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流速梯度对悬浮颗粒脉动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简化的颗粒运动方程出发,分析了在剪切流场中颗粒脉动强度和流体脉动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纵向时均流速的垂线分布梯度的作用,颗粒在两个方向上的脉动强度均可能超过相应的流体脉动强度。  相似文献   

2.
水平方管内固液两相流运动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诚  沈永明  唐军 《水利学报》2007,38(7):767-773
将周力行建立的k-ε-kp两相湍流模型引入固液两相流的研究中,对水平方管内挟沙 水流固液两相的时均特性、脉动特性以及颗粒密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k-ε-Ap模型、动理论计算结果以及物理模型试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k-ε-k p模型数值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观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和kεAp模型相比,由于考虑了颗粒相的湍动特性在固液两相流中的作用,k-ε-k-p两相湍流模型可以得到颗粒的脉动速度分布;和动理论相比,k-ε-kp模型无法准确地预测固相的垂向脉动速度,需要引入各向异性的两相流模型。  相似文献   

3.
水沙流中颗粒脉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建新  倪晋仁 《水利学报》2003,34(3):0007-0013
作者利用固液两相流中关于颗粒运动的动理论,对恒定均匀流条件下微观的颗粒速度分布函数变 化以及颗粒脉动强度的宏观特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水沙流中颗粒沿纵向和垂向脉动强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经与水平管流中颗粒运动的实验结果比较,二者比较吻合,从而印证了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细颗粒悬沙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颗粒运动的PDF(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输运方程出发建立颗粒相的质量、动量和脉动速度二阶矩方程。对明渠二维恒定均匀流,利用垂向动量方程导出了修正的泥沙扩散方程,表明颗粒脉动强度梯度、升力、有效重力和紊动扩散都影响悬沙运动。理论和数值分析了细颗粒泥沙的密度、粒径、浓度,挟沙水流的水深和剪切流速等因素对泥沙扩散系数和浓度分布形状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细颗粒试验资料,表明传统扩散方程在粒径、剪切流速相对较大、水深和水沙密度比较小的流动中存在较大误差,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5.
水—沙两相流的激光多普勒分相测量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探讨泥抄颗粒在水流中的悬浮运动机理和水、沙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需要分别了解水流和泥沙颗粒的运动特性及相互关系。因此,怎样分相观测水流和泥抄颗粒的运动参数成为泥沙运动基本理论研兜的一十重要问题。本文集中介绍了利用激光多普勒技术分相测量水流和泥沙运动参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利用常见的一维激光器(无声光频移)测量水流和颗粒垂向(垂直于水流运动方向)脉动速度的实验方法。使用该技术对水平方管内的水一沙两相流运动进行了试验观测,给出了两相速度、纵向及垂向湍流度,以及泥沙浓度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6.
高浓度固液两相流的运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倪晋仁  黄湘江 《水利学报》2002,33(7):0008-0015
利用固体颗粒运动的动理论,通过改变颗粒浓度可以考察非粘性颗粒在水流中运动的典型微观和宏观运动特性。本文分别对微观的颗粒速度分布函数变化和由此衍生的诸如颗粒平均速度、颗粒脉动速度和单位体积颗粒数垂线分布等宏观变量的变化进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动理论能够比传统理论获得理详细的微观和宏观信息,也更适合研究高浓度固液两相流运动特性,颗粒运动微观和宏观特性在颗粒浓度超过一定阈值后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但临界颗粒浓度值(阈值)在不同的计算和实验条件下会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固液两相流动双流体模型的基本方程推导得到了挟沙水流中悬浮颗粒的漂移-扩散方程,该方程表明,除重力外,作用在颗粒上的升力、虚拟质量力、Basset力等,以及颗粒间相互作用都会影响颗粒浓度分布,对明渠中悬浮颗粒浓度垂线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在床面附近有较大值的升力是使得悬浮颗粒浓度在趋近床面时增大趋势趋缓,甚至趋向于零的重要因素,本文公式与明渠实测悬浮颗粒浓度垂线分布的对比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水流移床力及河道运动力学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兆印  吴永胜  刘芳 《水利学报》2002,33(3):0006-0011
本文首次提出了水流移床力和河道运动力学的概念,并建立了水流移床力与流量脉动强度的关系。水流挟沙力是水流挟带泥沙通过河道的能力,而移床力则是水流改造河道的能力。非恒定流输沙使水流具有移床力,因而造成河道运动。研究发现,流量脉动强度愈大,移床力也愈大。不同频率的脉动对移床力有不同的贡献。在缺少河道实测运动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流量脉动能谱算出修正系数k推算实际水流移床力。由移床力与流量脉动的关系可以推论,水流脉动强度愈大,河道愈不稳定。利用水流移床力公式,可以计算和预测河道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相似文献   

