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及其周围的环境对PM_(2.5)颗粒物的影响机制,本文选取了8块样地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样地各设5个样点进行PM_(2.5)数据采集,并对样点进行植物群落结构、郁闭度、周边环境调查。结果表明,PM_(2.5)浓度与污染源距离成反比;城市绿地对PM_(2.5)颗粒物的消减有明显作用;以乔灌草为主、郁闭度大的绿地对PM_(2.5)具有较好的消减作用;水面与铺装为干扰类环境因素,使城市绿地对PM_(2.5)颗粒物的消减作用变得不稳定;在不同的空气质量等级下,城市绿地对PM_(2.5)的消减能力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绿地具有消减大气细颗粒物浓度的功能,通过对北京4家公园内典型植物配置群落全年大气中细颗粒物(PM_(2.5))的测定,定量研究了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大气PM_(2.5)浓度的消减作用,分析了植物配置模式的各表征因子对大气PM_(2.5)消减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大气PM_(2.5)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配置模式绿地对细颗粒物的消减效果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纯林绿地或乔草配置型绿地消减PM_(2.5)能力最佳,纯草坪绿地对PM_(2.5)消减率最低;2)植物配置模式的表征因子中,斑块面积会显著影响绿地对大气PM_(2.5)浓度的消减能力(P0.01),斑块面积越大,绿地对消减pM_(2.5)浓度的效果越明显。而与乔木层郁闭度、乔木层高度、草坪盖度等结构指标相关性不显著;3)各观测点PM_(2.5)浓度显示与群落内的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大气压无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2016年郑州市9个国控监测站点的连续监测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在1~6km尺度上分析PM_(2.5)、PM_(10)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各季节的耦合机制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在春季3km×3km~6km×6km尺度,夏季3km×3km、5km×5km、6km×6km尺度,秋季2km×2km~6km×6km尺度增加绿地面积对PM_(10)浓度具有显著缓解效应,且在秋季5km×5km尺度缓解作用最佳;当绿地面积在春、冬季达到3km×3km,秋季达到5km×5km尺度以上时,绿地面积的增加才能使PM_(2.5)浓度降低。在秋季2km×2km~6km×6km尺度加强大型绿地斑块的保护及拓展、提高绿地斑块集群效应可以显著降低PM_(10)浓度,尤其在3km×3km尺度减缓作用最佳;分别在冬季4km×4km、5km×5km尺度增加大型斑块面积、提高斑块聚集程度能明显缓解PM_(2.5)浓度。在冬季1km×1km尺度或春季1km×1km尺度提高绿地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可以分别降低PM_(10)和PM_(2.5)浓度。该成果可以为多尺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绿地空间配置特征与降温效率的 动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愈发严重的热岛效应,如何针对面积有限的绿地进行空间配置特征优化,使其降温效率最大化,亟待深入探究。以高分2号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长春市城市绿色空间分布格局,引入景观参数研究其分布情况;利用劈窗算法获取地表温度,研究城市绿地的降温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5≤S<1hm^(2)的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能够显著提升其降温效率;1≤S<5hm^(2)的绿地,增加绿地面积或植被覆盖率能够提升其降温效率;5≤S<10hm^(2)的绿地,紧凑、点状的绿地的降温效率优于线状绿地;S≥10hm^(2)的绿地,其降温效果不再随面积增大而提升。2)城市绿地面积越大,降温范围越大,但是二者的相关性不明显,通常绿地的降温范围为150~400m。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城市绿地布局、形状、大小等配置特征的优化,使其降温效率最大化,以达到降低温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颗粒物浓度分布对居民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多集中在中宏观尺度,且不同季节背景对城市形态与颗粒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6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2.5和PM10浓度实时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下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浓度(PM2.5和PM10)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物浓度呈双峰型日变化,且具有显著的U形逐月变化规律,PM2.5呈冬季高夏季低、春秋两季居中,PM10呈春季高夏季低、秋冬两季居中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高污染区域集中于交通和建筑密集区域,低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型城市绿地旁。(2)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异性。PM2.5与绿色空间指标在4个季节的相关性均十分显著,与绿地覆盖率(GCR)、绿地斑块形状指数(MSI)和绿地最大斑块指数(LPI)呈负相关性,与绿地斑块密度(PD)呈正相关,并且PM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绿地系统都是城市户外 公共活动、文化展示、景观美化等功能的重 要载体。此外,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绿地系统 研究使其生态调节功能进一步强化。作为城 市的主要户外公共空间,城市绿地的空气质 量关乎整个城市居民的健康,虽然已有部分 研究开始初步探索城市绿地在消减空气颗 粒物上的作用,但仍缺乏更加系统性的对比 研究,以揭示不同绿地类型中绿地率、植物 群落结构等特征对空气颗粒物的不同消减 效应。本文采用定量测定的方法,对重庆市 典型的绿地类型进行全年的测试分析。研究 表明:绿地率最高的公园绿地对于空气颗粒 物的消减率最明显;在一年四季中,TSP在夏 季的消减率最高,PM 10 的消减率春季最高, PM 2.5 的消减率冬季最高;在不同空气颗粒物 的消减率对比分析中,各种城市绿地对TSP 的消减率最高,能达到15%以上,对PM 2.5 的 消减率最低,在夏季甚至出现负值。由此可见,城市绿地对总悬浮颗粒物(TSP)和粗颗粒物(PM 10 )都具有很好的消减效果,但是在对细 颗粒物(PM 2.5 )的消减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续监测苏州市工业园区现代大道30块街旁绿地内PM2.5的质量浓度、群落微气候因子及植物结构因子,探究城市街旁绿地的PM2.5浓度消减能力,并从颗粒物消减视角提出城市街旁绿地优化设计策略。结果表明:1)植株郁闭度、种植密度、常绿植株数量占比与PM2.5浓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中应将两者统筹兼顾,缺一不可,PM2.5浓度的日变化趋势为早晨、上午、傍晚浓度值高,变化趋势曲线呈现“U”字形;3)在绿地空间植物配置中,多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和优势树种进行种植。在植物配置模式中,“乔灌草-乔灌”多层种植模式的消减作用最强,能有效消减绿地PM2.5浓度。研究结果为城市绿地的系统布局提供较有效的布置建议,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参照。  相似文献   

