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几种商品四冲摩托车专用润滑油在嘉陵JH125D型摩托车上的行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运用合理的添加剂配方技术,提高润滑油的抗氧化能力是改善四冲程发动机油清净性和抗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公交汽车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行车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CNG/汽油两用燃料公交汽车进行实车试验,考察了研制的公交汽车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的实际使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油品具有良好的高温清净性、低温分散性,良好的抗氧化以及抗磨性能,可以满足公交汽车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的使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汽车制造商推荐的民用轿车发动机润滑油换油时间是否科学的问题,以4台民用轿车为对象,进行5组352天以上的行车试验,跟踪采集并检测试验过程中发动机润滑油成分及理化性能变化,研究典型城市运行工况下长期服役的润滑油性能及成分变化规律,在实车试验的基础上探讨推荐换油时间的合理性。结果表明,5组试验中所采用的矿物、半合成及全合成润滑油在达到推荐换油时间(180天)时,润滑油总酸值、运动黏度远未达到现行标准中规定换油值;试验分别进行448、506、387、538及352天后,试验用润滑油总酸值、运动黏度依然未达到现行换油标准,并且保持着较好的氧化安定性及清净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东风康明斯柴油车辆和Caterpillar固定式柴油发动机2种不同类型装备上比较了新研制的CF-415W-40润滑油的试验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CF-415W-40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清净分散性、抗氧抗腐性和抗磨性,可以满足上述2种装备的用油要求。  相似文献   

5.
应用含纳米陶瓷添加剂的汽油机油与国内知名品牌润滑油(不含纳米添加剂)进行行车试验.结果表明,含纳米陶瓷添加剂的汽油机油能完全满足汽车发动机的用油要求,且纳米陶瓷机油在抗磨性能方面要优于参比机油,表明纳米陶瓷添加剂可以提高润滑油的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两用燃料发动机油抗劣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根据润滑油组分中各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出现和变化,研究了开发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与参比油在运行期间,润滑油的氧化值、硝化值、硫化值的变化程度,发现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运行18 000 km后,其氧化值变化范围为2.45(ABS/0.1 mm)、硝化值变化范围为2.03(ABS/0.1 mm)、硫化值变化范围为3.85(ABS/0.1 mm)。结果表明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有着良好的抗劣化性能,红外光谱技术是研究润滑油抗劣化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长效、节能、环保是发动机机油发展主要驱动力.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不断推出合适的发动机机油产品,同时需要进行机油专项综合性能试验,验证机油是否满足发动机各项使用需求.结合机油及发动机的技术特点,设定机油综合性能试验工况,进行台架试验,时长模拟实车行驶1.5倍换油周期,可以有效评价汽车发动机机油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更换周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在上海大众、日本尼桑、二汽东风等车辆上,使用15W/40或SD级汽油机机油,经过经过长期的跟踪试验,定期从试验车辆上抽取油样,在实验室里进行油品理化性能、铁谱和光谱分析,评判油品质量的衰变规律,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润滑油的更换周期。结果表明,合理地确定换油周期,实行按质换油,才能保证科学地使用汽车发动机润滑油。  相似文献   

9.
钙、镁型发动机油复合剂的抗磨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外光谱、IC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比较了不同类型配方的SJ 15W/40汽油机油在轿车中使用性能的变化,并与SG15W/40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种机油对活塞和活塞环的抗磨性能差别不大;对于SI级机油,钙型配方较镁型配方对气缸壁的磨损较小;镁型配方的SI机油对气缸壁磨损大于钙型配方的SG机油。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使用期内,各油品的氧化较轻。  相似文献   

