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实物地质资料岩石薄片的利用价值、鉴定弊端阐述与研究现状的简介;指出了开展岩石薄片显微图像数字化意义的重要性;着重论述了岩石薄片照相的常用方法技术思路;指出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工作设想。阐述了岩石薄片显微图像技术在现场录井中的作用,并对影响岩石薄片显微图像鉴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图像采集后形成岩石薄片显微图像数据管理,其成果产品可服务于地质及相关行业生产、研究和大专院校教学、地学科普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岩石铸体薄片鉴定与显微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铸体薄片鉴定与显微图像分析是一项极具特色的技术,为促进这项特色技术在辽河油田的成熟应用和不断的发展、完善,辽河录井地质检测中心开展了岩石铸体薄片鉴定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对一些典型岩石铸体薄片显微图像资料的介绍,与地层岩心常规分析资料、开发试验资料相结合,进行了综合应用,提高了对岩石薄片显微图像资料的认识和对该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了岩石铸体薄片鉴定与显微图像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岩石薄片图像采集是在观察薄片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图像采集,虽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但也有观察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不能反映出整张薄片的性质。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简称实物资料中心)开展的全幅面采集,是对岩石薄片整张全自动采集,包括自动移动、自动聚焦、自动拼接等,图像采集过程区别于常规显微图像采集方式,是实物薄片信息采集、保存、分析的革命性新方法,满足了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采集到的图像还适用于薄片矿物分析、粒度分析及回溯性鉴定、专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岩石薄片全幅面采集(简称薄片面采集)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把岩石薄片显微信息全部真实的、完整的采集下来,达到长期保管保存的目的,提供原始信息服务。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简称实物资料中心)进行的薄片面采集技术的研究,起始于2010年岩石薄片显微图像采集之初,在地调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从实践出发,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思路开展工作,于2016年初见成效,是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提取技术方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传统岩石薄片图像采集是在观察薄片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图像采集,虽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但也有观察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不能反映出整张薄片的性质。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的全幅面采集,是对岩石薄片整张全自动采集,包括自动移动、自动聚焦、自动拼接等,图像采集过程区别于常规显微图像采集方式,是实物薄片信息采集、保存、分析的革命性新方法,满足了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采集到的图像还适用于薄片矿物分析、粒度分析及回溯性鉴定、专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荧光显微图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显微镜利用紫外光或蓝光在正交光下观察井壁取芯或钻井取芯样品制作成的岩石薄片,可准确判断泥岩、油页岩的裂缝和裂缝进水程度,而岩层构造裂缝和泥岩、油页岩受注入水浸泡引起体积膨胀是造成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因此利用录用荧光显微图像技术可以准确判断套管损坏位置,为准确预防套损和修复套损位置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定级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地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岩心、标本、光薄片、副样等资料,具有重要的重复利用价值。但因其数量多、体积大、重量大等特点,在资料保管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资料的重复利用价值也没能得到较好发挥。“分类定级”的管理思路是解决实物地质资料保管难题,提高实物地质资料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分类定级”,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筛选,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基层级实物地质资料,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改变以往不加以区分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使有限的库房资源保管最为重要、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切实提高资料的保管水平和重复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马斌玉  徐守余 《中州煤炭》2016,(11):142-145,150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对微观剩余油分布的研究主要采用方法还是含油薄片分析法和微观仿真模型技术,但这2种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含油薄片制作困难且取心成本高;微观仿真模型与实际地层条件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在对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指出了传统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总结了一些新方法,也利用新技术对一些传统方法提出改善,展望了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屯兰煤矿G3水文孔为取样孔,通过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岩石微结构分析等综合实验,分析了奥陶系峰峰组岩性、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峰峰组上段为角砾状石灰岩;下段为泥晶白云岩,裂隙中充填粗粉晶石膏,岩溶不发育。峰峰组上段孔隙直径≥10μm的占27%,峰峰组下段中下部孔隙直径≥10μm的占11%,直径<0.1μm极细小和超毛管微孔隙占59%,说明峰峰组下段渗透性大大降低。峰峰组顶部和下部存在隔水层,可利用的隔水关键层厚度顶部35 m,下部70 m。  相似文献   

