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山西省洪洞大槐树遗址是中国封建历史晚期影响最大的移民集散地,亦是中国八大移民寻根文化遗址地,体现出寻根文化具有全国意义、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较好、移民文献史料佐证翔实的三大特色.大槐树遗址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的物质载体.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入手,阐述了洪洞大槐树遗址的历史背景、遗产价值与保护规划,提出了进一步保护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考古遗址公园新概念提出以来,如何平衡考古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利用,使其良性循环,是学术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阐释文化空间与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提出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空间的3个属性:场所物质属性、精神文化属性、社会生活属性,并进一步从文化空间生产的核心理论体系、属性与理论实践3个维度将考古遗址公园文化空间保护利用的内容分为3个层面:遗址本体场所、空间表征形态和文化旅游体验。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为例,划分核心区、展示区、辐射区分析其目前的保护利用措施,并提出其文化空间生产的优化策略:虚拟文旅开发完善遗产活态展示、数字技术支撑公众参与保护营建、高校产学研助力广富林文化传播、协同发展促进文化产业集群构建,以期为遗址公园保护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广东部分大遗址保护规划利用模式的研究,分析了遗址保护规划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其中存在的规律及遗址规划利用模式的发展方向,为广东大遗址保护规划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7.
对德国的区域规划从产生到发展直至完善的整个历程进行了系统性介绍。作为德国区域规划的工具,州域规划与空间秩序规划的发展经历了从20世纪初的实验、二战以前的正规化过程、战后初期的制度调整,最终实现了整个空间规划体系的系统化。区域规划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而出现,在经历了一系列包括制度安排、政治背景、行政结构、规划组织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迁之后,最终发展成州域规划与空间秩序规划的形式,引导德国在国家、联邦州和区域乃至地方各个层面的综合发展。分析中对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区域规划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特别明确了区域规划乃至空间规划的核心之一就在于致力于不同层级之间的协调,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整个规划体系的活力和效率。相关经验对于我国目前正在形成和完善过程中的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东周时期代表性都城遗址(燕下都遗址)的文物保护规划进行研究,分析燕下都遗址的遗址价值、遗产构成、本体保存与保护现状等,探讨东周时期城址保护规划的前期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遗址及大遗址保护展示概念和现状的分析,指出国内大遗址保护面临的问题,强调大遗址保护展示中的整体环境观理念。通过大遗址保护规划和景观规划结构图示的剖析,进一步揭示景观规划如何在大遗址保护展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针对洛阳隋唐城大遗址进行了保护展示规划的研究,探讨了可行的景观规划方法和措施,如功能调整、景观环境设计、游览策划、视听系统、重要节点控制等,以求为整体理念下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增添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浅谈住宅区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提出“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设计”的概念,主要阐述住宅区规划中在处理平面布局和空间环境设计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在景观设计方面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步行化空间的历史演化出发,探讨城市街道空间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品质,分析城市街坊结构、形态、尺度及其变迁特征,论述国内外步行化景观街道设计的成功经验,认为这种景观街道在复兴历史中心区和改造现有衰退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振兴商业文化功能、形成独特的传统风貌。提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载
体,其保护传承对保育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澳
门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多元密集、新旧共存等现状特点的基
础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传承框架,探讨高密
度城市新旧城区多元文化景观协同发展方式。结合已建成区
中不同城市片区及填海新区案例探讨“保护”“利用”“适
应”“植入”历史景观等传承手法,总结澳门保护历史景观遗
产、活化利用历史园林、锚固街区纪念要素及植入城市历史文
脉等文化景观传承策略,为当前中国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建设提
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及体系特色,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通过对公共政策的了解,结合国际上保护地管理规划经验,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应该成为公共政策。认为在现有风景名胜区规划框架之下,单一目标和项目清单式的规划成果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在目前新的调整时期,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亟须进化与改革,有必要重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理论和体系,使规划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奥帆基地建设过程中(2005年夏季至2006冬季)相关方面资料的搜集,结合问卷走访调查,分析青岛滨水区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提出塑造适宜公共生活的公共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老龄化人群的日益增多,老龄化社区的出现对城市公共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诉求。本文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的角度以及目前老龄化社区公共绿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着手,从总体规划、道路设计、植物配置和设施配套4个方面对老龄化社区公共绿地设计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由于城市公共空间问题而引发各类冲突事件频频发生,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实践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规划体系的分析,明确如何科学地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为创建和谐社会及城市发展更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文化视角解读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而言,正确认识城市文化的独特性、空间性和综合性,处理好地域化与国际化、功能化与视觉化、等级化与排他化的关系,通过营造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20.
长城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及世界文化遗产。长城遗
产的保护性修缮以修复长城既有建筑病害、根除结构安全隐患
的过程“最低限度干预”但同时“原状保护”为目标。北京长
城遗址顶面植物是导致长城建筑病害发生且持续恶化的因素之
一,但若大规模无差别清除则可能危害长城遗产本体,因而针
对如何科学处置长城遗址顶面植物尚存在学术争议。以北京大
庄科长城保护性修缮工程实践为例,前期已实地调研完成并阐
明长城遗址顶面植物种类及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由
其导致的长城建筑病害类型及其结构破坏机理;依据前期已阐
明长城遗址顶面植物定量化评价体系及植物处置原则,进一步
阐述长城遗址顶面植物地上部分清除后残存根系的处置技术体
系,以及利用长城遗址顶面原堆积土及保留植物、分层回填因
修缮剥离的原堆积土及其种子库再生植物形成“软盖层”保护
体系。研究成果为修复长城建筑病害、修缮后在长城遗址顶面
实施“软盖层”保护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