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韩锋  郭晓彤  杨晨 《风景园林》2022,29(10):89-94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多层次价值体系的有机构成,为自然遗产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国际遗产保护理念和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解读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价值内涵及其保护与发展的局限,从价值认知、规划制定和多方共治3个层面构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协同框架。以武陵源中湖乡为例,识别乡村景观在生态、农业、文化和审美等方面的价值,提出乡村景观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策略,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的“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磁州窑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当今陶瓷艺术的发展也起着深远的影响。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既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性,尊重其自身发展规律,又要发挥其价值,不能限制其发展,以便为社会利用,让其不过多受现代化进程影响产生颠覆性变化而以自然流变方式发展;如何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要做好"坚持保护第一",又不限制其文化价值的现代化利用,在充分保护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使其文化价值得到有效开发。这也就是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人们设想的最理想的结果是"鱼和熊掌兼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山水画和古典园林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情结"所蕴含的自然观。通过反映自然山水在体现自然观的绘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挖掘艺术与园林中的"山水情结"的指导价值与文化意义,以期在当今景观设计中体现这种文化思想。同时指出"山水情结"与生态理念道并行而不相悖,"山水情结"是我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财富,在当代的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中不应该忽视"山水情结"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智聪  王沛 《风景园林》2021,28(4):117-123
自然圣境指对原住民和本土社区具有特殊精神意义的自然区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地形式。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圣境的空间格局体现了三江源地区典型的风景特征,其文化体系体现了当地藏民对风景的认知传统。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半结构化访谈、空间制图等方法,识别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圣境的文化体系、空间格局与行为传统,以及牧民对上述三者的认知。揭示三江源地区自然圣境作为原住民生活及信仰空间、民间自然保护地和访客游憩空间的多元价值,探讨气候变化、社会变迁、原住民生活方式改变、访客活动增加等现象导致的自然圣境自然与文化环境改变、生态影响加剧、管理存在空白等问题。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圣境识别、研究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之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自然保护地规划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新要求,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讨论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的定位。在功能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以自然保护为首要目标的专项规划;在层次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贯穿国土空间规划三级体系的专项规划;在时序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在国家和省域2个层面前置的专项规划;在地类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存在新设一类"生态用地"的需求;在法定地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需在自身法律体系、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和相关既有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等3个层面明确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张振威  杨锐 《风景园林》2019,26(4):33-38
英国应对复杂问题形成了精细而又综合的国家公园保护机制,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借鉴意义。自然保护与景观保护是英国国家公园保护的"二元方法",是国家层面保护制度在国家公园中的"投射"。基于此形成了以国家保护制度为骨架,国家公园层面补充强化的国家公园保护制度。首先,系统阐释了国家层面以生物多样性为主导的自然保护机制和国家公园层面的强化措施;其次,分析了基于景观特征评估的景观保护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英国国家公园自然保护与景观保护对中国当前国家公园机制建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常燕勋  夏青  常江涛 《规划师》2015,(1):99-102
自然村落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其数量众多,分布也较广。近年来,村落规划炙手可热,在提升整体环境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盲目迁村并点"和"千村一面"等现象。研究以邯郸市鸡泽县常庄村为例,在深入地分析自然村落的肌理形成、土地权属、基础设施及村民的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取出关于自然村落中的保护要素与更新要素,采用保护与更新相平衡下的渐进式规划理念,促使自然村落的规划落到实处,使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促进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韩锋 《中国园林》2019,35(4):47
从最近ICOMOS大会世界遗产热点"文化自然之旅"着眼,回溯世界遗产的文化与自然保护发展历程的主要节点,厘清自然文化之旅的历史脉络,助益遗产保护者透彻理解今天国际文件的背景及其重要性,指出文化与自然的融合是国际社会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景观,尤其是中国风景名胜区对世界遗产自然和文化的融合具有重大的价值,应该成为国际"文化自然之旅"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9.
毕雪婷  韩锋 《风景园林》2022,29(3):112-116
地理和文化层面的荒野之争促使自然保护的核心目标由"野地"转向"野性".从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论入手,不仅肯定了生态系统中非人成员的内在价值,而且进一步论证成员之间共生共存的价值关系,从而整合科学与审美建立起一种"人类–环境作用的模型".可以发现,"人走进荒野"的结果是"哲学走向野性",强调由自然体验深入自然本质,完成基...  相似文献   

