛丽霞 《计算机工程》2022,48(3):229-235+243
行人重识别的目标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多个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序列或视频中识别目标行人,基于监督学习的行人重识别算法虽然提高了目标的识别性能,但难以解决行人重识别中无标注目标域的域内变化问题,从而导致无标注数据检索准确度低。提出一种基于域自适应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算法,其主要由ResNet-50骨干网络、跨域特征提取器和用以存储目标域特征的特征库组成。通过跨域特征提取器融合行人样本在特征图与通道方向的特征,以挖掘不同行人重识别数据集间潜在的特征关联关系,同时为无标注目标数据集样本内的特征关联构建特征库,在无任何标注信息的情况下从一个未知数据集学习判别性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源域DukeMTMC-reID/Market-1501和目标域Market-1501/DukeMTMC-reID的首位命中率相较于ECN算法分别提高8.9和6.8个百分点,能够提高模型在未知数据集上的泛化能力和无监督跨域行人重识别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行人重识别问题中人体姿态变化、对齐及部分遮挡等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局部区域选择和局部特征提取算法。算法首先利用残差卷积神经网络获取基本特征,然后利用多尺度的滑动窗口提取不同候选局部区域特征,并按照覆盖区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最优局部特征,并融合整体特征得到最终特征表达。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提取的局部特征具有更好的表达能力,提高了行人重识别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由于行人图像分辨率差异、光照差异、行人姿态差异以及摄像机视角和成像质量差异等原因,导致同一行人在不同监控视频中的外观区别很大,给行人再识别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提高行人再识别的准确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行人再识别算法。方法 首先利用图像增强算法对所有行人图像进行处理,减少因光照变化产生的影响,然后把处理后的图像进行非均匀分割,同时使用特定区域均值法提取行人图像的HSV和LAB颜色特征以及SILTP(scale invariant local ternary pattern)纹理特征和HOG(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特征,融合多种特征得到行人图像对的整体与局部相似度度量函数并结合产生相似度函数,最后使用交替方向乘子优化算法更新出最优的测度矩阵实现行人再识别。结果 在VIPeR、CUHK01、CUHK03和GRID这4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其中VIPeR、CUHK01和GRID 3个数据集Rank1(排名第1的搜索结果即为待查询人的比率)分别达到51.5%、48.7%和21.4%,CUHK03 手动裁剪和检测器检测数据集Rank1分别达到62.40%和55.05%,识别率有了显著提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结论 提出的多特征融合与交替方向乘子优化算法,能够很好地描述行人特征,迭代更新出来的测度矩阵能够很好地表达行人之间的距离信息,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识别率。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场景下的行人再识别。尤其是针对复杂场景下静态图像行人再识别问题,在存在局部遮挡、光照差异和姿态差异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高的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自动驾驶实际道路场景复杂导致行人误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及改进支持向量机的行人检测方法。利用聚合通道特征快速获取图像候选区域,将归一化后的候选区域图像输入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卷积神经网络末端所得到的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处理,减少其冗余特征信息以获得精确的行人特征描述;将行人特征送至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完成分类。考虑支持向量机在分类过程中存在核函数参数选择困难的问题,利用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对其进行优化选择,获得最优支持向量机参数以提高分类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场景下的行人平均检测精确度达到92%,误检率大幅下降且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行人重识别方法依赖人工构造视觉特征,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识别精度低.深度学习模型能自主地提取特征,但随着网络层数的加深会出现梯度消失情况,残差网络能缓解梯度消失问题,但提取出的特征信息未被合理使用.行人部分图像被遮挡是影响行人重识别准确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融合随机擦除和残差注意力网络的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个目标约束的柔性作业车间问题,本文采用基于Pareto解集的改进离散人工蜂群算法来求解.由于经典人工蜂群算法的选择概率不适用于多目标问题,本文对选择概率进行了重定义,将排序引入选择概率中;同时采用基于变异操作的邻域搜索方法进行局部搜索,并使用混合列交叉算子提高种群的多样性;采用Harmonic平均距离对Pareto解集进行裁剪,完成对Pareto解集的更新.最后通过实例测试及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在求解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复合物识别对分析蛋白质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模块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在蛋白质网络中挖掘稠密子图或模块来识别其中的蛋白质复合物,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识别的准确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网络和局部适应度的蛋白质复合物识别算法,该算法综合稠密子图的密度指标和模块性定义了新的局部适应度函数,并基于边聚集系数构建加权的蛋白质网络,根据权值选择边,在加权蛋白质网络中将种子边不断聚类扩展,从而获取具有最大综合适应度的子图作为蛋白质复合物。在酵母蛋白质等多个实际网络中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升蛋白质复合物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多属性决策中众多赋权方法难以选择的问题,对主客观权值向量冲突因子与评估结果精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冲突阈值的自适应选择算法。通过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消除了主、客观权值向量冲突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计算精度,实现了基于冲突阈值的自适应选择。而且,当冲突因子小于阈值时,自适应选择算法将选择算法时间复杂度低于乘法合成原理的综合赋权法。当冲突因子大于阈值时,选择计算结果准确度高的基于博弈论的综合赋权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工蜂群算法收敛速度较慢、收敛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排序选择和精英引导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分析观察蜂概率选择方法在适应值变化时对于精英个体优选的不足,提出一种排序选择方法,用以替代概率选择方法,从而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利用精英个体对搜索的引导作用,分别提出针对采蜜蜂和观察蜂的改进邻域搜索方程,从而提高算法的搜索效率.与其他人工蜂群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行人步态数据集样本量较少、单特征或多特征融合的步态识别算法特征描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深度迁移学习的行人步态识别方法。该算法步骤包括:改进VGG-16网络,去除网络中最后一个最大池化层(Maxpool Layer),融合空间金字塔池化网络结构(SPP)获取行人步态能量图(GEI)的多尺度信息,利用Imagenet数据集预训练此网络模型,将提取特征能力迁移至行人步态识别网络模型中,采用行人步态样本集微调网络,修改网络中的全连接层参数,应用于行人步态识别研究。该方法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CASIA-B步态数据集上的识别精度达到了95.7%,与单一步态特征的步态识别方法以及融合多种步态特征的识别方法相比,步态识别率有了明显提升,表明该方法有更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8.
Liu  Qiang  Teng  Qizhi  Chen  Honggang  Li  Bo  Qing  Linbo 《Applied Intelligence》2022,52(1):547-563

