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易复并机     
一、概况棉纺织厂在生产涤/棉混纺产品时,为了使两种纤维,按不同比例进行充分均匀混合,保证混纺产品质量,一些厂采取增加牵伸并合道数的办法,一般在并条工序所采用的工艺流程是:  相似文献   

2.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混纺时,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织物风格的特殊要求,混纺纱中有些纤维含量很低,而当混比低于10%时,如通过传统的小堆原料混合法混料,则很难保证微量纤维在成纱长短片段内含量稳定;如采用并条混合,微量纤维在成纱截面内分布又不够均匀。我厂在生产涤2%,棉98%色纺系列纱(涤纤维为着色纤维)时,针对我厂设备是普梳纯棉纱生产设备,而且前纺设备又较紧张等情况,采用了棉卷与色涤生条混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涤/棉混纺工艺流程中,由于涤纶和原棉两种纤维性能各异,在清梳工序必须分别处理,在并条工序加以混和。为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保证成品质量,要求两种纤维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4.
现在许多工厂已经从加工一种纤维转向混纺两种或多种纤维.比较常用经清花机混和的涤/棉或涤/粘混纺.控制混合比例的理由是很多的,这里主要从预防染色纬向条痕的问题上来考虑. 现假定一个厂使用50%涤纶和50%粘纤混和. 清花流程:混和均匀的控制首先在清花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客户需求 ,我厂纺制了T/C( 95 /5 ) 18.4tex高涤比例混纺纱 ,由于混纺纱中含棉成分只有 5 % ,而且涤、棉原料性能差异较大 ,原料混合时混纺比例不易掌握。若在并条时混合 ,按常规无论生条定量在允许范围内如何设计 ,在头并一次性混合成涤 /棉 ( 95 /5 )的比例是不可能的。我们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设计涤、棉生条定量 ,并采用头、二并两次混、并 ,达到需求混纺比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1)按梳棉机型及混纺比要求合理选择生条干定量。涤纶生条干定量选 19.7g/5m ,棉生条干定量选 15 .0 g/5m。( 2 )头并两眼采用不同原料的生…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棉/粘/涤紧密赛络纱的生产技术难点和工艺要求.棉、涤、粘3种原料特性各异,通过将3种原料混纺,可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并有效地降低成本.以18.3 tex 70/20/10棉/粘/涤混纺纱为例,探讨了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的工艺参数,提出紧密赛络纱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客户需求 ,我们纺制了 T/C( 95 /0 5 ) 1 8.4tex高涤纶比例混纺纱 ,由于混纺纱中含棉成分只有 5 % ,而且涤、棉原料性能差异较大 ,在圆盘中混合有混纺比例不易掌握等弊病 ;若在并条混合 ,按常规无论生条定量在允许范围内怎样设计 ,在头并一次性混合成为涤纶比例95 %、棉比例 5 %是不可能的。为此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设计涤、棉生条定量 ,并采用头、二并两次混、并合达到需求混纺比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 1 )按梳棉机型及混纺比要求合理选择生条干定量。涤纶生条干定量选 1 9.7g/5 m,棉生条干定量选 1 5 .0 g/5 m。( 2 )头并…  相似文献   

8.
由于织物风格的特殊要求,混纺纱中有些纤维含量很低。而当混比低干IO%时,如通过传统的小准原料混合法混料,则很难保证微量纤维在成纱长片段内含量稳定;如采用并条混合,微量纤维在成纱截面内分布又不够均匀。我厂在生产涤2%、棉98%色纺系列纱时(涤纶纤维为着色纤维),针对我厂是普梳纯棉纱生产设备,而且前纺设备又较紧张等情况下,采用了棉卷与色涤生条混合的新方法。首先在梳棉机的两个棉卷架头的中。已位置打一个Q25mm的光孔,再在其间固装一根直径为35mrn的光洁导条辊,将符合工艺要求定量的涤生条从机后的条筒中引出绕过此…  相似文献   

9.
由于织物风格的特殊要求,混纺纱中有些纤维含量很低,而当混纺比低于10%时,如通过传统的小难原料混合法混料,则很难保证微量纤维在成纱长片段内含量的稳定;如采用并条混合,微量纤维在成纱截面内分布又不够均匀。我厂在生产涤2%,棉98%色纺系列纱(涤纤维为着色纤维)时,针对我厂设备是普梳纯棉纱生产设备,而且前纺设备又较紧张等情况,采用了棉卷与色涤生条混合的新方法。 首先,在梳棉机的两个棉卷架头的中心位置打一个Φ25mm的光孔,再在其间固装一根直径为35 mm的光洁导条辊,将符合工艺规定定量的涤生条从机后的条筒中引出,绕过此导条辊向下,与符合工艺规定定量的棉卷一同喂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涤纶和棉的混合是在清棉间 (精梳棉网和涤纶混合 )或并条机 (精梳棉条和涤纶混合 )中进行的。在世界范围的纺织厂以并条机混合的占大多数。在印度棉纺厂用并条混合法所生产的精梳涤 /棉纱的常发性的纱疵及 1 0万米纱疵较多 ,条干达不到 Uster 2 5%的水平 ,纱的断裂强度低于平均强度 1 0 %的占 30 % ,故在机织、针织工序中断头较高。他们认为这是涤 /棉并条机混合法中纱线的失效率较高之故。他们采用的新型混合方法是在条卷阶段将棉和涤纶进行混合 ,然后一起精梳。在进入梳棉机时棉和涤纶分别进行加工 ,然后在条卷机中以适当比例进行…  相似文献   

