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碱炼脱酸对花生油中16种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碱炼脱酸过程及碱炼脱酸条件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炼脱酸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有一定的脱除作用,在综合考虑适当减少烧碱用量和油脂碱炼损耗的条件下,采用碱液质量分数5.11%、超碱量0.2%、碱炼温度70℃、碱炼时间40 min的优化碱炼脱酸条件,花生油中BaP、HPAHs、PAH4、LPAHs及PAH16的脱除率分别达到85.07%、48.13%、43.21%、56.75%及54.97%。经碱炼脱酸后花生油中B印含量从24μg/kg降至符合GB 2716中≤10μg/kg的限量指标,接近欧盟≤2μg/kg的限量指标,但PAH4含量达不到欧盟≤10μg/kg的限量指标,其他多环芳烃组分的残留量仍很高。因此,碱炼脱酸对于多环芳烃含量较高油脂的脱除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对黄曲霉毒素含量不同(AFB_1含量21.10~86.70μg/kg,AFT含量22.76~88.25μg/kg)、酸价(KOH)不同(5.09 mg/g和11.37 mg/g)的花生毛油分别进行碱炼脱酸,碱炼条件为理论加碱量及0.4%超量碱、碱液质量分数6.58%、碱炼温度55℃、碱炼时间20 min,检测碱炼前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分析碱炼对不同品质花生毛油中黄曲霉毒素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碱炼可以使不同品质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脱除率达95%以上,碱炼油中黄曲霉毒素含量降低至1μg/kg左右,达到国标限量和欧盟限量要求;对高酸价花生毛油进行两次碱炼脱酸,可以实现对黄曲霉毒素的深度脱除,碱炼油中黄曲霉毒素未检出,同时降低了碱炼过程的油脂损耗。  相似文献   

3.
碱炼对菜籽油苯并芘脱除及脱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苯并α芘(BaP)是致癌性最强的多环芳烃,因其亲油性而容易集聚于油脂中。本试验以菜籽油为原料,研究碱炼脱酸过程中加碱量、碱炼时间、碱炼温度和超碱量对脱除菜籽油中苯并芘及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炼时间40 min、碱液浓度8°Bé、超碱量0.2%、碱炼温度80℃的工艺条件下,菜籽油中BaP的脱除率达52%,其含量由10.1μg/kg降低至4.8μg/kg,菜籽油色泽由R5、Y40降至R4、Y30。合理的碱炼脱酸条件对于兼带脱除油脂中BaP及脱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以花生油为原料,研究水蒸气蒸馏脱臭过程以及脱臭条件对油脂中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对油脂中多环芳烃的脱除具有一定的作用,脱臭温度越高、脱臭时间越长,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越好。在脱臭温度270℃、脱臭时间120 min、脱臭残压80 Pa、直接蒸汽用量固定的条件下,花生油中Bap、PAH4、LPAHs、HPAHs及PAH16含量分别从24.00、129.2、667.44、96.50和763.94μg/kg降低至14.21、74.64、344.46、55.34及399.80μg/kg,脱除率分别为40.79%、42.23%、48.39%、42.65%及47.67%。油脂脱臭过程中多环芳烃各组分的脱除率有所不同,其中萘、苊、苊烯和芴4种轻质多环芳烃的脱除率达到70%以上,其他轻质多环芳烃组分的脱除率不足60%。重质多环芳烃中二苯并(a,h)蒽的脱除率最高,为61.65%,茚并(1,2,3-c,d)芘的脱除率最低,为37.59%。  相似文献   

5.
采用4 种方法脱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对比研究4 种方法的脱除效果以及对花生油酸价、过氧化值、VE含量、植物甾醇含量的影响。探究碱法脱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作用机理、安全性、油中游离碱残留及花生油风味的影响。花生(三级)经压榨后油中AFB1含量为21.50 μg/kg,经碱液处理(碱液pH 13.44、碱液占花生质量10%、30 min)后花生油AFB1残留量降至2.00 μg/kg,脱除率90.7%;膨润土一次吸附(膨润土用量质量分数2.0%、吸附时间30 min)花生油AFB1残留量为0.13 μg/kg,脱除率99.4%;膨润土复吸(首次吸附用量质量分数1.0%、复吸用量质量分数0.5%、每次吸附时间30 min)花生油AFB1残留量为0.10 μg/kg,脱除率为99.5%;碱炼脱酸(温度50 ℃、超碱用量0.8%、30 min)花生油AFB1残留量为0.10 μg/kg,脱除率为99.5%。碱液处理法比其他方法花生油中VE保留率最高,经感官评定比较,该方法花生油风味损失最低。  相似文献   

