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的LC-MS法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油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棕)曲霉毒素、展青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刀菌毒素及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因含量较低,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来。用LC-MS检测,灵敏度高、前处理比较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在检测食品中真菌毒素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真菌毒素是造成粮食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全球粮食安全领域研究的焦点与热点,发展快速、精准、低廉、方便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物传感分析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识别元件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至关重要,是良好分析性能的先决条件。系统梳理近年来主要识别元件类型,对基于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综述,并展望其在真菌毒素分析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真菌毒素检测相关研究和安全监管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真菌毒素是真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对农产品的污染直接威胁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真菌毒素的预防和脱除是实现食品和饲料工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研究者采用了多种策略来防控真菌毒素污染避免健康问题和经济损失,包括抑制真菌生长及真菌毒素生成、去除和降解污染农产品中的真菌毒素、降低真菌毒素生物活性等。利用天然植物成分(Natural plant compounds,NPC)防控真菌毒素污染表现出稳定性强、安全性好和抑制效率高等优势,业已成为研究新趋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PC防控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的不同策略,讨论了相应的作用机制,分析了现阶段采用NPC防控真菌毒素的优势和不足,并展望了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前景,为开发新的真菌毒素防控试剂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粮食及其制品污染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粮食霉变和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国家粮食质量安全和人民的消费健康。研发行之有效的粮食霉变和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技术和措施迫在眉睫。综述了国内外粮食中的真菌毒素的污染现状,以及真菌毒素的防控、污染粮食的处理技术规范,在此基础上探求我国真菌毒素防控的技术和策略,确保我国粮食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粮食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菌毒素是一些真菌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污染粮食,进而危及人和动物安全。该文综述粮食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和现今控制真菌毒素污染的技术研究进展,为控制粮食真菌毒素体系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粮食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国家标准对粮食中几种真菌毒素的限量规定,综述了真菌毒素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以及最新检测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真菌毒素污染是影响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体、动植物皆可产生危害。自然条件下,真菌毒素分子可与葡萄糖、丙二酸或谷胱甘肽等极性较强的基团结合,生成结合型真菌毒素。由于毒素结构发生改变,现有的常规检测手段不能有效地检测其存在,因此称其为隐蔽型真菌毒素(masked mycotoxins)。已有文献报道,隐蔽型真菌毒素往往与其原型同时存在于粮食中,而隐蔽型毒素在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经水解、氧化还原等代谢过程,可释放出有毒的毒素原型分子,给食品安全、人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隐患。因此对隐蔽型真菌毒素的形成机制、污染状况和毒理研究应尽快展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以来几种常见隐蔽型真菌毒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隐蔽型真菌毒素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姜鑫  房安石  杜维  阮成江 《中国油脂》2023,48(5):133-140
为考察不同产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以山东潍坊的60份和辽宁大连的58份文冠果种仁为原料,采用LC-MS/MS法检测其黄酮类成分及含量,并对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18份文冠果种仁中均检测出5种黄酮类成分,其中芦丁含量为1.422~40.704μg/g,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为2.513~6.406μg/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为1.994~4.574μg/g,二氢槲皮素含量为1.102~4.452μg/g,没食子儿茶素含量为0.806~4.057μg/g;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大小依次为芦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二氢槲皮素>没食子儿茶素;山东潍坊不同样树种仁中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介于10.518~25.445μg/g之间,样树WF927的黄酮类成分总含量最高;辽宁大连不同样树种仁中黄酮类成分的总含量介于8.347~52.087μg/g之间,样树DL392的黄酮类成分总含量最高;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间差异显著,其中辽宁大连文冠果种仁中黄酮类成分总含量平均值(19.491μg/g)极显著高...  相似文献   

9.
液液萃取-GC/MS法分析国产食醋的香味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液液萃取法(LLE)对国产两种食醋进行预处理,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CGC)和色质联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国产食醋用GC/MS能够明确定性的香味成分有96种;山西老陈醋的酸性成分较多,醋酸、戊酸、肉桂酸、己酸、苯甲酸在山西老陈醋中的含量远高于在镇江恒顺香醋中的含量;镇江恒顺香醋中低沸点的物质含量较多,镇江恒顺香醋中的2,5-二羰基-3-异丙基-6-甲基哌嗪、吡啶、四甲基肼、3-戊醇、2-糠醛、戊酸、1,1-二乙酰基乙烷、2-羟基-2-甲基-丙酸的含量远大于山西老陈醋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中产生的真菌毒素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粮食中的主要真菌毒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玉米、小麦、稻谷中的真菌毒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粮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12.
真菌毒素是由某些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在粮食中危害严重并持续引起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赭曲霉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这些毒素在粮食中的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在成分复杂的粮食样本中有效提取真菌毒素并进行灵敏准确的检测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粮食中污染的主要真菌毒素,归纳了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样本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预测了粮食中真菌毒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为真菌毒素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粮食在生长、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过程中极易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粮食安全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和长期防控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污染尤为重要。通过对目前研究提出的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建立真菌毒素防控系统,长期防控、检测真菌毒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沈骏  熊勇华  许恒毅  郭亮 《食品科学》2015,36(3):228-233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一类强毒性次级代谢产物,可通过食品或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是控制真菌毒素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功能化微纳米磁性材料因具有超顺磁性、比表面积大等特性,近年来在建立样品前处理新方法及生物传感器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在概述真菌毒素传统检测方法及微纳米磁性材料特点的基础上,综述近期生物识别元件功能化微纳米磁性材料在样品前处理及利用生物传感器高灵敏快速检测真菌毒素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真菌毒素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综述了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近红外技术、生物化学传感器技术、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技术等,分析比较了不同检测方法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粮油等食品中,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由于粮油等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分布不均匀,因此科学、合理、经济的采样(扦样)计划尤为重要。梳理了国内外粮食的采样标准,并对每个标准适用范围、是否适合真菌毒素、各个采样环节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国际采样标准就不同的食品类别或真菌毒素(污染物)的各个采样环节的要求进行了系统阐述,涵盖了粮食中真菌毒素的采样要求。目前国内没有系统的针对粮食中真菌毒素采样标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研究,为提出符合我国种粮散户多、运输工具规格不同、大中小粮仓乃至高大平房仓等不同储运环节粮食中真菌毒素的科学、有效、公正的采样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欧粮食中真菌毒素控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的控制与管理涉及粮食的食用安全问题.根据粮食生产气候条件、粮食流通管理模式以及粮食加工利用的特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符合当地具体情况的真菌毒素控制和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了中国和欧盟粮食中的真菌毒素最高限量规定,粮食经营者的责任,真菌毒素监控过程中扦样、检测以及超标粮食的定向处理等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技术防控、消减粮食及其制品中的真菌毒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近年来生物技术在粮食生产、储藏、加工、粮油食品检测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相对于传统技术表现出了独特优势.主要综述了利用生物技术在消减、防控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茵毒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生物技术在毒素消减方面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吸收、转化降解和酶制剂的专一性降解真茵毒素;利用微生物防治产毒真菌和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拮抗真菌、分解毒素新品种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真菌毒素是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危害因子,每年因真菌毒素污染造成大量的粮食损失和浪费,对其预防和控制是当今世界性难题。通过对粮食生产到加工全链条包括种植、收储、加工以及综合安全利用等环节的真菌毒素进行综合控制,可降低真菌毒素污染的发生,减少粮食污染损失。科学处理污染粮食,提高粮食资源的安全利用,推进节粮减损,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