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木瓜皮为原料,研究了木瓜皮多酚和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酪氨酸酶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对木瓜皮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影响,并测定木瓜皮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酪氨酸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木瓜皮多酚和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40 ℃,超声时间60 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5 g/mL,在此条件下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82.00±0.65)mg/g和(162.76±2.82)mg/g。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木瓜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4.79%±0.10%)和(96.94%±0.23%)。抑制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木瓜皮提取物对分别以L-Tyr和L-Dopa为底物的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83.33%±6.80%)和(67.12%±0.32%),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为(82.78%±1.28%),说明木瓜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酪氨酸酶及胰脂肪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红花黄酮对鲜切苹果片的保鲜及其保鲜机理.以不同浓度的红花黄酮处理鲜切苹果片,考察对苹果片褐变度、TSS含量和VC 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和清除自由基实验探讨其保鲜机理.结果表明,3.0mg/mL红花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78.03%,同时对DPPH·、O2-·和·OH有较强的清除力.研究说明,红花黄酮对苹果片具有保鲜作用,并推断其可能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和抗氧化途径达到保鲜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检测了5种天然植物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及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并分析其黄酮和总酚含量,探讨提取物美白与抗氧化之间的关联。研究表明通过ABTS+、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得5种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虽有所差异,但四种抗氧化方法均表明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同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检测也表明它们均对酶活有一定抑制作用。5种植物提取物抗氧化及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均随样品浓度增加而增大,这些结果提示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其对酪氨酸酶活抑制作用相关联,可能是与提取物中黄酮和总酚物质有关。当采用ABTS+、DPPH+方法时,5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性与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相关性更大,这可能与黄酮和酚类物质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机理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天然美白植物原料的筛选和研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大蒜多肽的提取工艺,并对大蒜多肽的抗氧化性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研究。该文采用酶解法提取大蒜多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大蒜多肽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试验检测其抗氧化能力,并对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蒜多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g/mL)、复合蛋白酶添加量2.0%、pH7.0、温度50℃、酶解时间2.5 h,此条件下大蒜多肽的提取量为35.8 mg/g。大蒜多肽清除DPPH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4.54、5.86 mg/mL和5.81 mg/mL,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IC50值为3.51 mg/mL。  相似文献   

5.
周吴萍  黄琼  黄国霞  梁丹 《粮油加工》2010,(12):156-159
本文优化了柿叶黄酮的提取条件,并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得到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50%乙醇,以1∶60的料液比,在90℃回流提取45min。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得率为7.59%。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柿叶黄酮提取液能有效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其抗氧化性优于VC,是一种有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保健品。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0种蜂蜜中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及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FRAP)法测定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0种蜂蜜总酚酸含量为116.46~2 133.33 mg PCA/kg,总黄酮含量为8.31~120.81 mg QUE/kg,DPPH自由基清除IC50为16.25~674.22 mg/mL,铁离子还原FRAP值为0.50~7.39 mmol Fe2+/kg,酪氨酸酶抑制IC50为9.15~350.26 mg/mL。荞麦蜜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16.25~45.83 mg/mL)、铁离子还原能力(3.21~7.39 mmol Fe2+/kg)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为9.15~14.16 mg/mL)显著高于其他几种蜂蜜(p<0.05)。蜂蜜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蜂蜜中总酚酸、总黄酮含量显著相关(p<0.05)。该研究为蜂蜜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佛罗里达无孢子侧耳和紫孢侧耳菌丝体为对象,探究其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甲醇浸提法分别获取两种侧耳菌丝体提取物;以黄酮含量、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NO清除能力和B16细胞相对存活率为指标,进行抗氧化能力为主的一系列功效评估。结果表明,佛罗里达无孢子侧耳和紫孢侧耳菌丝体提取物的黄酮含量分别为11.169 mg/g和5.260 mg/g,总酚含量分别为2.553 mg/g和11.640 mg/g;PFC、PSS菌丝体提取物中,佛罗里达无孢子侧耳菌丝体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抑制酪氨酸酶能力均较弱,紫孢侧耳菌丝体提取物的清除和抑制效果较强,两种侧耳菌丝体提取物对NO清除能力差异较小。实验结果初步证实紫孢侧耳菌丝体提取物相比于佛罗里达无孢子侧耳菌丝体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更强,总酚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玫瑰发酵液的抗氧化和美白功效及皮肤安全性进行评价,探究美白机理。