10.
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地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岩芯、标本、光薄片、副样等资料,具有重要的重复利用价值。但因其数量多、体积大、重量大等特点,在资料保管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资料的重复利用价值也没能得到较好发挥。"分类定级"的管理思路是解决实物地质资料保管难题,提高实物地质资料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分类定级",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筛选,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基层级实物地质资料,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改变以往不加以区分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使有限的库房资源保管最为重要、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切实提高资料的保管水平和重复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图像法测定煤岩组分反射率工作曲线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图像分析的煤岩自动测试系统测定煤岩组分反射率的理论依据是物质的反射率值与图像的灰度值呈正比关系,工作曲线的建立是测定显微组分反射率的前提。系统分析了图像法测定反射率的原理、测试流程、原理公式,并利用煤岩自动测试系统进行建立工作曲线的试验研究和验证,分析工作曲线的最大量程和反射率的分辨能力,提出在实际测试中工作曲线的选择原则。工作曲线的斜率、最大量程、分辨能力均可通过改变显微镜照明强度和显微数码照相机曝光时间两种方式调整。256级灰度值的显微数码照相机满足图像法测定反射率的精度要求。反射率自动测试系统与传统的光度计法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和直方图对比性强。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利用矿区通讯系统专网进行固定电话数字录音的工作原理,以及鹤岗诚基水电热力公司在干部走动式管理、员工的岗位报岗和监听所有对外服务窗口电话方面的应用。展示了诚基水电热力公司在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设备和计算机技术,科学的管理干部和员工的同时,打造全新的服务方式,塑造窗口服务形象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实物地质资料是重要的地质信息资源,具有科学采集和系统化管理的意义及开发使用的价值。在长期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国家矿产实物地质资料,具有体现中国矿产资源成矿特点的价值,并且展现了全国矿产勘查与科技工作水平的特点;而区域性地质调查工作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充分体现了在成矿区域内各地历史时期形成地质实物所在的地质环境,成矿作用,成矿类型等各种成矿信息。在此,作者对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科学专项地质工作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系统化管理的必要性及结构组成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进行了分析,以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科学专项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作为数据源,通过数字化,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确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分类的数据源,数据库、系统化功能为基础,研发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字化采集,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三个信息化技术,将大量实体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的管理,并提供满足社会化需求的网络化资料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从数字图像直接生成卡通化效果有着重要的应用,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图像卡通化效果生成算法,首先利用均值漂移算法去除图像中颜色细节信息和纹理细节信息,用大色块替代原图像中属性相同的区域,然后对均值漂移滤波后的图像利用高斯差分算子提取边缘信息,最后将均值滤波图像和边缘图像进行融合获得卡通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算法获得很好的卡通化效果图像。  相似文献   

15.
利用DMC影像制作临沂正射影像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DMC影像资料的分析,探讨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作业流程和实现技术线路,并阐述了外业及空中三角测量解算所需要的技术要求,最后以一个实例,说明利用DMC影像进行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真实矿山整体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认识与数字化再现,是数字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矿山地下巷道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又是数字化再现的核心内容。针对传统巷道三维建模方法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地下巷道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原理,使用相机在不同空间位置获得一组同一目标的图像,通过计算图像间的几何约束关系来得到目标表面的三维坐标信息,从而构建拍摄目标的三维模型。该方法首先利用低成本的智能手机照相机对巷道进行多视角近景照片采集;然后利用数字图像建模Context Capture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空中三角测量解算,并生成地下巷道点云数据;最后对获取的像片进行特征提取和影像匹配,完成地下巷道三维模型构建。以河南理工大学地下防空洞巷道为试验对象,拍摄了566张像片,像片间的旁向重叠度约80%。试验结果显示,所拍摄目标物的三维模型结构完整,纹理清晰,表明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构建巷道三维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煤矿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系统,有效预测煤矿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为煤矿地区土地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采集煤矿地区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数据执行单独存储操作,调用各类地图与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数据,将其传输到土地动态预测中心,通过采集土地利用图像的增强去噪、畸变纠正后,生成并存储土地利用DSM图像,经DSM数据中相对应的土地高程值提取,实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预测煤矿地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满足实际煤矿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工作需要;图像增强及畸变纠正后,图像色彩、光线、饱和度以及清晰度均有所提升,且不再倾斜。  相似文献   

18.
基于SuperMap Objects的尾矿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GIS组件式开发模式,以河北省迁安市为例设计并开发基于GIS技术的尾矿资源管理系统,构建尾矿分布的数字地图,实现了尾矿信息属性信息与空间分布的实时查询与管理、地图导入和漫游、数据输入输出、尾矿信息专题图制作以及互联网链接等功能。系统的实现将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再生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一个科学平台。  相似文献   

19.
邢远秀 《金属矿山》2017,46(6):137-142
针对传统匹配算法在低质量的矿山井筒视频图像匹配时匹配精度和效率低问题,提出基于梯度空间纹理化描述子的匹配算法。该算法快速检测特征点和特征点邻域状态,并将二值纹理和方向梯度直方图相结合构建特征描述子,提高描述子的区分度,然后根据特征点状态分类,在类内采用2种不同的匹配策略大幅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试验结果验证,该算法能有效解决图像模糊、光照变化、低对比度和图像变形问题,对低质量的矿山井筒视频图像具有较好的匹配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测绘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测量方式,其技术本身也日渐成熟。文章结合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泰州市刁铺镇、口岸镇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简述了控制测量、碎部(界址点坐标)测量以及内业数据处理的作业流程、实施过程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