10.
城市自然保护地是自然保护事业的新 常态,中国西南地区既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 键区域,又是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区域,迫切需 要开展城市自然保护地识别研究。本文基于地 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自然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等5类自然保护地的标定,并利用夜间灯 光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城市遥感影像等多源数 据识别城市建成区边界,建立基础数据集。在 此基础上,首先通过自然保护地数据与城市建 成区边界数据的叠加识别城市自然保护地,其 次通过网络分析法、等时圈模型识别受城市影 响的自然保护地,并从规模、空间、价值3方面 入手分析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数量规模 方面,城市自然保护地中以湿地公园、风景名胜 区分别为数量、面积上的主体,各类自然保护地 中,分布在城市的90 min等时圈内的数量占本类 自然保护地总量的比值均超过90%。在空间分布方面,城市自然保护地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河湖水系周边等较易开展城市建设的区域,受城 市影响的自然保护地主要沿着省会城市分布,形成“一带四区”的模式。在保护价值方面,城市自 然保护地主要保护内陆湿地,受城市影响的自然保护地则是以森林生态类型为主。本研究为中国 西南地区的自然保护工作及城市自然保护地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认知自然景观——以桦木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是风景园林创作的本源,对自然景观的理解对于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发展显得尤为关键。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元素,理性地认知自然植被景观对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本文通过对桦木沟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现场踏查,分析了自然植物景观形式的特性,探索自然植被景观的规律,阐述其在风景园林的实践之中应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Is the cultural landscape a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for mental stress? What is the restorative potential of cultural landscape, compared to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what factors determine the restorative potential of cultural or natural landscape? These questions have not been studied previously. To fill the gap the present study conducts an experiment to compare the restorative capacity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landscapes in China, and explores the driving forces of 15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restorative quality of the two landscape typ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restoration between cultural and natural landscape. The 10 photographs representing cultural landscape have a bigger standard deviation (lower consensus) of restorative capacity than the 10 photographs representing natural landscape. More water features and the flat terrain are the significant promoter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 Abundant colours, which usually imply a higher diversity of plant species, are vital to enhance the restorative capacity of natural landscape.  相似文献   

13.
地域性景观的思考——生长的中国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域性景观的角度出发,以北京延庆世园会中国馆周边景观的设计思考过程为分析对象,思考地域环境特征对人类生存发展、行为习惯、生活需求、文化传统等形成的影响。其着眼点是中国馆在环境中的整体关系和意向表达,关注景观与建筑的衔接与生长共融问题,探索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人文精神在设计中的主旨选取和意向转化,其目的是通过剖析中国馆景观方案的创作过程,研究如何围绕地域性特征,将设计中的各要素统筹起来,形成有机的、典型的、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杨元婷 《山西建筑》2012,38(1):17-18
围绕景观设计的自然观和设计手法,提出景观设计的三种境界,即"图中有景;眼中有景;心中有景",并分别从理念和手法两方面讨论了景观设计应具备的自然意识和自然营造手法,进而为当代景观设计提供了创新手法。  相似文献   

15.
徐怡静 《山西建筑》2006,32(1):327-328,339
介绍了中西方园林的概况及发展,论述了自然山水观的形成及自然山水观对园林的影响,讨论了魏晋玄学对自然山水园林产生的深远影响,以从哲学角度探寻中国园林的精神本源,重建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姜斌 《风景园林》2020,27(9):17-23
首先对心理健康进行了定义,并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城市健康危机的关键内容,也是常常被政府和大众忽略的问题。研究发现城市环境的品质对市民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且持续的影响,指出自然景观对于守护和提升市民心理健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继而对6个方面的重要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研究和设计建议。它们包括:工作场所的自然景观、教育场所的自然景观、空间压迫与天空景观、自然声景观的主动营造、崇高的自然景观体验、自然景观疗愈重大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7.
Anglo-American common law is rooted in time-out-of-mind, place-specific, custom. It coexists uneasily, however, with the ‘Natural’ law ideal of the Enlightenment, which is inspired by the timeless and placeless mathematical and geometrical principles that govern natural science, and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 of Newton's absolute space. Each notion of law, it is argued, creates its own conception of landscape, and this conception, in turn, shapes the political and material landscape. These differences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 landscapes of New England and Mid-Western America.  相似文献   

18.
黄祎  刘博 《山西建筑》2012,38(5):17-18
简单介绍了普陀山佛教历史及佛教建筑,着重介绍了普济寺大圆通殿和法雨寺九龙殿的建筑特点,并阐述了普陀山佛教建筑美学及其与风水的内在关联,以期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欣赏佛教建筑。  相似文献   

19.
曹娜 《山西建筑》2009,35(11):343-344
通过对江阴中山公园现状的分析,详细地介绍了江阴中山公园扩建工程的内容,指出通过对中山公园的保护和扩建,完善了景区的基础建设,保护了自然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Anglo-American common law is rooted in time-out-of-mind, place-specific, custom. It coexists uneasily, however, with the 'Natural' law ideal of the Enlightenment, which is inspired by the timeless and placeless mathematical and geometrical principles that govern natural science, and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 of Newton's absolute space. Each notion of law, it is argued, creates its own conception of landscape, and this conception, in turn, shapes the political and material landscape. These differences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 landscapes of New England and Mid-Western Amer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