8.
贾刘强  邱建 《中国园林》2009,25(12):97-101
为了探讨城市绿地斑块的热环境效应,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成都市Landsat ETM+为数据源,综合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数理统计和地理图像信息模型方法,定量研究绿地斑块的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等空间特衙与其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围及降温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绿地斑块的降温地理图像信息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绿地斑块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围及降温程度随其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当绿地斑块面积超过1.5~1.68hm2时,其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围和降温程度随斑块面积增大的速度迅速减小,此时绿地斑块的热环境效率最大.降温地理图像信息模型可较好地预测绿地斑块的降温规律.  相似文献   

9.
城市带状绿地宽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带状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北京市西四环旁侧6块不同宽度带状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带状绿地宽度与负离子浓度、空气含菌量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带状绿地空气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当城市绿地宽度为6~27m时,绿地内部的负离子浓度效应不明显;当宽度超过34m时,绿地内部的负离子浓度效应明显;当宽度为80m时,绿地内部的负离子浓度效应显著。通过Duncan'S两两比较(P=0.05),认为城市带状绿地可以明显发挥负离子浓度效应的绿地宽度关键值为34m左右(绿化覆盖率约80%);2)当城市带状绿地宽度为6~27m时,绿地内部含菌量高于对照,抑菌作用不明显;当宽度大于34m时,绿地的抑菌作用明显且趋于恒定;通过Duncan'S两两比较(P=0.05),认为城市带状绿地可以明显发挥抑菌效应的绿地宽度关键值为34m左右(绿化覆盖率约80%)。  相似文献   

10.
陈明  杨超  戴菲 《中国园林》2023,39(10):104
城市公园绿地具有较大的生态功能,尤其对PM2.5 的消减作用显著,然而当前研究缺乏对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 周围环境的考量。以武汉市10个公园绿地为对象,通过实地 测量PM2.5数据,从绿地的总体特征、绿色空间格局、周围 建成环境3个方面定量分析它们对PM2.5消减的影响。结果表 明:1)公园绿地规模与PM2.5消减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绿化 覆盖率具有潜在影响;2)公园绿地的绿色空间格局方面,核 心、分支越多的绿地,其PM2.5消减量越少,其中核心的贡献 度更高;3)公园绿地周围建成环境方面,最高建筑指数、建筑 密度、平均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密度在5个缓冲区中发挥着对 PM2.5消减的相似作用,且对PM2.5的贡献度依次递减,尤其 需注重300m范围内这4项指标的管控。从改善大气颗粒物污 染的角度,为公园绿地自身的空间格局及周围建成环境的优化 调控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郭晓华  戴菲  殷利华 《风景园林》2018,25(12):75-80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绿带承担着城市道路重要的生态环境改善功能,道路绿带的断面布局是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首次将ENVI-met运用于城市道路断面绿带规划设计模拟中,定量研究城市道路绿带断面形式对PM2.5的消减作用,结果表明: 1)道路横断面绿化类型对PM2.5分布有显著影响。道路绿化导致机动车道PM2.5浓度增加,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PM2.5浓度减少;2)道路绿化能明显消减人行道PM2.5浓度。从PM2.5的消减面积来看,四板五带式>两板三带式>一板两带式>三板四带式;从PM2.5的消减程度来看,两板三带式>四板五带式> 一板两带式>三板四带式。3)两板三带式、四板五带式绿化消减效果最佳,人行道消减率最大提高了18%。研究证实了道路绿化确能改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的颗粒物污染,为绿色基础设施消减PM2.5浓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构成城市肌理的普遍街区的空间形态与颗粒物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武汉市18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PM_(10)、PM_(2.5)数据与二维、三维街区形态指标,揭示不同街区形态与PM_(10)、PM_(2.5)之间的深层关系规律,以期为城市规划管控提供参考。双变量相关分析与一元回归分析揭示了街区形态与PM_(10)、PM_(2.5)的相关性及其影响规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不同街区形态对PM_(10)、PM_(2.5)变化的贡献度。结果表明,街区之间的平均PM_(10)、PM_(2.5)浓度分别在城市平均水平55%~106%、59%~117%之间浮动,绿化覆盖率、道路面积率和相对高程对PM_(10)、PM_(2.5)具有显著影响,相对高程与绿化覆盖率对PM_(10)变化的贡献度达83.0%,绿化覆盖率对PM_(2.5)变化的贡献度达72.5%,道路面积率对PM_(10)、PM_(2.5)变化的贡献度分别为17.0%、27.5%。  相似文献   

