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抗营养因子钝化失活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  刘蕾  刘玉 《食品科技》2005,(4):95-97
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大豆不同抗营养因子的钝化失活速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脲酶完全失活条件下,胰蛋白酶抑制素仍残留一定活性。因此在大豆加工中以脲酶做为抗营养因子失活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大豆及其制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失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大豆抗营养因子钝化失活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大豆抗营养因子的钝化失活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脲酶(UA)完全失活条件下,胰蛋白酶抑制素(TI)仍残留一定活性.因此在大豆加工中,以脲酶做为抗营养因子失活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大豆及其制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失活状况.  相似文献   

3.
大豆发酵食品,指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酶为动力,经过发酵而制成的色泽玫丽,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品.大豆(Glycine max)由于其油脂和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一直作为人类食品的优质植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研究与生产性试验表明,挤压前添加还原剂有助于钝化全脂大豆与生豆饼的抗营养因子,添加0.5%Na2S2O5的膨化生豆饼对肉用仔鸡的饲养效果好于未加用加剂的膨化土豆饼。其增重年提高4.58%(P<0.05)、料肉比下降5.17%、蛋白质利用率提高21.20%(P<0.01)。  相似文献   

5.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涤非 《食品科技》2007,(12):235-238
大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凝集素、植酸等。大豆低聚糖和皂甙具有营养和抗营养双重作用。在食品加工中应设法消除抗菌素营养因子的作用,保证食品安全与营养。  相似文献   

6.
大豆中营养因子和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奇友  许红  马建章 《中国油脂》2006,31(11):17-20
大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和营养因子,营养因子包括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等,抗营养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凝集素、植酸等,大豆低聚糖和皂甙具有营养和抗营养双重作用。对大豆中的营养因子和抗营养因子的生理功能,对动物的营养及危害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及抗营养机理。  相似文献   

8.
大豆抗营养因子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存在其中的抗营养因子阻碍了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本文介绍了存在于大豆中的各种抗营养因子及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但大豆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阻碍了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本文分别介绍了各种抗营养因子的结构、抗营养机理及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大豆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阻碍了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本文分别介绍了各种抗营养因子的结构、抗营养机理及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豆发芽过程中抗营养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蛋白存在着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影响人类对其的利用。文中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免疫火箭电泳法测定了发芽过程中东农42、东农823、71434、40567、黑农40五个大豆品种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发芽能明显改变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不同品种的抗营养因子变化程度不同,5种大豆在发芽过程中显示出较为一致的总体趋势。发芽温度对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有影响。证实在萌发的大豆中存在可失活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内源酶。  相似文献   

12.
用酶去除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小麦发芽所具有的酶和大豆本身发芽的酶系共同作用来驱除大豆抗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微波技术在大豆干法加工中应用的可行性,考察微波功率、处理时间对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脲酶及蛋白质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3400W处理120s的条件下,胰蛋白酶抑制剂及脲酶钝化率达到80%以上,可有效去除大豆抗营养因子;同时测得蛋白质溶解度约为40%,该处理条件下的豆粉可以作为大豆即时冲调饮品专用原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挤压膨化加工对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挤压膨化加工大豆的方法对其抗营养因子的影响。通过采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挤压膨化加工参数对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挤压机出料口模孔直径的大小对大豆脲素酶活性的影响最显著,模孔直径越大脲素酶活性越大。  相似文献   

15.
抗草甘膦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营养组成对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组成对比研究是评判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草甘膦大豆是当前全球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多的转基因大豆,为了系统地掌握抗草甘膦基因转入对大豆关键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规律,从总体成分、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抗营养因子和矿物元素组成5大方面综述了抗草甘膦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当前对比研究结果,以期为抗草甘膦大豆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营养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主要包括蛋白质抑制剂,植物凝集素等。根据抗营养因子与不同营养素拮抗的特点,可将其抗营养作用分为降低蛋白质利用率,降低能量利用率,降低矿物质,微量元素利用率和降低维生素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灭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营养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非淀粉多糖、植酸、单宁、糖苷、游离棉酚、抗维生素因子、脲酶等,目前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灭活和钝化,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性质、抗营养机理及灭活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发芽大豆生化特性及其营养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大豆发芽对其化学组成、生化结构和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发芽中,氨基酸的组成基本未发生改变,赖氨酸和脂类含量有较大减少。总蛋白含量和非蛋白氮在发芽5天内有明显的增加。膳食纤维被部分降解。发芽大豆中维生素C、核黄素和烟酸的含量均增加。发芽4天后,种子中凝集素比未发芽前下降了4%,研究表明,发芽能降解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并且随发芽时间的延长,降解能力将加强。  相似文献   

19.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大豆食品与饲料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失活能明显提高大豆食品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钝化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还原、酶解、发酵以及天然化合物络合法等,介绍了研究概况,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诸方面与技术,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豆中非营养因子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植物蛋白和油料资源 ,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除此之外 ,大豆中还含有一些非营养成分 ,它们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理功能。分述如下 :1 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存在于大豆籽粒中 ,由于其对人体保健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1998年世界环球科技期刊《科学新闻》以大豆异黄酮的标志为封面 ,重点介绍了大豆异黄酮产品的功能。大豆异黄酮的抗癌研究已成为世界热门焦点 ,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1 1 类似女性雌激素作用以及抗激素作用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减少而容易患肥胖症和骨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