Visible and infrared person re-identification (VI-ReID) describes the task of matching the images of a person, captured by visible-light and infrared cameras; this is a particular challenge in night time surveillance applications. Existing cross-modality recognition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mainly with a focus on learning the global and shareable feature representation of pedestrians to handle cross-modality discrepancies. However, the global features of pedestrian images cannot solve the unaligned image pairs efficiently, particularly when encountering the human appearance or posture misalignment caused by inaccurate pedestrian detection boxes. To mitigate the impact of these problems, we propose an end-to-end dual alignment and partitioning network to simultaneously learn global and local modal invariant features of pedestrians. First, we use two adaptive spatial transform modules to align the visible and infrared input images. Subsequently, the aligned image is divided horizontally, and the features of each local block are extracted. Then, we fuse these local features with global features. To allevi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eterogeneous modals and learn the common feature representation of heterogeneous modals, we map the features of heterogeneous modes into the same feature embedding space. Finally, we use the combination of identity loss and weighted regularized TriHard loss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Extensiv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wo cross-modality datasets, RegDB and SYSU-MM01,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over other existing state-of-the-art methods.

  相似文献   

19.
使用脑网络图的方法分析脑电功能连接存在阈值选择、忽略了脑电图动力学特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拓扑动态建模的方法来分析脑电功能连接矩阵,以提高心算任务分类识别正确率。该方法首先将功能连接矩阵转换为无向加权图,然后使用持续同调工具来构建不同的复形,记录拓扑动态过程中形成的不同阶的同调特征,形成持续图,最后使用持续景观图特征作为分类特征,输入到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心算状态识别。在心算状态识别和心算质量分类两个任务中分别获得了最高99.26%、99.20%的识别准确率,97.87%、99.80%的敏感性,以及99.78%、97.64%的特异性,并且在跨个体验证实验中分别获得了66.81%、66.85%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阈值,有效提取脑电功能连接的分类信息,实现脑电心算状态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