利用酿酒酵母发酵玫瑰获得玫瑰发酵液,检测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其美白机理,采用人体斑贴试验评估其皮肤安全性。结果表明,玫瑰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对细胞外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比,对B16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色素合成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玫瑰发酵液能够抑制黑色素瘤通路上游的NGF和FGF2基因表达;人体斑贴试验显示玫瑰发酵液未引起阳性刺激反应。玫瑰发酵液具有较高的皮肤安全性,同时具有抗氧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生成的功效,其通过抑制NGF和FGF2的表达发挥美白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选取海南山柚油茶饼提取的茶皂素,采用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茶皂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求出酪氨酸酶抑制率,通过相应的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其抑制类型;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及总还原力法对茶皂素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利用茶皂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菌(Salmonell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等常见的致病菌和真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茶皂素能显著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当茶皂素溶液浓度为8.0 mg/mL时,抑制率可达到81.76%,茶皂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类型属于非竞争性抑制;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茶皂素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抑菌实验表明茶皂素对大肠杆菌、黑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沙门氏菌无抑菌作用,为茶皂素作为活性成分添加在化妆品中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柿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固液比、超声功率、浸提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以柿叶总黄酮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指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柿叶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1∶20(g/mL),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40 min,浸提温度55℃,提取2次,柿叶总黄酮得率约为0.70%(以干柿叶计);在0~100μg/mL范围内,柿叶总黄酮抗氧化能力高于VC,对DPPH自由基的体外清除率达85.96%;超过100μg/mL时,清除作用基本稳定不变,浓度和清除率不显示量效关系。通过拟合线性方程计算柿叶总黄酮的IC_(50)值为5.45μg/mL,表明柿叶黄酮是良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1.
田野  岳喜庆  杨梅 《食品科学》2014,35(16):85-90
研究柞蚕雄蛾黄酮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采用超声波乙醇提取柞蚕雄蛾黄酮,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柞蚕雄蛾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从还原能力以及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效果来考察柞蚕雄蛾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70 ℃,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柞蚕雄蛾黄酮的一次提取量可达3.72 mg/g。柞蚕雄蛾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均呈现出量效关系,其清除DPPH自由基、·OH、O2-·的IC50值分别为752.4、617.8、813.4 μg/mL,其中清除·OH能力要强于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清除O2-·能力大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
酚。表明柞蚕雄蛾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测定南疆阿拉尔地产12种植物中多糖、黄酮和多酚类抗氧化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明确三种主要成分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采用紫外光度分析法测定抗氧化成分的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供试植物中多糖、黄酮和多酚类物质含量丰富,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其中清除能力较强的植物为灰绿藜(IC50=77.29±4.80μg/mL)、紫花苜蓿(IC50=85.27±6.10μg/mL)和车轴草(IC50=94.16±4.62μg/mL)。就活性成分而言,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极显著,多酚的清除能力显著,黄酮的清除能力不显著。供试样品醇提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现剂量依赖性。不同属植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葛根黄酮、沙棘叶黄酮和山楂叶黄酮为研究对象,在不同体系中评价了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及还原能力,同时评价了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的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体系中三种黄酮物质都呈现较强抗氧化活性,其中山楂叶黄酮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沙棘叶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IC50 0.057±0.004)mg/m L和清除ABTS(IC50 0.096±0.014)mg/m L自由基活性最强,山楂叶黄酮与葛根黄酮呈现较强的还原能力,三种黄酮物质都呈现一定的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沙棘叶黄酮活性最强。该研究为天然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研究桂花子黄酮和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以及桂花子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为桂花子提取物的保健功能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55.8%、48.5%、77.9%;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90.2%、40.3%、93.4%,桂花子黄酮和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桂花子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皆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5 mg/mL,低于苯甲酸钠的最低抑菌浓度(0.625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L;明显低于苯甲酸钠的最低抑菌浓度(1.25 mg/mL)。  相似文献   

15.
