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大多数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性都是建立在大整数分解、离散对数问题等传统数论难解问题上,但这些问题已经 被证明不能够抵抗量子攻击,为了避免后量子时代的安全危机,利用格上坚实的安全基础和更高的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采用格上无需原像抽样操作的算法,通过概率输出认证信息,使输出认证信息的分布与认证主体的私钥无关,传感器节点仅需较少的步骤,就能够以很高的概率进行密钥协商。理论分析与结果表明:传感器节点之间只在需要通信时才建立相应配对密钥,节点之间能相互验证密钥的有效性,可以抵抗假冒、重放和伪造等攻击。该方案在增强网络安全性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节点的通信能耗。  相似文献   

2.
认证和秘钥协商协议是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设备安全通信的主流方法,而目前主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秘钥协商协议考虑的场景为对等节点之间的认证和协商,存在计算量高、通信效率低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认证与秘钥管理协议,通信终端节点(L节点)双方首先与各自所在簇的管理节点(H节点)协商会话秘钥,若未通过身份认证,则拒绝L节点接入网络,解决了大多数协议缺少应对拒绝服务攻击的问题;然后借助通信路径所经过的H节点转发会话秘钥协商信息,完成通信双方端到端的会话秘钥协商,使得协议具有安全网关和访问控制的能力。该协议还支持对被捕获节点的节点注销,并减少对其他通信链路安全性的影响。基于求解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和Diffie-Hellman问题的困难性假设,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中证明了该方案可以满足前向安全、抗秘钥泄露伪装攻击、未知秘钥共享安全、无秘钥托管、已知秘钥安全等更完整的安全属性,与已有文献相比,所提协议在应对拒绝服务攻击上具有最低的计算开销,整体计算量和通信量适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布式群身份认证的传感器网络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力 《计算机工程》2007,33(10):161-163
在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后的基础上,结合传感器网络的实际特点,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群身份认证防御机制,该机制将网络划分群簇,在正常的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中引入群身份认证机制,使路由协议在选择数据传输下一跳时,需预先通过群首节点来验证候选节点群簇隶属身份的真实性。群首节点间认证通信采用基于公钥的分布式自组织的认证机制,以进一步保证这种群身份认证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以常见的女巫攻击为例,介绍了该安全机制的设计过程。对该安全机制的安全性进行了总体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4.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间认证及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性使它面临着比传统无线网络更大的安全挑战,其安全解决方案必须兼顾安全性和系统性能等因素。节点间认证及密钥协商是构建安全网络最基本的协议,是密钥管理协议和安全路由协议等的实现基础。很明显,包括传统Adhoc在内的各种无线网络领域中的安全认证及密钥协商机制都无法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为此,在充分考虑无线网络攻击方法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基于ID的公钥密码技术,提出了椭圆曲线双线性对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安全认证及密钥协商协议。分析发现,该协议不仅满足安全性要求,同时,能够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信誉机制的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与传统网络不同的特点,传统的安全路由协议不能有效地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所以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面临安全威胁和节点能量有限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路由协议R-GEAR。该协议在GEAR路由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信誉评测机制对攻击节点进行检测;并在能耗方面对其加以改进,通过在数据传输时进行数据融合来节约能量。仿真结果表明,在存在攻击节点的情况下,R-GEAR协议比GEAR协议具有较高的包传输率和较低的包丢失率等属性。  相似文献   

