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商务智能与分析(BI&A)3.0的出现和信息融合应用场景的拓宽增强了数据融合在商务智能研究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经济和管理领域的研究运用了融合的思想和方法,数据融合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表现出了不同于传统信息融合的特点。从信息融合和BI&A出发,提出了多源异构大数据背景下基于数据融合视角的BI&A新内涵,突出了数据融合在商务智能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性。基于WSR系统科学方法论构建了商务智能分析“数据、信息、知识”的融合架构,使数据融合能更好地应用于经济、金融和管理等领域,为从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中获取知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更有效的商务智能系统的研发和实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网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环节积累海量数据。电网各专业领域开始越来越多的大数据应用。通过电网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融合来促进智能电网大数据的应用和价值发现,在其过程中积累越来越多的电网内部和外部数据,实现这些多元异构数据管理、共享、服务等是当前大数据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智能电网数据特征和数据资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数据管理理论。基于理论建立数据资产管理规范,制定管理策略,设计开发数据资产管理系统软件来进行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该系统已在中国电科院上线应用,应用情况良好,为数据资产的管理和共享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智能电网中信息、物理网络深度融合的运行稳定问题,提出对暂态稳定问题中信息-物理交互关系进行动力学建模的方案。为了描述各智能体与邻近智能体的信息-物理交互关系,将各智能体间信息-物理耦合关系均由各自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所表达。该方案通过应用发电机间的互联摇摆方程对简化物理电网模型的动态行为进行描述,并由实现暂态稳定控制器来表述智能电网信息、物理网络间的交互行为。通过IEEE9节点模型的仿真与分析证明了智能电网信息-物理网络动力学建模的可能性,并通过对相应节点施加控制及控制效果的对比说明了蜂拥控制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智能电网在传统电网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能源和电力的进一步精密化调控.文中在总结智能电网的概念定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技术难点和挑战的基础上,着重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提出适合于智能电网发展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该结构分为3个层次:基础设施层,包括电力系统基础设备及通信网络;支撑平台层,包括传感量测、数据存储、分析决策和控制执行4个支撑平台;应用体系层,包括电源侧、电网侧和用电侧3类应用;真正实现物理、信息与应用系统的融合互动,信息、能量与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该文详细总结了该体系结构涉及到的各方面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了未来可能带来突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海量数据的生成。从海量数据中有效、高效、直观地捕获和融合知识成为研究热点。从知识图谱融合的相关概念出发,讨论了用于处理知识图谱融合的先进技术。系统介绍了开源知识融合、知识图谱融合、知识图谱内部信息融合、多模态知识融合和多源知识协同推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规模知识库环境下多源知识融合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数据融合是一种自动化信息综合处理技术.智能电网是物联网的一项重大应用,它具有海量的终端设备和海量的采集数据,为数据融合技术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点和应用点.为了明确数据融合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方向和方法,文中首先介绍了数据融合技术的原理,分析了智能电网的特点;接着分别从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三个方面探讨了数据融合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最后给出了数据融合在线路监测、设备监测和用户信息采集方面的应用意义和具体方法.为进一步展开研究提供了可选方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也将传统IT领域的众多安全隐患引入了电网。智能电网是社会域、信息域、物理域多域交互、渗透形成的大规模新型融合网络,其安全威胁具有多域渗透、跨域攻击的特点。文中描述了智能电网基本安全需求及其与传统IT安全需求的不同;分析了智能电网中多域渗透攻击并且对信息-物理安全威胁进行分类;基于分域防护、多域协同、边界防护的思想提出了智能电网多域协同安全防护模型。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网公司的业务数据无法跨专业贯通,数据资源无法被智能分析与管理等问题,提出基于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在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使用大数据技术采集电网多源数据的基础上,使用语义标注方法对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知识抽取获得知识实体、属性和关系,通过知识融合技术构建知识图谱,根据用户搜索内容智能推荐结果和相关信息。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查准率和召回率,具有更好的智能搜索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电网数据繁多、用户应用困难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智能电网大数据驱动方法,并设计出基于云计算软件平台管理智能电网大数据的系统。通过采用数据挖掘算法对智能电网大数据样本训练、学习,建立多个数据处理模型。根据决策树算法能够实现智能电网数据不同属性数据的分类,使得用户快速从浩瀚的云端数据库中获取目标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区块链系统保存,进而实现数据的永久性存储。不同用户通过签发密钥实现数据的共享,使得数据应用和管理更为便捷有效。本方案为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设智慧城市可有效提升城市治理与运行能力、打破城市发展困境。为探索如何基于物理-数字空间交融中的时空大数据提供面向城市管理的智能服务,该文在解析多源、多维、异构时空大数据语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多源时空大数据透明融合框架。为实现这一目标,该文进一步提出“城市信息单元”的概念作为构建物理-数字空间交融的数据组织基础,首先,对多源、多维、异构时空大数据进行主动汇集、语义解析,完成地理知识时空构建,依据唯一数据编码,将数据信息映射至城市信息单元;然后,建立数据匹配模型和关联模型,搭建数据透明融合框架,结合多源异构数据要素匹配技术,构建时空数据透明融合规则库;最后,在众多融合方法的支持下,实现城市实体与时空多源时空数据的透明融合。借助城市信息单元与数据编码,实现城市实体与时空大数据动态融合方法体系,进而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mart grid, accelerated deployment of various smart grid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have been experienced. This allows the traditional power grid to become more reliable, resilient, and efficient. Despite such a widespread deployment, it is still not clear which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olutions are the best fit to support grid applications. This is because different smart grid applications have different network requirements – in terms of data payloads, sampling rates, latency and reliability. Based on a variety of smart grid use cases and selected standards, this paper compiles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 requirements for different smart grid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those used in a Home Area Network (HAN), Neighborhood Area Network (NAN) and Wide-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used to support implementation of selected smart grid projects are also discussed.