6.
以花生仁和芝麻籽为原料,研究了炒籽温度和炒籽时间对其油脂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籽温度的提高及炒籽时间的延长,花生油和芝麻油中Bap、PAH4、PAH16的含量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对照GB2716及欧盟No 835/2011中对Bap、PAH4的限量规定,花生仁的合理炒籽温度为不超过160℃、炒籽时间不超过20 min,芝麻的合理炒籽温度为不超过180℃、炒籽时间不超过20 min。在优化的炒籽条件下,花生油中Bap、PAH4、PAH16含量(μg/kg)分别从原料中的0.31、4.60、16.69增加至1.07、11.98、48.86,芝麻油中Bap、PAH4、PAH16含量分别从原料中的0.63、5.23和21.84增加至0.93、8.28和47.95。  相似文献   

7.
以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超标的玉米毛油为原料,AFB1脱除率及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碱炼法对玉米毛油中AFB1的脱除效果以及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碱炼时间及碱炼温度对AFB1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脱除玉米毛油中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炼法对玉米毛油中AFB1的脱除率在90%以上,经碱炼玉米毛油中AFB1含量从73.35μg/kg降至5μg/kg以下,明显优于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小于等于20μg/kg的限量指标;碱炼条件对AFB1脱除效果的影响程度为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碱炼温度碱炼时间;碱炼脱除玉米毛油中AFB1的最佳条件为碱液质量分数6.58%、超量碱0.4%、碱炼时间20min、碱炼温度55℃,此条件下可将玉米毛油中AFB1脱除至0.62μg/kg,脱除率99.15%。研究结果对改进和优化玉米油精炼中的碱炼脱酸过程从而实现对AFB1的高效脱除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吸附法脱除油脂中多环芳烃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油为原料,以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为单因素试验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吸附法对油脂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及最佳脱除条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吸附剂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依次为:Norit-8015活性炭WY2号活性炭WY1号活性炭Kermel活性炭活性白土凹凸棒土。综合考虑对花生油中B(a)P、HPAHs、PAH4、LPAHs和PAH16的脱除率以及对花生油香味的保留和生产成本,优化的脱除条件为:WY2号活性炭用量1.0%,吸附时间35min,吸附温度110℃。在此条件下,花生油中B(a)P、HPAHs、PAH4、LPAHs及PAH16的残留量分别为0.06、0.69、1.74、95.11μg/kg及80.90μg/kg,脱除率分别为99.74%、99.28%、98.65%、85.75%及89.41%,若仅考虑B(a)P、PAH4的残留量达到欧盟标准(分别为≤2μg/kg和≤10μg/kg),WY2号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就可满足要求,此时B(a)P和PAH4的残留量分别为0.53μg/kg和6.64μg/kg,脱除率分别为97.79%和94.86%。  相似文献   