9.
跌坎下游流场的时均流速分布和脉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颗粒示踪的方法试验研究了跌坎下游主流重新接触床面流区的时均流速分布,流速的脉动强度及各点脉动流速的概率密度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跌坎下游水流分离,具有稳定的漩涡发展,漩涡产生的频率约为每2秒3次。重新接触点离跌坎的距离约在3 ̄6倍坎高之间。在主流重新接触床面的流区,紊动剪切应力最大,在量测的流区,脉动流速的概率密度接近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0.
通常泥沙颗粒粒径沿垂线分布呈"上细下粗"型,即越是靠近水面,泥沙颗粒就越细.采用水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水力条件、不同泥沙条件下,泥沙颗粒粒径d50的垂线分布规律.试验表明:泥沙颗粒粒径沿垂线分布不仅与泥沙浓度密切相关,而且与水流条件以及泥沙颗粒大小有关,在垂向上相同位置,泥沙颗粒中值粒径随泥沙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水流条件增强而增大,随泥沙颗粒粒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流场实时测量中示踪球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于颗粒示踪和图像处理方法的流场实时测量中,示踪颗粒的性能对流速测量的精度影响很大。为此,设计了一种半球形带沿的颗粒,其淹没深度较小,可以适用于较浅的水流条件,并通过试验研究了其分散性和跟随性。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这种颗粒在运动过程中基本不会聚积成团,其运动速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和水流流速大致成对数曲线关系。示踪球的稳定速度和碎纸屑基本一样,可以认为这种颗粒能代表当地水流的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12.
明渠含沙水流的垂线流速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研究明渠中含沙水流的垂线流速分布规律,在水槽系统中对明渠恒定均匀含沙水流进行了系列试验,利用实测流速资料,计算分析了时均流速的垂线分布。结果表明:在宽深比比较小的明渠中对最大流速点修正的对数公式可以很好地符合实测数据;水槽中心位置的卡门常数要比其边壁附近的小;卡门常数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对明渠含沙水流垂线流速分布特性的研究,增强了对明渠含沙水流垂线流速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泥沙颗粒运动速度与水流运动速度是不一致的,进而会对水流输沙和河床演变产生影响。通过采用粒子追踪测速方法(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PTV)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了水槽中2种粒径的泥沙颗粒运动速度及相应的水流运动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泥沙颗粒运动速度沿垂线分布与水流速度不一致,在对数区,泥沙颗粒的运动速度略小于水流的速度,泥沙运动滞后于水流运动;在近壁区,泥沙颗粒的运动速度大于水流速度,且在本实验的粒径范围内,随着泥沙颗粒粒径增大,泥沙颗粒的运动速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4.
复式河道漫滩水流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许唯临 《水利学报》2002,33(6):0021-0027
对复式顺直河道和复式游荡型河道中漫滩洪水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对复式顺直河道,从Shiono-Knight方法出发,将二次流项归并入雷诺切应力项,并将主槽和滩地的流速分布曲线直接相接,推导出一套不需联立求解系数方程组的漫滩水流流速和床面切应力分布的计算公式以及床面平均切应力的解析计算公式;对复式游荡型河道,建立了一种新的上层水流计算方法.文中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实验资料基本一致,初步表明文中的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推移质颗粒平均运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三维粒子示踪测速技术,通过分别变化示踪粒子的粒径、比重以及水力比降等条件,观测了10种不同水沙条件下推移质颗粒的三维运动,对推移质颗粒的平均运动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推移质颗粒的纵向速度既不是Einstein假定的11.6u,也不是Bagnold假定的比清水流速小一个ω值。在分析坡降、粒径和比重对推移质平均纵向速度影响的基础上,根据Bagnold和Einstein两种表述方法以及实测资料分别得出推移质纵向平均速度的两个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Navier slip,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flow parameters, on unsteady flow of reactive variable viscosity third-grade fluid through a porous saturated medium with asymmetric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is presented. The channel walls are assumed to be subjected to asymmetric convective heat exchange with the ambient, and exothermic chemical reactions take place within the flow system. The heat exchange with the ambient obeys Newton's law of cooling. The coupled equations, arising from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and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n the derived system are nondimensionalised and solved using a semi-implicit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The lower wall slip parameter is observed to increase the fluid velocity profiles, whereas the upper wall slip parameter retards them because of backflow at the upper channel wall. Heat production in the fluid is seen to increase with the slip parameters. The wall shear stress increases with the slip parameters while the wall heat transfer rate is largely unaltered by the lower wall slip parameter but marginally increased by the upper wall slip parameter.  相似文献   

