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建立摩擦副的分子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对磨材料原子与被磨面材料原子之间作用力,建立运动方程,通过数值方法求解运动方程,模拟出不同时刻原子运动轨迹,根据运动轨迹和原子间作用力分析摩擦磨损过程。对Fe/Fe和Fe/Cu 2种摩擦副的抗磨减摩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磨损量与模拟时间和载荷曲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有中间纳米Cu润滑层的Fe/Cu摩擦副具有良好的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加入减摩剂单油酸甘油酯(GMO)和分散剂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多胺(PIBSA-PAM)的正十六烷基础油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剪切时的摩擦学特性.构建光滑铁壁面的纳米间隙润滑剂模型,对GMO分子、PIBSA-PAM分子和壁面之间的吸附和团聚行为进行阐释,得出润滑油膜中每种分子的密度分布及剪切过程中的速度分布,...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磁性颗粒含量对磁性液体固液界面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体积分数为5%、9.6%和14.7%的Fe3O4的磁性液体模型,构建磁性液体固液界面润滑模型,并对润滑模型进行结构优化与退火处理,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随着磁性颗粒含量的增大,会使摩擦因数降低,从而提高磁性液体的润滑性能;其中...  相似文献   

4.
赵修臣  刘颖  王富耻 《润滑与密封》2005,(2):103-104,121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0nm、油酸表面修饰的Fe3O4粒子,并对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油酸修饰的纳米Fe3O4粒子的润滑油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磨减摩性能,但是,纳米粒子的添加量有一最佳值。与基础油相比,添加纳米Fe3O4粒子润滑油的摩擦因数最大降低了26%,磨损量降低了28%。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添加纳米Fe3O4粒子润滑油的摩擦力矩的变化表现出了时间效应。添加纳米Fe3O4粒子润滑油摩擦磨损后的磨痕表面比基础油摩擦磨损后的磨痕表面光滑,可以推测,纳米Fe3O4粒子对摩擦表面的抛光作用提高了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机械传动》2016,(7):33-37
通过MATLA-APDL混合建模法,建立了精确的齿轮模型;利用实验提取关键摩擦特性参数,借助有限元软件的数值模拟功能和隔代映射遗传算法,对不同润滑状况下齿面摩擦因数进行反求分析,较好地解决了复杂曲面摩擦因数难于求解的问题。相对于传统求解方法而言,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齿面摩擦的真实情况,求解结果更具合理性。对齿面摩擦因数的合理反求,可为齿轮的数值模拟提供一定参考,并对改善齿轮传动性能和提高齿轮设计制造水平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曲庆文 《润滑与密封》2005,(4):44-46,49
根据润滑剂在微间隙下的特性,综合考虑壁面吸附层效应和润滑剂剪切稀化特性,得到简化的综合修正粘度计算模型,并运用此结果进行了薄膜润滑轴承的性能分析,得到各参数与轴承润滑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机械共混、冷压成型和烧结工艺制备不同含量的磁性纳米Fe3O4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密封材料,采用MM 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在干摩擦下与45#钢对磨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并分析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磁性纳米Fe3O4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显著提高,摩擦因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耐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Fe3O4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密封材料的摩擦因数较小,体积磨损率与纯PTFE相比降低两个数量级;随着Fe3O4含量的增加,磨损机制由纯PTFE的黏着磨损转变为黏着磨损与磨粒磨损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机械共混、冷压成型和烧结工艺制备不同含量的磁性纳米Fe3O4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密封材料,采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在干摩擦下与45#钢对磨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并分析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磁性纳米Fe3O4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显著提高,摩擦因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耐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Fe3O4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密封材料的摩擦因数较小,体积磨损率与纯PTFE相比降低两个数量级;随着Fe3O4含量的增加,磨损机制由纯PTFE的黏着磨损转变为黏着磨损与磨粒磨损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齿轮啮合过程中齿面时变摩擦特性对齿轮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形貌齿面的时变摩擦特性,利用双盘摩擦试验探讨了在线接触状态下表面形貌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并结合ISO 25178三维表面形貌表征参数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试验结果研究了具有不同齿面特征的齿轮在啮合过程中摩擦因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载荷、卷吸速度和滑滚比对接触面间摩擦特性的影响有着不同规律,表面形貌结构对接触面润滑拖动曲线的非线性上升区有一定影响;由于表面形貌的影响,双盘试验数据模拟的齿面摩擦特性与EHL数值模型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并且在齿轮不同啮合区域表面形貌对于齿面摩擦因数曲线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将为通过表面形貌设计改善齿面摩擦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在偶合器及闭锁工况下的可靠、高效传动,以其换相工作的关键部件单向联轴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型面结构和自锁摩擦机制,构建了对数螺旋线型面和直线型面2种单向联轴器的计算模型,基于显式动力学分别对其楔紧过程的动态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摩擦过程的动态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与有限元静力接触分析相比,采用显式动力学分析方法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摩擦自锁过程机制,以及准确计算动态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对数螺旋线型面与直线型面相比,其应力峰值较小,楔紧过程较为合理,承载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对红酒中的苯甲酸和山梨酸进行测定的方法。该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液相色谱柱,0.02mol/L乙酸铵:甲醇(95:5)流动相,在250nm波长下经紫外(VWD)检测器在12分钟内即可完成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06%,相对标准偏差为0.65%(苯甲酸)和0.33%(山梨酸);苯甲酸的栓出限为0.057mg/L,山梨酸的检出限为0.049mg/L。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红酒中的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地榆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adzu ODS 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在0.2~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和99.4%,RSD分别为1.75%和2.1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于地榆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3.
有机酸分析系统检测有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机酸分析系统测定产品中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四种有机酸最小检测浓度均为0.1μg/mL,回收率分别为:柠檬酸100.34%~100.57%,苹果酸100.14%~100.20%,乳酸100.09%~100.10%,醋酸100.36%~100.68%,柠檬酸RSDmax=0.36%,苹果酸RSDmax=0.44%,乳酸RSDmax=0.74%,醋酸RSDmax=0.49%。  相似文献   

