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冉倩  齐羚  崔岳晨  常碧云   《中国园林》2021,37(12):104
以天津市西井峪村为例,在前期微气候实地观测和 数值模拟的研究基础上,系统研究以山水格局特征与微气候 舒适度之间的耦合关系及适应性设计机理为基础的参数因子指 标,进一步结合舒适度评价和选取控制性形态参数因子,与参 数化的形态生成算法耦合,利用Grasshopper和R语言编程 设计工具来编写交互推演的山水格局逻辑建构过程,通过设定 传统村落山水格局目标环境优化值,迭代计算输出符合要求的 形态关系组合图谱,通过Rhino建模平台进行图谱表达,并 初步构建交互平台,提出参数化辅助优化设计流程,为传统村 落保护改造和城市中的山水理想格局设计提供优化辅助设计策 略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戴俭  闫晓光 《城市住宅》2021,28(9):71-74
自古以来,理想山水格局对我国传统村落影响较大,但其内在价值未被重视,也未对其合理性进行科学阐释.研究通过构建理想山水景观格局,利用ENVI-met软件对不同主山高度变化进行模拟,分析不同高度变化对理想山水格局微气候的影响,提炼主山高度变化与传统村落间微气候影响的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房山区水峪村进行调研和测绘,分析水峪村的自然地理、社会文化,原创性地分析其人口构成、聚落空间关系及建筑庭院。无论是对于村落资料整理收集还是古村落保护开发,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沟谷型的西井峪村山水格局为研究对象,对其微气候环境进行基础调查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风、湿、热等微气候要素与村落山水格局间的耦合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安装移动气象站进行24h数据采集并在4个季节选取10个观测点对风速、风向、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及太阳辐射等小气候要素进行实测,结合数值模拟进行舒适度分析。总结山水空间布局、形态、坡度、坡向、海拔等山水格局特征类型,并研究其与微气候因子之间的量化关系与规律。  相似文献   

5.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将柳州市城市特色定位为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本文基于山水格局这一特色定位,从城市的山水环境和历史文脉的角度,阐述柳州市的城市形象和对城市特色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对微气候的影响,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松坪村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夏季白天村内的平均空气温度(Ta)为25.83℃,平均相对湿度(RH)为71.25%,平均太阳辐射强度(I)为271.62 W/m2,平均风速(V)为0.75 m/s。通用热气候指标(UTCI)的计算结果表明夏季村落内部热舒适度较差,归因于村内空气温度过高、湿度过高、风速过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村落空间格局中ρ,H/W,SVF可通过影响微气候指标I,进而影响村落的UTCI值。最后,采用ENVI-met软件模拟得出乔草为松坪村内部空间格局改进的最佳植物策略。以上研究结论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改造与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国内外基于气候环境和节能方面的研究己经开始从房间和建筑尺度向城市街区尺度和城市地域尺度扩展。从以被动式和低能耗为目标的可持续建筑与城市设计方面最为有名的历届PLEA国际会议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变化的趋向。通过天津于家堡项目关于城市微气候优化策略的分析,研究城市微气候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选取福州市西湖公园林荫空间为样地,借助ENVI-met软件,引入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植物群落特征对夏季林荫空间微气候的影响.结果 表明如下几方面.1)树木叶面积指数在所有时段均对林荫空间的降温通风能力起主导作用,降湿效应在早上时段主要受乔灌草比例影响,其余时段主要受树木叶面积指数影响.2)树木叶面积指数、灌木层占比与林荫...  相似文献   

9.
城市微气候对人们室外活动的舒适度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以ENVI-met为主的数值模拟软件是研究室外微气候的重要手段。文章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以相关主题词检索得到的327篇期刊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ENVI-met模拟微气候领域研究的方向、方法及发展历程。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ENVI-met针对微气候的研究内容围绕缓解热岛效应展开,集中于分析城市形态(街谷朝向、高宽比)、环境构成(绿地、下垫面、建筑材料)的微气候影响效应和空气污染物扩散机制等主题,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化,研究方法仍存在较大发展潜力,可通过多软件结合进一步扩大研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市绿地布局对所在城市区域的局地气候的影响效应,采用华南中尺度区域模式GRAPES大气模拟方法,在ArcGIS10.0和ERDAS9.2平台上进行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转换,使其接入GRAPES大气模拟界面进行局地气候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对局地风场的形成影响显著,并与其分布紧密相关,城市绿地能够与周围建成区之间形成局地风场的圈层效应,强化周边区域的风速,利于空气污染的稀释。试验结果还表明,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对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影响微弱。据此分析,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应当考虑其对城市局地风场形成的影响,通过一定规模面积的绿地布局能够增强城市气流输送,并激发城市中尺度次级环流,进而改善周围环境温度,对局地气候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基于局地气候改善的优化绿地布局方式是保留并建设位于城市上风向的大规模氧源绿地,同时在城市一定范围区域内,集中布局面积不小于70ha的绿地,而非进行点小面广的星星点点式布局。  相似文献   

