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卢露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38(3):590-594
基于位置社交网络的服务层出不穷,而地点推荐系统是其最主要的应用之一。目前地点推荐算法均致力于提高用户对地点的兴趣度预测,没有考虑时间因素对推荐结果的影响。事实上人们是否访问某一地点,与其所处的时间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提出了一种概率模型,在统一的框架下将用户的兴趣度、用户所处时间和地点自身的流行度三个因素综合考虑,并在真实的数据集Foursquare上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与其他的方法相比,本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推荐效果,增强了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兴趣点(POI)推荐不准确和效率低的问题,深入分析社交因素和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融合地点影响力的POI推荐算法。首先,为了解决签到数据稀疏的问题,将2-度好友引入协同过滤算法中构建了社交影响模型,通过计算经历和好友相似度获取2-度好友对用户的社交影响;其次,深入考虑地理位置因素对POI推荐影响,在对社交网络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地点影响力模型,通过PageRank算法发现用户影响力,结合POI被签到次数计算地点影响力,获取准确的整体位置偏好,并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对用户签到行为建模和获取个性化地理位置特征;最后,融合社交模型和地理位置模型提高推荐准确性,并通过构造POI推荐候选集来提高推荐效率。在Gowalla和Yelp签到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快速完成POI推荐,在准确率和召回率指标上明显优于融合时间因素的位置推荐(LRT)和融合地理社交因素的个性化位置推荐(iGSLR)算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数据稀疏导致推荐系统精确度较低的问题,结合社交网络中丰富的社会化信息及能量扩散在数据稀疏问题上的优良表现,文中提出基于社交网络能量扩散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利用用户-物品评分矩阵和信任关系具有的传递性计算用户之间信任强度值.再利用社交网络结合用户-物品二分网络,得到物品资源值.最后利用协同过滤方法进行预测评分.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缓解数据稀疏性,可解决推荐精确度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感兴趣的信息越来越困难。推荐系统正是解决这一难题最热门的技术之一。数据稀疏性问题是当前推荐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缓解数据稀疏性的问题,本文借助社交网络,提出了一种融合用户社交网络的推荐算法,将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亲密度引入推荐系统。在实验部分,本文采用百度电影推荐算法创新大赛的数据集,设计实验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缓解传统协同过滤算法面临的数据稀疏性问题,明显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推荐,提高互联网信息利用率是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主要目标.文中基于热扩散传播概率模型,结合用户在社交网络中隐含的跟随关系,提出基于热扩散影响力传播的社交网络个性化推荐算法.首先,算法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朋友关系转化为购物网络中用户与用户的跟随关系,构建异构信息网络图,计算用户之间的复合相似度.然后,利用基于热扩散概率模型模拟社会网络中影响力的传播过程,计算社交网络中用户的跟随概率分数并精确排序,筛选与目标用户相似的邻近用户.最后,根据目标邻近用户对各个产品的评分,将评分较高、具有潜在兴趣的产品推荐给目标用户,实现个性化的用户推荐.在公开数据集上与现有的个性化推荐算法进行对比,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和多样化的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针对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在利用签到记录进行兴趣点(POI)推荐时不能充分利用签到信息所隐含的偏好、位置和社交网络信息而损失准确率的问题,以及传统的单机串行算法在大数据处理能力上的弱势,提出一种基于位置和朋友关系的协同过滤(LFBCF)算法,以用户历史偏好为基础,综合考虑用户社交关系网络进行协同过滤,并以用户的活动范围作为约束实现对用户的兴趣点推荐。为了支持大数据量的实验,将算法在Spark分布式计算平台上进行了并行化实现。研究过程中使用了Gowalla和Brightkite这两个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数据集,分析了数据集中签到数量、签到位置之间距离、社交关系等可能对推荐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以此来支持提出的算法。实验部分通过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等经典算法在准确率、F-measure上的对比验证了算法在推荐效果上的优越性,并通过并行算法与单机串行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上加速比的对比验证了算法并行化的意义以及性能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基于协同过滤的兴趣点推荐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推荐效果,但是当用户外出远离其常驻地时,推荐效果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用户的签到记录主要集中在其常驻地周围,而对其他兴趣点的签到行为较少,此时不能准确计算用户兴趣。