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serve as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of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use by communication engineers when designing a smart grid network.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网在部署的过程中,电网的信息安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要受到充足的考虑。所谓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数据的恢复与备份的安全、以及物理安全等技术。智能电网这种高度自动化的数字化电网,为人们带来了大大的便利,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就成了保证高效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就让我们进行详细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智能化电力传输载体,在电力供应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保证其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智能电网状态远程监测多与智能算法相结合,通过智能算法完成状态评估,常见的智能算法有神经网络、决策树以及支持向量机等,但这三种算法应用下,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自适应免疫粒子群算法智能电网状态远程监测方法。方法首先利用量测工具对智能电网状态信息量进行采集,然后对采集到的信息量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去噪、数据消减、数据标准化,最后利用自适应免疫粒子群算法实现智能电网健康状况评估。结果表明:与神经网络、决策树以及支持向量机三种算法相比,自适应免疫粒子群算法运行下,产生的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最小,分别为247.7 byte和154 s。  相似文献   

14.
随着配电网规模和数据采集终端数量的增大,数据规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能否高效的处理这些电网数据,已经成为电力部门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适合智能电网数据信息处理的整体框架,该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信息展示.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各个层次功能的实现技术与效果.最终实现了智能电网海量数据处理在江苏电力公司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电网将会是一个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电网,如此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从发电、输电一直到变、配、用电的过程时刻都会生成海量的电能信息及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处理平台作为支撑,且这个平台应具有对海量数据的可靠存储、准确分析、实时同步更新及共享的功能,尤其是音视频等异构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云计算技术在大数据处理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到未来智能电网的信息处理平台的建设中,针对未来智能电网信息处理平台的各项功能需求,对比目前电网信息处理平台的诸多瓶颈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证明了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未来智能电网信息处理平台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已成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和既定目标,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通过对变电站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以满足智能电网可靠、灵活、经济的电能流和信息流传送,全面提升变电站信息集成和数字化监控、自愈和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传统电力系统中集中式计算平台海量数据流的存储和分析功能不足的问题,针对云计算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云计算技术在IT行业的发展进行阐述,对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从虚拟化与快速部署技术、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资源调度技术、大规模多租户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大规模信息通信技术等方面出发进行介绍。其次,借鉴IT行业云计算技术,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计算平台以及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架构,以期推动云计算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解决智能电网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算法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贝叶斯序贯博弈模型的智能电网信息物理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李韬 《自动化学报》2019,45(1):98-109
智能电网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从供应者到消费者的电力传输和配电网络.作为一种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智能电网由物理设备和负责数据计算与通信的网络组成.智能电网的诸多安全问题会出现在通信网络和物理设备这两个层面,例如注入坏数据和收集客户隐私信息的网络攻击,攻击电网物理设备的物理攻击等.本文主要研究了智能电网的系统管理员(防护者)如何确定攻击者类型,从而选择最优防护策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贝叶斯序贯博弈模型以确定攻击者的类型,根据序贯博弈树得到博弈双方的均衡策略.首先,对类型不确定的攻击者和防护者构建静态贝叶斯博弈模型,通过海萨尼转换将不完全信息博弈转换成完全信息博弈,得到贝叶斯纳什均衡解,进而确定攻击者的类型.其次,考虑攻击者和防护者之间的序贯博弈模型,它能够有效地帮助防护者进行决策分析.通过逆向归纳法分别对两种类型的攻击者和防护者之间的博弈树进行分析,得到博弈树的均衡路径,进而得到攻击者的最优攻击策略和防护者的最优防护策略.分析表明,贝叶斯序贯博弈模型能够使防护者确定攻击者的类型,并且选择最优防护策略,从而为涉及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5G定制专网建设是5G网络发展的关键、是5G业务增长的核心,5G定制专网在各类园区(工厂、办公园区、港口、校园、医院)的部署应用,可提供可靠网络、数据安全、云网协同等服务,满足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智慧交通和智慧校园等的定制化网络服务需求。分析各类园区不同行业的5G定制专网部署需求、部署模式,分析并提出所面临的挑战,望为5G定制专网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电网系统中,故障检测是关系到电网正常运行的关键。采用小波变换实现对原始电网信息系统采样信号的特征提取,然后使用遗传算法对最为重要的特征的进行优化和搜索,优化后的数据输出至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状态识别、特征分类,有效地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和故障诊断的可靠性。试验数据显示本设计的方案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有利于用户快速从电网数据中把握重要信息,分析影响电网信息自动化系统故障数据信息,从而从根源上解决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智能电网的健康、绿色运行提供较为有价值的技术保障,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学术研究意义以及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