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陈开武  李妮 《江苏建筑》2015,(3):11-13,61
本文从风景名胜区与其所依托的城市地理区位角度出发,研究风景名胜区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为例,提出适宜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空间布局策略,将风景名胜区与与城市特色有效结合,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期望该研究能为我国其他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布局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区     
<正>总结会议ZONGJIE HUIYI全国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总结会议召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有关要求,全面总结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解决突出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全国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总结会议。会议指出,风景名胜区要全面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确定的"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16字方针;要站在中央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风景名胜区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持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鹏 《中国园林》2010,26(4):85-88
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的主要载体,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地域;生态旅游有助于实现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与平衡,是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风景名胜区内积极引导和组织开展生态旅游实践,对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推进风景名胜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阐述了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旅游的难点和问题,最后提出了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邝强 《广东建材》2007,(7):169-172
本文紧紧围绕环境敏感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这个主题,针对湖南东江湖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实际,论述景点建筑及基础设施对景区景点景观生态保护及旅游文化的作用,探讨东江湖风景名胜区景点建筑生态技术设计优化方向,倡导建筑生态文明与山水生态文明、地域历史人文、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阐述生态敏感性分析应用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出发,评析国内外风景区生态敏感性研究现状;以典型山岳型风景区——武汉市木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构建适用于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从人文、自然多角度测定生态敏感性;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和叠置分析模块,采用空间多成分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为五个等级;进而匹配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分区、分级保护对策;探索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科学评价与规划对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振鹏  张文 《中国园林》2008,24(2):71-75
城市边缘区风景名胜区作为城市近郊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地带,是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之间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领域,处理好这对矛盾对促进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的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论述了城市边缘区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生态特征,深入分析了存在的景观生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对我国城市边缘区风景名胜区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已成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是提高风景资源保护利用科学性的有效手段。在梳理生态敏感性评价内涵及对象的基础上,结合山岳型和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案例和应用实践,探索归纳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包括评价目标确立、评价方法和步骤、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等;总结分析了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现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理念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分析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其次归纳了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策略;最后以厦门东坪山片区为例,探讨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与方法,包括生态保护筑根本、景城多维融合、景村共享共荣等,以期实现生态公正、人与自然有机协调、增进居民福祉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北京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近年来立足保护,创建了风景名胜区体系,风景名胜区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屏障。今后应加强管理,提高风景名胜区品位,努力开创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新局面,为创一流风景名胜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许可 《规划师》2024,(2):153-160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作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地,其规划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有利于探索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提升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水平。因此,以罗田大别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从风景资源评价、现状分析,以及空间布局规划、资源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等方面对其规划实践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期为相似地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涛 《山西建筑》2014,(2):24-25
从城市规划的生态性着手,阐述了生态城市规划中美学的体现,讨论了生态城市中的生态美及生态安全关系,并指出既要确保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还要确保生态美学的完善,才能达到生态城市的理想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发展和技术方法研究动态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层次介绍了国内生态规划与建设实例,分析了城市生态规划目前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的定位与内涵、内容体系、编制与规范以及技术体系创新等方面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同时对当前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导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平衡,经济生态平衡和文化生态平衡这四个平衡观着手,提出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营造的基本理念;是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冯玉萍 《建筑创作》2012,(3):174-177
文章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列举了部分生态城市的实例,从社会性、技术支持、措施和方法等方面研讨斯德哥尔摩乃至瑞典的可持续城市发展状况和策略。同时,介绍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74,自引:4,他引:174  
首先回顾了生态城市思想的发展过程 ,然后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进行了深层次的综述 ,并结合最新的生态经济理论 ,提出了更加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广州科学城为例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黄光宇  陈勇 《城市规划》1999,23(6):48-51
以广州科学城发展用地的生态适宜度、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为例,研究生态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方法与程序,探讨我国城市规划与生态规划相结合的问题和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毕节试验区的生态环境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运用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毕节试验区1987~2007年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估,计算得出毕节试验区人均生态足迹从1987年的0.3875 hm2增长到2007年的0.7549 hm2,还得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6年到2007年在0.4848 hm2到0.5669hm2之间浮动,并根据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结果求出毕节试验区的生态赤字0,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1,从而得出毕节试验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并依据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陈万年 《山西建筑》2007,33(6):68-70
在对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研究进展及主要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内涵进行了阐述,为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介绍了生态水泥、生态陶瓷和生态玻璃,提出了我国生态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叶—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将生物和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一些风景园林理论和实践蕴含了这一思想;20世纪60—70年代,一些学者将生态学的"平衡态范式"引入风景园林学科,形成以自然优先和科学实证为特征的生态决定论思想;20世纪80—90年代,生态学发生以复杂性为特征的范式转变,规划设计开始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重视景观动态格局以及科学与艺术的结合;20世纪末出现了将生态作为复杂系统的隐喻的趋势,生态都市主义思想和实践应运而生。今天风景园林中的生态思想是多层次的,并综合体现在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