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的趋势,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内环境建设是时代需求,推动了高校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升级应用.校园网是高校信息化的重要构成,分析了校园网络安全平台的建设意义,对校园网运行隐患提出可行的安全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已经是学校各项活动的重要技术平台。随着信息和科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校园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内容在不断丰富。本文从平台的三个核心方面阐述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内容建设,可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建设,目前在教育行业涉及方方面面.在传统的模拟式教学向目前数字式教学转化的过程中,建立信息化平台给予高层次的教学保障服务已是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热点.传统信息化建设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封闭的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数据快速的动态更新,另一方面广泛的交互式的网络信息平台也已被广泛的认可和接受.高校精品课程平台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在构建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提供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服务.因此,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结合高校教育网络化的实际应用,本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旨在提供专门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管理手段是未来我国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和高校运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未来,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智慧校园将成为高校多元化专业化发展的基石,因此,运用当前技术建设高校智慧校园将为未来高校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充足的技术积累。在传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上基本都按照"按需、逐个、独立"的原则进行,每一个应用系统都使用独立的服务器、独立的安全和管理标准、独立的数据库和独立的展现层,即烟囱式的孤岛架构。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财务预算、图书管理等方面,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校园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却很低,而校园安全又是高校稳定发展的基础.基于此,对校园安保信息化建设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望能为我国高校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服务的校园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数字化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小型化的数字化校园方案--校园信息化平台,该平台以Web Services(Web服务)为信息集成的核心技术,可以集成学校现有的多种形式的信息系统,并为此提供了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安全身份认证中心、统一用户权限管理中心和统一的用户界面.介绍了该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模型以及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分析了实现该平台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今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校园信息化的普及,详细阐述了校园网站建设对各大高校产生的积极意义,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高校校园网站建设的要求和校园网站建设应该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作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前沿阵地,高校最先提出了信息化口号,并将之付诸行动。高校信息化使所要处理的相关信息也在迅速地膨胀,如教务管理信息化、图书馆数字信息化等。因此各高校都在加强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尤其是校园网的建设,以此来管理数量庞大的信息。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针对高校网络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评估和安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作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前沿阵地,高校最先提出了信息化口号.并将之付诸行动。高校信息化使所要处理的相关信息也在迅速地膨胀,如教务管理信息化、图书馆数字信息化等。因此各高校都在加强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尤其是校园网的建设,以此来管理数量庞大的信息。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针对高校网络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评估和安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翔 《软件》2023,(1):29-31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致力于积极打造智慧校园,全面提高高校管理效率,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管理服务。高校在构建智慧校园的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建设数据中心,而应用云计算的网络环境,可以使数据中心建造费用大大降低,实现教育资源的虚拟化。本研究主要论述了高校智慧校园发展现状,指出智慧校园建设私有云平台数据中心的意义,确定了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从而进一步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硬件资源短缺、应用系统过于独立及信息资源共享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领域中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现阶段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开始走向了信息集成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业务办公系统的分散建立、以管理为重点、信息数据共享与整合的实现等多个方面,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很多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的多种问题与不足.文章主要围绕着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中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云平台应用的主要优势两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软件工程师》2015,(10):24-25
当前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已经从网络基础建设深入到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为高校教育变革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使教育向网络化、数字化更加靠近。数字化校园拓展了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了学校的业务运行效率,实现了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数字校园背景下,高校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高校执行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完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促进高校的教育改革向更好、更快的发展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整体发展形势良好,各类应用和管理系统切实有效地提高了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然而在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平台,各部门间数据共享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高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试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平台集成有效实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设想和策略,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助力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使得"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方向的升级发展,而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构建了富有智慧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全面智能感知的环境和多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课堂得以向真实的场景延伸。通过探讨智慧校园中多样化学风建设平台的搭建,对于改善现有学风建设现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加强师生的互动,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信息服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智慧校园则是继数字校园之后关于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概念。它将大大提高校园信息服务和应用的质量与水平,它所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更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变得更人性化和智能化,有助于构建更为自主的多平台学习环境,为高校学风建设探索新的途径创造了可能,其育人效果十分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当代高校教育产能的输出,在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在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同时,还需不断加强高校专业教育方式的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简要概述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特征,探讨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论述我国其创建策略,从而推动当代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我国校园信息化的水平也在飞速提高。本文介绍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并分析了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了探究。同时,分析了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取得的成果,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最后,本文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实现途径,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该文以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天软")为例,介绍了智慧天软一期项目的建设历程和教育信息化2.0在天...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工作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高校师生能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取更便捷更完善的信息化服务,高校行政、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建设均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基于此,主要阐述了信息化校园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以实现高效资源共享,消除数据孤立,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开发,减少数据接口,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减少高校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为我国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给高校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建网"走向"用网",从硬件建设走向软件开发与应用,这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