17.
The logarithmic law of the wall is common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shear stress applied to the river bed by the flow field. The shear stress calculation requires a velocity profile at the location of interest—data that can be obtained with a boat‐mounte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 ADCP survey procedures use either a fixed‐vessel (FV) or moving‐vessel (MV) with each providing differ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MV procedures require significantly less field effort but the data lack the temporal resolution of FV measurements. This fact has motivated investigators to seek MV procedures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that provide equivalent results to FV measurements. This study compares results of the two survey procedures for depth‐averaged quantities (velocity and flow direction), mean velocity profiles, shear velocity and equivalent sand grain roughness. Mean velocity profiles are produced by time averaging for the FV measurements and spatial averaging for the MV measurements. Shear velocity and equivalent sand grain roughness are determined using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applied to the logarithmic law of the wall. These procedures are demonstrated using data obtained during bankfull flow on the lower Roanoke River, North Carolina, USA. The results indicate comparable estimates of depth‐averaged quantities from both survey procedures. Estimates of the mean velocity profiles were found to be more variable. The agreement for shear velocity and equivalent sand grain roughness was generally poor indicating that further work is necessary to produce comparable results with MV survey procedur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当明渠宽深比较小时,由于边界剪切应力分布不再是均匀的。垂线流速分布由底向上,从某一高度开始,在该点以下为对数分布,在该点以上为抛物线分布。本文在已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验证了流速最大点位置α分布公式的正确性,提出了光滑矩形明渠各垂线上流速分布的新抛物线公式。  相似文献   

19.
复式河槽漫滩水流的三维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紊流模型中的雷诺应力模型(RSM)对非对称复式河槽水流的三维紊流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RSM能够很好地模拟滩槽交互区内的二次流、主流速分布和床面剪切力,此模型模拟复式河槽是可靠的。最后用RSM模拟了对称复式河槽在不同水深下的流速场及床面剪切力分布,得出当水深增加时,滩槽交互区二次流动纵向涡增强,而浅滩主流速及床面剪切力迅速增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风洞边壁对挟沙气流流速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现有挟沙气流流速分布研究中对风洞边壁影响的认识不足,本文通过改变风洞宽度的方法对风洞边壁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研究。在五种宽高比条件下,对风洞断面挟沙气流流速分布进行了测量。发现风洞边壁对挟沙气流流速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风洞宽度比相同的条件下,断面内中垂线上的有效粗糙度系数大于其它垂线上对应的系数。从靠近边壁的垂线到断面中垂线,各垂线对应的跃移层内区及外区流速分布的上界高度、气流摩阻速度均逐渐增大。随着风洞宽高比的减小,断面内中垂直线上的气流摩阻速度与自由流速的比值以及受风洞边壁影响的气流厚度均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