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为了解决吞吐开发末期油藏水侵复杂、采出程度低、大幅提高采收率难的问题,以辽河油田J91区块为例,通过TG–DSC及室内物理模拟手段,从热量及燃料角度验证边底水稠油油藏实施火驱开发的可行性,并对操作参数的优选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边底水稠油油藏实施火驱开发能够实现稳定的高温氧化燃烧,且实施火驱经济开发的燃料下限即含油饱和度为35%。边底水稠油油藏火驱点火推荐采用电点火方式,适当提高点火温度延长点火时间;并在驱替过程中采用变速注气方式提高火线前缘温度,保障火线稳定推进。研究可为同类油藏实施火驱开发技术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才业 《特种油气藏》2020,27(5):125-131
为明确水淹油藏蒸汽吞吐后提高采收率的可能性,从火驱开发机理入手,开展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建立强、弱两大类水淹模型,揭示水淹油藏火驱增压排水开发机理,依据产出流体变化规律及火驱燃烧指标等评价参数,建立判别标准,将水淹油藏火驱划分为4个阶段,厘清了水淹油藏火驱开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淹稠油油藏火驱具有增压排水、排水时间长、点火时间长、注气需求高、放热量高、产油峰值高、降黏效果好等开发特点。该研究成果在辽河油田锦91块成功实施,火驱受效特征明显。该研究对边底水或水淹稠油油藏高效开发具有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齐40块东部区域为具有边底水的稠油油藏,蒸汽驱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部分井组效果不理想,未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对比转驱前后油藏温度场、含油饱和度场、地层压力场及生产井各项参数变化,总结了边底水油藏转驱后的开发规律,分析了影响边底水油藏蒸汽驱开发的地质因素,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对策,使边底水区域蒸汽驱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周期产油量低、底水脊进严重导致的无效热循环等问题,以渤海油田L区块为例,对典型底水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开发进行了探索。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考虑8组分转化关系的火驱方程,对一维燃烧管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确定了化学反应方程中关键动力学参数;通过对不同井网火驱开发效果的对比,揭示了水平井线性井网这一新型火驱注采井网不仅具有技术可行性,同时具有火线推进速度快、稳定泄油时间长等优势,满足海上稠油油藏"少井高产"的开发要求;结合底水油藏开发特点,优化了井网参数,并利用矿场模型对渤海油田L区块整体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采用水平井线性井网、接替式的火驱开发模式可以有效维持油藏压力,抑制底水的脊进,延长稳产时间,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海上底水稠油油藏应用具有可行性和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应用》2017,(4):67-71
为了改善已经进入天然能量开发后期裂缝性底水砾岩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通过稠油油藏开发方式筛选标准及双孔双渗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开发方式转换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蒸汽吞吐是最有利改善开发效果的开发方式,油藏裂缝发育、基质渗透率低、活跃边底水的作用,将给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带来困难。进一步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选蒸汽吞吐转吞吐时机及注采参数,确定适合CPL油田裂缝性砾岩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注采参数,并在CPL油田裂缝性底水砾岩稠油油藏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油品类型多等特点,为探索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后期的有效接替技术,通过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了注蒸汽开发后火驱开发中深层—特深层层状、厚层块状、水淹稠油油藏以及浅层低渗透稠油油藏等不同油藏类型的可行性,形成了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的火驱储层描述技术、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技术、油藏工程设计技术、采油工艺技术、开发效果评价技术等,火驱开发油藏的采出程度大大提高,有效缓解了产量递减。该文论述了辽河油田火驱技术探索历程,对不同类型油藏火驱开发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成果可为辽河油田及同类型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田深层薄互层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纵向多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经多周期蒸汽吞吐开发后转火驱开采,其驱替机理和火线波及规律认识难度加大。综合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动态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普通稠油油藏在火驱中升温降黏和增压驱替、高温氧化和低温氧化同时存在,火线在平面及纵向上波及不均匀;同时对火线波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胜利油田沾29块边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油井含水率高、日产油量低的问题,利用岩心驱油实验和微观可视化设备,研究了应用水溶性降黏剂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机理;运用非线性混合法则,实现了水溶性降黏剂在数值模拟中的表征;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水溶性降黏剂吞吐数值模型,优化得到了沾29块水溶性降黏剂吞吐的开发技术界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水驱,水溶性降黏剂驱油效率提高了4. 6%;水溶性降黏剂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可降低原油黏度及界面张力,减少残余油饱和度;非线性混合规则表征了原油黏度随水溶性降黏剂浓度的非线性变化规律;沾29块开发方案中,水溶性降黏剂吞吐的注入浓度为3%~4%,周期注入量为500~600 t;水溶性降黏剂吞吐措施有效期达396d,平均日增油为3. 1 t/d,矿场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对于改善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注蒸汽开发后期稠油油藏火驱燃烧特征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稠油主体开发区已进入蒸汽开发后期,需要转换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筛选A油藏开展火驱开发技术评价研究。火驱能否保持高温燃烧将会影响油藏开发效果,因此评价火驱燃烧状态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化验及进行监测资料分析建立了一套火驱燃烧状态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试验区高温燃烧特征明显,这也是国内首次在注蒸汽开发后期稠油油藏开展火驱试验实现高温燃烧。  相似文献   

