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厦门市海平面上升规划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作为滨海城市,海岸线长达154km,海平面上升将对厦门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在城市建设中考虑或预留海平面上升影响因素带来的需求,本文参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海岸地区评估准则,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议的至2100年海平面上升1m作为评估前提,重点对厦门因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规划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区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以珠三角广州南沙为研究区域,基于传统、自然增长和规划控制3种土地利用格局预设发展情景,采用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模型模拟各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同时,针对近期(2030年)、中期(2050年)和远期(2100年)3种不同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风险下的土地利用格局脆弱性开展多情景定量化评估,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显示:1)3种土地利用格局发展情景中,传统格局情景能够最有效地应对或缓解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灾害风险,而自然增长情景应对未来海岸灾害的能力最弱;2)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脆弱性程度来看,城镇建设用地的综合脆弱性最高,而村庄建设用地的综合脆弱性最低;3)根据不同发展情景及灾害风险应采用综合防御、适应及撤退等多种应对策略。综合考虑了未来土地利用格局的多种变化情景、灾害风险及应对策略,能够为滨海城市应对未来海岸灾害的适应性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冯潇 《中国园林》2012,28(1):10-13
随着全球变暖,未来海平面将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海平面上升所引起的淹没海岸湿地和低地、加剧海岸侵蚀、增加盐水入侵强度等一系列环境效应必将给海岸地带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海平面上升也是一种机遇,风景园林师应根据其规律与特征,用科学理性的方式转化这种自然力量,如在设计中引入上涨海面所引发的动态景观,从自然现象中寻找顺应海潮的新的景观形式等,以应对海平面上涨所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并且引发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深思,创造与上升海面和谐共存的景观。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海平面上升给海岸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由其引发的海岸灾害将对沿海城市人工和自然环境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加强景观基础设施建设是适应海岸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其主要通过提高景观结构的防护功能,结合人工和自然系统优势,利用景观新技术的潜力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5.
朱颖  王杉  冯育青 《中国园林》2022,38(1):88-93
由于太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受到"退田还湖"工程实施的影响,定量研究其发展演变规律,能够为流域湿地的保护提供参考。运用RS和GIS技术,以1990、2000、2010和2019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4个时期太湖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后湿地ESV变化规律,探讨工程对湿地生态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1)1990—2000年,在"围湖造田"工程的影响下,太湖流域湿地总面积减少了3010.35km~2,其中自然湿地减少了4554.01km~2,湿地ESV降低了35.73%;2)2000—2010年,在"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初期,自然湿地的减少趋势得到控制,湿地ESV提高了77.96%,湿地斑块数目(NP)增加了126%,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呈上升趋势;3)2010—2019年,在"退田还湖"工程的推进下,湖泊湿地呈增长趋势,坑塘与水库面积显著增加,受湿地总面积减少的影响,湿地ESV下降;4)总体来看,1990—2019年太湖流域湿地面积减少了29.40%,湿地ESV减少了50.07%。"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后,太湖流域湿地ESV对湿地...  相似文献   

6.
湿地是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区域,利用1985年~2012年历史遥感影像、地形图等资料提取了滨海新区湿地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滨海新区的湿地变化特征及其变化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1998年期间,滨海新区湿地总量变化微小,但各类湿地要素变化明显,永久性草本沼泽和水塘面积下降明显,而水产池塘面积大幅增加,其中永久性草本沼泽作为一种重要的湿地资源在此期间几乎消失殆尽,其各项景观指数波动剧烈;1998年~2006年间,滨海新区湿地面积略微下降,各类湿地要素面积无明显波动,其中滩涂面积虽无明显变化,但景观形态变化明显;2006年~2012年间,滨海新区湿地总量与各类湿地景观面积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滨海新区滩涂近乎消失。滨海新区在1985年~2012年间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逐渐趋于单一化,景观异质性减弱。研究表明,伴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是导致滨海新区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庄勋桐  王晓俊 《中国园林》2023,39(2):114-119
为研究泉州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对泉州湾河口湿地修复的影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对泉州湾河口湿地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分析ESV在蓝湾项目实施前后的空间变化,并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对影响生态系统服务驱动力进行指认评价,探讨项目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识别潜在的生态系统服务驱动力。研究发现,泉州湾河口湿地区域整体EVS在2019—2022年呈上升趋势;蓝湾项目区域处于EVS上升区,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和美学景观3项生态系统服务对该区域的ESV提升有较大贡献,验证蓝湾项目的实施对区域ESV提升有正向影响;蓝湾项目中互花米草整治、红树林生态修复、鸟类栖息地营造及海岸生态化改造等工程是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驱动力。根据蓝湾项目的建设情况提出研究区域中潜在的生态系统服务驱动力,尝试提出优化与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8.
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琳  张杰  马毅 《城市勘测》2013,(4):98-103
确定了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这种小尺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的技术体系,并在该体系的指导下,开展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研究。首先获取了2004年和2009年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景观格局,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对2004年和2009年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各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估算,并从价值构成和空间分布上对其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物质生产功能和营养物质循环功能是研究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其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25.22%和22.57%;而从空间上来看,整个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的分布趋势是从内陆到浅海方向逐渐增大,芦苇-沼泽草甸湿地分布区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体上高于其他区域。基于以上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情况,得出从2004年~2009年总价值由100.30亿元减少到96.59亿元,其中除了物质生产功能价值处于增长的趋势,其余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芦苇沼泽-草甸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最大,5年间减少了6.48亿元。  相似文献   