13.
戴菲  邓瑛  陈明  郭晓华 《风景园林》2021,28(12):70-76
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主要组成肌理,对改善空气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首次将ENVI-met用于居住小区绿地布局与PM2.5的模拟,选取武汉市典型的一类、二类、三类小区,定量分析不同草地、乔木布局对PM2.5的影响。研究表明,集中型的草地布局、四周型的乔木布局能更有效降低小区PM2.5浓度;分散型的草地布局、集中型的乔木布局最不利于消减PM2.5;四周型的乔木布局对阻滞道路上PM2.5的扩散效果最佳。同种绿地布局形式下,二类小区的平均PM2.5浓度最低,三类小区最高,PM2.5空间分布在3类小区中也具有一定的差异。研究揭示了居住小区绿地布局对PM2.5的影响机制,为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戴菲  毕世波  孙培源 《风景园林》2020,27(10):51-56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GI)在缓解PM2.5颗粒物污染及提供其他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依据UGI和PM2.5关联性的既有研究成果,以武汉市典型城区为规划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GIS平台的UGI网络规划实践的空间识别思路,并从提升街区绿地数量与优化绿地形态2个维度提出了基于PM2.5消减的高密度街区UGI优化措施。结果显示:以PM2.5消减为导向,江汉区UGI网络得以优化。其中,绿化覆盖率由23.35%提升至29.96%左右,三维绿量达到约1.15 km2;核心、桥连接占UGI面积的比例分别提升了5.84%、1.15%,孤岛占UGI面积的比例减少了4.32%;江汉区PM2.5消减速率及2018年优良天数均得以提升。首次尝试将PM2.5与绿地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UGI规划实践中,提出了以PM2.5消减为导向的城市街区尺度UGI网络优化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国标编制相关的城市公园绿地主要规划 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园绿地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在参与国家《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对159个中国城市(含港澳台地区)主要公园类型发展现状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提炼相关的城市公园建设主要规划指标,包括公园绿地的面积规模、绿地率和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规模多为10~50hm^2,社区公园多为0.1~5hm^2;综合公园的绿地率平均值为75%左右,社区公园绿地率平均值为65%左右。综合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休闲游憩、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4项基本功能,兼容园务管理、演艺娱乐与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社区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和休闲游憩2项基本功能,兼容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等辅助功能。合理地确定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指标,有利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实践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精细化治理空气污染正成为改善城 市品质的重点方向,对城市多尺度PM 2.5 时 空格局与影响要素的梳理有助于从研究和 实践层面加强规划设计对公共健康的积极 影响。本文从全国、城市、社区层面较全面 地阐述了不同时空尺度下PM 2.5 的时空格局 特征,总结了土地格局、交通网络、建成环 境、蓝绿空间等不同影响因素与城市空气中 PM 2.5 的相互关联耦合作用。同时,本文分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精细化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指出人工智能方法在高精度尺度下的时空复 杂特征融合分析中的优势。最后,结合现有的城市PM 2.5 治理经验,对精细化目标下分时分区 的城市规划提出展望:基于提升精确度的新技术方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精细化分时 分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祥  赵骏  吴雪飞 《风景园林》2022,29(4):83-88
在城市尺度,由于城市绿地和建筑对城市环境噪声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故鲜有研究单独将城市绿地和城市环境噪声联系起来.试图通过对城市绿地形态相关的指标优化来提高城市绿地对区域环境噪声的净衰减量增量.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以600 m边长的网格为基本单元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通过声学模拟和校正、空间分析与统计等方法计算各单元内的噪...  相似文献   

18.
吴正旺  马欣  杨鑫 《华中建筑》2013,(10):46-48
对北方工业大学校园内几种建筑布局及其绿地中空气的pM2.5浓度所进行的调查表明,不同建筑布局会影响其PM2.5的浓度分布,而不同绿地形式也会对PM2.5浓度产生相应的影响,进一步地,建筑布局与绿地形式的不同结合也导致了PM2.5浓度的变化.调查还显示:①灰霾天气条件下,建筑群中空气的PM2.5浓度远超国家标准;②所调查的多种绿地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的PM2.5浓度,但效果小于植物群落;③建筑布局的高度、围合方式对空气中PM2.5的浓度具有一定影响;④多层合院式布局中的林荫道能有效减少PM2.5浓度.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当注意采取适当的布局,以利于减少PM2,5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