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萃取方法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蛋白最为精制的形式,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功能性质,广泛应用于许多配方食品中.本文主要研究了超声辅助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的大豆蛋白、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的大豆蛋白和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蛋白的功能性差异.研究表明超声辅助反胶束萃取的大豆蛋白,蛋白含量最高、色泽为纯白色,且该蛋白的持水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均优于其他两种蛋白,溶解性略次于反胶束萃取的大豆蛋白.并利用电子显微镜扫描仪对三种大豆分离蛋白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三种大豆蛋白的微观结构各不相同.说明了在反胶束特殊的微环境下和超声波的作用下,蛋白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辅助不同反胶束体系前萃7S和11S球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利用3种反胶束体系萃取7S、11S球蛋白,考查了缓冲溶液pH、WO、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4因素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对3种反胶束体系提取7S、11S球蛋白的比较,筛选出最适于7S、11S蛋白的提取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AOT、CAB反胶束体系对大豆7S球蛋白的提取率一般高于对大豆11S球蛋白的提取率;而SDS反胶束体系对大豆7S球蛋白的提取率一般低于对11S球蛋白的提取率。为今后研究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与反胶束"水池"微观结构相互关系的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豆蛋白拥有各种功能特性且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但大豆蛋白也是主要的致敏原。本文主要对脱敏后大豆7S球蛋白的乳化性、起泡性、表面疏水性和溶解性进行研究,并与脱敏前的大豆7S球蛋白、大豆11S球蛋白以及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脱敏后的7S球蛋白溶解性增加。乳化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相当。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大豆蛋白的主要组分是β-伴大豆球蛋白(7S)和大豆球蛋白(11S),加工方法不同将会对其结构与热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差示热量扫描仪(DSC)等方法对比研究了等电点沉淀法和等电点沉淀结合含促溶剂的反胶束法制备的大豆7S和11S球蛋白结构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SEM图像显示2种提取方法制备的7S和11S球蛋白的整体微观结构及蛋白表面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XRD检测发现2种方法制备的球蛋白骨架结构无显著差异(P>0.05),但含促溶剂的反胶束法可以修饰蛋白的无定形结构;FTIR分析发现含促溶剂的反胶束制备蛋白中β-转角含量较高,β-折叠含量较少;SDS-PAGE图谱显示含促溶剂的反胶束法更能保护蛋白分子的亚基结构,蛋白的纯度也更高;DSC结果展示含促溶剂的反胶束法制备的7S和11S球蛋白的热变性温度显著高于等电点沉淀法(P<0.05)。以上结果表明,等电点沉淀结合含促溶剂的反胶束法改变了7S和11S球蛋白结构和热稳定性,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反胶束体系对花生蛋白功能特性、氨基酸组成和二级结构的影响。与水相法所提花生蛋白相比,2种方法制备的蛋白氮溶解指数与吸水性相近;反胶束法所提花生蛋白的颜色白亮,吸油性较差,但乳化特性与起泡性特性明显优于水相法所提花生蛋白。此外,反胶束萃取法有利于提高花生蛋白中某些氨基酸含量,如鲜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反胶束萃取花生蛋白酰胺带Ι的二级结构光谱发生了移动,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β-折叠含量稍微减少,新出现α-螺旋结构含量。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了反胶束萃取的花生蛋白和市售碱溶酸沉法制备的花生蛋白的功能性质,对比分析了两种花生蛋白溶解性、持水性、起泡性以及泡沫稳定性的差异,并对这两种花生蛋白产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油脂》2013,(8):17-20
通过pH对大豆7S、11S球蛋白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随pH变化,大豆7S、11S球蛋白溶解度和乳化性变化趋势相同,即在等电点处值最小,偏离等电点区域则逐渐增大;且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随pH升高呈上升趋势;而乳化稳定性则随pH升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粒径电位、起泡性与乳化性及其稳定性测定等方法,探究黑米花青素(cyanidin-3-glucoside, C3G)对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 7S)和大豆球蛋白(glycinin, 11S)的相互作用对7S/11S蛋白结构及界面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3G能够猝灭7S/11S蛋白的内源和外源荧光,使蛋白表面疏水性降低,并改变氨基酸微环境,诱导多肽链解折叠。在一定程度上,C3G使2种蛋白的平均粒径减小,ζ电位绝对值增大,起泡性和乳化性及其稳定性得到改善,但可能会引起7S(C3G>1 mg/mL)和11S(C3G>0.5 mg/mL)蛋白的广泛聚集。尽管C3G对11S蛋白改性效果更明显,但C3G-7S蛋白复合物的界面功能特性仍优于C3G-11S蛋白复合物。  相似文献   

9.