6.
面向多网关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因素认证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身份认证为用户安全地访问传感器节点中的实时数据提供了基本安全保障,是保障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前向安全性属于系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系统被攻破后的损失,因此一直被学术及工业界视为重要的安全属性.设计面向多网关的可实现前向安全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因素身份认证协议是近年来安全协议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多网关无线传感器网络身份认证协议往往应用于高安全需求场景,一方面需要面临强大的攻击者,另一方面传感器节点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却十分有限,这给如何设计一个安全的多网关无线传感器网络身份认证协议带来了挑战.近年来,大量的多网关身份认证协议被提出,但大部分都随后被指出存在各种安全问题.2018年,Ali等人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农业监测的多因素认证协议,该协议通过一个可信的中心(基站)来实现用户与外部的传感器节点的认证;Srinivas等人提出了一个通用的面向多网关的多因素身份认证协议,该协议不需要一个可信的中心,而是通过在网关之间存储共享秘密参数来完成用户与外部传感器节点的认证.这两个协议是多网关无线传感器网络身份认证协议的典型代表,分别代表了两类实现不同网关间认证的方式:1)基于可信基站,2)基于共享秘密参数.分析指出这两个协议对离线字典猜测攻击、内部攻击是脆弱的,且无法实现匿名性和前向安全性.鉴于此,本文提出一个安全增强的可实现前向安全性的面向多网关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因素认证协议.该协议采用Srinivas等协议的认证方式,即通过网关之间的共享秘密参数完成用户与外部传感器节点的认证,包含两种典型的认证场景.对新协议进行了BAN逻辑分析及启发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实现了双向认证,且能够安全地协商会话密钥以及抵抗各类已知的攻击.与相关协议的对比结果显示,新协议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效率,适于资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认证需求,针对传统认证方案中可能遭受的重放、中间人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安全认证方案。网络中的合法节点与请求认证的节点间运行零知识证明协议,根据请求者的回答来验证请求节点的身份。分析表明,敌手无法从认证中获取关于秘密的信息,方案可以抵抗重放,中间人和节点间的合谋攻击,在能耗上也较小,适合资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需求, 结合TePA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TePA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方案。该方案简化了TePA技术的身份认证分组和分组字段, 解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传感器节点接入和密钥协商的问题。采用改进的BSW逻辑验证了协议, 并从协议安全性和网络性能方面分析了方案, 结果表明方案能抵抗中间人攻击和重放攻击, 并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  相似文献   

9.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消耗主要集中在节点之间的通信上,节点计算所消耗的能量远小于通信所消耗的能量。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对多"和"多对一"通信模式,广播是节约能量的主要通信方式。为了保证广播实体和消息的合法性和保密性,必须首先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播密钥安全分发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基于Shamir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提出了椭圆曲线双线性对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播密钥分发协议,并对其进行安全性和性能分析。分析发现,该协议不仅满足安全性要求,同时,能够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彭志娟  王汝传 《计算机应用》2010,30(5):1149-1152
LEACH协议是一种基于分簇结构和分层技术的重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其簇建立过程容易遭受身份伪造、laptop型攻击等。基于SPINS设计了低能耗安全路由协议,使用μTESLA思想认证广播包,借助SNEP协议为簇头和其簇成员节点分配认证密钥,节点验证簇头身份和链路可达后方可加入簇。协议实现了不同类型节点之间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新鲜性、身份和链路双向性认证等安全目标。基于NS2的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基站和簇头节点承担了与安全相关的较多任务,普通节点的能耗并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群组密钥协商协议计算开销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双线性对的无证书群组密钥协商协议。在系统初始化阶段,协议通过无证书加密体制的密钥生成中心生成节点部分私钥,各个节点依据秘密值与对应的部分密钥相乘产生私钥;在节点认证阶段,协议基于椭圆曲线上的点乘运算提出节点认证机制,利用节点的部分私钥与具有身份信息的临时公钥进行点乘运算来确定节点的身份信息;在生成会话密钥阶段,通过点乘运算生成会话密钥,以降低节点的计算开销。最后,分析了协议的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群组密钥协商协议能保证群组节点通信的安全性,并有效降低群组节点通信的计算开销。  相似文献   

12.
邓少锋  邓帆  李益发 《计算机应用》2010,30(7):1805-1808
组合公钥密码(CPK)体制无需证书来保证公钥的真实性,克服了用户私钥完全由密钥管理中心生成的问题。基于CPK设计了一个常数轮的组群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在CDH假设下可证安全并具有完美的前向安全性,只需两轮通信即可协商一个组群会话密钥,在通信和计算方面都很高效;并且高效地支持组群成员动态加入/离开,尤其对于多成员加入/离开的情况,只需额外的少量通信和计算即可更新组群密钥,确保了前向保密性和后向保密性。此外,本协议提供了强安全性保证,它能保持密钥的秘密性,除非某一方的临时私钥和长期私钥同时被泄露。最后,该协议提供了一个设计常数轮强安全组群密钥交换协议的方法,大部分的秘密共享体制均可直接应用于该协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面向移动自组网环境的轻量型的密钥分量更新协议,是对Amir Herzberg等人提出的密钥分量更新协议的改进方案。该协议在每个更新周期开始时选举一个认证节点作为辅助节点,辅助节点在更新自己的密钥分量的同时辅助其他认证节点完成密钥分量的更新。因此,该协议可有效地降低密钥分量更新时所花费的通信代价,从而可以满足移动自组网中每个节点地位平等且可以自由移动等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增设辅助节点不会影响密钥分量更新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Ad hoc通信协议通常采用过多的公钥运算,导致路由建立时间延长。传统的基于公/私钥的签名方案暴露了节点的身份信息,不能满足匿名性的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型Ad Hoc网络的可认证的匿名通信协议。通过移动代理对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进行判别并对节点信息进行隐藏,降低了网络延迟。通过成员函数动态建立的路由控制信息,解决了单个节点的离线造成路径中断的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较传统协议在路由建立时间和信息投递率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另外该协议建立的匿名链接具有双向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协议损耗。  相似文献   

