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遗产廊道是美国针对其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一种区域化遗产保护战略方法.本文从自然资源保护、历史与文化资源保护、慢行游憩系统完善、解说系统构建、市场与营销策略以及管理体系等六个方面对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管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大运河的整体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迅速展开,工业遗产再生时代已经来临。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对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索,实施成效显著。本文从遗产管理、经营模式以及遗产与城市关系等方面,对澳大利亚三个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剖析,提炼出城市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三种模式,即法定机构主导的一体化模式、多方协力合作的微改造模式,以及政府持续引导的城市更新综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三种再利用模式的适用对象、范围、预期效果等进行比较和归纳,着力探寻"能用管用好用"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模式,以期为我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胡斌  邹一玮  马若诗 《风景园林》2021,28(9):109-114
遗产资源综合调查和价值评价是乡村遗产保护及活化利用的第一步.从重庆地区乡村文化景观遗产资源基础调查项目的总结入手,探讨应用跨学科、多维度调查评价技术对乡村遗产资源进行"深读"的工作程序和内容.整体研究以构建资源综合调查框架与遗产评价体系为前提,通过实际应用,强化乡村文化景观遗产资源专项统计和保护管理意识,突出保护利用过...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6,(3)
转型期遗留的大量工业遗产对重庆既是一个挑战,也提供了一批宝贵的发展资源。虽然目前工业遗产开始受到学术界及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其保护和开发尚存在自发性、孤立性、随机性等问题。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只有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结合才能彰显其真正的价值,达到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目的。通过梳理重庆工业遗产资源,分析目前重庆工业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城市功能布局、空间结构、文化内涵、环境景观及旅游策略制定等五个方面对工业遗产与城市的关系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空间解决措施,最终形成多层次复合化的保护利用策略,以期系统而有效地保护并利用重庆珍贵的工业遗产。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16,(6)
针对当前城市遗产对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及澳门遗产资源的多源性、共生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根据实地调研和中外文原始资料,以澳门城市遗产资源的特殊性以及数字化信息与处理技术为基础,从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数字化保护策略的构架以及保护与管理标准三个方面探索澳门数字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建立,力图使澳门文化优势和特色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潮流中彰显独有魅力并焕发新生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19~20世纪的英国、法国、意大利为对象,探讨了西欧三国在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实践与经验,总结了它们在辩证推演的保护理念、整体关照的保护系统、创新更迭的保护技术、复合发展的功能运用以及立法管理的措施保障等方面的实践逻辑,以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遗产保护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是对铁路事业的极大促进。我国的高速铁路已经走向世界。蓬勃的铁路事业需要文化的支撑、历史的追忆、在城市空间的存在感。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既有城市规划和建设对资源转化的迫切,更有适逢铁路事业发展的机遇。该文总结归纳我国铁路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回顾欧美国家铁路遗产利用的发展过程,借鉴欧美国家在铁路遗产文化、保护、政策、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经验,为指导我国铁路遗产再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工业遗产所具有的历史、文化、艺术、经济、技术等方面价值认识的提高,各地兴起了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浪潮,但一些经改造再利用的工业遗产却存在着效益低下,功利性较强,功能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以混合功能开发模式出发,探索该理论与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结合与应用。希望能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方式类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运河文化源远流长,在现代社会中运河属于重要的旅游资源和运输要道,可以为当地经济和工业发展提供重要助力,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运河开始逐渐转变为城中河,如何对工业景观遗产实施改造和利用成为政府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工业景观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扬工业文化是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基于此,论文以扬州市区近现代工业遗产调查与保护研究项目为例,对当前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运河活态保护、工业景观遗产的概念以及扬州工业遗产保护的意义,分析了在运河活态保护基础上进行工业景观遗产再利用的策略,以期可以充分发挥运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存量发展背景下,工业遗产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及认定工作是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础性环节。本研究从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技术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五个方面构建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在分析梳理广州市潜在工业遗产的基础上,通过资料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潜在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从而为工业遗产的认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历史环境中非物质形态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物质形态遗产是社会文化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分析了历史环境中非物质形态遗产保护的对象,阐述了在整体性历史保护观的指导下和文化旅游的发展中,非物质形态遗产保护的意义,从历史文化内涵的显现、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与文化旅游发展的结合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历史环境中非物质形态遗产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田燕  侯雷  张一恒 《华中建筑》2012,(12):152-155
