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明 《机电工程》2004,21(8):47-50
分析了汽车可变转向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对汽车中心操纵性能的影响。首先对差动轮系转向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分析,然后建立了简化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的结果表明,基于差动轮系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提高汽车中心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2.
电动助力转向传动机构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转向轴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传动方案出发,分析可行的两种方案各自优缺点,最终选择对蜗轮蜗杆——NGW差动轮系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并建立三维模型,采用软件仿真分析具体方向盘和电动机转角规律下,有助力和无助力时齿条位移和速度变化线。从仿真分析知:有助力时齿条位移速度明显增大,揭示了提高驾驶员操纵方向盘舒适性的内在规律,为后续进行机构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学鋆  梁爽 《机械传动》2020,44(11):100-104
差动轮系助力传动机构传动比为定值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无电机助力时系统传递效率低,驾驶员体力消耗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变比差动轮系助力传动机构。首先,通过动力学模型分析差动轮系助力传动机构传递效率低的原因,提出系统设计方案;然后,设计了一种连续可导的变传动比曲线函数,并对系统中的非圆齿轮进行设计;最后,建立数学模型对改进方案进行分析,对驾驶员体力消耗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后驾驶员体力消耗量降低了9.15%,证明了改进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两种电动助力转向传动机构的分析和助力曲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转向轴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传动方案出发,对可行的蜗杆传动和蜗轮蜗杆-NGW差动轮系传动两种方案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总结各自优缺点.并基于两种传动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分析两种机构在曲线设计中所具有的特点,为具体车型如何选择减速传动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卓敏  许超 《机电工程技术》2002,31(5):17-18,27
简述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元件和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展望了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态模型,并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设计方法.基于建立的EPS动态模型,采用助力特性曲线,在Matlab环境下建立EPS的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引起的易漏油、结构复杂、拆卸困难等问题,以一种轻型车为试验样车,将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应用到试验样车的转向系统中,从而替换原有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以试验样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车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与电动助力系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参考原车液压助力转向曲线,并通过分析计算地面最大阻力矩、最大助力转矩等实车参数,建立了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曲线,并确定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电动机、减速机构、控制器、扭矩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主要参数;将关键部件组装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对实验样车做了改装,对改装后的样车进行了蛇形路面试验,并采集了试验过程中的助力电流与入手转矩的对应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改装后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实现随速助力,并有一定的路感,转矩脉动小,具有较好的转向平顺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概况及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水平,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有关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并对系统的主要机构及元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关的转向特性曲线,同时,对该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EPS的结构特点及分类,对EPS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电动转向系统设计中辅助转向传动机构方案的选型对转向性能如转向灵敏性和转向路感等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在转向柱辅助转向方式中有两种传动机构方案即蜗轮蜗杆机构方案和差动轮系机构方案。本文首先介绍这两种方案的组成 ,然后分别对这两种方案进行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建模。其中在建立蜗轮蜗杆机构方案的动力学模型时 ,首次考虑了电磁离合器的动特性。通过运动学分析 ,讨论了两种传动机构方案对转向灵敏性的影响。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算例讨论了两种传动机构方案对转向路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转向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技术,转向器是转向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汽车安全性能。为了正常进行循环球式转向器磨损试验,参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技术条件与台架试验方法》标准,采用交流伺服技术、智能集成技术与微机测控技术,设计了双工位循环球转向器可靠性磨损试验系统。试验运行表明:该试验系统经济高效,稳定可靠,满足循环球转向器磨损试验标准规定功能。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数据、实时绘制曲线和检测空载性能三大功能,从而完成循环球转向器出厂前的可靠性磨损试验,减小因服役寿命周期内的失效而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EPS主要监控车速、转矩、转向角、转向速度信号等传感信号,高速时转向很难实时反映车辆自身惯性作用及路面状况,提出在传统的电动助力转向基础上,建立横向加速度、前轴惯性重力、路况等动态惯性参数的多传感参数融合的EPS模式。并对该EPS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进行了研究设计,提出了采用受限单极性可逆PWM控制模式控制直流电机驱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电动助力特性,符合汽车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研究中无舵机转向仍处于一个尚未开发的阶段,分析了无舵机转向的原理,并推导了无舵机转向的转向角计算公式。设计了无舵机转向的控制系统,利用模糊PID控制中对偏差的智能化处理,引入智能分段控制概念,根据实际转角与目标转角的差值的大小,改变PID中的控制参数,以自动适应调整转速控制的响应速度等一系列特点,控制电机的转速输出以调节转向角。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控制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实物平板代步车中加以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的研究沙滩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分析了沙滩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结构,控制策略采用PID控制算法。故障诊断是沙滩车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结合故障树对故障诊断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对不同的故障采用了不同的故障处理方法。用实车测试数据对控制策略及故障诊断进行了验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沙滩车控制方法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电动助力转向的转向感觉客观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进行整车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分别对转向轻便性、回正性、中间位置转向和移线性能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由于单个指标与驾驶员整体转向感觉评价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获得互不相关的客观综合评价指标,将主观转向感觉量化为客观评价指标值,并且对客观评价指标与驾驶员主观评价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EPS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的确定便于对EPS转向感觉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定,提高设计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iscusses a de motor equippe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EPS) system and demonstrates its advantages over a typical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HPS) system The tire-road interaction torque at the steering tires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2 d o f bicycle model, in other words by using a single-track model, which was verified with the J-turn test of a real vehicle Because the detail parameters of a steering system are not easily acquired, a simple system is modeled here In previous EPS systems, the assisting torque for the measured driving torque is developed as a boost curv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HPS system To improve steering stiffness and return-ability of the steering system, a third-order polynomial as a torque map is introduced and modified within the preferred driving torques researched by Bertollini Using the torque map modification sufficiently improves the EPS system  相似文献   

18.
首先阐述了差速器的传动原理,然后利用ADAMS建立了差速器齿轮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该机构进行了两种工况下的仿真分析,得到传动齿轮的转速特性曲线及受力曲线,并通过曲线分析了差速器的差速原理。分析受力曲线能为差速器齿轮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依据,并为其动态优化及疲劳寿命预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齿轮齿面电蚀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齿轮齿面电蚀失效的宏观和基于电子显微镜的微观形貌特征、条纹花样、云形花样、河淮形花样。  相似文献   

20.
目前,ESC系统基本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ECE R140规定了ESC的性能要求。测试方法中的过度转向干涉正弦延迟测试对方向盘的转速要求较高,EPS在方向盘高转速下的性能对ESC性能测试的影响较大,而在EPS设计时对此和ESC性能的考虑较少。基于此,详细分析ESC的测试性能要求和EPS性能的相关性,对ESC和EPS系统的联合开发及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