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鞍钢11号高炉是现代化装备水平极高的大型高炉,1998年1~10月,炉况顺行出现问题,为此高炉进行了中心加焦配合大料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了此次试验具体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宣钢8号高炉容积1260m~3,采用并罐式无料钟炉顶,于1989年12月8日投产。开炉比较顺利,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也稳步提高,但高炉强化过程比较缓慢,妨碍冶炼强度提高的主要问题是高炉顺行情况欠佳。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高炉崩悬料次数增加,顺行情况受到破坏,1990年第四季高炉月平均崩料次数达124.6次,悬料次数达63.7次。高炉长期不顺,多采用发展边缘的操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高炉中心加焦模拟试验,试验以1:1的模型试验,测定了焦炭中心落点的高度和炉料的落下轨迹,中心加焦溜槽设计问题,并预测包钢2号高炉,采用中心加焦技术可增产2%。  相似文献   

4.
刘元意 《炼铁》1997,16(3):43-44
莱钢2号高炉(750 m~3)1994年达产后,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节焦降耗上。由于高炉具有炉型矮胖、炉缸大、风口多的特点,为保证吹透中心,1995年将6个风口由Φ130 mm改成Φ120 mm(原来18个风口全部是Φ130 mm)。进入 1996年,又分批将 5个Φ130 mm的风口换成Φ120 mm的小风口,但仍然不太理想,一直保持堵1~2个风  相似文献   

5.
6.
7.
1998年年末 ,鞍钢 1 0号高炉进行的大料批中心加焦冶炼试验获得成功 ,产量、质量提高 ,焦比降低 ,炉身冷却壁热负荷降低。实践证明 ,大料批中心加焦是高炉上部调剂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高炉中心加焦的一般原理,着重介绍了塔拉索夫钟式炉顶中心加焦技术和扎波罗什钢厂高炉中心加焦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富氧在喷煤条件下,有效解决压制边缘,发展中心煤气流,降低炉体负荷和延长炉子寿命的办法就是中心加焦技术,本文不宝钢1号高炉大修采用中心加焦的技术作用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杭钢2号高炉在装料制度上进行了中心加焦试验,取得了改善顺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中心气流和降低焦比等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攀钢4^#高炉中心加焦工业试验的情况,分析了高炉中心加焦的煤气流变化及温度分布情况,简述了中心加焦后高炉的冶炼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降低燃料消耗,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涟钢6高炉对布料矩阵进行了大幅调整,取消了中心加焦,在保证了炉况顺行及炉墙渣皮稳定的条件下,降低了燃料消耗.  相似文献   

15.
汪大纮 《钢铁》1992,27(6):5-7,23
本文简要阐述了高炉中心加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作用。通过打开中心气流,查明了对高炉煤气流分布、顺行、富氧喷煤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冶炼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高炉中心加焦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传仁 《炼铁》1992,11(2):14-17
  相似文献   

18.
韩淑峰 《鞍钢技术》1995,(3):9-11,38
通过对鞍钢11号高炉中心加焦前后生产指标的对比,论述了中心加焦技术的理论依据和作用,并结合11号高炉的实际指出了实施中心加焦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心加焦有利于高炉顺行,但如果中心加焦倾角过大和加焦量过多,则造成中心料柱沸点,燃料比上升。利用溜槽结构参数,提出高炉中心加焦溜槽倾角计算方法,模拟计算炉料在炉内二次分布,分析认为球团更容易滚入中心,因此,需要根据炉料结构中球团所占比例,确定是否实施中心加焦。中心加焦量与球团比例相关,球团配比10%,可以取消中心加焦,当球团配比15%时,则需要实施中心加焦,此结论得到高炉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包钢6~#高炉2017年6月尝试探索优化布料模式,逐步改善焦炭平台,减少中心焦炭,稳定合理操作炉型,最终形成了"平台+漏斗"的布料模式,提高了煤气利用率,焦比和燃料比降低,为包钢高炉整体布料制度调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