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钛酸四丁酯为主要原料,硫酸锰溶液为掺杂剂,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了含锰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粉体的结构、粒径大小、物相、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经500℃焙烧2h后,锰掺杂的二氧化钛粉末为锐钛型结构,其平均粒径为13nm,由于在XRD图谱上未发现有新相的生成,因此,可知锰离子是经过焙烧渗入到了二氧化钛的晶格中,掺杂所引起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锰离子渗入二氧化钛晶格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单分散球形二氧化钛。研究了TBT的加入量,NaCl溶液加入量,NaCl溶液加入的先后顺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单分散球形二氧化钛的影响。采用XRD、TEM、粒度分析仪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孙胜敏 《广州化工》2012,40(5):76-77,81
利用超声分散法,以聚乙二醇为造孔剂制备多孔TiO2粉体,并对其进行表征测试。研究其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产品在450℃焙烧2 h,投加量为2 g/L时催化剂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分别通过溶胶-凝胶法和硬脂酸凝胶法制得TiO2前驱体,在450℃煅烧后分别得到粒径在42.4,9.4 nm的混晶纳米TiO2。运用XRD和TEM等方法对TiO2进行表征,探讨了两种合成方式对纳米TiO2粒径大小及TiO2晶型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硬脂酸凝胶法合成的纳米TiO2纯度高、粒径小,且晶型转变温度低,这是由于晶粒细化后晶型转变温度降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包覆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对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进行表面处理是钛白粉工业化生产中必不可产品的应用范围.目前的处理措施是在其表面包覆一层无机物或有机物膜以避免粉末粒子的团聚.讨论包覆的表面化学原理、影响因素、适宜的包覆条件及常见的包覆方法.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在于修饰剂的合适选择、在通常条件下表面包覆的实现以及化学原理的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钛是强极性物质,在有机溶剂中不易稳定分散,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有机方面的应用.为了改善二氧化钛在有机体系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必须对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7.
孙胜敏 《化学与粘合》2011,(6):31-32,48
采用超声分散法,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硝酸银为银源,制备掺银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并以XRD,TEM等手段对掺杂二氧化钛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催化剂用量,以pH值对光催化速率影响为基础,研究了掺银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500℃焙烧2h制备银掺杂的二氧化钛固体粉末为锐钛矿结构,催化罗丹明B反应符...  相似文献   

8.
在10℃下以5g/min的加料速度,通过超声水解法,以氨催化水解醇介质中的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得到了300nm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光滑圆球。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超声水解时间得到不同粒径、不同粒度分布、不同分散程度和不同水解程度的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球;随着时间的增加,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分散情况逐渐改善,形貌呈球形一非球形一球形变化;超声水解4h制备的单分散微球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的表面修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守武  肖淑娟 《上海化工》2010,35(10):13-17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TiO2粒子进行了表面有机修饰,显著改善了纳米TiO2粒子的表面性质,使粒子表面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表面的C元素含量增加,并有P元素出现,表面的羟基和羰基密度降低;修饰处理使纳米TiO2表面极性降低、团聚程度减小、分散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硫酸氧钛(TiOSO4)为原料,银为修饰剂,采用液相共沉淀法修饰TiO2微粒。以TEM,XRD,GBl5979-1995等方法对二氧化钛微粒的结构、组成、晶粒大小、杀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钛微粒为锐钛型;微粒大小在80~150nm范围;杀菌性能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在5min内在菌浓度为1%(质量分数,下同)时的杀菌率均达到99.90%以上。经银修饰的二氧化钛微粒可作为无机杀菌剂应用于杀菌或抗菌织物、涂料、塑料、化妆品等。  相似文献   

11.
选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TiO_2进行表面处理,并采用热失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两相沉降测试、接触角测试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H–570改性使纳米TiO_2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在溶剂中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并且接触角提高到107°。将改性后TiO_2与聚丙烯(PP)基体通过熔融共混制成复合膜,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改性TiO_2存在较大的团聚,而改性后的TiO_2在PP中分散比较均匀,说明表面处理提高了TiO_2与PP的相容性。此外纳米TiO_2的添加对结晶和熔融行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用比浊法对钛白粉水分散性的测定进行了研究,改进了传统的测定水分散性的方法,建立起稳定、简捷的测量体系,能够运用于钛白粉水分散性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以水合Al2O3为改性剂对TiO2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并以六偏磷酸钠、硅酸钠为分散剂对纳米二氧化钛分散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摸索。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乙二醇、聚丙烯酸钠在不同条件下对表面改性后的TiO2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效果。并对其分散的稳定性及抗菌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经氧化铝改性的二氧化钛在乙二醇、聚丙烯酸钠的水溶液中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斌  杨先 《广东化工》2005,32(12):17-19
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6-氨基己酸修饰的TiO2纳米粒子,并对所得产物进行FT-IR、UVVis、XRD和TEM表征,结果证明所得产物表面包覆有有机层,产物的粒径范围为50~60nm,颗粒形状为球形,品型主要为锐钛矿型。在醇溶胶中,产物对紫外光的吸收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色母粒用钛白粉的表面有机改性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郁  乔辉  吴立峰 《塑料》2005,34(3):35-37
研究了在水溶液中,采用超分散剂TO对色母粒用钛白粉进行表面处理,使用电镜、红外、毛细管等简单方法对钛白粉的亲油性、分散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钛白粉颗粒表面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用于制备白母粒,其分散性能大大提高,遮盖力比未处理的提高了近2.5倍;加工性能也大大提高,最大转矩和平衡转矩减小近2.45N·m。  相似文献   

16.
超细二氧化钛粉末在水溶液中的分散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实验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超细二氧化钛粉末在水溶液中分散的影响,采用分散相的沉降高度和分散后颗粒的粒度分布评价分散效果,得出六偏磷酸钠、硅酸钠、乙醇是超细二氧化钛粉末的良好分散剂. 通过测定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的z电位,分析了分散剂的分散机制,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可显著提高水溶液中二氧化钛颗粒表面z电位的绝对值,乙醇在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形成良好的溶剂化层,使超细二氧化钛颗粒在水溶液中获得良好稳定的分散.  相似文献   

17.
电子墨水用TiO_2显色颗粒的表面改性及其分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电子墨水用TiO2显色颗粒能较好地悬浮在有机介质中,利用超声波处理方法,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水体系中对TiO2进行表面改性,得到亲油性的TiO2颗粒。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用量、pH、超声波处理时间对TiO2亲油化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m(硅烷偶联剂)∶m(TiO2)=3∶10,pH=6,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0 min时,改性TiO2的亲油化度达到50.5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图表明硅烷偶联剂已接枝到TiO2颗粒表面。改性TiO2在乙醇中静置24 h只有40%发生沉降,之后基本保持稳定,而未经改性的TiO2仅8 h就几乎完全沉降。经表面改性后TiO2颗粒在乙醇溶剂中的Zeta电位提高到-36.90mV。索氏抽提后,改性TiO2的亲油化度仍能达到47%,TiO2和硅烷偶联剂之间结合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李建彬  陈树忠 《中国涂料》2012,27(12):55-60,67
介绍了当前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现状以及中钛科技研发的新型酸溶性富钛料产品、特性、生产工艺及在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工业试验对比可知,采用新型酸溶性富钛料为原料生产的钛白粉,根据添加比例不同,可以不同程度降低矿(渣)耗、酸耗和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9.
防晒化妆品用纳米氧化钛的表面处理及紫外吸收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纳米氧化钛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详细介绍了纳米氧化钛的表面改性方法,以及钠米氧化钛紫外线吸收效果及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