9.
明确大豆油精炼过程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风险成分的迁移规律,以便于食品中PAHs的风险防范和控制。通过对大豆油精炼生产中脱胶油、脱酸油、脱色油、脱臭油和对应加工助剂磷酸、烧碱、活性白土以及精炼副产物油脚、皂脚、废白土、脱臭馏出物样品中PAHs组分含量的检测,分析PAHs在大豆油精炼生产中的迁移规律。结果显示:大豆油精炼用加工助剂中均含有PAHs,磷酸、烧碱和活性白土中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含量分别为0.95、1.84?μg/kg和0.71?μg/kg,欧盟限量控制的4?种PAHs(PAH4)(苯并[a]蒽、?、苯并[b]荧蒽和BaP)含量为2.81、16.81?μg/kg和8.85?μg/kg,美国优先控制的16?种PAHs(PAH16)含量为26.18、112.61?μg/kg和111.85?μg/kg;在大豆油水化脱胶、碱炼脱酸、蒸馏脱臭过程BaP的脱除率分别为7.57%、23.57%、91.65%,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蒸馏脱臭过程PAH4的脱除率分别为15.93%、10.41%、19.31%、50.91%,PAH16的脱除率分别为15.45%、11.59%、6.66%、52.99%;大豆油精炼副产物油脚、皂脚、废白土、脱臭馏出物中BaP含量分别为0.45、0.90、0.52、12.49?μg/kg,PAH4含量分别为10.14、7.39、9.69、300.50?μg/kg,PAH16含量分别为261.60、434.49、156.29、2?775.15?μg/kg。  相似文献   

10.
SPE净化-同位素稀释-GC-MS法检测食用油脂中16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6,(1):53-59
研究建立了乙腈超声提取、硅胶SPE柱净化、DB–5MS毛细管柱分离、同位素稀释法定量检测食用油中16种多环芳烃的气质联用(GC–MS)方法。油脂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硅胶SPE柱净化,减少了有机溶剂的消耗,再采用16种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定量结果更加准确。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在1~1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9~0.999 9,检出限为0.06~0.17μg/kg,定量限为0.18~0.56μg/kg。16种目标物在2、5、10μg/kg加标水平下的各组分回收率在84.36%~114.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12%~10.36%之间(n=6)。21个受测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总含量为30.83±0.66~793.13±16.96μg/kg。除全部浓香型油脂及1个花生油外,所有受试油样中Ba P和PAH4含量均达到欧盟限量指标(Ba P≤2μg/kg,PAH4≤10μg/kg),浓香型油脂样中PAHs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从油脂品类来看,低温制油和浸出精炼成品油的多环芳烃的风险低于浓香型油脂。  相似文献   

