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砂光器是紫砂艺术中最具有特色的艺术风格之一,其"简而化之、返璞归真"的境界堪称紫砂艺术最臻于完美的艺术。紫砂光器的上乘之作以"光润、玉韵、素雅"而见长,即壶艺的"精、气、神、韵"。光器貌似紫砂壶艺中最为简单的造型,却是"最难做"的。相比筋瓢器与花器,此二者可以凭借"后期"的装饰艺术来掩盖其"裸胎"的不足,使之臻于完美,而紫砂光器"塑像简单"的壶体  相似文献   

2.
人们仿古制壶,从传统的紫砂壶中,仿其样式,改制剑新,然而紫砂老壶却不如现代名家制壶价值高。这原因是因为紫砂老壶的年代长久,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其中,究其艺术价值而富。除历代名家之壶可以抗衡之外,其他难见铭款的壶却不见得有特别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陶都宜兴坐落于太湖之摈,这里不仅有着江南水乡的秀丽,更以它壶艺的独特艺术魅力而闻名海内,这便是有着“富贵土”传说的紫砂艺术。  相似文献   

4.
紫砂紫砂起源于宋朝,成熟于明清两朝,到了明朝中期,古代制壶艺人慢慢地将书法、篆刻、诗词融入到紫砂壶艺中,形成了当时个性鲜明的紫砂壶艺。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制陶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每一位制壶艺人不仅将自己精湛的手艺体现在作品上,还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曼生式提梁壶"是对于传统壶器的创新和延伸,让大众都可以感受到紫砂艺术文化的浓浓韵味。  相似文献   

5.
高卫萍 《江苏陶瓷》2012,45(2):28-28
紫砂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部分,更多的是讲究气韵、灵性和返璞归真。当紫砂艺术以壶的造型呈现的那一刻,更多的是心手相融的灵性艺术,寄情寓感、愉悦身心。紫砂艺人的真情实感和生活体验无论是清晰的或是模糊的,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都通过紫砂诉诸壶艺。相同的泥料往往因人而异,直至最终形成的作品效果却大相径庭,即使是同一个作  相似文献   

6.
紫砂壶艺是中国传统制壶业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与传统制壶业相互影响,是一种富有宜兴地区风格的工艺品,充分体现了制壶艺人对于紫砂的深厚感情以及东方传统文化的追求,表达了对于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运用紫砂泥材质将艺术情怀体现出来,赋予它新的灵魂。紫砂壶是一门审美艺术,在器形的造型创作上别具一格、打破常规,将制壶艺人对于自然万物的艺术想象表达出来,在现实与抽象之间创造出艺术,制壶艺人对于每一件作品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因为要考虑到壶器的实用性,但是在构思的过程中又是无拘无束的,因为作品需要灵魂、需要艺术感,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兼顾,才能创作出既庄重典雅又飘逸秀美的紫砂尚品。  相似文献   

7.
一把好壶不仅能让人一眼就看出物象形式美,而且更让人在细细品赏中品出意境韵味美,激发人们审美心理活动的形成,由审美内容、形式、特点、兴趣、态度等方面构成新思维、产生新欲望。这意境富有美学的意蕴和被审视的功能,并为人们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壶艺审美理念。中国紫砂艺术的魅力是沉于心而见于物象,紫砂壶艺作品意境的真正领会则要砍落一层"表皮"方能呈现晶莹的"真境"。凡对中国紫砂壶艺产生兴趣的人,都应具备一定的艺术境界,体会中国艺术的意境诞生的真谛。功力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学术境界主于真,壶艺境界则主于雅。壶与茶相戚,茶语禅相通。以天赐宜兴独特的紫砂泥经艺人之手捏成  相似文献   

8.
马志远 《江苏陶瓷》2007,40(2):16-18
紫砂,取法于自然是其基本规律,紫砂泥料所具有的透气性质、肌理质感,蕴含着一种朴素、雅致的自然美,而自然界中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蔬菜水果、鸟兽鱼虫,又无不在艺术形式上一一入壶。紫砂,自然与艺术和谐融合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9.
紫砂是宜兴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宜兴紫砂数百年的发展史中,器型的架构既是壶艺创作的艺术内容,也是作品人文表达的具体手段.历代紫砂艺人的付出使紫砂壶器型千变万化,内涵丰富多彩.而花器是一类最能体现艺人技艺水平及艺术表现力的器型,紫砂"圣桃壶"就是一件以桃为意象元素的紫砂花器作品,其把传统题材做了不同的演绎,彰显其蕴含的独特人文主题.  相似文献   

