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红外》2021,(2)
在距离地球1.5亿公里的太空中,有一颗时时刻刻都在发光发热的巨大恒星.它散发着的耀眼光芒,穿透大气,为蔚蓝的地球带来了光明与热量,它便是太阳.太阳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也是唯一一颗可以详细研究的恒星.研究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一磁两暴)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闪烁在宇宙深处的行星状星云,原来是绚丽多彩的恒星坟墓;而在丝丝缕缕的超新星遗迹中,恒星正把一生中所形成的新的重元素抛还给宇宙空间。我们冲进发光的气体云,一颗明亮的恒星照亮了身边的稀薄气体;在明亮星云的身后,冷而暗的气体云是恒星诞生的摇篮,新生恒星在这里发出了它  相似文献   

3.
导航星表构建是星敏感器设计阶段的重要工作.对于小视场,受限于恒星分布规律,易出现导航星表空洞问题.为解决小视场条件下均匀完备导航星表构建问题,对基于球面螺旋基准点的导航星表构建方法进行了改进:摒弃了原方法通过改变球面螺旋基准点数量和位置重新构建导航星表的思路,转而通过增选部分恒星来达到减少星表空洞的目的.设立了描述恒星消除星表空洞能力的权值,并以该权值递减顺序开展恒星增选;同时,设计了增选恒星距离阈值条件以保持增选后导航星表的均匀性.仿真表明,在4圆形视场条件下,相对于原方法,文中方法得到的导航星表,总星数减少708颗,均匀性指标提高约44%,而星表空洞变化较小,显示了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苏超  王安国 《导航》2008,44(3):17-22
基于SKY2000星表数据,考虑相对论效应、岁差、章动、光行差影响,采用天文矢量处理方法,给出一整套多颗恒星视位置高精度同步计算数学模型。在优化计算流程的基础上,采用VC++编程实现了多颗恒星视位置同步计算的自动化,精度、速度分析表明,精度优于《航海天文历》及现有天文导航计算自动化软件,计算速度较之传统方法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底大视场行星搜索项目组(SuperWASP)的天文学家们首次宣布新发现了两颗木星大小的行星围绕仙女座和海豚座星区中的恒星运动。类似于木星,它们都属于体积巨大的气态行星,不同的是它们离母恒星要近得多。  相似文献   

6.
亚利桑那州太阳物理研究公司和科罗拉多州西北研究联合会的天文物理学家发展了一种技术,可使科学家在一周以前预报太阳风暴。Charles Lindsey和Douglas Braun的报告,描述了他们如何使用迈克逊多普勒成像器,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的太阳和太阳天体天文台,在太阳旋转进入观测区前10天,探测太阳远侧的黑子。 研究人员巧妙地用计算机模拟这颗恒星,检测声波穿过太阳的透射。太阳表面的活跃区域给出增强的太阳内耀,可能中断卫星、电网和无线电通信。  相似文献   

7.
《光机电信息》2009,26(5):39-40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从头至尾观测到了1颗迄今为止最大的超新星爆炸全过程,其中包括黑洞形成。  相似文献   

8.
《光机电信息》2011,(9):81-82
Y矮星是表面温度最低的一类褐矮星,又被称为“失败的恒星”。天文学家近日在太阳附近40光年距离内发现了6颗超低温褐矮星。其中一颗,更是凭借其不足25℃、比人类还低的“体温”,一举打破了褐矮星的最冷纪录。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空航天局哈勃空间望远镜和钱德拉 X射线观察站 ,已独立提供关于 event horizon 围绕黑洞无反射的理论存在迄今最直接的证据。因为除黑洞外没有一种物体具有 event horizon,它的存在证据是空间存在黑洞有力的证明。图 1  (a)某些 X射线新星被认为含有中子星 ,而其他一些被认为含有黑洞。当一个 X射线新星含有浓密的中子芯时 ,被拉向中心的物质连续变亮 ,然而突然闪烁成为最后的 X射线爆发 (左 )。但 X射线新星包含黑洞时 ,理论上旋转向里的能量突然消失 ,没有最终的 X射线爆发(b)艺术家的黑洞构想利用钱德拉和以前 X射线卫星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新型X射线望远镜,其分辨率可望达到目前普通X射线望远镜的上百万倍.这将使天文学家能够清晰地观测到太阳系附近的恒星,甚至拍摄到黑洞的照片.美国宇航局发表的新闻公报说,这种X射线望远镜是使用X射线干涉测量技术,利用多个小型X射线望远镜来构成一个观测系统,以达到大型望远镜的观测效果.该局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已经用新技术设计出一个小型样镜,并在真空罐中进行了试验,取得的结果是目前普通X射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的望远镜指向误差修正模型难以满足激光测距系统实现空间碎片精确探测的要求,提出采用遗传(GA)算法和列文伯格(LM)算法优化的后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修正望远镜的指向误差。按照俯仰角对方位角等间隔分区的方式在测站的半球面天区内观测了102颗恒星,并利用这102颗恒星观测数据进行建模,同时在次日观测12颗恒星验证所建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在方位和俯仰方向上的精度分别达到1.94″和1.12″。将GA算法和LM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到空间碎片和空间合作目标的探测实验中,结果表明,在利用激光测距技术探测空间合作目标和空间碎片时,望远镜的指向精度在方位和俯仰方向上分别达到1.89″和1.21″以及2.06″和1.46″,因此所建模型在提高望远镜指向精度的同时,对提高空间碎片的探测成功率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提高惯性/天文组合定姿效果,研究了在机动天基平台条件下惯性/天文导航的7种组合模式在姿态控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不同的组合模式的定姿结果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仿真分析了惯性/天文各种组合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不同组合模式的适用场合,当星敏感器识别恒星为两颗时,采用基于光轴指向的组合模式的效果好于使用星光单位矢量的组合模式;当星敏感器识别恒星超过两颗时,采用基于姿态矩阵的惯性/天文组合模式效果最好,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星光信息、计算精度高、计算实时性好。  相似文献   