萍乡煤矿是洋务运动时期重要的工业遗产代表,也是汉冶萍工业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历史悠久、遗产众多,呈现出工业文化和革命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观。该文通过对萍乡煤矿建筑遗产进行深入的现状调研和价值分析,从而提出通过矿山公园规划、遗产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或其他公共建筑,并配以相应的解释系统等再利用的模式,从而对萍乡煤矿工业建筑遗产进行合理保护,这对汉冶萍工业遗产的整体价值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中已经迅猛开展并受到关注,然而长沙作为中部省会城市,其工业遗产的发展相对滞后。该文通过对长沙滨江近代工业遗产的分布及保存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梳理该区域工业遗产的共性与个性,并契合长沙"山水洲城"的城市格局特征,结合实例,分别从规划、建筑、技术、景观等角度剖析长沙滨江区域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得与失。最后试图从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定、宏观规划等薄弱环节给出建议,以推进工业遗产再开发在长沙的发展,从而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大遗址是社会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价值突出的重大遗产,它们的生存在当今城市化背景下,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那些经历漫长历史变迁留存下来的古代城市遗址与当代城市发展之间形成突出的矛盾。因此,发掘和研究古代城市的遗产价值,确认遗产价值载体,建立保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可实现大遗址与现代城市的共生和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明中都遗址保护实践为例,从城市遗址的整体环境视角尝试寻求具有卓越价值的大遗址的保护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中国建筑摄影纪录的先河。这些庞大的摄影和研究成果资料群共同构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化遗产图像数据库,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状况,同时也是日本从明治末期开始的对亚洲国家遗产记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日本东洋建筑史研究回顾及为什么要进行历史图像的研究,日本对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研究概况和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工业遗产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资源,其再利用和保护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有多种形式,而规划建设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近年来最常见的做法。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工业遗产的集中保护、统一规划和管理,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通过对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的剖析,探讨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再利用及规划设计等问题,并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代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城市中留下了许多值得尊重和保护的工业建筑遗产。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在地产开发项目中如何利用这些工业遗产文化和经济价值来促进旧城活力的再生,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以无锡"西水东"这个住宅开发项目为蓝本,通过对"西水东"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成果分析与总结,探讨住宅项目中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可能性与再利用的策略,明确其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改善、城市记忆的积淀、城市生机魅力的保持以及对城市文化复兴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本文在吸取借鉴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建设中的新趋势和面临的新问题,从建构当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认知体系、建立我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理论策略、建设适应性的保护修复技术方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等层面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建设提出了框架性的阐述,结论性地提出应该从基础保护科学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实用技术与科学理论交融发展、充分利用跨学科研究成果三个方面加快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学。  相似文献   

19.
阙维民 《中国园林》2012,28(7):5-12
中国矿业遗产,尤其是中国传统矿业遗产,具有丰富的遗产资源,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特色项目、中国矿业典籍的物质载体、中国工业遗产的主要内容。中国矿业遗产研究是中国矿业遗产的管理基础与中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在阐述中国矿业遗产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从理顺管理权属、统一项目名称、规范学术认识与合理规划利用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矿业遗产的保护展望。鉴于中国学界对于中国矿业遗产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矿业史、矿业遗产旅游与矿山公园建设等专题的现状,特以世界遗产为视野的矿业遗产研究进行组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规范条例的再解读,寻求相关理论上的策略,结合南京明城墙中央门西段的案例研究,提出在这个处于城市高密度、快速发展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些灵活措施,以及本案例中的技术路线的介绍,针对该类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规划中的限制与挑战,提出应当因地制宜地划定建设控制地带,以期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打破“同心圆式”保护线的桎梏,设立遗产展示的窗口区等规划建议,以景观呈现的方式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