11.
曹虚 《棉纺织技术》1994,22(8):51-54
生产不同原料的混合纱,在纺纱工艺流程中有三种不同的混合方式:一是在清花抓棉机台上利用棉包排列的混合;二是不同原料的纤维条在并条机导条板上间隔排列喂入非条机的李坤装置,达到混合目的,这两种方法常用于短纤维的纺纱;三是在环锭纺细纱机上混合,利用两种不同原料的粗纱,短纤或长丝混合纺纱,如:包芯纱、双组并列组合纱等。清花,并条两工序的混合,是实现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均匀混合,而包芯纱:双组并列组合纱等是不同原料的纤维束之间的混合。由于纤维在纱线结构中排列的位置不同,能改变纱线的特性,使织物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棉/粘/涤紧密赛络纱的生产技术难点和工艺要求。棉、涤、粘3种原料特性各异,通过将3种原料混纺,可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并有效地降低成本。以棉/粘/涤(70/20/10)18.3tex混纺纱为例,探讨了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的工艺参数,提出紧密赛络纱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仿大化与超仿棉Tc混纺气流纺纱实践。根据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和成纱质量要求,采用简易清梳联生产,两种纤维各自混棉,合理配置清梳工艺参数,以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并条工序采用条子混合与三道并合,保证混和均匀,以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和平行度;定期对纺纱通道予以清洁,气流纺工序优选纺杯型号,合理配置纺杯转速与刺辊转速;严格控制各工序的温湿度,顺利纺制出仿大化/超仿棉Tc混纺系列气流纺起绒纬纱,且成纱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化学纤维工业的不断发展,化纤与棉的混纺织物正在迅速增长。纤维混合均匀与否,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为了保证纤维混合均匀,一般都采用三道并条的工艺路线,这就要增加设备和人员。目前,为了适应化纤混纺生产的要求,国内外都逐步采用混并机进行生产。一、国内利用普通并条机改装成混并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16 tex阳离子改性涤纶/凯斯林涤纶/粘胶/毛60/10/15/15差别化涤粘毛多组分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原料选配。通过功能性阳离子改性涤纶、凯斯林涤纶、粘胶3种纤维在清花工序预先进行混合成卷,用特殊的装置将特殊定制的精梳毛条在梳棉机后与之同时喂入混合,经并条、粗纱、细纱纺成纱线。通过小试、中试、批量生产过程,对纤维内在指标、各道生产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对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科学、系统地研究,形成了设计与生产管理、半成品与成品的质量控制标准与规范。  相似文献   

16.
开发了黏胶、涤纶、羊毛3种组分的紧密混纺纱。黏胶、涤纶通过散纤维方式混合,黏胶、涤条与毛条在并条工序混合,最后以AB两组分喂入细纱机纺成细纱。介绍了纱线规格和原料选择,确立了纺纱工艺流程,探讨了主要工序的工艺配置及技术措施。最后成功纺制出符合要求的黏胶/涤纶/羊毛70/22/8 28 tex AB纱。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国家计委进口了一部分短涤纶(31毫米),以代替棉花使用。根据纺织、商业两部使用短涤纶会议纪要精神,近一、二年来,不少地区开始生产这种短涤纶与棉(或粘胶)混纺的低比例涤/棉(或粘胶)混纺产品。由于受涤棉染整加工能力的限制,要求这类产品采用棉的印染加工工艺和设备来生产,这就对印染厂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涤纶、棉两种纤维的性能不同,采用棉加工工艺和设备进行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提高产品质量,早日生产出价廉物美的低比例涤/棉(或粘胶)混纺产品,满足人民的衣着要求,一九七九年四月我省召开了第三次印染情报交流会,对该专题进行  相似文献   

18.
欧洲,对涤/棉混纺纱混和均匀性一定要求。如德国要求一批涤/棉纱与另一批涤/棉纱中混和公差为4%。在一批纱内试验2g纱要求达到绝对公差为2%。 欧共体标准要求纱线内混合比例应精确在±3%以内。当混和未染色的组分用于纱线匹染,其偏差会大于染色原料的混合。  相似文献   

19.
目前涤/棉混纺织物的生产日益增加,在纺织品中已占有较大的比重。这类织物的练漂加工恰当与否,对成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应该给以必要的重视。 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与棉的混纺比例有65/35、50/50等多种,通常以65/35为多。对这类织物进行练漂加工时,无论它们的混纺比例如何,除了退浆过程以外,主要是针对其中的棉纤维而进行的,因此,可参考棉织物的练漂过程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涤/棉混纺织物的特殊要求以及涤纶纤维的特性,并防止或避免涤纶纤维在加工过程中受到过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细绒棉与长绒棉不同混和方式对精梳细号纱质量的影响.分别采用清棉棉箱混和、预并条搭条混和及精梳后并条搭条混和方式纺制精梳细号纱,对比了不同混和方式下半制品质量及成纱质量.指出:在三种混和方式中,清棉棉箱混和方式的混和效果最好,但难以兼顾各纤维纺纱工艺特点;精梳后并条搭条混和方式有利于按不同纤维性能设置纺纱工艺,但其混和效果略差;预并条搭条混和方式的混和效果处于前两种混和方式之间.在精梳细号纱生产中应根据后道产品要求和生产设备配置选择细绒棉和长绒棉的混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