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析江南园林山池空间感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池空间是江南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利用建筑空间感知理论中的正、负空间和空间领域的概念,分析山池空间的感知。  相似文献   

2.
分析逻辑空间的挫败和空间量度的拓展,提出建筑空间是人性空间,是以人的知觉空间为基本,建筑空间应创造一个让人的身体和精神“一块住进去”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大空间建筑是人类群居生活、生产或活动的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大空间建筑从功能到形态都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大空间建筑的空间建构和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庭”式大空间是大空间建筑创作的一种典型模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公共建筑中。本文依据空间的特点,将“庭”式大空间归纳为中庭空间、边庭空间和空中庭院空间三种模式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洞》析     
冯果川 《新建筑》2008,(1):41-45
通过建筑师的视角对蔡明亮导演的电影《洞》进行解读,以实体空间和镜头空间的双重视角观察影片中物和空间的叙事。物和空间的表演取代了演员的表演,讲述了一个细腻的情感故事。通过这个分析练习,建筑师可以洞察电影空间和建筑空间的关联,更有趣的是,了解到日常生活中人物的性格、情感是怎样投射到物和空间上的,相反,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又是如何被物和空间所形塑的,以及人与人是怎样通过物和空间而不是语言和表情来进行交流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乡村住宅空间的分化动因、分化机理和发展趋势,发现:乡村社会分层和农户居住需求的复杂化使乡村住宅空间系统中各功能空间的性质和边界越来越清晰。住宅空间作为乡村区域空间的最小单元,其分化后的多种空间类型会影响整个乡村的空间形态。因此,基于不同空间结构要素与农户类型相匹配产生的住宅空间模式,针对乡村社区的城镇化特点,将乡村的居住点空间和社区空间进行重构,并提出若干乡村住宅的建设思路,为乡村住宅规划和社区规划的内涵式、服务式发展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公共空间面临总量不足、布局不佳和可持续性差的严峻形式,这与我国城市土地财政现象、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等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复杂的环境中,城市中出现了一种兼有购物消费和公共休闲功能的新型空间——商业公共空间,并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空间类型、经济属性、市民消费行为特征和空间资源配置的角度,结合空间生产和新城市主义功能复合理论,对该类空间的界定、形成和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商业公共空间有助于解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困境,能够通过空间收益的经济关系提高市民群体的社会地位,使城市空间更好的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7.
洪源 《山西建筑》2010,36(21):15-16
详细介绍了查尔斯.柯里亚设计的斋普尔艺术中心,并从精神空间、传统空间和传统的仪式空间三方面对其传统空间要素进行了分析,从新的视角解读建筑师对地方传统空间的认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何飞 《山西建筑》2008,34(6):32-33
通过对山地城市地下空间特性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这些空间特性,并通过空间设计的手段,提出了增强山地城市地下空间的品质、塑造地下活力空间的策略和方法,以达到增加地下空间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利用空间界面丰富空间轮廓、在结构线网中分割空间和在结构线网上开放空间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筑结构构思与空间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庭院空间的概念和庭院空间的本源问题,研究了传统庭院的三种类型空间布局及其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并详细分析了庭院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对中国传统庭院空间表达的研究在于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和体味传统庭院空间的文化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建筑自身是由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两部分组成。公共空间部分主要为展览空间,小面积的必需生活辅助空间散布在展览空间当中.在增加展览空间的展示面的同时.让生活辅助空间所包含的内容积极起来,从设计的角度.生活辅助空间等同于展览空间,于是只存在大空间、小空间.高空间、矮空间,而没有主次关系。私人空间分布在公共空间的两侧.部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是相互叠加的.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工作空间是围绕一个小小的内院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以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面换乘空间,地下换乘空间,高架换乘空间三种换乘空间形态的分析,探讨换乘空间的构成模式,并对我国国情下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尽管逐年提升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量可以缓解城市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问 题,但因缺乏系统规划导致目前城市地下空 间之间孤立、无次序、衔接和连通不足成为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矛盾之一。为进 一步明晰城市地下连通空间产生机制、发展 机理、促进机制和组织架构,构建城市地下 空间连通的基础理论,通过辨析与“连通空 间”的概念明晰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内涵;基 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空间特征演变和限制因 素剖析地下空间连通空间演变机制及其对城 市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发现“地 铁+”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重要途径; 提出“地铁+商业”和“地铁+公服”两类城市 地下空间连通模式及其架构,并展望未来城 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发展趋势。本研究结果为 探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方式发展规律、促进城市地下空间整体性和连续性提升、指导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4.
不断消逝的空间——城市非主流空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帅  孙晖 《规划师》2009,25(7):95-99
城市非主流空间包括积极非主流空间和其他非主流空间,积极非主流空间包括过渡空间、余留空间、附属空间等,其以本身"丰富生活,促进交往、传承文化、增进和谐"的独特品质,诠释了城市公共空间"回归街道生活"的本质,并保持着自身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当城市发展的某些条件发生变化时,城市主流空间与非主流空间会发生转变,从而形成新的城市非主流空间,而当形成城市非主流空间品质的基本条件不成立时,城市非主流空间就可能会不断消失.  相似文献   

15.
王蓉  吕昀 《四川建筑》2003,23(6):17-18
多义性非功能空间是计划空间,是对功能空间效能的补充和完善。高校教学中心区多义性非功能空间,是大学生活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多样化个性特征的重要元素。多义性非功能空间的关键在于能否建构适宜的空间形态,引导人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16.
覃朗 《重庆建筑》2014,(2):12-15
存在于城市中的负空间是在建筑物之间起着过渡与衔接作用的空间,是设计师在定义了各种功能空间之后所遗漏的空间,也是藏有各种消极因素与隐患的空间。该文按照其不同的位置和特点对负空间的种类做了归纳与分析,并且从设计层面上提出了多个改善的要点与策略,有助于降低消极负空间的影响,提升城市空间质量与居住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空间是外部空间中人们乐于停留和使用的一类特殊空间.从边缘空间的形成方式与空间要素出发,分析了边缘空间的各种空间构成形式:平面要素的限定、平面与垂直要素组合限定,包括了"一"字形、"Ⅱ"形、"L"形、"U"形、四面围合形等.研究发现,不同构成形式具有不同特点与空间效应,有各自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罗福强 《山西建筑》2006,32(19):37-39
结合方案实例,对城市空间、流动空间、视觉空间三方面塑造的商业建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空间的塑造,不仅提供的是空间的舒适度和完成行为发生的使命,更重要的是创造整体协调美,在动态的建筑发展中给人带来心理和视觉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王靖  张伶伶  戴晓旭 《新建筑》2010,(5):123-125
通过对城市空间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构成城市空间的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内在关系。指出文化性是统一城市主客体、关联空间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逻辑纽带。论述基于文化差异性、开放性和主题性的城市空间构成、秩序和特色的建构方式,探讨城市区域空间文化性建构对我国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音乐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对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昀 《华中建筑》2001,19(4):47-52
本文论述了音乐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对应性关系,同时以此为基础对将乐谱这一视觉化了的音乐空间转组并移注于建筑空间的实验理论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