13.
《大众电视:理论》2009,(11):68-70
银河系中有一到两千亿颗恒星,我们的太阳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颗;在整个宇宙中,星系的数量在十亿以上,我们的银河系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以这样的数量,“存在外星高等文明”是一个合理的假设。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元宇宙优化(MVO)算法中虫洞存在机制、白洞选择机制等不足,该文提出一种改进多元宇宙优化算法(IMVO)。设计固定概率的虫洞存在机制和前期快速收敛后期平缓收敛的虫洞旅行距离率,加快算法全局探索能力和快速迭代能力;提出黑洞的随机白洞选择机制,设计黑洞围绕白洞恒星进行公转并模型化,解决代间宇宙信息沟通的问题,中低维度数值比较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优良性能。选取大规模实值问题较难优化的3个基准测试函数进行对比实验,改进算法在大规模优化问题上的求解精度和成功率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每曰邮报》报道,在太空中没有人能听到你的尖叫声,但是科学家已经录下并听到3颗与我们的太阳类似的恒星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星图中亮线的自动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星空观测CCD图像,当有高亮度恒星经过视场时,高亮度恒星成像使得CCD的读出电路电压过高,同一行(或列)像素厌度值偏高,图像中会形成过恒星中心的亮线.由于亮线和目标运动轨迹性质相似,对目标检测和识别的干扰较大,必须进行滤除.在对星图成像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星图亮线的自动去除算法.利用恒星成像的频域各向同性性质和Fourier变换的自配准性质对亮线进行检测,并分别在空域和频域对亮线进行滤除.对三组观测星空序列图像(每组60帧)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均能成功地检测出星图中是否存在亮线.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偏振信息的恒星白天观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恒星白天观测的能力,提出一种偏振观测的新方法.大气散射具有很强的偏振特性,而恒星星光的偏振度与之相比往往非常小,该方法正是利用大气散射偏振特性与恒星星光偏振特性的差别,从偏振图像中提取恒星,从而提高恒星的识别概率.通过自行研制的偏振图像采集系统对接天文望远镜获取恒星偏振图像,进行恒星的偏振图像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恒星目标,实现恒星白天观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取满足特定探测器工作谱段的恒星能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星表数据的恒星能量外推方法,利用IRAS、WISE和2MASS星表数据交叉校验,将已有的高精度恒星谱段能量转化为相机的任意工作谱段.该模型简化了外推过程,提高了外推效率,实现对70%的恒星外推精度3%以内,与Cohen等人对Vega和Sirius长期观测得到的结果相同.同时,给出一个可用于辐射定标的星表.在恒星定标时可以根据模型外推结果选择更适合探测器的多恒星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取满足特定探测器工作谱段的恒星能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星表数据的恒星能量外推方法,利用IRAS、WISE和2MASS星表数据交叉校验,将已有的高精度恒星谱段能量转化为相机的任意工作谱段.该模型简化了外推过程,提高了外推效率,实现对70%的恒星外推精度3%以内,与Cohen等人对Vega和Sirius长期观测得到的结果相同.同时,给出一个可用于辐射定标的星表.在恒星定标时可以根据模型外推结果选择更适合探测器的多恒星数据.  相似文献   

20.
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拍到一颗白矮星。白矮星的磁场强度是地球磁场的1万倍,同时存在怪异的化学键。白矮星是太阳等恒星生命的最后阶段,此时的恒星内部已经停止发生热核反应。挪威科学家于2012年8月在白矮星强磁场内发现一种新的原子键,这一发现有助于揭开量子物理学的一系列谜团。新原子键只在白矮星磁场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