10.
蒋惠娟 《江苏陶瓷》2011,44(1):51-51
宜兴紫砂壶是泥的艺术,紫砂泥得天独厚只神奇地存在于陶都宜兴,而宜兴紫砂壶艺对泥的运用达到了极至,出神入化、化腐朽为神奇。其实紫砂壶被誉为人间妙物,起作用的不仅仅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紫砂手工艺者,要做好壶,必然经过千磨百炼,良好的技艺、深厚的修养、文化素养、智慧之心、探索求知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都是不可或缺的,做壶人的品质也是衡量壶艺作品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2.
周金华 《江苏陶瓷》2012,45(1):31-31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总是给予我们无尽的美感,若没有了自然,我们也就失去了发现和创造美的源动力。紫砂艺术属于形而上学的艺术,在吸收和借鉴自然诸形之外,还要求紫砂艺人不被物体的表象性征所迷惑,切不可见壶不见人,必须要在紫砂艺人的心灵浇灌下方能有美妙的壶艺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不论是哪一种造型,其灵感都是大自然的万物和生活实践中的感悟所抽象而来的,紫砂艺人们扎根泥土、贴近生活,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幻化手中的紫砂泥,赋予了紫砂艺术全新的审美和生命力。紫砂作品“生生不息壶”就是我有感于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而创作出的一款紫砂壶,从整体上来看此壶,工艺精湛,颜色搭配和谐,装饰不多却恰到好处,玲珑精巧、温婉可爱,呈现出返璞归真、生机勃发的审美情趣,让人观之如沐春风、感慨万千,完成对于生命的终极思考,那就是山山而川、生生不息,那种自然的具有顽强生命力之感,就是紫砂艺术带给我们的审美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紫砂自明代鼎盛,传承至今,历经500多年历史的积淀,在陶文化、茶文化、书法、绘画、篆刻等众多文化艺术门类的相互融通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紫砂文化。深邃的文化品味和精湛的工艺创作技法,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在我国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紫砂艺术不仅是中国陶瓷文明发展的灿烂硕果,也是华夏民族文化艺术进步智慧结晶。紫砂壶艺传承至今,形成了紫砂光器、花器、筋纹器、塑器、陶艺器五大主要器型,其中紫砂花货更惟妙惟肖,仿自然植株、瓜果、鱼虫、禽鸟等自然界与动物界,甚至人体本身的形态,用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段表现自然形态中富有美学价值的部分,并符合功能合理、视觉美观和使用安全的实用原则,或者在几何形体上运用雕、镂、捏、塑将自然形态变化为造型的部件,习惯上称之为"花器"、"花货"。从明朝供春"树瘿壶"仿自然银杏植株创作,到时大彬"印包壶"的问世,再到陈鸣远"南瓜壶"的鹊起,时至近代朱可心"云龙壶"、蒋蓉"百果壶"、汪寅仙"咏梅壶"的声名远播,紫砂花货提炼取舍,以其高雅的艺术创作、设计、收藏价值而"百花齐放"。"圣桃梅段壶"(见图1)的创作,依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全手工原创成器。作品"圣桃梅段壶"是通过对大自然中梅花的植株、树桩的认真观察,对桃子果实与果核的细致思考,将自然界中两者的自然形态,以艺术的创作表现手法,借以紫砂泥料所能表达出的艺术外观效果,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相互融合设计、创作的全手工紫砂花货作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作品通体古朴清雅,趣味性更兼艺术表现的张力与文化内涵的穿透力,树桩、枝干、树瘿、果实、果核、年轮等细节处理细致入微,凭借多年对紫砂花货的理解与感悟,把整件作品"趣"、"雅"、"境"升华至上。"趣"自毫无雕琢的自然形态美,清趣如实;"雅"自"梅桃"联姻,端庄高雅,别于它处;"境"自"梅"傲骨高洁,气韵独到,自"桃"寿而不庸俗,老而不蹉跎,境界清幽高远,至真至美。壶身以"梅桩"为创作原型,凹凸自然,树瘿仿自然以"乱真",在"松鼠葡萄桩"、"咏梅壶"、"树瘿提梁壶"等其他花货创作中,"树桩"为壶身的创作很多,但是不免有繁琐、呆滞的现象,此作品"梅桩"创作以求自然,不可以雕琢,欣赏壶身简而有力;壶柄高擎至上,尔后自然弯曲,两杈树枝稳抓壶身,贴切牢固,形成一个弧度,一方面便于使用时的提携,即紫砂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是紫砂花货通过艺术的抽象化与仿自然形体的"真实"而表现的艺术性;壶嘴三杈树枝衔接而成,直嘴虽有树瘿装饰,但不失其力度,嘴上两树杈枝,一枝自然蜷曲贴于壶盖边缘,一枝扬枝而上与壶柄遥相呼应;壶盖则神似截取后的树桩,表面呈现出年轮的形态,壶盖一半做实,并塑以两颗"寿桃"与其上,果蒂连叶,叶色苍翠鲜活,一半嵌盖年轮圈圈可数,并以紫泥雕塑桃核与其上,生动逼真、鲜活如生;至此整件作品经反复雕琢、修整、调和,突出了"圣桃梅段壶"的创作主题,完成了一件由自然界自然形态植株,升华为具有实用性、艺术欣赏性、收藏性等于一体的形神兼备、意境高远的紫砂花货艺术作品。汪寅仙大师曾说:"自然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与紫砂花货的创作更为密切。紫砂花货的创作就是自然界中物体的形态通过去粗取精,并进行艺术上提炼加工,使之升华为高于生活的高雅艺术品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紫砂花货的创作,一方面是通过对老一辈紫砂创作者作品的欣赏、感悟,另一方面是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圣桃梅段壶"的创作就是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寿桃"与"梅"的形态,转化成艺术的表现形态,又在艺术作品中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因此,"圣桃梅段壶"的创作,无论是"精、气、神"还是"趣、雅、境",都是对自然"梅"、"桃"所代表的"高洁"、"长寿"内涵的充分表达,也就是其他艺术门类中讲求"万化冥合"、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一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度,就是他对生活感悟的高度、深度、广度",紫砂艺术创作也是这样"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探索之路。"圣桃梅段壶"的创作,借以"桃"之"寿"、"梅"之"清"来表达个人对紫砂艺术创作的追求,用心做好每一把壶,对生活、对艺术、对生命保持一颗长寿心,保持一颗清净心;以"桃"随喜、随缘之心,以"梅"不惧风寒之志,"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艺术追求态度,在紫砂艺术的继承、创新、创作之路上携手奋进,共享紫砂艺术文化的美好今天与明天。图1圣桃梅段壶  相似文献   