11.
赵威  李翅  王静文 《风景园林》2018,25(8):91-96
生态适应性研究是剖析传统村落生态理念的重要角度。介绍生态适应性的概念及研究进展,传统村落生态适应性研究包含2个部分:自然生态适应性和人文生态适应性。概述京西古道沿线传统山地聚落的宏观生态适应特点。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黄岭西村为例,立足于5个研究视角分析其自然及人文生态适应性,引入软件模拟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山地村落的生态适应理念予以总结,以期对中国今后的山地村镇规划与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珂秀  马椿栋  陈威  刘滨谊 《风景园林》2020,27(11):104-109
如何在规划设计中改善风景园林小气候正在成为研究应用的重要议题。以调节新疆喀什吐曼河滨水景观夏季炎热小气候为目的,基于已有研究基础,开展了小气候环境模拟,并进行植被和水体等方案布局的热舒适性优化设计研究,探讨以风景园林面向小气候热舒适性,协同水环境和公共空间活动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路径。通过吐曼河的水流模拟、滨水空间开阔度和城市人群分布密度分析,以及现状区域小气候风湿热物理环境和热舒适度模拟,形成设计建议支撑后续方案。提出了3个设计方案,对比测试各设计方案的风景园林小气候热舒适调节性能,以WBGT指标27 ℃以下的空间面积比例为设计优选的引导性依据。结果表明:3个方案中乔木覆盖率更高的设计其热舒适性最佳,以其为最终方案,并佐证了已有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3.
吴隽宇  梁策 《南方建筑》2019,(6):116-123
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对于微气候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针对局部气候条件下景观要素的变化导致微气候的改善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收集整理近15年来风景园林领域下微气候研究文献,通过CiteSpace平台进行文献计量研究,对风景园林领域内微气候方向下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热点、研究类型等进行梳理与评析,并通过整理、综述风景园林各空间类型下的微气候相关研究,以研究尺度、研究区域、研究方法、研究体系四大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4.
通过搜索舒适性研究的中外文献,梳理了研究的数量、学科、热点,以城市街道为研究对象,从街道空间对小气候要素的影响、舒适感受评价、街道空间与舒适感受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空间要素是风景园林小气候尺度影响舒适感受的重要因素,热舒适为目前主要的舒适性研究主题。提出风景园林小气候舒适性研究,以城市街道为例,需要建立整合空间要素、小气候要素、人的感受的具有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舒适性评价体系,为未来城市宜居环境规划建设提供舒适性设计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庆  李萌  李相逸 《中国园林》2021,37(8):68-73
社区健身场地是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载体,舒适的健身设施场地环境对发展全民健身、推进居民美好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深圳市区30个社区公园健身设施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动气象站仪器测量气象数据计算出人体舒适度评价指数WBGT值,结合问卷调查确定了深圳夏季社区公园健身设施场地人体舒适度的阈值为32℃.探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市设计领域面临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将分散的、微观的设计实践整合,实现城市宏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学科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差异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本文从凝聚学科共识出发,提出一个融合风景园林与城市设计有益观点的理论研究框架: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理念沿革,界定土地利用模式可持续性的基本概念;提出土地利用形态紧凑、功能可达,以及形态与功能相协同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特征,并将此作为凝聚共识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倪畅  周凯  郑曦 《风景园林》2021,28(5):80-85
随着城市扩张蔓延、自然环境变化,处于城市中的深山区与山前平原过渡地带的浅山区易受到多源因素综合作用.判断浅山区景观生态风险,进行景观格局优化,能够有效实现浅山与城市区域的生态安全稳定.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浅山区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景观格局指数法、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相似文献   

18.
李翅  吴培阳 《风景园林》2017,24(4):41-49
论文从产业发展类型和乡村景观建设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并指出:需要寻找两者之间的融合,才有利于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对北京市海淀区温泉村的自然地貌环境以及现状不同产业类型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乡村景观风貌塑造的四大基本策略:1)基于生态保护的产业结构优化;2)构建整体风貌协调的三个景观层次;3)划定四个相应的景观风貌控制片区;4)连接城镇化地区通向自然地区的生态廊道。从而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9.
陈铭  曾飞  伍超 《华中建筑》2014,(1):77-80
农村作为我国人口聚居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文源于当前我国村庄规划以二维平面为主和建设的面貌趋同的现实问题,从地域文化传承的视角,指出了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理念和技术路线的村庄规划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论述了融合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两者的结合方式,认为城市设计的系统整合观、空间形态设计方法、设计要素的控制引导以及导则的表达方式对村庄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规划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