大豆蛋白中7S和11S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和粘度等功能特性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简称SPI)十分重要的性质,而大豆蛋白的组成和结构决定其功能特性。 大豆蛋白中的主要球蛋白为11S和7S蛋白,两者占全蛋白的70%。11S分子量为350,000~370,000,由两个六角环构成,每一个环由三个酸性亚基(acidic subunits分子量35,000~37,000)和三个碱性亚基(basic subunits,20,000)组成疏水性的聚合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对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体系萃取大豆蛋白后萃过程的强化作用。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蛋白后萃率的影响,并与未使用超声波辅助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蛋白质萃取率可提高19.59%,且萃取时间大为缩短。使用响应面试验分析得到了超声辅助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的最佳后萃工艺,并对两种蛋白产品的组分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黑豆为原料,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超声辅助提取黑豆蛋白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参数:超声时间为24min,p H9.7,超声功率为380W,液固比为11∶1。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黑豆蛋白提取率可达56.26%。同时对比传统碱溶酸沉提取得到的黑豆蛋白与超声辅助提取出的黑豆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研究发现超声辅助提取的黑豆蛋白的各种功能性质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取蔗糖和三氯蔗糖作为反胶束提取大豆7S球蛋白的促溶剂,以大豆7S球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进行优化试验设计,研究了含有促溶剂的反胶束体系提取大豆7S球蛋白的最佳前萃和后萃条件。结果表明:蔗糖浓度0.04 mol/L、W0为22、pH为8.7、电解质浓度0.2 mol/L、萃取温度55 ℃、萃取时间50 min、固液比为1.5 g/L的条件下,蛋白前萃率最高为83.21%;电解质浓度0.8 mol/L、pH为12.0、萃取温度55 ℃、萃取时间20 min的条件下,蛋白后萃率最高为90.5%;最终蛋白总萃取率为75.31%;SDS-凝胶电泳图显示经含促溶剂的反胶束纯化后大豆7S球蛋白不仅纯度得到了提高,而且蛋白分子的亚基折叠结构也得到恢复。结论:促溶剂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反胶束的蛋白萃取率,而且还可以维持7S球蛋白亚基的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稀盐溶液浸提及等电点盐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制备苦杏仁蛋白,研究pH值、NaCl浓度、蛋白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苦杏仁蛋白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电点pI附近时,苦杏仁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最差;在较低NaCl浓度范围内(0~0.8mol/L)提高NaCl浓度可促进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提高,而较高的NaCl浓度对蛋白功能特性提高具有抑制作用;当蛋白质量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3~4g/100mL),蛋白功能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提高趋于平缓;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可有效提高苦杏仁蛋白各项功能特性,但当温度继续上升,各项功能特性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7S形成纤维聚合结构的制备条件,研究低p H条件下长时间热处理对大豆蛋白7S和11S(包括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乳化性和起泡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低p H条件下长时间热处理的聚合手段,可以显著(p0.05)改善不同大豆蛋白组分的起泡性,但对乳化性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甚至对乳化稳定性有降低作用,这种改善程度与是否形成纤维聚合结构无关。与p H7.0条件下的热处理手段相比,低p H条件下长时间热处理的聚合手段能够使大豆蛋白7S和11S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这种特殊的结构变化更有力于提高起泡性能。因此,在低p H条件下长时间热处理后,7S和11S具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和较好的起泡性能。  相似文献   

15.
