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样红外成像系统仿真及最小可分辨温差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采样红外成像系统仿真图像的最小可分辨温差MTRD预测方法。该方法从红外成像系统信号传递方程出发,模拟生成不同空间频率、辐射温度的标准四周期矩形样条;利用调制传递函数法和象素处理法,仿真了系统各组成模块的几何扭曲、模糊效应、噪声特性和非线性效应;由多名观察者观察样条仿真图像,统计正确判断概率。实现了MRTD的预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MRTD值能够与实际测量的MRTD值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离焦模糊图像增强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红外离焦图像处理后图像模糊效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IP模型的Lee图像增强算法的去模糊图像的算法,它能够有效地处理图像增强后的模糊效应,实现图像的清晰成像,该算法便于实现,可广泛地应用于图像显示技术,文中介绍了该算法的原理并对电力设备红外离焦图像处理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珂  王晓蕊  郭冰涛  刘虎  袁航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9):904004-0904004(6)
研究了载体平台振动条件下红外系统成像模糊效应模型,实现了系统成像模糊效应动态仿真。依据红外系统成像原理及平台振动规律,建立载体平台振动下红外系统成像模糊效应模型;通过研究模糊效应纹理预生成及实时采样方法,实现载体平台振动下系统成像模糊效应实时计算;基于仿真结果定量分析了载体平台不同振动条件下,红外系统成像质量退化程度。结果表明:载体平台振动时,振动振幅或振动频率增大都会导致红外系统成像质量严重退化;而且观测距离越远,载体平台振动对系统成像质量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仿生视觉系统中目标图像获取单一性问题,提出一种仿人眼自适应调节的多光谱视觉成像技术。首先,通过改进的自动调焦算法使成像系统同时采集可见光高分辨率图像及近红外低分辨率图像。然后,对于多光谱成像系统中由于分光棱镜折射率不同导致的在固定焦距下,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清晰度有所不同的问题,采用改进的二代小波变换进行近红外图像增强,提高图像对比度,改善视觉效果。最后,搭建基于液体变焦透镜的多光谱实验系统验证自动调焦算法及图像增强算法的实际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完成有效自动调焦的平均用时为756 ms。同时,近红外图像增强后其灰度方差函数值提高了79.4%,解决了对比度低和细节模糊的问题,最终实现自适应调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太赫兹成像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一套完整的太赫兹成像系统的数学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点扩散函数的太赫兹图像增强模型是很好的选择。该方法将目标函数与点扩散函数进行褶积,实现了太赫兹图像的模拟传输。然后根据光学成像的过程,计算成像系统的点扩散函数。最后,基于点扩散函数对图像进行反褶积增强。该模型用于探测图像增强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恢复的映像包含更多细节。  相似文献   

6.
太赫兹波由于其独特的性质而被用于对特定物体的无损检测和成像。提高成像质量成为影响太赫兹成像系统应用的关键。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改善图像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基于太赫兹透射成像实验,研究讨论了运用空域滤波、高斯平滑、频域滤波和边缘检测等图像降噪和图像增强技术,有效克服成像系统的实验噪声、激光功率抖动等影响,并对图像降噪和增强方法的选择和处理效果做出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图像降噪和图像增强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太赫兹图像的清晰度和可辨识性。  相似文献   

7.
1.导言1991年首次开发了实时四百万像素的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DR—2000”。该系统由高分辨率12in X射线图像增强器和一具有2100扫描线的1in SATIOON摄像管的摄像机组成。以前,图像增强数字X射线系统已被广泛用作数字减法系统,其优点是实时的图像获取  相似文献   