15.
张鑫  杨晓元  朱率率  杨海滨 《计算机应用》2016,36(11):3108-3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的移动节点缺乏可信性验证,提出一种物联网(IoT)环境下移动节点可信接入认证协议。传感器网络中移动汇聚节点(Sink节点)同传感器节点在进行认证时,传感器节点和移动节点之间完成相互身份验证和密钥协商。传感器节点同时完成对移动节点的平台可信性验证。认证机制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给出了接入认证的具体步骤,整个过程中无需基站的参与。在认证时利用移动节点的预存的假名和对应公私钥实现移动节点的匿名性,并在CK(Canetti-Krawczyk)模型下给出了安全证明。在计算开销方面与同类移动节点认证接入方案相比,该协议快速认证的特点更适合物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16.
标签在使用过程中,标签的所有权归属者经常会发生变化。为了确保相关通信实体隐私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一种成本较低的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为保障通信实体各方隐私信息的安全,所提出的协议采用循转函数及二次剩余定理对信息进行加密;采用标签新所有者与标签之间共享密钥二次同步更新机制,来保证所有权转移协议的前后向安全性。给出所提协议与其他此类相关协议之间的安全性比较分析,以及性能比较分析,突出所提协议的安全性高、成本低特性。  相似文献   

17.
动态协作对等组自身的特征使其安全机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密钥协商机制则是构建安全的动态协作对等组的核心技术。提出了一种两方Weil对密钥协商协议(A-WGKA2),可以通过较少的步骤同时实现节点之间的密钥协商和认证。该协议具备如下性质:前向安全性;抵抗未知密钥共享;部分密钥泄露的安全性;抵抗密钥控制;抵抗使用泄露的密钥进行假冒攻击。在A-WGKA2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新的适用于动态协作对等组的组密钥协商协议(A-WGKAn)。该协议在具有较低的计算和通信开销的同时,实现了节点之间的相互认证,适用于动态协作对等组。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专用网络的特点,对BB84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做了改进,提出一种适用于专用网络的BB84-PN协议。该协议通过身份认证和量子物理特性,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在通信过程中通过协商传输量子密钥规则,有效地提高了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9.
Contributory group key agreement protocols generate group keys based on contributions of all group members. Particularly appropriate for relatively small collaborative peer groups, these protocols are resilient to many types of attacks. Unlike most group key distribution protocols, contributory group key agreement protocols offer strong security properties such as key independence and perfect forward secrecy. We present the first robust contributory key agreement protocol resilient to any sequence of group changes. The protocol, based on the Group Diffie-Hellman contributory key agreement, uses the services of a 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virtual synchrony semantics. We prove that it provides both virtual synchrony and the security properties of Group Diffie-Hellman, in the presence of any sequence of (potentially cascading) node failures, recoveries, network partitions, and heals. We implemented a secure group communication service, Secure Spread, based on our robust key agreement protocol and Spread 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illustrate its practicality, we compare the costs of establishing a secure group with the proposed protocol and a protocol based on centralized group key management, adapted to offer equivalent security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20.
基于Hash函数的WSN密钥分配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旺盛  张涛  陈康 《计算机工程》2010,36(11):161-163
针对经典随机密钥预分配方案存储和通信开销大、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预分配方案。采用Hash函数单向运算提高密钥安全性,通过单次广播过程分配密钥法降低通信开销。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降低存储开销,提高节点抗俘获攻击能力,且通信开销从O(2N)降至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