大豆球蛋白11S/7S比值对大豆蛋白功能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与11S/7S比值密切相关。本研究中将llS和7S蛋白以不同比例混合(1lS/7S=0.5、1、1.5、2、2.5、3、3.5、4),得到具有不同llS/7S比值的大豆蛋白,用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这些大豆蛋白的实际11S/7S比值分别为0.25、0.64、0.90、1.31、1.57、1.80、1.98、2.18、2.28、3.86。然后分析实际llS/7S比值对大豆蛋白乳化性、凝胶透明性和发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的乳化性、凝胶透明性和起泡性都随llS/7S比值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溶解度、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为考察指标,系统研究不同pH 值条件下,谷朊粉、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相互间关系。结果表明:pH 值3~11 范围内,谷朊粉的溶解度、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在pH7 时最小。在同一pH 值条件下,麦醇溶蛋白溶解度、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大于麦谷蛋白,且在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方面,麦醇溶蛋白远大于麦谷蛋白。麦醇溶蛋白是提高谷朊粉功能特性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杜仲籽仁蛋白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以杜仲籽仁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蛋白,采用500 W、35 kHz超声波对杜仲籽仁蛋白处理不同的时间(0、10、20、30 min和40 min),探究超声处理对杜仲籽仁蛋白微观结构、理化特性(粒径、Zeta-电位、内源荧光光谱、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可改变杜仲籽仁蛋白的微观结构、粒径、Zeta-电位和荧光强度;超声处理20 min时,杜仲籽仁蛋白溶解度达到7535%;超声处理10 min时,杜仲籽仁蛋白乳化性最大,达到72.12 m2/g;超声处理40 min时,杜仲籽仁蛋白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最大,分别达到4.32 g/g、3.46 g/g、23.12%和21.12%。综上,超声处理可改善杜仲籽仁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等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响应面法比较了微波辅助反胶束萃取和超声波辅助反胶束萃取牡丹籽蛋白工艺。得到微波辅助反胶束萃取牡丹籽蛋白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时间10.20 min、微波温度47.66℃、微波功率400 W,此条件下牡丹籽蛋白萃取率为48.22%;超声波辅助反胶束萃取牡丹籽蛋白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60 min、超声温度30℃、料液比1∶50,此条件下牡丹籽蛋白萃取率为84.33%。通过比较牡丹籽蛋白萃取率,得出超声波辅助反胶束萃取牡丹籽蛋白的效果比微波辅助反胶束萃取的效果好。利用反胶束体系萃取牡丹籽蛋白工艺,不仅蛋白质萃取率高、工艺简单,并且避免传统提取过程蛋白质易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anh法提取7S、11S球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豆36为原料,分别提取大豆分离蛋白(SPI)、7S、11S球蛋白,系统地比较了它们的功能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SPI、7S及11S的功能特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11S球蛋白具有较强的凝胶性、吸油性和溶解度;7S球蛋白具有较高的持水性和乳化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在乙醇存在及不同透析时间下丝素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特性,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面张力、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及蛋白溶解性进行测定。FT-IR分析表明当溶剂中添加乙醇后,样品中β-折叠结构明显增加。SEM分析表明Ca Cl2-CH3CH2OH-H2O体系处理的丝素蛋白较Ca Cl2-H2O体系溶解更为完全。随透析时间的延长,Ca Cl2-CH3CH2OH-H2O体系处理的丝素蛋白的最低表面张力值和临界胶束浓度均低于Ca Cl2-H2O体系。此外,Ca Cl2-CH3CH2OH-H2O体系处理的丝素蛋白液在透析20 h左右的乳化性最好,约为97.51%,15 h左右乳化稳定性最好,起泡性约为355.49%,泡沫稳定性在10 h左右最好;而Ca Cl2-H2O体系处理的丝素蛋白液在透析25 h左右乳化性最好,约为96.23%,20 h左右的乳化稳定性最好,起泡性约为200.86%,泡沫稳定性在15 h左右最好。因此,乙醇的加入可有效改善丝素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为丝蛋白质基表面活性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