14.
以三羟甲基丙烷、油酸和壬二酸为原料酯化合成一种混合酯,测定混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热氧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混合酯的黏度较高,倾点较低,最大无卡咬负荷为647 N,载荷392 N、转速1 450 r/min、长磨时间30 min实验条件下磨斑直径为0.56 mm,热分解温度接近250℃。该混合酯流变学性能、热氧稳定性及摩擦学性能均优于植物油和矿物油,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合成酯类油。  相似文献   

15.
以新戊二醇、壬二酸和油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混合酯,测定了混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混合酯的粘度比较高,粘度指数为227,凝点低于-40.5℃,最大无卡咬负荷为784N,其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优于矿物油。生物降解率大于97%,是一类高粘度的环境友好酯类油。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用脂肪酸分析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的方法。通过三种溶剂的比较,选定乙醚作为提取剂,再经净化和浓缩后用DB-FFAP柱(30m×0.25mm×0.25μm)进行分离和定量。方法学试验结果表明:苯甲酸、山梨酸的线性回归相关指数R2都大于0.995,最小检出限(LOD)都低于1.00μg/mL,加标平均回收率皆大于75%,相对标准偏差(RSD)皆小于5%。本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实验方法的要求,适合酱油样品中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的日常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和测定陆英花和果实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选用Kroma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90∶10∶0.2),检测波长210nm,流速0.8mL/min,柱温25℃。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55~5.50μg,熊果酸进样量在1.02~10.20μg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9,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RSD为1.9%)和101.2%(RSD为2.3%)。本法具有准确、灵敏、数据可靠的优点,可用于陆英花和果实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分离与测定。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和测定陆英花和果实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选用Kroma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90:10:0.2),检测波长210nm,流速0.8mL/min,柱温25℃。齐墩果酸进样量在n55—5.50μg,熊果酸进样量在1.02—10.20μg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9,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RSD为1.9%)和101.2%(RSD为2.3%).本法具有准确、灵敏、数据可靠的优点,可用于陆英花和果实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分离与测定。  相似文献   

19.
氨基酸分析与仪器性能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传统氨基酸分析仪器与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回顾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氨基酸的技术的发展,说明了目前各种技术和仪器的应用现状以及国内外发布的有关食品、饲料等蛋白水解氨基酸和生理体液氨基酸分析方法标准。最后,根据市场需求,着重比较了当前市场上正在竞争的专用氨基酸分析仪的主要性能参数,提出了考察仪器性能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季戊四醇、丙烯酸、油酸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一系列黏度可控的混合酯,利用红外光谱表征混合酯的化学结构,考察混合酯的黏温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热稳定性、挥发损失和铜片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混合酯黏度范围宽,40℃时的黏度在73~483 mm2/s之间,黏度指数约180,倾点在-36~-20℃之间;混合酯的分解温度超过400℃,挥发损失低,铜片腐蚀轻微,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合成酯类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