9.
揭文辉  张策  汪冰  张恩  牛海威  李婧玥  董双发 《矿产勘查》2020,11(12):2720-2728
坝上高原湿地的存在对于维护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坝上高原属典型的气候过渡区与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因素威胁着坝上高原湿地的安全而导致其生态环境的变迁。本文获取坝上高原2000年(ETM+)、2010年(TM)、2018年(Landsat 8 OLI)3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湿地信息提取,结果表明:2000—2018年,研究区湿地面积从796.90 km2减少至666.24 km2,湿地资源斑块数从731块减少至316块,18年间,湿地资源面积减少速度为7.26 km2/a;从湿地类型变化来看,主要是湖泊湿地面积的减少,减少106.2 km2,斑块数减少242块,湖泊湿地面积的减少在2010—2018年阶段速度较快,减少速度为8.70 km2/a;从湿地资源变化空间分布来看,坝上高原西部萎缩趋势整体高于东部,坝上高原湿地面积的减少主要体现在西北内流区,西北内流区湿地面积减少97.86 km2,占整个坝上高原湿地减少面积的74.90%,斑块数减少366块,占整个坝上高原湿地斑块减少数量的88.19%。  相似文献   

10.
城央型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中心的“湿岛”,有着与人居环境共生的特征和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同时也有较为尖锐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本文从城央型湿地公园特征及问题出发,提出基于城市小流域的湿地影响控制范围划定、基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城央湿地分区、湿地生态结构性管控和生态修复等规划策略,并结合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实证案例,对规划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陈煜淼  张健 《工程质量》2009,27(10):11-13
针对海洋工程孔隙水压力测试的潮位修正问题,以实测孔压数据为分析对象,总结出了孔压响应潮位的三种模式,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对于具体应用中的特殊情况,还提出了简化计算方法。最后,对类似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海平面上升速率逐渐加快,严重影响着沿海城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升沿海城市韧性已经成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共识。基于韧性城市理论,构建了海平面上升影响分析及韧性评价模式,并以厦门市为例,展开了不同时间情景下的影响分析及韧性评估。结果表明,2030年和2050年在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下,受灾人口将增加6万人和8万人,受灾建设用地将增加5.1km^2和8.3km^2,受灾道路将增加14.6km和24.0km。同时通过空间评估,明确了不同地区韧性提升的重点。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厦门城市韧性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崇贤  刘京一 《风景园林》2020,27(12):32-37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是沿海城市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梳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及国外沿海城市制定的适应性发展框架。结果发现:不同城市景观应对策略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主要涉及土地利用、防御基础设施建设、自然动态过程及景观技术应用四大方面,不同适应性策略的优劣势和适宜情景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对中国沿海城市未来在制定景观适应性策略、探索景观工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加强景观风险评估和监测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跨海大桥桥面铺装防水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跨海大桥桥面铺装防水层的各种技术要求,对SBS沥青、JS弹性防水砂浆、防碳化涂料、环氧树脂等四种防水材料进行了比较完整、全面的防水层性能试验测试,包括粘结力、延伸率、拉伸强度、抗剪切强度、抗渗性能等,并且通过对这四种不同类型的防水材料性能研究,指出各种防水材料的利弊。  相似文献   

15.
宁波地区的海砂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宁波地区的海砂问题已引起了国内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重视。本文调查了宁波地区的建设领域使用海砂的现状,分析了大量使用海砂的原因,指出了滥用海砂的危害,提出了处理办法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国内首座超大型跨外海的东海大桥,寻求能适应海上安全、高效、优质、快速的建桥方案与技术,围绕桥梁设计中的数项综合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 不仅在设计理念与方法,而且在设计规范上均有创新,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创新技术成果在大桥建设中获成功应用,使我国在跨海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地下结构具有隐蔽性和难修复性等特点,地下水位的持续回升,对城市安全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通过选取上海市虹口区、徐汇区、普陀区和静安区内4口备用井,分析其历年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变化特征,得出上海市第三和第四承压含水层均出现水位持续回升现象,回升幅度为10~15 m。此外,地下水位的持续回升造成上覆土层回弹。最后针对上海市地下水位持续回升问题,提出管控措施和建议,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贵州岩溶场地,对4类不同岩溶形态下抗浮水位取值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当场地潜水含水层厚度大于地基基础设置深度时,场地的最高地下水位与抗浮水位相同,当场区处于四周高、中间低的低洼地带及承压含水层分布区时地下水位低于抗浮水位;②抗浮水位取值可通过勘察期间场区地下水最高水位(Hkmax)、可能的意外补给造成该层地下水位的变幅值(ΔH0)和该层地下水相对勘察时的最大变幅值(ΔHe)三者之和进行求得;③大型岩溶洼地场区对有地下工程分布的建筑物应重点考虑抗浮影响,这与场区的历史水位、将来环境条件改变后可能存在的最高水位密切相关;基础下部发育大型空腔溶洞场地需要认真分析溶洞水环境特征;浅埋型岩溶暗河管道发育场地地下建筑物底板基础可能存在置于暗河顶部附近或穿过暗河管道两种情况,两者对抗浮水位取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承压含水层场地应通过水位变化线性图确定场地抗浮水位变化范围,整体地下建筑物按高值确定抗浮水位,分段地下建筑物区间高值确定。本文研究对岩溶地区工程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