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隧道模型,改变火源功率、火源位置、细水雾喷头个数、雾滴直径等参数设置火灾工况,研究细水雾对城市公路隧道火灾的控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细水雾具有良好的降温隔热效果,能较好阻止火灾烟气的扩散。火源靠近隧道侧壁时细水雾降温效果略差于火源位于隧道地面中心时;喷头压力越大,喷雾粒径越小,与烟气的接触面越大,吸热蒸发效率越高,降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体实验及FDS数值模拟研究细水雾对综合管廊火灾烟气的影响规律。实验采用支线综合管廊,尺寸为12.0m×2.5 m×2.9 m,两端开口,风速0 m/s。实验结果及模拟结果表明:细水雾能有效降低管廊顶棚温度,火源正上方降温效果最明显;但细水雾作用会增加管廊顶棚烟气浓度和管廊内空气流动速度,降低烟气扩散高度,并使管廊内出现空气回流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综合管廊火灾中喷头安装角度对细水雾灭火效果的影响,搭建实体火灾实验平台,利用FDS 模拟分析7 种喷头安装角度下细水雾对烟气温度和烟气层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侧喷无线槽工况火场温度下降得更快,降温效果更好;喷头安装角度≤50̊ 时,灭火时间少,灭火效果好,当喷头安装角度>50̊时,灭火时间增加,灭火效果变差;喷头安装角度与平均温度降低值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呈线性关系,结合降温效果与烟气层高度,建议细水雾喷头安装角度为50̊ 。  相似文献   

4.
以1∶1全尺度试验研究不同报警装置在综合管廊电缆火灾中的报警情况和火灾位置定位,模拟电缆短路起火过程,采用高压细水雾和超细干粉进行电缆火灾灭火试验。细水雾灭火分为开式喷头局部应用和开式喷头全淹没两种工况,超细干粉灭火分为分区应用和局部应用两种工况。结果表明:高压细水雾和超细干粉灭火系统均可在3 s内实现明火扑灭。高压细水雾具有更好的降温防复燃效果,后处理更容易。  相似文献   

5.
采用Pyrosim建立细水雾幕及地铁隧道火灾模型,采用FDS数值模拟软件,研究细水雾幕参数(流量、粒径)对隧道烟气、温度、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水雾幕作为挡烟屏障可以有效抑制烟气的蔓延;粒径相同,当流量增大时,阻挡效果更好;流量相同,粒径越小,汽化速率越快,降温效果越好,可以有效地提高能见度;当细水雾幕流量为8 L/min时降温效率最高,效果更好;当粒径为100μm时阻碍烟气蔓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选取两端开口的综合管廊,通过改变细水雾喷头喷雾方向、水平间距、数量,分有、无线缆槽的情况设置6种线缆火灾工况,采用FDS模拟火灾,分析热释放速率、温度、烟气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喷头布置方式对灭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无线缆槽时细水雾控火效果更好;管廊安装有线缆槽时,侧向布置细水雾喷头对控火最有利,对于竖向布置的喷头,间距3 m控火效果优于间距2 m控火效果;无线缆槽时,不同喷头布置方式对细水雾控火效果影响差异较小,设计细水雾灭火系统时可适当增加喷头布置间距以降低成本、节省空间。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工作压力对高压细水雾扑救电气火灾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在 4 m × 4 m × 5 m 的封闭环境中,针对同一型号的细水雾喷头在不同喷射压力下进行灭火实验。结果表明:增大喷头工作压力可增强细水雾灭电气火的有效性;不同工作压力下的细水雾,绝缘电阻下降率不同;随着工作压力变大,绝缘电阻下降速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喷头工作压力超过一定值时,细水雾对绝缘电阻的影响更显著。对于特定高压细水雾喷头,存在灭火效果好且水渍污染小的适合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8.
讨论高压细水雾系统在地铁地下车库的应用方式及作用论述北京地铁十号线二期五路停车场高压细水雾系统的方案和控制策略。在火灾发生时采用高压细水雾幕可达到隔热、降温阻烟、控火的功能延缓火灾蔓延,为火灾情况下的逃生、救援赢得宝贵的时间减少了火灾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9.
