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印尼某地红土镍矿为原料,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液固比等因素对硫酸常压浸出镍、铁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浸出红土镍矿的适宜工艺参数为: 初始硫酸浓度300 g/L、液固比6∶1、搅拌速度300 r/min、浸出温度85 ℃、浸出时间240 min,此优化条件下红土镍矿中Ni浸出率97%,Fe浸出率83%。对浸出渣进行XRD、SEM分析表明,红土镍矿晶型较稳定,浸出后形貌无较大变化; 浸出渣主要成分为铁氧化物、硅氧化物和铁酸镍、铁酸镁。  相似文献   

2.
稀盐酸溶液还原浸出红土镍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使用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 用稀盐酸溶液浸出红土镍矿的工艺条件。在使用还原剂抗坏血酸加入量与矿料质量比为0.3、矿料粒度0.15 mm、酸料质量比2.7、浸出温度60 ℃、浸出时间1 h、固液比1∶4、搅拌速度300 r/min的条件下, 镍的浸出率可达到95%。  相似文献   

3.
利用L_(16)(4_5)正交试验研究了低品位氧化镍矿酸浸过程中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和搅拌速率对镍浸出率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镍浸出率的因素显著性依次为液固比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搅拌速率。镍的浸出优化条件为液固比为4∶1,浸出温度为100℃,硫酸浓度为5.2 mol/L,浸出时间2.5 h,搅拌速率为250 r/min,在此条件下镍的浸出率可达98.23%。研究可为优化类似镍矿酸浸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L_(16)(4_5)正交试验研究了低品位氧化镍矿酸浸过程中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和搅拌速率对镍浸出率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镍浸出率的因素显著性依次为液固比>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搅拌速率。镍的浸出优化条件为液固比为4∶1,浸出温度为100℃,硫酸浓度为5.2 mol/L,浸出时间2.5 h,搅拌速率为250 r/min,在此条件下镍的浸出率可达98.23%。研究可为优化类似镍矿酸浸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L16(45)正交试验对低品位氧化镍矿酸浸过程中酸的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和搅拌速率等影响镍浸出率的较大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镍浸出率的因素显著性依次为液固比>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搅拌速率。镍的浸出优化条件为液固比为4:1,浸出温度为100℃,硫酸浓度为5.2mol/L,浸出时间2.5h,搅拌速率为250r/min,在此条件下镍的浸出率可达98.23%。研究可为优化类似镍矿酸浸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还原酸浸工艺浸出过渡型红土镍矿中的有价金属镍、钴、铁、镁,考察了浸出时间、温度、酸矿比、液固比、还原剂铁粉用量对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还原浸出条件为:浸出时间6 h、温度80 ℃、酸矿比1.0、液固比5∶1、还原剂铁粉加入量为原矿质量的20%、搅拌速率400 r/min,此时有价金属镍、钴、铁、镁浸出率分别为73.25%、68.97%、68.93%、67.45%,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某难选贫氧化镍矿中铁和氧化镁含量较高,镍品位仅为0.71%,物理方法难以选别。研究采用碎磨—酸浸—净化—硫化沉镍—碳化沉镁的工艺,考察了矿石粒度、浸出时间、浸出剂用量、浸出温度以及液固比等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石粒度为-0.35 mm占60%,浸出时间为2 h,硫酸+盐酸的用量为50+200 g/L,浸出温度为70℃,液固比为4∶1的最佳条件下,镍的浸出率达到87.29%。研究结果对该类矿石中镍的回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土镍矿常压盐酸浸出工艺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盐酸在常压下浸出红土镍矿, 考察了矿石粒度、酸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固液比、氯离子浓度对镍、钴、锰等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得到了该实验下的优化条件为:矿石粒度为0.125~0.15 mm、酸料比为3∶1、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1 h、固液比为1∶4、不外加氯化盐。在优化条件下的浸出结果表明, 各金属的浸出率分别为Ni 86.9%、Co 67.8%, Fe 86.5%、Mn 80.1%、Mg 58.5%、Cr 72.6%。对不同反应温度下的镍、铁的浸出率-时间曲线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该浸出过程不符合广泛采用的收缩核模型, 而用Avrami方程拟合则很好地符合其线性关系。浸出过程中镍、铁的活化能分别为72.125 kJ/mol和88.566 kJ/mol。  相似文献   