8.
多普勒效应对FMCW-SAR系统成像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机载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FMCW-SAR)系统的成像原理,讨论了FMCW-SAR成像系统与脉冲SAR成像系统的不同,分析了载机运动所带来的多普勒效应对FMCW-SAR成像系统性能的影响,指出多普勒效应会带来距离向与方位向信号的二次耦合,进而会影响图像在距离向和方位向的聚焦。然后,根据FMCW-SAR的回波特性给出了一种在回波信号方位向多普勒域对误差进行补偿的方法,并结合RD算法给出了整个成像系统的流程。最后给出了补偿前后算法仿真和验证的结果,可以看出对多普勒效应进行补偿之后能够消除距离向与方位向信号二次耦合带来的误差,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该文结合机载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FMCW-SAR)系统的成像原理,讨论了FMCW-SAR成像系统与脉冲SAR成像系统的不同,分析了载机运动所带来的多普勒效应对FMCW—SAR成像系统性能的影响,指出多普勒效应会带来距离向与方位向信号的二次耦合,进而会影响图像在距离向和方位向的聚焦。然后,根据FMCW-SAR的回波特性给出了一种在回波信号方位向多普勒域对误差进行补偿的方法,并结合RD算法给出了整个成像系统的流程。最后给出了补偿前后算法仿真和验证的结果,可以看出对多普勒效应进行补偿之后能够消除距离向与方位向信号二次耦合带来的误差,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水下激光图像增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宏伟  张晓晖 《激光与红外》2007,37(10):1105-1108
由于水体对光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吸收和散射效应,距离选通水下激光成像系统所获得的图像存在不同程度的劣化问题.为提高图像质量,在分析水下激光图像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常规直方图均衡化的不足,提出了用阈值分割直方图,高灰度区和低灰度区分别进行均衡化,再压缩组合的分段的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并和边缘保护平滑滤波结合应用于水下激光图像增强.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能达到抑制背景噪声、突出目标细节、提高对比度的效果,对水下激光图像增强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1.
郑为 《激光与红外》2015,45(1):84-87
针对线列红外探测器扫描成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台直方图统计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校正扫描型热像仪由盲、闪元引起的黑白道,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修正全局灰度等级,锐化图像中的边缘细节,对扫描成像系统的红外图像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红外图像具有低对比度、噪声大、动态范围大以及视觉效果差等特点。传统的图像增强算法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处理后的视觉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红外图像的视觉效果,增强图像中目标的识别力,研究了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Retinex算法,结合红外图像的成像机制,将适用于可见光图像的Retinex增强算法应用于红外图像,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在此基础上,对算法进行自适应改进,提出了AMSR算法。采用几种传统的图像增强算法和基于Retinex的算法对具有典型特性的红外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并计算客观评价指标。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主观评价和客观指标分析,验证了AMSR增强算法对红外图像具有适用性和优越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对红外目标探测和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外图像模式识别的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红外图像识别与跟踪是红外成像制导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红外图像模式识别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图像预处理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识别算法的复杂程度以及系统的可靠性.基于红外图像的特性分析,提出了红外图像模式识别的预处理过程,并详细研究了滤波降噪、目标增强、图像分割等预处趣技术.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何理 《电子测试》2016,(14):64-65
红外成像系统在外场复杂使用环境条件下,背景复杂,雾气水汽大,影响成像质量。本文对红外图像非均匀性进行分析,对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技术和红外图像增强技术综合应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Infraredfocal plane array(IRFPA) is a kind of infra-red detector array whichis sensitive toinfraredradiationandintegrated with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s .The IRF-PAi maging systemhas advantages of si mple configura-tion,high reliability,high sensitivity …  相似文献   

16.
基于FPGA的红外焦平面实时图像处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实时图像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IRFPA的非均匀性校正和红外图像的增强,提出了以FPGA为核心的红外焦平面成像实时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完成校正系数的计算、IRFPA非均匀性校正、红外图像的增强及视频合成等功能。在FPGA中采用了并行处理结构和流水线技术,使系统的处理速度高达50M×12 bit/s,特别适用于大面阵、高帧频IRFPA实时图像处理。仅用一片FPGA完成所有的处理功能,使整个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小,便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17.
张建 《红外》2009,30(9):41-45
本文提出了一种红外图像仿真方法.首先对目标在探测波段内的辐射强度的组成和光谱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目标的辐射强度、光谱分布和运动等特征量进行了模拟.然后根据大气和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建立了相应的大气效应模型和成像系统效应模型.最后根据红外成像原理并结合探测器参数,将目标的仿真模型与实拍的背景红外图像通过图像合成算法进行融合,从而实现了目标与场景的快速生成.该方法通过理论数据和实验数据的结合,提高了场景的可靠性,对于测试和评价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直方图非线性拉伸的红外图像增强新算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由于受物体导热特性及环境的影响和红外热像系统的限制,红外图像普遍对比度低、边缘不够清晰,其中最典型的是图像的直方图分布过于集中,针对这一问题将图像压扩量化中的纵向非均匀分层思想延伸为图像直方图灰度轴的横向非均匀拉伸,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方图分布特性的非线性拉伸增强算法。在此基础上,将直方图非线性拉伸与线性拉伸进行了试验对比。  相似文献   

19.
石永彪  黄飞  杨龙  张湧 《激光与红外》2017,47(5):582-585
为满足红外热成像系统对图像采集、显示和存储的实时性要求,搭建了基于单片多核处理器DM8148的模块化硬件平台,实现了非均匀性校正和动态范围压缩的图像预处理算法,得到了良好的显示效果。该系统与传统的FPGA和DSP多信号处理板的实现方法相比,极大地精简了系统的体积,减小功耗并节约了成本,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纤维红外吸收特性的皮棉杂质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为有效检测出与棉纤维形态、颜色极其相似的异性纤维杂质,根据异性纤维与棉纤维近红外吸收特性的差别。提出近红外光谱成像方法检测皮棉异性纤维杂质.该方法分析近红外波段中异性纤维与棉纤维吸收特性差异随波长变化规律,确定了区分棉纤维与多种异性纤维的最佳波段的范围,建立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将异性纤维近红外吸收特性转化为近红外图像中异性纤维图像特征,利用自适应图像增强和二值化图像处理,从皮棉背景中提取异性纤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取的异性纤维图像特征明显,检测结果与实际相符,此方法可有效识别皮棉中异性纤维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