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河”,总理河道的简称,是明代的重要职官,主要担负河道、运道治理重责。然而学术界在论及明代的水利制度、河工制度时,并没有对作为重要职官的“总河”做深入的阐述。涉及这一问题的文章,有袁明泉先生的《明清时期的总河》…和丁建军先生的《顺康时期的河道总督探讨》。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明代“总河”的产生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东江—沙河水系连通工程为例,探索水生态、水景观与水文化在河道治理中的结合应用.通过河道清淤清障、水系连通、河道活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文化融合等工程措施,重新打通小海河,激活人、村、水三者的关系,建设满足人民需求的小海河.结合新时代水利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探索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的设计思路,为新时期水利工...  相似文献   

3.
4.
樊晓婷 《山西水利》2004,20(3):50-51
针对潇河河道特征,制定了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势利导,重点整治。河道规划包括治导线规划和工程措施规划,治导线确定后必须通过工程措施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赵凯 《江苏水利》2001,(3):47-48
一、沂沭泗河的历史面貌 在黄河夺泗和元、明、清三代开挖南北大运河之前,沂、沭、汴、濉等河流均以泗河为干流而注入淮河。 当时,泗河发源于今山东省泗水县东部山区,向南流径曲阜、济宁、鱼台。其间,有洙、洸、荷等三条支流汇入。泗河折向东南,流至江苏省沛县境内,东侧有南梁和漷河两条支流汇入;西侧有泡河汇入。泗河在沛县境内的河流方向,大致由西北向东南流,然后,折向南流经铜山县北的垞城东流至徐州市区东北与汴河相会。唐代散文家韩愈“汴泗交流郡城角”的诗句,也形象地叙述了汴泗两河在古城徐州  相似文献   

