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实时检测方法,首创动态补偿方法解决补 偿电网正常运行时的谐振过电压同单相接地后最佳补偿的矛盾,研制出用于6KV电网的ZDB-6 /80成套动态补偿装置。 相似文献
2.
精确地测量、准确地跟踪是自动消弧装置精确补偿系统电容电流、有效熄灭接地点电弧的前提和基础。在模拟试验和现场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电容电流测量精度的几个问题,如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系统阻尼率、互感器二次负载、启动采样时机的选取,提出了修正公式和应对措施;讨论了跟踪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当前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技术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对称法与相位法相结合的新型消弧线圈设计方案,介绍了电容电流检测方法和装置结构。该方法利用了零序电压U0与脱谐度υ关系曲线的对称性以及零序电压与线电压的相位关系,无需反复调节消弧线圈电感值就可快速、精确地跟踪测量电网电容电流。根据该方法研制出的新型消弧线圈试验和现场运行均表明,该型消弧线圈具有响应速度快、补偿精度高、无机械动作可靠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现有的消弧线圈自动调整及故障选线的方法;探讨基于注入信号法进行消弧线圈调谐的方法;改变消弧线圈档位,测量零序电流变化、进行故障选线的方法;以及采用GPS行波进行故障定位的方法;最后提出了基于消弧线圈接地电网的自动化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5.
6.
7.
为了降低35 kV配电系统中性点电容电流,笔者对35 kV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分析,结合三峡水电站坝区配电系统设计,对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加以介绍,并对该装置种类及主要设备参数的选择提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网的发展,大量电缆应用到配电网中,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容电流变大,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文章分析了电容电流的产生和危害及消弧线圈在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阐述了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容量选择等相关问题;对各类型消弧线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最多的故障是单相接地故障。现有的基于稳态零序电流的故障选线方法,受弧光接地、运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选线精度并不理想。文中在充分研究电弧故障暂态零序电流变化的基础上,指出电弧因素对故障选线准确性的影响。由于对称分量法对接地故障进行暂态分析十分不便,文中采用Clarke变换,并运用小波变换技术建立新的基于暂态电气量的选线方法。应用EMTP对电弧接地故障进行了仿真,在不同采样频率以及不同的A/D分辨率情况下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是正确、有效的,而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小电流故障选线及定位困难的状况,从改善量测手段的角度考虑,提出光学电流传感器(OCT)在小电流故障选线定段中的应用方案。给出2种形式的零序光学电流传感器(ZOCT)结构,即组合型ZOCT与全光纤型ZOCT,分别适用于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并对方案的可行性及ZOCT的实现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电容型设备泄漏电流,研究了电网工频电压和内部过电压的测量方法。采用高精度宽频带电流传感器检测容性设备的泄漏电流,通过有源积分电路将电流信号重构成电压信号。分析了容性设备等值电路及泄漏电流与电压的传递函数,研究了电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采用有源积分器,提高了输出电压响应的幅频特性。采用的电压传感器结构简单,与高压系统无电气连接,具有很好的安全特性。工频和操作过电压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压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精度和线性度,可以用于高压电网的电压测量。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的新方法,在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侧串联一个可调电感,通过注入一个变频恒流信号寻找配电网的谐振频率,改变可调电感的数值后寻找另一谐振频率,联立2个谐振方程求解电容电流,该方法消除了电压互感器漏抗对测量的影响。开发了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仪,经模拟试验和现场测试表明,该方法具有安全、快捷、准确等特点,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随调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网。 相似文献
13.
重力单水源环状管网优化设计的遗传-线性规划算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首先提出了基管段流量概念,并作为优化变量,建立环状管网流量优化分配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又以管道尺寸为优化变量,建立某一流量分配方案下管网优化设计的线性规划模型。在优化设计计算过程中,采用遗传算法求解非线性规划模型及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模型,两种优化算法交替计算,可确定环状管网优化设计方案。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一种有效地解决重力单水源环状管网优化设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高精度测量钻孔、岩石及混凝土或土壤中测线的轴向位移线法测量原理,以及基于涡流效应的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滑动测微计的工作原理、电路构成、通信接口、所用电子器件等,重点阐述了滑动测微计的信号处理和固件设计等技术,并给出了主要技术指标和试验数据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全国2010年607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量资料以及各站点平面分布与高程信息,构建了多维线性空间插值方法。在不同插值控制站点数目(n=4,8,12)情景下,分析了多维线性空间插值方法与反距离权重插值、样条插值和克里格插值法(球面模型和高斯模型)在我国年降水量空间插值中的应用情况。对比发现,不同的控制站点情境下,各种插值方法的插值结果差异显著,但随着控制站点数目的增加,各插值结果的差异性减小;多维线性插值方法在多种情景下都表现出较好的插值精度。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阻抗的纵联线路保护新原理。利用故障时线路两端电压相量和与电流相量和的比值,来判断线路上是否发生故障。在外部故障时,该比值反映输电线路上的容抗,其虚部为一个绝对值较大的负数;内部故障时,其虚部为正数或为绝对值较小的负数,据此可以区分线路上的内部和外部故障。新原理易整定,本身具有选相能力,不受电容电流的影响,可用于带或不带电抗器补偿的线路,抗过渡电阻能力强。EMTP仿真和动模数据验证了新原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配电网重构的进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对可行解进行选择、加速和移民操作的进化算法,对配电网络进行重构,使配电网的网损降低到了最小。算法避免了用遗传算法或者差异进化算法进行重构时产生大量不可行解的不足。根据梯度的概念和配电网络的结构特点,对可行解进行加速操作,使之迅速靠近并最终成为1个局部最优解,然后进行移民操作,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最终选择所有局部最优解当中最优的个体为全局最优解。给出的算例结果证明了算法的优越性,表明该算法有较好的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中国配电网需要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改造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配电网改造方案优化方法。针对当前电网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多个具有针对性的改造项目;设定改造项目之间依赖、互斥关系并设计了相应的编码方式和交叉、变异算子;在最大投资约束下,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全部项目进行取舍,得出综合评价指标最高的项目组合作为优化结果。算例表明,该方法在现状网缺陷较多、改造投资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