11.
丁香酚类麻醉剂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国消费者喜食鲜活水产品与水产养殖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导致水产品的长距离、长时间运输成为常态,而渔用麻醉剂能有效地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伤。丁香酚类产品作为一种目前产业中使用最普遍的鱼类麻醉剂,其残留及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丁香酚类麻醉剂包括丁香油(丁香酚)、异丁香酚、AQUI-S及甲基丁香酚产品的毒理学研究和各国管理现状,并对其食用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影响麻醉效果的参数分析对其使用安全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丁香酚类麻醉剂的使用、管理和科研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真鲷鱼糜为原料,通过探讨酸处理条件(温度和时间)、巴氏杀菌条件、葡萄糖酸内酯(glucono-δ-lactone,GDL)添加量对酸化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旨在开发出一种冷藏即食的鱼糜制品。结果表明:酸化温度为35 ℃,处理时间为1.5 h时鱼糜凝胶的破断力、破断距离和凝胶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524.23 g、1.019 7 cm和534.26 g·cm;热处理条件为68 ℃,45 min时,鱼糜制品在达到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凝胶品质;随着GDL添加量的增加,鱼糜凝胶的破断力、凝胶强度、白度均呈上升趋势,而持水性逐渐下降;结合正交试验的初步研究结果,得到较优酸化工艺为:GDL添加量2.10%、酸化温度35 ℃、酸化时间2.0 h。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菊粉在肠道健康中的应用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菊粉作为优质益生元,能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提升肠道的生理功能、促进肠道对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将有害残渣的排出。菊粉能对肠道的保健和慢性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菊粉的性质、来源、营养价值及现状。从人体三大抵御疫病屏障和肠道微生态环境的角度阐述了肠道健康的重要性,主要探讨了菊粉如何增强胃肠功能、在肠道健康中的应用, 并对菊粉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亚麻籽油脂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为变量,以亚麻籽油脂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超声波辅助提取与溶剂提取法得到的亚麻籽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差异及其对亚麻籽微观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6℃、时间33min、功率180W、液料比13mL?g-1,在该工艺条件下亚麻籽油脂得率为35.52%,与理论预测值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溶剂提取法相比,超声波提取可有效破坏亚麻籽表面结构,提高油脂浸出率,气相色谱(GC)分析结果显示溶剂提取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得到的亚麻籽油脂脂肪酸组成结构与含量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淀粉氨基甲酸酯的粘着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采用轻浆粗纱法,并以轻浆粗纱条的最大强力、断裂伸长和断裂功为量化指标,定量研究了淀粉氨基甲酸酯的变性程度即取代度对淀粉与棉及涤棉混纺粗纱粘着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淀粉氨基甲酸酯与PVA混合浆液的混合比与混合浆液粘着性能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酯化变性能够改善淀粉与棉及涤棉混纺纱的粘着性能,随着变性程度的增大,淀粉氨基甲酸酯对棉的粘着性能明显提高,然而当取代度DS超过0.052时,与涤棉混纺纱的粘着性能却有所下降。当淀粉氨基甲酸酯与PVA的混合比为50:50时,混合浆液与棉及涤棉混纺纱的粘着性能同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以人工表面污染亮白曲霉的稻谷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超高压加工参数(压力、保压时间、预浸泡时间)的杀菌效果及加工后稻谷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压力、保压时间、预浸泡时间等参数对稻谷亮白曲霉的杀菌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当压力大于300 MPa时,亮白曲霉存活量开始有明显的下降,且保压时间越长亮白曲霉存活量下降幅度越明显。而在超高压处理前对稻谷进行预浸泡也可有效提高超高压的杀菌效果,且预浸泡时间越长提高效果越明显。此外,超高压加工可有效实现稻谷的休眠,在较低压力(100 MPa)下即可使稻谷完全失去萌发能力,而浸泡预处理对于稻谷的萌发能力略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曲霉属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是最早被发现并被重视的一类真菌毒素,多污染食品、饲料和中药,其种类繁多,且对人体的危害性巨大。近年来,国内外对此类真菌毒素的毒性研究愈加关注,本综述总结了曲霉菌属真菌产生的_13种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黄曲霉毒素M_1、黄曲霉毒素M_2、黄曲霉毒素P_1、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赭曲霉毒素C、赭曲霉毒素α、杂色曲霉素和O-甲基-杂色曲霉素)近40年来体内、体外毒性研究资料,对其各项毒性进行归纳,主要涵盖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的致癌性、生长生殖毒性、致突变和基因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及血液毒性。同时对黄曲霉毒素B_1、赭曲霉毒素A及其他常见毒素间的协同毒性也进行了概述。由于各国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真菌毒素毒性的总结,可进一步加深对毒素的认识,并为食品、饲料及中药安全性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检测大米垩白米的检测方法。由于光线反射的缘故,摄像机拍摄的正常米粒有部分的光线反射区,该反射区与垩白米的亮度非常近似,用最大类间方差法无法区分开垩白米和正常米粒的光线反射区。本文提出通过分析两种米粒的不同的直方图分布表现来进行区分的方法,并进而分析出大米垩白率,垩白度等信息。本文提出的方法相较于以往的方式,能快速,高效地检测出大米垩白米及相关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木聚糖作为一种膳食纤维,近年来有很多研究对其进行回收、提取和纯化,并将其应用在食品的加工过程,可作为制备功能性产品的特定添加物,使人体的许多慢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阿拉伯木聚糖的来源、特性以及与面团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阿拉伯木聚糖的提取方法,在面团加工领域的应用的研究,分析在不同的加工储藏阶段阿拉伯木聚糖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以期为提高后续终产品的功能特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丛艳君  任发政  云战友 《食品科学》2010,31(15):190-193
以β- 乳球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错位合成β- 乳球蛋白多肽,以收集到的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为抗体,鉴定β- 乳球蛋白IgE 抗原决定簇,分析影响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探讨牛乳过敏机理。结果表明:β- 乳球蛋白IgE抗原决定簇有4 条,氨基酸序列分别为17~31、72~86、92~106、152~166,并且苏氨酸(AA20)、蛋氨酸(AA23)、天冬氨酸(AA27)是影响β- 乳球蛋白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说明特异性水解抗原决定簇或定点修饰氨基酸可以实现过敏原脱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