10.
火烧油层(火驱)技术已成为辽河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主体接替技术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厚层块状普通稠油油藏、薄互层状普通稠油油藏以及超稠油油藏厚层油藏在火驱过程中火线超覆严重,影响了火驱开发效果。重点针对制约火驱开发效果的注采井射孔技术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认识了厚层火驱二次燃烧现象,通过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认识了厚层油藏平面及纵向火驱动用状况,并应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对厚层常规火驱、重力火驱注采井射孔层段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不同火驱方式注采井射孔优化方案。该研究可为厚层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精细地质研究,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6-7砂层组稠油油藏储集层含油性判别方程,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对研究区油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稠油油藏油水分布规律与原油性质密切相关,由于边底水的氧化及微生物降解作用,稠油油藏中的原油在成藏后被进一步稠化,原油密度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可大干或接近地层水密度,从而发生高密度稠油相对于边底水的再次运移,形成油水倒置、油水并置等油水分布模式.研究区构造高部位聚集中质油一常规稠油,其密度小于地层水密度,油水分异较完全,产纯油;构造中部分布特稠油,其密度接近地层水密度,油水分异差,与边底水的并置关系明显,油水同产,含水率较高;边水中存在小规模向构造低部位运移过程中的超稠油;构造底部聚集超稠油,形成典型的油水倒置,油水同产,但含水率低于油水并置带.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常减压蒸馏装置油水分离器内部结构由第一代改进到第三代的详细情况.通过三代油水分离器内部结构设计的对比,显示了第三代油水分离器油不带水、水不带油,充分实现油水分离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的锥进,准确预测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时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延长油井的无水采油期,提高油井的累计产油量和采出程度。文中基于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对底水油藏双重不完善井的水锥突破时间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了底水油藏油井水锥突破时间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油水流度比,原始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等影响因素,并与其他底水油藏见水时间的公式进行了对比。实例分析表明,新的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公式的预测值较准确,并且与李传亮公式的结果较为接近,为预测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时间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井因含水过高而造成的水处理费用增加、管线泵站腐蚀严重和油井经济效益过低或根本无效益而导致的过早关停问题,进行了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研究。运用水力旋流分离技术,通过井下抽油注水双作用泵,在抽油机上行程将分离出的原油抽出,下行程将分离出的水注入地层,可在同一油井内有效地完成采油、油水分离和产出水回注,从而降低油井产液量及采出水量,改善了抽油机运行工况,节约了水处理费用。临盘油田大芦家区块L2-51井的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对应油井含水率持续下降3个多百分点,油井产液量下降10~15t/d,见到了明显的降水效果。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可作为高含水油井井组采油注水的有效措施,在高含水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控制海上浮式采油用油气水分离器内的液面晃动,在分离器内侧壁增设带一系列栅格的斜板及在液面增设带孔浮板,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从理论上探讨了这种改进结构抑制液面晃动的机理,指出低频长周期激振对减小液面晃动效果优于高频短周期激振;在液气界面晃动较大时,抑制作用也较大。  相似文献   

16.
葡西油田油水层识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葡西油田葡萄花油层以油水同层为主,油水分布复杂,储层类型多样,给测井解释油、水层带来较大难度。测井响应机理研究表明:储层高含泥、高束缚水饱和度和薄层、薄互层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而储层致密、舍钙、舍残余油是形成高电阻率水层的主要因素;此外,油藏被破坏造成油水呈非均质分布,致使储层产油、产水交替出现。通过储层“四性”(指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关系研究,应用细分层交会图版法、曲线形态对应性分析方法采综合识别油、水层。经试油、生产动态资料检验,综合解释符合率在8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沈84块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富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宋子齐  李能根 《测井技术》1998,22(6):420-426
通过沈84块油藏开发后期水淹层分析,研究用过渡电位校正自然电位,计算地层混合电阻率,结合水样分析资料进行了估算,分阶段和井位加以选用。进而,分别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和淡化系数方程确定相应的剩余油饱和度,通过沈84块S^43Ⅱ油组油藏实际应用,提取,集总和分析了S^43Ⅱ油组各小组层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结合各小层沉积微相时空分布规律,剩余分布范围及储量研究,按Ⅱ8,Ⅱ7,Ⅱ5,Ⅱ6,Ⅱ3,Ⅱ4,Ⅱ1,Ⅱ2  相似文献   

18.
产出剖面资料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相流体的渗流理论为基础,在将油粘度、水粘度、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等参数合理求出之后,探讨了用产出剖面资料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模型。在文留油田某区块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陕北地区长9储层埋藏深、物性差,油水关系复杂,储层改造难度大。通过对长9储层压裂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长9储层的改造难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以增油控水为目的增产措施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深层低渗底水油藏的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含油污水处理设备的现状作了介绍、分析,并展望了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