6.
王文君 《山西水利》2006,22(4):32-33
通过阐述义井河的现状,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目前义井河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科学的治理对策,这些措施在河道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水沙条件、遥感地形河势资料 ,作者深入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指出和论证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存在着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 ,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 (新其满河段以上河道 )为游荡型河道 ,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 (新其满河段以下河道 )为弯曲型河道 ,恰拉以下属于不规则的弯曲型 (微弯 )河段 ,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河段 (新其满河段 )属于过渡性河段 ;河道边界条件和来水来沙条件仍是决定塔里木河河型的主要因素 ,其中由塔里木河两岸密灌林和胡杨林形成的密疏植被边界条件在形成干流不同河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瑞卿 《山西水利》2003,(6):17-17,20
分析了2003年7月固企河造成洪灾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洪灾的措施与对策,论述了抗洪工作必须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防汛检查、河道清障、洪水预测预报、河道管护、抗洪抢险的工作力度,整治河道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必须经过科学分析、论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五寨县清涟河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工程概况,阐述了新建浆砌石堤防、加固旧堤防、河道清淤疏浚、农用桥建设等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该项目的实施,对于保障防洪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等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道中心线和纵坡设计是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关键.结合岚漪河河道的工程地质和地形条件,确定河道中心线河道纵坡,选取了5个计算断面确定洪峰流量,并利用明渠槽恒定均匀流公式计算河道水深和河道宽度,为岚漪河河道整治顺利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历史时期洪涝灾害变化规律能为该地区开展防涝减灾工作提供指导意义。搜集洪涝灾害史料,利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最小二乘等方法,对清朝时期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特征及其气候变化响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清朝时期渭南地区共发生87次洪涝灾害,平均每3 a发生1次,其中轻度涝灾、中度涝灾、重度涝灾、特大涝灾分别发生了35、28、18、6次;洪涝灾害季节差异显著,单季洪涝灾害中以夏、秋季居多,两季洪涝灾害中以夏秋季连涝为主;洪涝灾害依据其不同时期发生的频次可划分5个阶段,第3阶段(1732-1821年)和第5阶段(1882-1911年)为频发期,第1阶段(1644-1681年)为次频发期,第2阶段(1682-1731年)和第4阶段(1822-1881年)为少发期。洪涝灾害存在11、30 a显著变化周期;清朝时期渭南地区洪涝灾害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洪涝灾害少发期,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洪涝灾害频发期,气候暖湿,降水增多。对洪涝灾害进行六次多项式拟合,拟合发现不同时期洪涝灾害分布不均,整体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刘洋 《中国水利》2006,(18):52-53,57
长期以来人们对蝗灾与旱灾的关系认识得比较充分,而忽视了蝗灾与水灾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唐至五代时期这一历史时段,对其间发生的水灾与蝗灾的伴生关系进行阐述,证明水灾是蝗灾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及时准确地预报某区域内河道指定区段洪水流量及发生时间,对合理实施该区域的防洪预案、落实抗洪抢险措施、组织调度人员及防汛物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河道洪水预报普遍采用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法及加里宁—米尔加科夫洪水演进法,两种方法的参数率定存在局限性,对应支流的河道分段处理也存在问题。本文依据最小二乘法,建立含有预测河段上游干流、支流水文站(或水位站)流量或水位预测模型,该模型不受其他水文参数的率定精度影响,直接利用以往洪水及当次洪水上游、下游站的观测资料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并通过递推方式完成当次洪水预测,表达形式简单直观、便于实际应用。利用该模型完成了嫩江干流齐齐哈尔水文站2013年洪水流量预测,经与实测成果比较,洪峰流量最大拟合误差小于5.2%,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基本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晓陶 《中国水利》2005,(17):11-13,37
编制洪水风险图是推进洪水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加强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工作,为此迫切需要理清思路,明确怎么做.在总结近几十年国内外风险图制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我国的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应坚持分三步走,加强前期基础研究,并明确洪水风险图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分布式水文模型HSPF进行介绍,并以黑草河小流域为例,建立模型,通过对制定的八种规划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减水、固沙的影响,证明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山区洪水管理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多沙河流横断面调整及其对排洪和输沙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祥俊  宋根培 《人民黄河》1997,19(8):14-17,37
多沙河流输沙能力的变化,突出地表现为河槽横断面的调整。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过后,使游荡型河段河槽宽深比大幅度减少,从而提高了同流量的输沙能力,但因此使排洪能力大幅度下降。频繁出现的高含沙洪水异常高水位证明,断面缩窄比前期河床淤高对洪水位的影响更大。为了解决排洪与输沙的矛盾,建议排江与输沙分道,即尽可能地将高含沙水流徙用干流水库拦蓄,再用明渠向两岸高浓度输沙放淤,而河道只输送低含沙水流入海。  相似文献   

17.
泥沙输移变化与长江中游水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历史和近期长江中游的泥沙输移变化,深入剖析了该区域洪灾形势愈演愈烈的原因。长江中游泥沙输移变化主要表现为泥沙淤积向干流螺山-汉口河段的转移,累积性的泥沙淤积引起了干流和湖区全局性水患加剧。随着中上游人类活动加剧,区域水沙灾害发展趋势恶劣。根治长江中游水沙灾害的主要途径是将沙量减少1.8亿t,远期措施是通过上游水保和水库拦沙减少来沙,近期措施主要是处理好中游泥沙的淤积部位。三峡建库后出库沙量过程和对应的下游冲刷回淤过程也说明减少1.8亿t沙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河床枯萎疏浚浅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原有的疏浚概念多是指在浅滩等百航河段的通航疏浚,或是河道局部清障,而疏浚技术发展到今天,作为长河道防洪减灾的一种重要措施,必需赋予新的含义。本文结合近些年来我国北方河流出现的河床枯萎现象,分析了枯萎疏浚的基本原理及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对于目前在黄河等枯萎河道上采用疏浚防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三江源区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区1956—2012年的年径流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57 a来直门达、吉迈和香达站的年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唐乃亥站的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直门达站的年径流量通过显著性检验;直门达和吉迈站均在2004年发生显著性均值突变,其余站点突变不显著;三江源区年径流量均存在6~8 a和23 a左右的主周期,以23 a左右时间尺度上的信号最强,周期相位变化均存在3个偏多期和2个偏少期。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中下游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