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题模型的兴趣点推荐算法,在推荐过程中同时考虑了用户的偏好分布和兴趣点的主题分布,使得当用户在新的兴趣点时,也能获得较好的推荐。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能够缓解推荐数据的稀疏性问题,而且与其他方法相比有更高的推荐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LBSN)中照片带有丰富时间空间位置信息,为发掘用户偏好信息、进行景点推荐提供了条件。现有推荐方法存在推荐条件单一、难以准确估算用户偏好、推荐结果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改进传统协同过滤中相似用户计算和推荐方法,提出PTLR方法。通过用户景点照片矩阵计算用户偏好,结合好友亲密度信任关系计算相似邻居。利用多条件如兴趣偏好、景点时间适宜程度及候选周边关联景点产生推荐。实验结果表明PTLR能有效提高推荐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图书的总量呈数量级增长,人们面对大量的图书和文献资料变得无从选择,而传统的
图书检索技术并不能向读者提供主动式、个性化的检索结果。推荐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系统,它把用户对目标对象的选择、评价
等大量信息通过特定的算法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形成推荐列表向用户进行推荐,以此提供决策参考。文章将就基于分类
的协同过滤图书推荐系统展开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推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推荐系统逐渐成为位置服务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活跃课题之一.挖掘用户签到位置轨迹和社交活动数据,提取用户社会活动的地理空间特征模型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关联性,设计合理的推荐算法,成为当前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推荐系统的主要任务.该文从分析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的结构特征人手,对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推荐系统的基本框架、基于不同网络层次数据挖掘的推荐方法及应用类型等进行前沿概况、比较和分析.最后对有待深入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融合社交信息的推荐成为推荐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矩阵分解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简称为矩阵分解推荐方法)因其算法可扩展性好及灵活性高等诸多特点,成为研究人员在其基础之上进行社交推荐模型构建的重要原因.本文围绕基于矩阵分解的社交推荐模型,依据模型的构建方式对社交推荐模型进行综述.在实际数据上对已有代表性社交推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各种典型社交推荐模型在不同视角下的性能(如整体用户、冷启动用户、长尾物品).最后,分析基于矩阵分解的社交推荐模型及其求解算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协同过滤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改进,解决了用户稀疏的情况下传统算法的不足,同时通过引入评分阈值,显著提高了个性化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在社交网络数据中,幂率分布是数据的基本规律,幂率分布的长尾部分数据有明显的稀疏性,长尾推荐一直是推荐系统的挑战,而冷启动、数据稀疏和覆盖率这些问题也是推荐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分析数据幂律分布的特性,在研究社交网络个性化推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数据反映出来的幂律分布特性,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数据幂律分布的标度值。结合幂率特性改进了相似度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幂率特性的混合推荐方法 PowerLawCF。最后,使用新浪微博的用户签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PowerLawCF算法的推荐效果有显著提升,提高了长尾推荐的效果,对推荐系统的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解决效果较好,说明基于幂律分布特征的推荐方法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过量且愈发碎片化的时代。当前,个性化信息推送是用户获取网络信息的有效渠道。由于信息的更新速度快和用户兴趣更新等问题,传统的推荐算法很少关注甚至忽略上述因素,造成最终的推荐结果欠佳。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个性化推荐服务,论文首次引入截取因子,提出了组合推荐算法(CR算法)。该算法的实质是将截取因子引入到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与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中,进而生成混合推荐算法。在推荐列表中,CR算法产生的推荐结果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混合推荐算法生成,另一部分由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生成。根据信息的发布时间,决定该信息由哪类算法产生推荐:当浏览时间与当前时间的间隔不大于某个值时,采用混合推荐算法;否则,直接采用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基于真实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CR算法优于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