9.
含镍废料浸出条件及循环逆流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镍废料的酸浸工艺。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及液固比等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L9(34)得到了镍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 即硫酸浓度2.4 mol/L, 液固比4∶1, 浸出温度50 ℃下浸出1.5 h。采用闭路循环浸出, 提高了硫酸的利用率和镍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10.
铁屑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低品位软锰矿还原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 以铁屑作为还原剂, 在硫酸存在的条件下还原浸出软锰矿。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软锰矿铁屑还原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铁屑与软锰矿质量比(简称铁矿比)为0.25∶1, 酸矿质量比为1∶1, 液固比为5∶1, 反应时间为1 h, 初始反应温度为10 ℃。在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下, 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开发了红土铜矿先硫酸化预处理后浸出的两步工艺, 考察了浓硫酸加入量、加水量和硫酸化时间对红土铜矿硫酸化的影响, 以及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对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 -0.15 mm粒级红土铜矿, 在加水量50%(v/w)、浓硫酸用量276 kg/t、硫酸化时间1.5 h下预处理, 然后以水为溶剂, 在液固比6∶1、反应温度60 ℃下浸出3 h, 铜浸出率达到87%。与常温硫酸搅拌浸出相比, 硫酸化浸出法铜浸出率约提高了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红土镍矿酸浸矿浆中固体颗粒粒径小、固液分离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采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和聚合硫酸铁(PFS)两种絮凝剂对矿浆进行处理,重点研究絮凝剂组合配比对矿浆沉降性能和抽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絮凝剂组合使用可有效提高矿浆的沉降和抽滤性能。双絮凝剂最佳组合配比为:0.2‰CPAM+0.5‰PFS,采用此配比时,矿浆沉降时间可缩短在300s以内,浊度去除率可达97.6%,滤饼含水率降至32.29%。研究结果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硫化镍矿氧压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陕西某地平均品位5.708%的硫化镍精矿为原料, 采用高温氧压直接浸出工艺, 制备粗氢氧化镍。研究了浸出时间、氧分压、添加剂用量、温度、液固比、酸度等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氧压浸出最佳工艺为: 浸出时间8 h、氧分压1.6 MPa、木质素磺酸钠加入量为矿量的3%、浸出温度150 ℃、液固比2∶1、酸度100 g/L, 此时镍浸出率平均达到96.32%。  相似文献   

14.
低品位硫化镍矿选矿中矿加压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低品位硫化镍矿选矿中矿的加压浸出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初始硫酸用量、氧气压力、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和液固比对镍浸出率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浸出渣中镍含量平均为0.082%,镍浸出率平均为93.35%。  相似文献   

15.
张蕾  李瑜 《煤炭工程》2011,(9):109-111
 本实验以王台浦的煤矸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硫酸作为酸浸介质浸取煤矸石中Al2O3的浸取率。通过对浸取时间、助溶剂/样品质量比、硫酸浓度、液固比四个影响因素作平行实验,得到各因素对铝元素浸取率的影响规律。为了确定浸取的最佳条件,考虑以上四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L9(34)设计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取时间为120min、助溶剂/样品质量比为0.20、硫酸浓度为3mol/L、液固比为15:1,三氧化二铝浸取率为79.60%。  相似文献   

16.
Atmospheric leaching of nickel from limonitic laterite ores is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nickel production, despite its low nickel recovery and slower leaching rate than high pressure acid leaching. Sulfur dioxide can enhance the sulfuric acid leaching of laterite, but its behavior for enhancing atmospheric sulfuric acid leaching was uncertain due to SO2 losses and emission. In this study, sodium sulfite was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SO2 gas in the leaching and the sulfuric acid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Ni and Fe from a limonitic laterite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sulfite were investigated. A linear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extraction of Ni and Fe, indicating the difficulty in selective leaching of Ni over Fe. Most nickel is isomorphically substituted within the goethit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issolve in a high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solution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a low nickel recovery. SO2(aq) generated from the reaction of sodium sulfite in sulfuric acid solution, lowers the potential for the reducing reaction of FeOOH to give Fe2+, accelerating the iron extraction and nickel liberation from goethite.  相似文献   

17.
徐喆  羌志文  吕晋芳  孔令宇  魏民 《矿冶》2023,32(5):94-98
采用硫酸为浸出剂,浸出高铬混合型电镀污泥中的有价金属铬、镍、铜、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当硫酸浓度为4 mol/L、固液比为1∶10、反应时间为75 min时,污泥中铬、镍、铜、锌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4.2%、96.5%、92.9%、95.3%。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硫酸浸出电镀污泥中铬、铜、锌时受界面传质和固体膜层扩散共同控制,而浸出镍时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热力学理论分析基础上, 常压下采用盐酸浸出红土镍矿中镍、钴等有价金属, 探讨了有价金属溶出机理。结果表明;初始盐酸浓度8 mol/L, 浸出温度360 K, 固液比1∶4, 反应时间2 h, 镍、钴、锰浸出率分别达到94%, 61%和96%, 此时铁、镁浸出率为56%和94%。根据热力学计算和浸出机理分析可知, 红土镍矿在常压盐酸浸出过程中, 各主要矿相溶解先后顺序是;针铁矿>蛇纹石>磁铁矿>赤铁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