摘 要:针对小型汽车库的火灾防控,建立了5.95 m×7.6 m×3.6 m全尺寸汽车库火灾试验平台,研究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单个喷头在不同系统工作压力(6,8,10 MPa)下的洒水分布性能,分析确定了小型汽车库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参数及喷头布置位置;并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对汽车库内汽车后座火灾开展了灭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能有效抑制小型汽车库内汽车火灾发展,并可很好地保护汽车库的围护结构及相邻汽车。本文研究确定小型汽车库的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采用闭式系统,系统工作压力为10 MPa,设计喷雾强度不小于2.0 L/(min·m2),流量系数取K=3.0等设计参数以及喷头的布置位置,可使灭火系统达到较好的灭火、控火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细水雾在铁路救援站内的灭火特性,在30 m×6 m×6 m的铁路救援站模型布置了细水雾灭火系统,开展火灾试验。在轮胎火工况下,分别在不同细水雾喷头高度的情况下,对管网末端压力、隧道内细水雾颗粒粒径分布以及细水雾的灭火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管网高度对管网末端压力和细水雾颗粒粒径影响较小;压力越大,流量越大,细水雾浓度越大;细水雾能有效抑制轮胎火。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火灾实体试验的方法,研究高压细水雾系统在综合管廊灭火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考察环境风速、喷头安装角度对灭火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标准试验工况下,火源上方两层电缆温度最高,可达到660℃以上。灭火系统启动194 s后,火源及上方桥架不同层的温度均能降到50℃以下。当有一定的环境风速时,试验管廊空间火源及其上方温度低,且灭火后降温速度也快。垂直安装的喷头更有利于火灾后温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选取影响细水雾灭火效果的重要因素——雾滴粒径为研究对象,根据在建及计划建设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力舱相关设计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细水雾粒径对电缆桥架底层火场温度、火灾热释放速率和灭火时间3个重要参数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灭火效果较好的雾滴粒径取值范围,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立等比例综合管廊数值模型,采用FDS模拟了通风风速为0、0.4、0.8、1.2 m/s下电缆舱着火工况的细水雾灭火效果,分析风速对灭火效果的影响以及纵向通风与细水雾共同作用下的烟气蔓延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通风风速的增加,尽管管廊内部的含氧量增加,但火源及正上方温度下降,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火源竖向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证明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城市综合管廊采用细水雾系统时,施加不高于1.2 m/s风速的通风气流对细水雾灭火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针对特殊结构的T 型地下综合管廊,运用FDS 软件模拟不同火源位置及风速条件下管廊内电缆火灾的蔓延情况,分析火灾发生后管廊温度场以及烟气蔓延情况。对T 型管廊内不同位置处起火的火灾危险性进行排序,得到管廊内部风速为1.5m/s 且电缆处于稳定燃烧期时,交叉口处的烟气层高度最低,发现T 型交叉口处的烟气特性,为T 型地下综合管廊消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城市综合管廊电缆廊道的示范段,建立FDS模型,分析在不同的空间结构、火源位置、环境气流速度下低、中、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结构较大时温度峰值更低;不同火源位置温度分布略有不同;机械通风速度越大,温度峰值越高,变化幅度越大,在细水雾作用下达到稳定燃烧的时间越短;高压细水雾在喷头动作后更能够有效地控制温度,降低温度峰值,减少稳定燃烧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利用FDS 数值模拟软件,采取控制变量法设置4 组数值模拟,分别研究细水雾系统水滴粒径、雾化角度、喷水强度、喷头高度对火源周围存在无法燃烧或尚未开始燃烧的障碍物情况下灭火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火源设置为乙醇池火时,存在障碍物条件下,细水雾系统水滴粒径设置在250~400 μm,雾化角度设为120°,喷水强度设为2.0~2.5 L/(min·m2),喷头高度距障碍物1 m 时灭火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建造100 m×3 m×3 m的综合管廊模拟火灾试验平台,针对因电缆接头发生故障而局部起火燃烧的工况,设计交联聚乙烯作为燃料的模拟电缆火源模型和引燃方式,通过火灾试验研究电力电缆在综合管廊内的火灾特性规律。分析管廊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氧气体积分数变化,总结电力舱起火燃烧的4个阶段的火焰蔓延规律、温度变化规律以及氧气对燃烧状态的影响规律,为消防技术在综合管廊内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展大型火灾试验,分析火灾蔓延途径和火灾情况下商铺内温度分布,研究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内的火灾燃烧特性。将火源位置设置于房间中部和墙角处,分析火源位置对火蔓延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机械排烟和自然补风时,商铺内未发生轰燃,只出现了燃烧相对缓慢的火蔓延现象。燃料的摆放方式可削弱火蔓延趋势。火源位于商铺中间时,火蔓延只持续了较短时间后熄灭,其蔓延路径与前人提出的一维线性蔓延假设不一致。火源位于墙角时,火焰沿着墙面附近快速蔓延,火灾持续时间是火源位于商铺中间时的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类比应用地铁隧道火灾的相关理论,分析在有风情况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火灾烟气的蔓延情况。通过对管廊火灾形式的调查发现,管廊火灾以电缆火灾为主。利用小尺寸模型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对有风情况下的管廊火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管廊火灾临界风速基本符合烟气逆流长度经验公式;管廊烟气蔓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宏观上可以认为管廊烟气蔓延是一维蔓延过程;随着蔓延距离的增加,烟气的蔓延速度逐渐降低,并在距离火源30 m处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介绍回燃现象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回燃现象的危害性及回燃对灭火救援的影响,提出了扑救建筑火灾过程中如何避免回燃的发生以及回燃后如何减少人员伤亡.回燃前对室内喷水降温,打开排烟口排放可燃烟气,运用高压细水雾预防回燃发生.回燃后重新部署力量,堵截火势,防止轰燃发生.冷却承重构件,防止建筑物倒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