15.
紫砂文化,源远流长。在以紫砂壶艺为代表的紫砂艺术创作中,紫砂文化薪火相传,凭借其特有的我国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文化传播载体,紫砂文化以传统文化艺术为创作内涵,以传统制壶工艺为发展基础,集传统文化艺术类型之多,而又不冗杂繁琐,可谓"古韵响金石,风雅韵紫玉"。紫砂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紫砂艺术创作者特有的文化情结、情感,表达了对华夏文明的自豪感与文化艺术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6.
紫砂文化艺术形态五百多年,紫砂壶艺传承创作,走出了一条独特而又具有个性的文化艺术之路.壶艺创作,层出不穷,壶艺创作者心手相传,奠定了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的发展基础,也为全国各地茶文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艺术载体,因此紫砂茶具成为泡茶的最佳用具.紫砂壶本身的泥料不可再生性与手工制作的技巧性,决定了紫砂壶及紫砂作品的文化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而紫砂壶的创作,成为越来越多茶客、壶友、藏家的研究对象与修心禅定之上品佳器.  相似文献   

17.
范小芳 《佛山陶瓷》2013,23(5):57-57
紫砂壶的创作时,首先要明确紫砂茗壶的存在价值。艺术的发展,在于不断的创新,紫砂壶艺的创作,必须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充分地表达出来,创造一件件壶艺杰作。  相似文献   

18.
清代紫砂茗壶的制作,一方面由于工艺日益先进,制品日趋完善。一方面紫砂茗壶的装饰,采用浮雕、印花、贴花、加釉加彩等工艺,日趋华丽,适应宫廷皇室的奢华风尚。紫砂壶孕育了壶艺家和艺术家的智慧和对紫砂艺术的美好期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把紫砂艺术传承发扬下去,让紫砂艺术发光发热,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和世界艺术之林不倒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紫砂艺术源于生活,来于自然,这句话最能概括花货艺术的特征,花货采用提炼、取舍的手法,突出自然形态中富有美学价值的部分。紫砂泥土的可塑性赋予了艺术家对线条的无限追求,可刚可柔、可繁可简,紫砂壶的造型也赋予了观者无穷的想象。紫砂花货以造型、雕塑、刻绘等艺术,诉说着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使之具有精工细描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化风格。历代制作紫砂花货茗品的高手名师层出不穷。例如清代陈鸣远所作的"南瓜壶",壶体为南瓜形,壶盖为瓜蒂状,壶嘴由瓜叶卷成,壶把则是瓜藤,壶身筋纹生动自然,壶嘴、壶把造  相似文献   

20.
周玉奇 《陶瓷》2023,(11):159-160
紫砂器带给人们最大的体验其实并不在于它的实用功能,而是艺术价值。因为实用功能可以被许多的其他形式所取代,但是蕴藏其中的独特文化价值却是无法衡量和替代,这也正是紫砂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而薪火不断,至今依然闪耀着艺术的光芒而方兴未艾的缘由和关键。这组作品“狮球壶”作者在经过长期的慕古实践之后,把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平常的生活体验融合起来,特别是在家乡过节时候的各种民俗活动的熏陶影响之下,希望能够在此过程之中展示出独特的东方韵味。此壶正是围绕着我们民间生活之中比较常见的过节时候舞狮的情形设计,一方面要把有趣的造型和紫砂的实用型完美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则是要充分地保证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祝福传递给每一位紫砂壶友,这才是紫砂艺术的真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