从Vc含量、TSS含量和褐变度3个指标综合考察了柿叶黄酮(PLF)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并从PLF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和抗氧化性两个方面探讨了PLF对样品的保鲜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PLF浓度为0.1mg/mL、浸泡时间为5min时的保鲜效果最佳,PLF对酪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LF对DPPH·、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实验结论:PLF对鲜切苹果片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PLF对鲜切苹果片的保鲜作用与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和对多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有关,这可能是PLF对苹果片具有保鲜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化食叶草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超微冷冻前处理协同渗漉法提取食叶草黄酮,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同时研究其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bitter hydrazine, DPPH)自由基和 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 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溶剂倍数20、渗漉流速3.5 mL/min,此条件下,食叶草黄酮得率为3.58%,比普通粉碎法制得的得率提高了24.74 %。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食叶草黄酮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6.27%和83.12%,半抑制浓度值(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分别为0.416和0.267,表明食叶草黄酮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体外降血糖试验结果表明,当食叶草黄酮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为81.27%,IC50为2.116,表明食叶草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该研究获得了食叶草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到的食叶草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降血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羊硒菜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采用层析方法将羊硒菜甲醇提取物分成6部分,即F1组分~F6组分.利用还原力、Fe2+螯合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的方法研究F2组分的抗氧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羊硒菜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与其它组分相比,F2组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当其质量浓度为0.5mg/mL时,抗氧化活性达到73.6%,对DPPH自由基的EC50达到16.4μg/mL,强于BHT.在质量浓度0.025~0.15 mg/mL范围,F2组分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较弱的Fe2+离子螯合能力,能够有效抑制Cu2+引发的LDL氧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榴莲核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及提取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氧化和衰老的影响,为筛选缓解氧化、延缓衰老的活性物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榴莲核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分光光度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测定榴莲核黄酮提取物对其寿命、运动能力、生殖能力和瘫痪缓解能力的作用效果,并对其相关抗氧化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220、超声时间70 min和超声功率400 W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黄酮平均提取率可达(9.25±0.05)%;0.5 mg/mL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2.6%、79.4%和27.0%;黄酮提取物可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提高其运动能力,不会损害其生殖能力,能够显著降低线虫瘫痪率(P<0.05),缓解β淀粉样蛋白毒性作用,并且能够显著提高线虫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极显著降低其丙二醛含量(P<0.01)。结论:榴莲核黄酮提取物在体内外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具有缓解氧化衰老病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青梅花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嘉怿 《食品工业科技》2011,(10):205-207,211
目的:以青梅花为原料,探讨其提取物(PF)在体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方法:首先采用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PF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并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其抑制类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PF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及还原力。结果表明:PF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98.89±6.34)ug/mL,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PF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提取物中绿原酸等多酚物质、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有关。结论:PF是一种有前途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可应用于果蔬等食品的加工和贮藏。  相似文献   

20.
金莲花黄酮微波辅助提取及其抗氧化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金莲花黄酮微波辅助提取的工艺条件,以清除DPPH自由基法,对金莲花黄酮的抗氧化性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金莲花黄酮、VC和BHT的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金莲花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体积分数60%乙醇为溶剂,每克料浸提剂体积为20 mL,微波功率600 W,温度60℃,提取时间2 min.在此工艺下,金莲花黄酮提取率为83.7%;金莲花黄酮能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与VC>和>BHT相比,其抗氧化能力为VC金莲花黄酮BHT.另外,研究发现金莲花黄酮与VC和金莲花黄酮与BHT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