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酶解-压热法制备淮山药抗性淀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淮山药淀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酶解-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教.在压热法的最佳工艺基础上,通过使用普鲁蓝酶处理淀粉,使产率大大提高,该法所得的产率最高可达16.47%左右.确定压热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5%,pH值8.0,121℃压热处理40 min,冷藏老化时间为36 h.确定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酶作用参数为加酶量4 U/g干淀粉,作用温度55℃,作用时间8 h. 相似文献
3.
4.
本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酶法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制备抗性淀粉,测定酶解过程中淀粉的水解度(DE值)、脱支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样品抗性淀粉含量及其热稳定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测定抗性淀粉的热力学特性和颗粒形貌。结果表明,耐高温α-淀粉酶酶解能显著提高淀粉的水解度,耐高温α-淀粉酶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制备的抗性淀粉含量为10.51%~12.16%;淀粉脱支度、抗性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随着普鲁兰酶酶解前压热-冷却循环处理次数增加而显著下降,抗性淀粉的热稳定性却得到提高;先普鲁兰酶酶解后压热-冷却循环处理3次得到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达到17.94%;抗性淀粉的糊化峰值温度为119.5℃~121.1℃,糊化焓随抗性淀粉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颗粒形状为不规则的碎石型。 相似文献
5.
压热-酶法制备泽泻抗性淀粉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泽泻淀粉为原料,研究压热-酶法处理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经高温高压糊化后,先后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和普鲁兰酶进行淀粉降解脱支处理,生成更多的直链淀粉,促进淀粉分子重新结晶,提高抗性淀粉含量.试验表明,30%淀粉乳在120℃高温糊化50min,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为每克干淀粉6U,反应时间为30min,普鲁兰酶添加量为每克干淀粉4 PUN,55℃反应时间12 h,4℃冷藏36 h时抗性淀粉得率较高.正交试验表明普鲁兰酶反应时间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7.
酶解法制备荞麦抗性淀粉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荞麦粉制备抗性淀粉的工艺条件,采用普鲁兰酶酶解脱支法,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抗性淀粉得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抗性淀粉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荞麦粉浓度、普鲁兰酶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酶解法制备荞麦抗性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荞麦粉浓度5 g/(100 mL)、普鲁兰酶用量7.2 PUN/g、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8 h,在此条件下测得的抗性淀粉含量为15.82%。与原粉相比,普鲁兰酶酶解脱支与湿热法相结合制备荞麦抗性淀粉使其抗性淀粉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压热辅助酶解法制备马蹄抗性淀粉的最优工艺及特性,以马蹄淀粉为原料,设计淀粉乳浓度、酶添加量、酶处理时间3个单因素,并以制备后样品中的抗性淀粉得率为响应值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并测定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淀粉乳浓度25.56%、酶添加量15.87 ASPU/g(干基)、酶处理时间35.75 h为最优的制备工艺,在此工艺下得到的抗性淀粉得率最高为16.32%,与预测值16.1093%相近,证明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理化特性研究发现:抗性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为31.78%,显著高于原淀粉,是原淀粉的242.9%;碘吸收特性曲线发现,原淀粉的最大吸收峰在600~650 nm之间,抗性淀粉的最大吸收峰在550~600 nm之间,抗性淀粉的λmax相对原淀粉出现了左移,表明抗性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例发生了改变;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抗性淀粉的R1047/1022值和R1022/995值均高于原淀粉,表明抗性淀粉具有更高的结晶度。研究结果可为压热辅助酶解制备马蹄抗性淀粉的... 相似文献
9.
压热法制备荞麦抗性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荞麦淀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淀粉乳质量分数为20%,调节pH值为7.O,120℃压热处理90 min,4℃放置24 h.按此工艺参数制备荞麦抗性淀粉,其得率可达到15.54%. 相似文献
10.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试验材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普鲁兰酶酶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普鲁兰酶加量、酶解时间、老化温度以及老化时间对抗性淀粉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所建回归模型高度显著,充分反映抗性淀粉含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优化工艺参数为普鲁兰酶加量20 U/g,酶解时间24 h,酶解物在4℃条件下存放老化36 h,样品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为9.75%,相比原淀粉增幅达89.4%。电镜扫描结果显示普鲁兰酶酶法制备的玉米抗性淀粉颗粒形貌呈不规则形状,原淀粉颗粒结构形态被破坏。 相似文献
11.
12.
13.
酶法制备抗性淀粉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121℃20min压热--℃24h冷却的循环处理和酶解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抗性淀粉,对压热-冷却循环次数和普鲁兰酶的添加顺序及酶作用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的酶用量(30U·mL-1)和酶作用温度(60℃)条件下,压热一冷却循环结合酶水解法,即糊化或老化1次后添加普鲁兰酶,可以显著提高普通玉米淀粉制备抗性淀粉的得率.并且老化1次后加入普鲁兰酶的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挤压-普鲁兰酶酶解联用技术制备抗性淀粉,研究了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机筒温度和喂料速度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通过SPSS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物料含水率20%、螺杆转速300rpm、机筒温度145℃、喂料速度37.5kg/h,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含量达24.72±0.87%。,挤压前后样品中直链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扫描电镜图和X-射线衍射图对比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和抗性淀粉含量增加,淀粉颗粒形成大小不匀的多孔疏松结构,淀粉晶体类型由A型转变为B+V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抗性淀粉含量和体外消化性能试验筛选板栗RS3型抗性淀粉最佳制备方法,并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板栗RS3型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压热-酶解法制备的抗性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压热法和微波法(P<0.05),且体外消化率最低,故选择压热-酶解法为最佳制备方法。单因素试验证明:淀粉乳浓度,酶解时间,酶用量以及压热温度是影响压热-酶解工艺的主要因素。正交试验确定板栗RS3型抗性淀粉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0%、酶解时间6h、酶用量25 npun/g淀粉、压热温度100℃,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含量为10.01%。综上压热-酶解法是制备板栗RS3型抗性淀粉的最佳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普鲁兰酶加酶量对蜡质玉米抗性淀粉影响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高温糊化后采用普鲁兰酶脱支,产生短直链淀粉,重新结晶制备抗性淀粉。结果表明,8%(w/w)淀粉乳添加20 ASPU/g(基于淀粉干基重)普鲁兰酶在58℃反应24 h,然后在20℃凝沉24 h产生样品抗性淀粉含量最高,达到27.69%。理化性质研究表明,所有抗性淀粉样品颗粒形貌遭到破坏,形成不规则碎片;X-射线衍射图谱均有新的结晶结构出现,显示为B+V型;DSC分析结果显示,随抗性淀粉含量增加,不同样品峰值温度和糊化焓也增加。 相似文献
18.
对玉米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淀粉调乳(浓度25%,pn值8.0)→预糊化→压热处理(120℃,30min)→冷却→低温静置(4℃,24h)→提纯。按该工艺制备RS,其产率可达10.47%。研究了玉米抗性淀粉的性质,包括抗酶解能力、对普通淀粉黏度特性的影响、吸水能力及微观颗粒形貌。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121℃20min压热——4℃24h冷却的循环处理和酶解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抗性淀粉,对压热-冷却循环次数和普鲁兰酶的添加顺序及酶作用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的酶用量(30U.mL-1)和酶作用温度(60℃)条件下,压热-冷却循环结合酶水解法,即糊化或老化1次后添加普鲁兰酶,可以显著提高普通玉米淀粉制备抗性淀粉的得率,并且老化1次后加入普鲁兰酶的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