10.
行车试验是全面评价汽油机油(润滑油)性能的重要方法。分别对自研煤基5W-30汽油机油和市售SN 5W-30汽油机油进行10 000 km行车试验研究,依据国家标准GB/T 8028—2010《汽油机油换油指标》对不同行驶里程下的旧油进行理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0 000 km行车试验后,2种汽油机油性能指标均未超过换油指标要求,仍有较大性能余量;相比市售SN 5W-30汽油机,自研煤基汽油机油行车试验后铁含量和酸值增加更小,碱值余量更大,表现出更优异的润滑性能、抗氧化性能、抗磨损性能和清洁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11.
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发展现状与正确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润滑油是随着汽车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本文阐述了发动机油的组成、性能要求和分类,分析了目前发动机油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发动机油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发动机油中微量元素对发动机油性能的影响,通过原子发射光谱试验分析发动机油的元素含量,结合发动机油的SRV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发动机油中微量元素含量对发动机油摩擦磨损性质的影响;同时结合整车油耗试验,研究发动机油中微量元素含量对发动机油燃油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Ca元素与发动机油的摩擦磨损性能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S元素与发动机油的燃油经济性性能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的减摩效果与其在润滑油中的含量直接相关,为探索快速准确的润滑油新油和在用油中MoDTC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分析MoDTC在成品发动机油和减速箱油中的吸收峰特征。选取波数为1 515 cm-1的吸收峰为定量基准,分别用差谱法和直接趋势法建立发动机油和减速箱油中MoDTC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回归曲线相关系数高,计算误差小。用建立的方法考察发动机油中MoDTC在四球试验时的消耗情况,结果发现MoDTC的消耗趋势与四球试验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验证了该方法对检测新油和在用油中的MoDTC含量均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简述柴油机润滑油衰变的原因和形式,以及润滑油理化性能检测技术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油品分析技术。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认为润滑油品衰变监测方法将逐步转向快捷、经济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油品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甲醇汽油发动机油抗乳化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醇汽油中甲醇吸水性强,要求甲醇汽油发动机油具有好的抗乳化性能。采用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仪研究抗乳化剂T1001、C405与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在基础油中的抗乳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T1001与基础油的感受性能良好,与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有协和作用,但与清净剂复配时产生沉淀;C405与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复合时的抗乳化性能比单独使用C405时有所降低。因此在研制甲醇汽油发动机油时,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与抗乳化剂复配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16.
董元虎  尹兴林  吕浩 《润滑与密封》2006,(8):124-126,154
对几种降凝剂在同一种基础油中的倾点、表观粘度、边界泵送温度进行了探讨,来满足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低温性能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对试验所选定的基础油,T803B、T811具有良好的感受性,T602的感受性较差,由T803B与T811按照1∶1的比例复合,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在同等低温性能要求的条件下,可以显著减少降凝剂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7.
向晖  陈国需 《润滑与密封》2006,(9):170-171,175
采用理化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了金属处理剂与发动机油的配伍性。结果表明,金属处理剂MT会增加润滑油的低温泵送粘度,也会导致积炭和漆膜的增加,会对发动机的使用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低黏度润滑油对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影响,选用3种低黏度测试油0W20和参比油5W30进行台架试验,包括发动机机械损失试验和发动机万有特性试验。其中测试油0W20-1和0W20-2中添加了不同量的含钼摩擦改进剂,测试油0W20-3中添加了脂肪酸酯摩擦改进剂,且测试油0W20-1的黏度最低。选用黏度最低的测试油0W20-1进行发动机耐久试验。结果表明:在节气门全开和节气门全关2种工况下,含钼摩擦改进剂含量较高的测试油0W20-2摩擦力矩最小,相比参比油5W30分别可以降低发动机机械摩擦损失34.4%和19.3%;发动机的机械摩擦损失与摩擦改进剂的种类和添加量有关,相比脂肪酸酯摩擦改进剂,含钼摩擦改进剂更适应涡轮增压发动机工况,减少摩擦功的效果更好;低黏度润滑油能够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并且发动机关键摩擦副磨损量较小,满足发动机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二硫化钨发动机油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矿物油和合成油调配成半合成发动机油基础油,同时,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和吸附修饰表面改性超细二硫化钨颗粒,使其作为固体润滑添加剂稳定悬浮于基础油中,并加入一定量的功能添加剂,研制了一种二硫化钨发动机油。与国内外品牌发动机油进行摩擦学性能对比实验,发现该种发动机油的油膜强度分别是壳牌超凡喜力发动机油和国产长城发动机油的1.06倍和1.38倍,烧结载荷分别是它们的1.75倍和2.33倍,并且在392N、1450r/min、30min下长时间作用时,摩擦副的摩擦因数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少,磨斑直径小,磨斑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犁沟出现。实验表明二硫化钨发动机油具有比国内外品牌发动机油更加优良的抗磨、减摩和极压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3种发动机油(SN 5W-40级别)在不锈钢表面的吸附行为,并与基础油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基础油在不锈钢表面很快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层为黏弹性薄膜,在正庚烷冲洗后吸附层全部脱附;发动机油中的添加剂明显增加了其与不锈钢之间的吸附作用,随着时间的增长,吸附层的质量不断增加,形成的吸附层也为黏弹性薄膜,在正庚烷冲洗后吸附层部分脱附,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吸附层,此吸附层仍为黏弹性薄膜。研究样品含量、温度以及进样速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吸附质量和冲洗后达到稳定吸附时的吸附质量均与样品含量成正比;温度的升高不利于样品在不锈钢晶片表面的吸附,但有利于冲洗过程的脱附,温度越高,脱附率越高;进样速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