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魂     
1 建筑评论 中国有没有建筑评论界?中国有没有建筑评论家?好象没有。街上有那么多花花样,老百姓碰上了唠叨两句,没有见到行家评论;又好象有,虽然未必成“界”或“家”。外国有专靠评建筑吃饭的,正评也好,歪评也好,言不由衷也好,无事生非也好,建筑界热热闹闹的,大家有饭吃、有事做。中国还是匠人闷干。记得一位大作家谈怎样写文章时说过,第一你一定要有话想说,第二才是怎样说。看来我们可悲之处是对自己精彩的或差劲的都无话可说,或无话也有饭吃;但对外国那几幢房子那几个人,话多得简直有点过剩。有人说中国建  相似文献   

2.
白静 《山西建筑》2001,27(1):6-7
论述了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进而说明了传统与创新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创新是推动社会各方面向前发展的动力,任何一种创新所带来的新风格随时间的推移将会成为传统,而这个传统又会被另一个创新所打破,创新与继承成为建筑发展的两条主线,同时或交替地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建筑进行审美与品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都能以自己的观点和标准,甚至是难以表达、模糊的标准,对建筑作出判断.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划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对建筑进行审美与品评,这势必有助于公众对建筑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建筑的鉴赏能力,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繁荣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段敬阳  邓浩 《安徽建筑》2002,9(2):17-19
发展中国家正在极积开展国外先进建筑技术的引进与吸收,以便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伴随着技术转移的深入进行,他们却面临着如下两难选择:(1)如果继续深入开展技术转移,虽然会促进本国技术、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伴随着外来技术、文化的传入,本民族或国家的技术、文化将会受到严重冲击,结果很可能使其因产生文化异化而丧失其独立性甚至走向崩溃(德国学者F.拉普和美国学者D.波普诺都持有这样的观点).这样的担忧在我国建筑理论界一直存在,从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全国范围的"传统文化特色与建筑现代化"的大讨论,到近些时间关于对法国建筑师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方案的正反两方的激烈争辩,都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点.(2)如果拒斥外来的技术、文化,走本土低技术路线或是机械的"中间技术"路线,结果虽然使本民族或国家的技术、文化保持其独立性,但将会因此导致其封闭而再一次落后,或者是等距离追赶先进国家.上述"两难选择论"和"文化异化论"是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所存在的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筑与解构论稿(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建筑构图原理恐怕要重写了 解构建筑的种种形象特征表明在后现代主义时兴了一阵以后,西方建筑师界又涌出了新的离经叛道式人物。 在20世纪,离经叛道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传统的角度看,现代主义建筑就是激烈地离经叛道,超越旧规的建筑。20世纪中后期,出来了一种后现代主义浪潮,向传统建筑作了少许的回归(全盘回归是不可能的),杀减了当初那种与传统决绝的锐  相似文献   

6.
刘群 《山西建筑》2007,33(20):28-29
通过对会仙观建筑群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色彩的分析,说明道教建筑是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及建筑形式与道教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为研究古代道教建筑及道教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国涛  陈绍山 《中外建筑》2003,(5):50-50,69
建筑形象是通过各种几何形体造型、空间和环境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一定的审美情感的物化形态,其表现为直接形象。主要特点是:其一是表现艺术。建筑形象主要是各种几何形体,类似抽象雕塑,它缺乏完整的叙事描写的能力,不大可能直接反映具体思想,通过形体与空间的组合,或借助隐喻象征手法,可以赋予建筑以雄伟、华丽、典雅、轻快等艺术气氛和美学意境的目的,间接地表现特定的时代、民族、地区的艺术特征,建筑师个人意识和创作思想。我国古代有“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说法。西方从古希腊起就流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观点。可见…  相似文献   

8.
风水—传统建筑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可以说是靠“风水”起家繁衍的,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是最早的有序建设城乡,有规范进行城市规划的国家。从五千年前黄帝陵建设思想,到三千年前的《周礼·考工记》;从宋代的《营造法式》,到清代的《营造则例》以及后代专司建设的“工部”衙门的规约,各地的《县志》都存在一种共同的思想,天人合一。从城市到乡村,从宫殿到民居,从阳宅到阴宅,都存在天地人和合风水优选思想。  相似文献   

9.
隐形建筑的设想 建筑上,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挖穴藏身,筑巢栖息,剥树皮裹体,用遂石取暖,过着原始的公社生活,人们从“栅居”、“茅栅” 的原建筑形态逐渐演化到现在高楼和摩天大楼。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以来,从文化热带来建筑文化的研究,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建筑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建筑文化的研究不仅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共识,而且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建筑文化研究的对象、传统建筑文化的源与流、中西建筑文化比较……等等。但从整体研究方面必然还留下一些空白,可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从如何对城市建筑文化的延续进行研究,以祈在专业与社会各方面得以重视,使城市建筑文化得以宏扬与延续。 优秀的建筑(传统的与现代的)是一个城市、地区文化的结晶、瑰宝与珍品;也往往是体现该地区的历史特点、历史的见证与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